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皇后與丈夫本是患難真情,爲何聯合女兒毒殺唐中宗?

用戶58289194905


韋皇后之所以毒死中宗,是因為想步婆母后塵,做“武則天第二”,在丈夫成為“障礙”的前提下,才聯合女兒對丈夫下毒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韋皇后。


正所謂皇權之下無親情,為了爭奪至高的帝位,漫說親兄弟、父子之間會骨肉相殘,有時連夫妻之間也會互相毒害,比如唐中宗的皇后韋氏便是典型。那麼韋皇后是如何還是中宗的?她的最終結局又如何?


韋皇后是中宗李顯的第二任正妻,因姿色美豔入選東宮,成為時任儲君李顯的太子妃。韋氏的肚皮很爭氣,在婚後不久便接連為李顯生下一子三女,即懿德太子李重潤及永泰、永壽、長寧、安樂四位公主,由此深得李顯的寵愛。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駕崩,太子李顯繼位稱帝,韋氏被冊立為皇后。此時太后武則天臨朝稱制,並逐漸顯露出稱帝的野心,在政事方面對兒子多有鉗制。中宗為了對抗母親的權勢,便刻意提拔妻族成員,準備進拜岳父韋玄貞為宰相(侍中),結果遭到宰相裴炎的反對。中宗動靜不自由,一怒之下竟然對裴炎喊道:“我就算是把天下讓給韋玄貞也無不可,難道還會吝惜一個侍中嗎?”


武則天獲悉消息後大怒,迅速頒佈懿旨,廢黜李顯為廬陵王,連同妻兒子女一起被流放到偏遠山城廬陵,並派人嚴加看管。同時,武則天又將幼子李旦扶上皇位,是為唐睿宗,時在嗣聖元年(684年)。中宗首次在位,前後只有55天時間。



韋皇后跟隨夫君廢居房陵期間,韋氏家族遭遇滅頂之災,父親韋玄貞被遠流欽州而死,母親崔氏則被欽州首領寧承兄弟所殺,而兄弟韋洵、韋浩、韋洞和韋泚也全部死於容州,只有兩個妹妹因逃竄獲免。


在廢居房陵期間,中宗因為擔心母親會加害於他,所以每次聽說有朝使前來慰問時,便會在驚惶失措之餘便想要自殺。每逢此時,韋皇后便會溫言勸阻夫君莫要做傻事,並讓他重新獲得活下去的勇氣。就這樣,這對患難夫妻在險境中相依為命,感情變得更近親密。中宗在感動之餘,發誓一旦復辟成功,便會與老婆共享天下,對她的所作所為不會加以干涉。



上在房陵與後同幽閉,備嘗艱危,情愛甚篤。上每聞敕使至,輒惶恐欲自殺,後止之曰:“禍福無常,寧失一死,何遽如是!”上嘗與後私誓曰:“異時幸復見天日,當惟卿所欲,不相禁制。”見《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唐紀二十四》。


中宗與韋皇后在房陵度過14個春秋,正當他們對復位失去信心之時,卻意外地接到武則天的詔旨,要他們全部返回神都洛陽。公元698年,中宗率家人到達洛陽,不久便接受弟弟李旦的讓位,被重新冊立為儲君。7年後(705年),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逼迫武則天讓位給李顯,後者就此重登皇位,而韋皇后隨即也復位。



正所謂“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重登後位的韋氏頻頻干涉朝政,不僅大力提拔從兄韋溫等家族成員,還同愛女安樂公主一起大肆賣官鬻爵、迫害異己,將朝政搞得烏煙瘴氣。不僅如此,韋皇后還與昔日的仇敵武三思私 通,製造了恁多的醜聞,中宗雖屢有耳聞,但卻並未加以制止。


權力就像鴉片,令人慾罷不能。韋皇后為永久性地壟斷至高權利,漸漸地便滋生起非分之想,打算步婆母的後塵,做“武則天第二”,為此不惜將幫助她復位有功的宰相張柬之等人賜死,還誣告太子李重俊謀反,迫使後者憤而起兵,但不久便兵敗被殺。


在剷除完朝廷內外的阻礙後,韋皇后下一個需要清除的對象,便是自己最親密的愛人-中宗李顯。景龍四年(710年)六月,韋皇后與一心想做皇太女的安樂公主合謀,在中宗食用的湯餅中投毒,將後者活活毒死,並對外揚言是暴崩(“時安樂公主志欲皇后臨朝稱制,而求立為皇太女,自是與後合謀進鴆。六月壬午,帝遇毒,崩於神龍殿。”見《舊唐書·卷七·中宗本紀》)。



