戰爭中, 一名軍人准許攜帶多少彈藥?

小小醫學生


士兵攜帶多少彈藥一般是有一定的標準的,往往是根據士兵的裝具射擊和士兵承載力,以及實戰的需要。



比如我軍在裝備五六式半自動步槍時,一般就是攜行具中裝有10個10發彈夾,加上槍中的彈夾,以及後備的20發左右的散裝子彈,大約有150發子彈,基本是能滿足作戰需要的。



得益於小口徑槍彈的流行,同等負重下士兵的攜彈量有了明顯提高,現代步兵的攜彈量一般在200發左右,機槍兵等其他人員會有所不同。比如美陸軍常用的6094式戰術背心,一般是前部的彈匣袋裝載6個彈匣,再加上步槍本身的彈匣,能打到210發的攜彈量。不過有時士兵也會在附包或者雜物袋中再帶幾個彈匣,畢竟戰場上是從來不會嫌子彈多的。


這些子彈看似不多,但是在實際作戰中往往是能夠支撐很長時間的,訓練有素的部隊往往並不會採用自動射擊的方式,這樣做只會增大彈藥消耗而已。實戰中大多都是半自動射擊,這樣能夠節約子彈,並且射擊精度也有所保障,



不過對於狙擊手、機槍手等這些兵種,彈藥量就有很大的不同了。機槍手往往承擔火力壓制的任務,所以一般攜彈量很多,加上機槍本身裝的,大約在400發左右,有時還會有其他士兵幫忙攜帶子彈。


戰壕


像駐阿駐伊美軍的戰鬥裝具裡能裝下8個以上的彈匣,不算槍上的。算下來一次任務彈藥攜帶量應該是10個彈匣起,300發左右。還不包括裝具裡的散裝彈藥,全算下來正常應該在400發左右。


戰爭與和平時期不同,平時訓練你打一練習,就是5發子彈,絕對不會多發你一發子彈。你想扣一發子彈自己留著玩,這個一旦查出來嚴重的那是要上軍事法庭的。但是在戰爭中,尤其是彈藥補給充足的情況下,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身體承受強度來攜帶彈藥,但並不是越多越好。你想自己背1500發子彈上戰場,好吧正好是一個彈藥箱的重量24公斤,這重量一般人背起來都困難別說行軍作戰了。

這裡我拿當年用的81式步槍做個例子吧這槍用的是7.62毫米子彈,正常士兵攜帶81式步槍的情況下一個基數大概是5個彈匣,槍上一個,子彈袋裡4個。一個彈匣30發,總共150發。子彈袋兩側各有一個小袋可以裝點散子彈,最多也不會超過200發。這是按基數算,如果補給充足,再加一倍的彈藥量就是400發,這基本上不是體力特別好的人,一般拿不了這麼多。畢竟你還有其他的裝備和裝具要攜帶。因此,單兵正常情況下身上都是隻攜帶一個基數,更多彈藥會隨著保障車一起行動,或是專人運輸。如果行軍到複雜地形上,車輛不好通過,那則需要將彈藥分散到每個人身上,這時就是能背多少就要拿多少了。

現在部隊都是小口徑步槍為主,口徑小子彈就小,這樣重量也輕,7.62毫米子彈一次能背200發,5.8或5.56的估計就能再多帶80發。俄軍使用的5.45毫米子彈還能再多一點。據參加過車臣戰爭的俄軍特種兵回憶,當時他們執行任務時,是能帶多少子彈就帶多少,最多每個人能背近超過700-750發5.45毫米彈藥,再少也要攜帶超過400發的彈藥。

實際上在戰爭中彈藥量的攜帶是可以根據任務性質來決定的,處於敵後作戰的特種兵肯定要多帶,因為他不知道下一次補給是什麼時候。正面戰場上,士兵的彈藥隨身攜帶量要根據補給情況,補給充足的話,身上就不會帶太多一般1個基數-2個基數,因為作戰時會有專人運送彈藥。如果補給不充足的情況下,這時每個人的彈藥量就會被限制,機槍手會多分配。步槍手則要相對少一些,槍法好的會多分一些,槍法差的就少分一點。

另外,機槍手、狙擊手、火箭筒手這些普通連隊中的火力支援人員攜帶的彈藥量也與步槍不同,除了要攜帶自衛用的武器所用的彈藥之外,還要攜帶火箭彈、彈鼓等額外裝備。

我軍早期用的81式步槍子彈袋一次可裝4個30發彈匣,兩側可裝散彈或是手榴彈等其他彈藥。


陶德中士


根據執行任務不同而有區別。根據國家不同也有區別。

像美軍的標準攜帶的是6個彈匣+槍裡面1個,總計210發,而實際上有些人會選擇多帶一兩個。記得他們攜行具上最多能塞14個彈匣。另外如果是機械化作戰,車裡一般也都會多放幾個彈匣(一般每人備用4個),還有散裝子彈若干。

如果是遇到山地任務,補給車無法到達的地兒,根據作戰強度看著辦,能吃得消就多帶一些。尤其要給機槍手,甚至迫擊炮手多背一點彈藥。


瘋狗的輕武



在網上查到一份抗戰時期國軍攜帶彈藥基數的資料,很詳細,大家自己看。

至於八路軍新四軍的肯定是比不上國軍的,有資料顯示,每消滅一名日軍八路軍所用子彈遠遠少於國軍的。

主要原因在於每名八路軍士兵多數時也就幾發子彈,不把日軍放近他們捨不得開槍,而且就算每人五發子彈,一次戰鬥中也捨不得打光。

所以打兩槍三槍也就衝鋒進行白刃戰了。

八路軍作戰多數時是利用地形的伏擊戰,而且一般都是五至六倍的人數優勢伏擊日軍,一般不打日軍中隊以上建制的。

但由於戰鬥次數很頻繁,消滅日軍總數並不少。這個就象老百姓家過日子花錢,今天三十明天四十後天十塊,累計起來就很可觀了。

蟻多啃死象就是這意思。

日軍在抗戰初期中期攜帶彈藥還是很多的,但後來他們在掃蕩抗日根據地時每人也只帶三十發子彈,並且打完仗要求回收彈殼。

原因就在於他們不收就會被八路軍撿走,八路軍兵工廠利用這些彈殼重新做子彈。

所以抗戰對國軍共軍講都很不容易,借用一句網上評論講叫:之所以歲月靜好,只因有我們的先輩在負重而行!


