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的育儿方法真的合适吗?

柒火


年轻父母没有育儿经验,会借阅书籍和浏览育儿视频,来学习育儿的方法。也有很多过来人会分享育儿经验,这些方法真的合理吗?

孩子在不同的家庭成长,家长可以参考优秀的育儿专家意见,结合自己的情况,来正确培养孩子。


育儿方法有很多,家长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坚持教育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成长规律。家长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每个阶段的不同方式的教育,培养孩子的习惯,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说:0至12岁是性格的形成期,12至18岁是性格的定型期。 在这期间,家长坚持合理的家庭教育,不要采用极端的管教方法,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


李玫瑾教授的育儿视频点击量极高,视频当中所发表的育儿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家庭。对于孩子的哭闹行为,李玫瑾教授建议不打不骂不说教不走开。这种方法可适用于爱哭闹的年龄阶段,孩子在3岁以后比较贪玩,家长不能过于溺爱。面对孩子无理取闹的行为,让孩子哭完然后进行安抚和说教。这样的方法不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且可能有些极端。孩子的哭闹采取冷手段,可能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阴影,认为父母不关爱自己。


从李玫瑾教授的育儿言论中,我们可以学习到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家长的关爱比任何育儿方式都直接有效。育儿过程中要坚持采用适合孩子的方式,不能出现极端的管教方式。


决胜网


多年一线工作,所以看到一些理论的时候基本可以判断出哪些来自实际经验,哪些来自于办公室。多年前看过卢勤老师的一本书,挺有触动;现在李玫瑾教授的视频我经常看,也推荐给不少家长看,启迪了不少家长。


这是李玫瑾教授结合大量工作实际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简单、有效,以生存教育为方向指导大家育儿,没有空洞的难以理解的大道理,提供的都是直接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真正的人的教育。


有位家长看了几遍李玫瑾教授的视频,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以前和青春期的儿子几乎处于“敌对”状态,当她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发现亲子关系融洽了许多,小儿子现在也变得自信、活跃了。

当然孩子有共性也有个性,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方法,家长们还要活学活用才好。


我是妈咪老师72,欢迎大家关于、评论,共同探讨家庭教育话题,为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尽一份力,谢谢。


妈咪老师72


李教授的视频我看过几个,不可否认她说的很多理论方法我是认同的。

但是我要提一点,大家可能没注意到李教授专业和经历。

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任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犯罪心理及测试专业方向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二级警监等职务。李玫瑾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调查,由此提出预防犯罪要从未成年人教育抓起,因在一些社会关注的青少年案件中因发表相关言论而受到强烈质疑。

李教授提的建议和方法很多都是她的专业经历得出的。尽管很多方法和理论是对的,但是她并不是专业的育儿专家。

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吗?我们并不是没有专门的育儿师提出的更加合理、有体系的、更加的系统育儿理论和育儿方法。

比如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孙瑞雪的《爱和自由》,等等,有很多非常棒的育儿书籍。


如果家长想真的想学如何育儿,我认为家长更应该学的是这些花了一辈子专门研究如何育儿,理论方法更系统合理的。

像李教授或者网上很多教授如何育儿的,他们的很多方法都可能是对的,但是不成系统。今天家长看到这个人说的很多,拿来用,明天又看到另一个人的方法也不错,也拿来用。但是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你随便更改自己的标准,很容易给孩子造成混乱,达不到想要的教育效果。

所以,李教授可能说的很对,但是我们还有更加优秀的选择。所以如果我们真想学习如何育儿,不如去学习一些更加系统合理的育儿方法。


神通奶爸


在头条上第一次看到了李玫瑾教授的视频,感觉说的很有道理!然后急忙去搜原视频去看!李教授对孩子的教育是从心理学的方向出发!让父母教育孩子的前提读懂孩子的内心。个人认为这样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有很多网友说在不同环境下,教育有所不同,但是孩子毕竟是一张白纸,怎样的教育绝大部分取决于家长!我感觉看李教授的视频,听她讲课的时候可以把李教授讲的那个例子当做是自己,或者是身边哪位比较了解的人,看看是不是一种因果道理。个人觉得李教授讲的很不错!


免贵姓蒋7777777


恰巧这两天明星妈妈马伊琍很火,因为她在网上发表了一通言论,怼上一些育儿理论,比如延迟满足、挫折教育等等,具体缘由可下图,一时间引起很大的争议。

再说回李玫瑾教授,圈圈很尊重这位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的工作者,也看过她完整的演讲视频,网上有些视频剪辑过,容易引起误会,建议大家去看完整的视频,比方说,李玫瑾教授说“就让孩子哭别去管”,其实她说了有年龄限制,主要是2岁以上6岁以下的孩子,不能一概而论。

作为家庭辅导师,经常有父母咨询,我家孩子乱发脾气怎么办?不写作业怎么办?不自信怎么办?总希望一招直达想要的结果,但就算最专业的人士在没有接触过你家孩子之前,是无法给出答案的,只能给出

普适性的建议,那不巧你家孩子就有独特的个性呢?