中宗遇害後,韋皇后冊立年僅15歲的李重茂為帝,自己則臨朝稱制,接下來需要進行的,便是逼迫李重茂讓位給自己。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正當天下靜待新女皇產生之際,太平公主聯合侄兒李隆基發難,後者率軍直闖皇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斬殺韋皇后、安樂公主,並將韋氏黨羽一網打盡。時在當年七月,距離韋氏臨朝還不滿一個月。


史料來源:《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


文史磚家


李顯真的是他老婆韋后與他女兒安樂公主毒死的嗎?

咱們先來看看史書是怎麼記載的。

在《新唐書》和《資治通鑑》中,都明確記載在公元710年5月,一個叫燕欽融的地方小吏向唐中宗李顯上了一道機密奏摺。他在奏摺中歷數了韋后和安樂公主一些淫亂後宮,胡作非為,在朝中打壓異己,禍亂朝綱的事情。他苦勸李顯一定要嚴肅處理韋后和安樂公主,以免將來發生危害社稷的慘事。


(韋后和安樂公主)

李顯看了燕欽融的奏摺,非常惱怒,便將他調入京城,準備治罪。

誰知燕欽融是個不怕死的,反而揭發了更多韋后和安樂公主的醜事。

結果這事被韋后得知,害怕李顯在詰問中知道她淫亂的事情,於是半道上命武士將燕欽融當眾活活摔死。

李顯為此很不高興,卻也沒有治韋后的罪。

心中有鬼的韋后卻認為李顯這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心裡不免惴惴,便和女兒安樂公主密謀殺死李顯。

曾多次找李顯討封皇太女未遂的安樂公主,一心想學武則天做女皇帝,當然很支持韋后的主意,並極力慫恿,待李顯死後,韋后把持朝政做女皇帝。


(吃餅後的李顯)

韋后於是讓情夫散騎常侍馬秦客配置了毒藥,她將毒藥拌在餅中,蒸熟,命宮女送到神龍殿。

批閱奏摺的李顯腹中飢餓,拿起就吃,結果沒過多久腹中絞痛,痛得倒在榻上滾來滾去。

太監見狀趕緊稟報韋后。

韋后卻磨蹭了好半天才來到神龍殿,看到李顯痛苦不堪的樣子,假惺惺地問他怎麼了。

李顯早已藥性發作,口不能言,只能大張著嘴,用手指著嘴裡嗚嗚哇哇,不一會便死在了榻上。

韋后殺死李顯的動機變成了害怕被李顯查出姦情,狗急跳牆索性奪取皇權。而安樂公主則是對皇權病態的渴望,由於不能得到李顯的冊封,便六親不認,殺死了李顯。

那麼,真實的情況真的是這樣的嗎?

首先,李顯和韋后是一對患難夫妻,感情深厚,韋后真的下得了手嗎?

李顯一生做了兩次皇帝,第一次做了55天,第二次做了5年半。


(坐上皇位的李顯)

李顯一生做了兩次皇帝,第一次做了55天,第二次做了5年半。

李顯的第一次廢黜和韋后有著莫大關係,他繼位後為了能對抗武則天,大力提拔韋后的家人,並把岳父韋玄貞從一個小小的參軍提拔成豫州刺史,接著提拔成侍中,也就是宰相。

這樣的提拔當然不符合官員選拔制度,於是遭到了輔政大臣裴炎的制止。對於裴談的制止,李顯很任性地說,就算把江山給韋玄貞又如何,何況是個小小的侍中。結果一任性就結束了做皇帝的工作,被廢黜成廬陵王,貶出長安。

李顯被貶後,雖說仍然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一天到晚,他都被人監視,一舉一動盡在武則天掌握之中,所以他驚懼之極,總擔心自己有一天會像自己的兩個哥哥一樣死於非命。

韋后是個內心很強大的人,她不光陪伴著李顯,還時刻要安慰這個膽小無能的丈夫。通過14年在房州的生活,李顯已經非常依賴韋后,凡事都聽從她的安排。


(偷情的韋后)

其次,李顯對韋后及安樂公主非常袒護,韋后和安樂公主有必要殺死李顯嗎?