我是老哲


我們都知道在戰場上,武器的精備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場戰爭的勝利,但是也有不少的軍隊憑藉著低端武器裝備取得勝利,那麼在戰場上軍人要得攜帶多少子彈呢? 要想擊殺敵人需要有著精良的裝備,還要有相對數量的子彈才可以,帶著無限的子彈也是不可能的,通常在我們看來火力壓制,子彈當然是越多越好,一個人在戰場上根本是帶不這麼多的子彈的。

相對而言對於一個士兵戰士來說,當然是子彈充足才是最好的,不然等到對方還有充足的子彈,而自己沒有了彈藥,只能被敵人輕鬆的擒獲,在部隊也有著合理的子彈分配,出行任務時帶多少子彈才最為合適呢?

在軍事方面各國都有各國的軍事制度,在戰場上的配備的子彈數量也是不同的,每種槍械的類型不同所擁有的子彈數量也是不一樣的。就拿咱們國家的QBZ95自動步槍而言,這種武器可說是解放軍的標配武器,這也是咱們國家槍械的一種象徵性代表。

這款自動步槍彈夾內最多隻能裝30發子彈,為了充分的考慮到帶多少子彈不會對任務造成影響,也是進行過實驗,軍隊為這種武器的配置最多隻能帶4梭彈夾,加上槍內的一梭彈夾共有150發子彈。在單兵作戰時不僅不會造成體力上的消耗,行動起來也不會有任何障礙,在軍事部署,到各種的戰術應用中,即基本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但是據記載,曾經在阿富汗戰爭中,美國一士兵帶了足足有15梭子彈,近450多發,先不說士兵行動不便,在單兵作戰時只能靠伏擊火力壓制才能贏得僥倖勝利,一人攜帶如此多的子彈光重量就相當於身上壓著一塊石頭,但是也許是在執行某些特殊任務才有的特別裝備數量吧。


訫靜如水



辣椒是個好東西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首先要看戰爭(戰鬥)強度,境外還是境內作戰,在這裡,我就我軍列裝“56”式槍族後,以步兵戰鬥班的標準裝備,以及七九年自衛反擊戰(境外)或十年“兩山”輪戰(境內)的經歷,同朋友們一起回憶並交流。我軍一線部隊的人員組成不盡相同,當時的“三三制”戰術對部隊的訓練取著很大的制約,有的戰鬥班9人,有的12人,我所在的昆明軍區某部,班的建制就是12人含(正,副班長各一名,配“56”式衝鋒槍,子彈120發。機槍正副手各一名,配“56”式班用輕機槍一挺,彈鼓5個,子彈5x100=500發,步槍戰鬥員8名,配“56”式半自動步槍,子彈各120發)。這就是一個當時齊裝滿員的戰鬥班的標配。嚴格的說巜戰爭中,一名軍人准許攜帶多少弾藥”》這是一個偽命題,因為根本就沒有任何規定,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號戰鬥打響,我部是進入二月開始補充彈藥,同時領取手榴彈袋5枚裝,橾場上堆滿了各式彈藥,首長當時就一句話,“以班,排為單位,多裝多帶,不限量”。我們的戰士將彈袋裝得滿滿的,都不知自己帶了多少彈藥,有的戰士把掛包也用來裝手榴彈,更有的班長直接槓一箱子彈,副班長槓一箱手榴彈。“兩山”輪戰期間就是另外一個景象了,由於是撥點攻擊和陣地守護,用不著多帶彈藥,所以靠自己的標配就足夠了(陣地上都存放充足的彈藥與食品並隨時補充)。所以,士兵們在戰爭中是不受任何“准許”的制約的!————個人經歷。


老兵27682471


這個問題提的不專業,假如是機槍手一個彈鼓是120發,一個機槍副手攜帶4個彈鼓,加上機槍手槍上的一個彈鼓這就是機槍組的所有子彈,一個步槍手有5個彈夾每個彈夾30發配四個手榴彈,三個人是一個戰鬥小組火力絕對夠用


黎濤18


我爺爺是抗日遊擊隊的,十幾個人三條槍,都沒有了來復線,就是正規軍不要的沒膛線的舊槍,一共十幾發子彈,只能打三十多米,再遠了就打不上了,一次伏擊日軍的巡路小隊,就三個日軍,打中一個,打飛一槍,還有一槍沒打響,兩個小鬼子硬是追了他們十里地才回去,後來我爺爺得了火力恐慌症,每天都是手槍不離身,一直到病退才上交,


一點灬浩然氣


那要看是什麼任務,什麼兵種了,普通士兵一般都是帶一到倆個基數的彈藥,一個基數的彈藥是200發,如果是特種兵在深入敵後作戰的時候他們就要能帶多少帶多少了,因為沒有後勤補給所以儘可能多帶,象連隊的火箭筒手就不用帶那麼多了,因為他們要還要攜帶火箭筒,總之得根據什麼樣的戰場條件來決定攜帶多少彈藥如果後勤補給及時的話可以帶規定的彈藥,如果沒有後勤補給的話就要多帶,關於戰爭中能帶多少彈藥我想應該沒有死規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