韋后成為皇后以後,大力提拔孃家人,還勾搭上了司空武三思(也是她的親家),在朝中搞起了垂簾聽政。李顯一切事情都聽她的安排。

儘管有官員多次向李顯奏報韋后的醜事,但李顯不但不深究,還處死奏報的官員,保護韋后。

這樣的皇帝,韋后和安樂公主真有必要毒殺他嗎?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

第三,李顯究竟是怎麼死的,韋后和安樂公主有辯解的機會嗎?

李顯去世後的第18天,李隆基便說:“韋后毒死了先帝,我們今天要誅殺韋后,為先帝報仇。”於是,在他的動員下,士兵們一鼓作氣,衝進了韋后的宮殿,誅殺了韋后和安樂公主。

李顯是不是真的被韋后和安樂公主所殺,她們簡直毫無辯解的機會。

歷史永遠是勝利者譜寫的,勝利的李隆基為了能洗白自己得皇權是出於正義的需要,因此讓韋后和安樂公主背鍋也極有可能。

所以,李顯之死並不能簡單地看成是一樁謀殺案。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


張生全精彩歷史


要說中國歷史上哪位皇帝最牛逼,自然是被稱為“六位帝皇丸”的唐中宗李顯,父親是高宗李治,兒子是少帝李崇茂,弟弟是睿宗李旦,侄子是玄宗李隆基,更要命的是老媽是聖神皇帝武則天,加上自己成功炮製了“六味地黃丸”。



開個玩笑,我們可以看一下中宗的一生,對於他妻女的行為也就能瞭解了。

首先,中宗作為高宗和武則天的第三子是輪不到做皇帝的,但是隨著自己媽咪手起刀落的先後宰了哥哥李弘和李賢,又咔嚓了其他三位姐姐妹妹後,就輪到他當皇帝了,但是皇帝的工作流程還沒熟悉,皇帝只兩個月的時間就被老媽用弟弟李旦給換了,接著被流放到神農架做了“野人”。

在流放期間,地黃丸同志只有妃子韋氏相依為命,共嘗人間艱難。中宗在當“野人”期間,每天忐忑不安,所以和韋氏的多年患難與共,讓他們情誼非常深厚,而在他們困難期間一直貼心的小棉襖—安樂公主也是被他十分看重的。據悉在後來的某個時期,安樂公主寫的詔書中宗是看也不看的直接蓋印的。

後來,中宗在被召回時,曉得要和外祖家打好關係,復位後將安樂公主嫁給了武三思(武則天侄子)之子武崇訓,將韋氏立為皇后並且共同打理朝政。韋后重用兒女親家武三思,且關係曖昧,朝臣擔心武則天之事重演,請求中宗廢除武三思反而被他們聯手幹掉了。這時候的韋后也早已經不是當初和中宗患難與共,情真一切的妃子了,再深的感情也已經被權勢和武三思的甜言蜜語給融化了。

接著,中宗已冊立的太子李重俊被設計掛掉。東宮之位空缺,安樂公主想和祖母一樣當皇帝的慾望也就壓不住棺材板了,每每和中宗見面都是希望可以被冊立為皇太女,中宗始終認為不妥沒有同意,也因此被安樂懷恨在心。而早已不滿足於垂簾聽政的韋后,也早想剷除掉障礙,和婆婆一樣成為一代之帝。於是,兩個目的一致的女人迅速抱團,全心策劃如何幹掉中宗,自己上位。

最終,於公元710年5月,唐中宗被韋后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死,享年55歲,11月葬於定陵。


配合度345


首先,我們要來看下整個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

因為太子李重俊不是自己親生的,所以韋后對他極度厭惡,並想要構陷他,就連她的女兒,安樂公主,和駙馬、左衛將軍武崇等人,也仗著她的勢力強盛,經常侮辱太子。

他們甚至盤算著廢掉太子,竟然想要效仿武則天做個女皇帝,建議立她自己為皇太女。太子心中激憤,終於在同年七月,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發動重俊之變,武三思、武崇訓父子與其門第在這次事變之中被殺,但因為在玄武門受阻,自己也為手下所殺,所以韋后逃過了這一劫。

李重俊一死,韋后除了太平公主等人之外,再無阻力,而她在心中,也不怎麼將太平公主等人放在眼中,所以她開始奢侈起來,建立寺廟等建築無數,耗費國力,百姓苦不堪言,可是她只當自己是一個小女人,那是管不了那麼多的。

公元710年(景龍四年)六月,李顯去世,韋皇后心中權欲極盛,秘不發喪,想要立李重茂為皇太子,李旦輔政,韋后為皇太后攝政,其實也就是把他們當作傀儡,以平衡勢力,而後自己在其中取得最大的利益。還有太平公主等人在旁邊虎視眈眈,她也不敢太過亂來,真要當女皇,說不定立馬就身死當場的。

可惜,到了最後,卻被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得到了消息,被他們先下手,在七月二十一日,發動了著名的唐隆之變,並說是韋皇后毒死皇帝,群情激憤。


韋皇后感到大勢已去,倉皇逃走,卻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士兵斬下首級。不久韋皇后被追貶為庶人,好在李隆基念在她曾是皇后的面子,畢竟以一品之禮葬了她。 蔡東藩:“韋氏淫而且賤,仇若三思,甘為所汙,忠若五王,反恐不死。有武氏之淫縱,無武氏之材能,其鄙穢固不足道。”他說的這話雖有失偏頗,但也表達了男人們對韋氏的憎惡,或者說是恐懼。

關於韋皇后是不是毒死了皇帝,這倒是不得而知。說不準呢,就是那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為了取得民心,而誣衊她的一種說法。


煮酒君談史


首先更正一點,題中的“韋皇后”應稱“韋后”,史書中的韋皇后是指宋徽宗的妃子,後被宋高宗遙尊為皇后,而唐中宗的皇后則稱韋后,兩者雖差一字,但所指卻絕非一人。辨析了人物,再來分析問題:

韋后和中宗,其實並沒有怎麼共患難,也沒什麼真情。歷史上的韋后,還是個私生活很淫糜的貴婦,並且有著極強的權利慾望。早在唐中宗李顯在世時,便曾與多名男子私通,使得唐中宗成了眾人皆知的“綠帽子皇上”。至於其與女兒毒殺丈夫,主要是基於兩方面的原因。

(影視劇中的韋后)

韋后的不斷努力下,唐中宗的帽子由淺綠色晉級成了墨綠色

唐代的社會風氣比較開放,許多皇宮貴族的女性都有豢養“面首”(男寵)的做法,個人生活比較淫糜。韋后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按下早年的事情不提,就在唐中宗於公元705年再次被擁立為李唐皇帝后,韋后依舊在後宮與武三思等人私通。

而除了武三思,韋后還與其他男子有著不清不楚的關係。如《資治通鑑》便記載:

散騎常侍馬秦客以醫術,光祿少卿楊均以善烹調,皆出入宮掖,得幸於韋后。

文中的“得幸”,可不是一般的寵幸,而是具有“臨幸”之意,說白了就是兩人都和韋后搞到一起了。而唐中宗是個老實人,雖然知道這些事,也並不言語,蔫兒不聲地做自己的綠帽子皇帝。但是,韋后的做法日益出格,自然也會引發中宗的不滿。因此,韋后毒殺唐中宗,確有先發制人的可能性。

(韋后)

不甘於做後宮之主,欲效仿武則天掌控最高權力

武則天曾將李唐改為武周,自稱武周皇帝,可謂開創了女人當政之先河,也給當時不少女性貴族打了一針興奮劑。在武則天退位後,中宗復位掌權,而韋后也自然再次成了皇后。前有武則天的榜樣,她自然也蠢蠢欲動。

韋后的膽子很大,也趕上唐中宗老實。於是,韋后勾結與之私通的武三思等人,逐漸把持朝政,並重用外戚。而安樂公主也在身邊積極攛掇,主張韋后稱帝,然後自己做“皇太女”,作為韋后掌權後的接班人。這也都被司馬光寫入了《資治通鑑》:

安樂公主欲韋后臨朝,自為皇太女;乃相與合謀,於餅餤中進毒。

(安樂公主)

試想,老婆孩子都是這麼心腸歹徒的貨,老實巴交的唐中宗能善終麼?最終,吃了藏有毒藥的餅後,唐中宗暴死於神龍殿。而毒殺皇帝的韋后與安樂公主,也沒落得什麼好下場,不久又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合發動政變,一併給收拾了,這也算是報應吧!


碣石樵子


韋后與中宗曾共患難不假,但更像特定環境下的抱團取暖,有情,但不真摯。而她聯合女兒殺中宗的指控也並無直接證據。

中宗夫婦幾乎複製了李治和武則天女強男弱的格局,懦弱的李顯對強勢的韋后依賴度極高,他第一次下臺也與韋后有關。當皇帝沒幾天李顯就要提拔老丈人韋玄貞為宰相,這無疑是韋后的主意。因為裴炎提出異議時,李顯找不出合適的理由,衝動之下還說出把天下讓給老丈人的氣話,足見這個任命不是人事考察的結果。然而韋氏無論手腕還是天分都沒法和武則天相比,過於急切的攬權勢必遭到正為稱帝做準備的武則天的猜忌,其結果就是李顯被廢。

流放房陵(今湖北房縣)期間,缺乏安全感的李顯對韋氏更加依賴。韋氏不斷安慰惶恐如驚弓之鳥的丈夫,並在生活上予以關心照顧,其中有情的佔比,但也夾雜著水分。因為這些付出終究換來了她期待的回報,即李顯承諾的“一朝見天日,不相制”。韋氏視權力如春藥,熱情程度超過了對李顯的感情。

李顯二次登基對韋后放權尚可理解,但放任她和武三思有一腿——後來又和光祿少卿楊均、散騎常侍馬秦客有了第二和第三腿——就難以理解了,而韋、武二人在塌上玩遊戲,李顯在一旁當裁判就更加不可思議。無視或漠視只能說明感情淡薄,也證明當初的共患難不過是迫不得已的抱團取暖。

李顯死得很突然,《新唐書》說“遇弒”,《舊唐書》說“遇毒暴崩”。至於原因,《兩唐書》都用了不確定的詞彙——“議者”,也就是基於輿論,懷疑懂醫術的馬秦客和中宗的女兒安樂公主,並暗指幕後黑手韋后。《資治通鑑》記述略詳細,說與韋后分別有一腿的楊均和馬秦客“恐事洩被誅”,安樂公主則想推韋后上位以期成就皇太女之夢,於是合謀“於餅中進毒”。

有一腿這事中宗好像不是很在乎,而安樂公主的理由也禁不住推敲。儘管李顯死前對韋后已有不滿,但他的存在依然利大於弊,韋后也好安樂公主也罷,不會不權衡失去羽翼的後果。從李顯死後韋后匆忙調兵,又倉促扶持太子李重茂登基的節奏來看,她對此事顯然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而堪堪半月之後韋氏集團便被對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清洗的結果,也讓下毒之說迷霧重重。所謂“議者”的輿論,或許只是對手的理由。


路衛兵


按照兩《唐書》和《資治通鑑》的記載,唐中宗李顯是被毒死了。《資治通鑑》是這樣說的:“散騎常侍馬秦客以醫術,光祿少卿楊均以善烹調,皆出入宮掖,得幸於韋后,恐事洩被誅;安樂公主欲韋后臨朝,自為皇太女;乃相與合謀,於餅餤中進毒。六月,壬午,中宗崩於神龍殿。”按照這個說法,韋皇后的兩個情人楊均和馬秦客害怕和皇后私通的事情敗露,韋皇后想當皇帝,而安樂公主想當皇太女,幾方勢力都覺得中宗礙手礙腳。於是,大家聯合搞出了一碗毒湯餅。

為了增強這個說法的合理性,《資治通鑑》在景龍四年的五月,也就是唐中宗去世的前一個月還特意加上一筆:“五月,丁卯,許州司兵參軍偃師燕欽融覆上言:‘皇后淫亂,干預國政,宗族強盛;安樂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圖危宗社。’”

有人狀告皇后淫亂,公主、駙馬和大臣謀逆,中宗當然要把告狀人燕欽融找來當面盤問。面對中宗聲色俱厲的盤問,燕欽融大義凜然。其實,中宗對妻子和女兒也不是完全沒有意見,現在這些醜事連地方小官都知道了,中宗也覺得挺沒面子的,於是就默默地把燕欽融給放了。沒想到燕欽融才出大殿,就被韋皇后的死黨——宰相宗楚客派人殺死在殿前。中宗雖然沒有追究,但卻頭一次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憤怒。韋皇后和她的黨羽這才擔心起來,開始想對策了。

那他們到底想出什麼對策呢?那就是下毒害死唐中宗。但是,事情真的是這樣嗎?我個人認為,中宗應該不是被毒死的。為什麼呢?

第一個理由,是在現存史書中,第一次提到唐中宗李顯被韋皇后謀殺,是在此後半個多月的一場針對韋皇后的政變中,帶有明顯的軍事動員色彩。就在中宗去世十八天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聯合發動了政變。當時一個政變的將軍對士兵說:“韋皇后毒死先帝,我們今天要殺死韋后,為先帝報仇!”顯然,說韋后毒死中宗只是給政變找個充分的理由,不足以作為了解事實的依據。

第二個理由,完全把安樂公主作為反面教材來對待的《舊唐書》提到了她想當皇太女、修定昆池等作威作福的許多細節,但是卻根本沒提到她還給中宗下過毒。顯然,這樣的重大遺漏,絕不是因為《舊唐書》的作者袒護安樂公主,只能說在當時人們還不認可安樂公主投毒這件事。

第三個理由,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在死後都以禮改葬。在唐中宗死後半個多月,韋后和安樂公主也死於政變。雖然政變打出的旗號是她們兩個人毒死中宗罪該萬死,但是在政變結束後不久,她們倆卻還是被以禮改葬了。如果她們真毒死了中宗,怎麼還能認可她們的身份、以禮改葬?

第四個理由,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當時並沒有毒死中宗的現實需要。她們當時的準備還非常不充分,如果唐中宗在,她們還可以背靠大樹,在他的保護下進一步發展勢力。這樣看來,說韋后母女狗急跳牆,毒死皇帝的記載並不可信,屬於當時勝利者的謊言。

那麼,唐中宗怎麼會死得如此突然呢?這就要考慮李顯的家族遺傳病史了。眾所周知,李唐家族有心腦血管的遺傳病史,唐高祖、唐太宗、長孫皇后、唐高宗統統患有“氣疾”、“風疾”,這在古代都指心腦血管類疾病。正因為如此,李唐王朝的皇帝們並不長壽,李顯五十五歲死亡尚屬正常。

另外,有的心腦血管疾病是以發病急、死亡率高為特徵的,李顯在事先沒有表現出什麼症狀的情況下暴卒,也符合心腦血管疾病的一般規律。這樣看來,說韋后母女毒死中宗是一個千古冤案。當然,這只是一個推測。

但是,無論如何,唐中宗的死,對於當時政壇來說又是一場大DZ,惹出了一系列的權力紛爭,最終由李隆基取得勝利政權,唐朝也進入短暫的穩定發展時期


範範範範範範範er


根據兩部《唐書》和《資治通鑑》記載,唐中宗李顯是被毒死。韋皇后的兩個情人馬秦客和楊均利用御醫和廚子的職務便利做了毒湯餅,在意欲臨朝的韋皇后和想做皇太女的安樂公主指使下殺死於他們來說礙手礙腳的李顯。

還是那句老話,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是宮廷鬥爭的失敗者,古往今來這樣的人都沒有話語權。史書中沒有中宗患病的記錄,眾口一詞地聲稱李顯是被妻子和女兒毒死的。但是,其中的疑點很多。


1.為出師有名刻意栽贓陷害的可能性極大

現存史書中第一次提到李顯被韋皇后、安樂公主毒殺,是在中宗死後半個多月針對韋皇后的政變中。時間如此湊巧,帶有明顯的軍師動員、以此為藉口的色彩。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若想激勵士卒,給政變找一個充分的理由,莫過於打著給李顯報仇、誅滅悖逆宮人的旗號。為已故先帝報仇,誅殺兇手是再義正言辭不過的好藉口。

(圖為電視劇《唐宮燕》的韋皇后和安樂公主)



2.《舊唐書·安樂公主》的疑點

完全把安樂公主當反面教材批判的《舊唐書》提到了公主想當皇太女、修定昆池等作威作福的許多細節,然而安樂公主給中宗下毒這樣大的猛料卻輕易放過了。這說明當時人們並不認可安樂公主給中宗下毒這一說法,即便有也是不被採信的。

(圖為電視劇《大明宮詞》的李顯和安樂公主)



3.動機不充分

韋皇后淫亂干政,安樂公主夫婦圖謀不軌,但這一切唐中宗都已經知情也沒有深究。所以韋皇后沒有理由因為姦情敗露而毒殺中宗。雖然韋皇后和安樂公主都想當皇帝,但時機遠未成熟,中宗此刻還是她們母女的靠山,韋皇后母女需要在他的保護下進一步發展勢力,所以也不存在什麼狗急跳牆而毒殺中宗的動機。



4.可疑的喪儀規格

政變結束不久,韋皇后母女還是“以禮改葬”了,就是按照她們皇后和公主的身份下葬。而皇后和公主的身份恰恰是源於她們是中宗的妻子和女兒才被官方承認。如果她們真是毒殺中宗的兇手,李唐王朝肯定會把這身份一筆勾銷,不會“以禮改葬”。


所以,史書所言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毒殺中宗證據不足。




參考書目:《蒙曼說唐·太平公主》蒙曼/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