孩子出现问题,有的家长只想要方法,解救一时燃火之急就好了。也有家长只想要结果,一键定制孩子完美人生,本质上都是不想花功夫想走捷径的,那这样就算给你一千个专家、一万种方法,对你的孩子也不管用!

圈圈理解现在做父母的都很焦虑

,面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市场,东说东家好,西说西家好!今儿看要给孩子多补钙,明儿就看见补钙多了要中毒?!父母也是一头雾水。

其实,不管是育儿还是其他方面,别人说的话不照抄照搬,也不因噎废食,毕竟有些专业人士的总结性经验更强,能给父母许多参考性的建议

所以,圈圈经常都说多观察多陪伴孩子,养娃如烹鲜,什么时候下锅、该怎么调火、什么时候该加点料、又要焖煮多久,这些做父母的应该最清楚、该自己去判断。


甜甜圈伐木累


什么样话花得什么样的果,父母的教育是一种痛并快乐的修行。我家有两个让我头痛的儿子,我一直抱怨他们不懂事,他们的叛离,对他们教育无所适从。在迷茫中,辛运看到李玫瑾教授的系列视频。她的视频中,很少有空洞的理论说教,她通过大量实践中的案例给我们上了一次次生动的课。记得有个案例,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儿子长大了,到爸爸工作地方偷,到其他城市偷,当案发和父母见面时,他狠狠的看着父亲,他在想,你你不是会赚钱吗?我也会和你一样会赚钱。看完她一系列的讲座,你会发现他她都能从犯罪原生家庭找到原因,事实上,他也真的是真的是发现的问题,所以,养育孩子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需要家长不时的修行自身的素质和引导方法,需要更多有质量的陪伴。她更加着重呼吁家长0到3岁自己抚养,要么不生,生了就必须自己抚养,并且呼吁全国家给予母亲三年的抚养期。不管怎样,我自己反思中得到了良好母子关系的改善,我相信更多家长收益。再次谢谢李玫瑾教授


祁静雯一家


一直以来非常喜欢看《今日说法》节目,李玫瑾教授是该节目的嘉宾主持,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嘉宾。

她的专业性在节目中有充分的体现,对问题的分析有非常强的逻辑性,给我们观众很多真知灼见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李玫瑾教授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最近她的视频在网上很火,我也很认真地看过。我们从中可以吸取好的教育方法,但是有一点希望引起家长们的注意,我们的孩子不是需要改造的对象。

在教育孩子时不能一味照搬别人的方法,家长自己心里要有一杆称。如果你希望孩子成长为自尊自强的人,我们是否从心底里真正尊重孩子,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而不是一味地强权;如果希望孩子成长为独立有卓见的人,是否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而不只是要求孩子听话……

用心的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为,以他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引导。必须把他当作一个“人”来平等对待,而不是当成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


像天使守护你


首先,李教授讲得理念是正确的。但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具体操作不会完全套用。因为孩子的成长是十分琐碎和充满变化的。

马伊琍是因为老大听了李教授的方法成长的很好,有了经验和信心才敢如此放纵老二。看电视上很多请育儿师纠正的家庭和孩子,基本上是违背了李教授的理论。这两个不矛盾。

我自己的体验是观念上一定尊重李教授,但在具体做的过程中,无法严格执行。但这个不矛盾,因为观念正确,基本上,不会偏离方向太多。看着小人儿长得快,真的就是想搂在怀里宠着。即使如此,也会念叨,妈妈这么会不会把娃宠坏拉~~~


用户5485417046233


本人是正面管教注册家长讲师。最近,李玫瑾教授的育儿视频在网上微信里疯狂的转发。引起了很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兴趣。我也认真看了李教授的讲座,关于孩子性格的养成方法。李教授是一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教授。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她在讲座中非常注意引导家长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心理问题。李教授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去分析孩子的行为,并强调了家庭教育在家庭中的重要性,认为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因早年的教育缺失有关。孩子的心理问题,性格的培养往往是家长容易忽略的。大多数家长只关心孩子学了多少知识,考了多少分,听不听话。错失了培养性格的关键期。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同李教授的观点的。但在实践中有一些教育方法我还是存在异议的。

李教授在讲座中谈到孩子要闹的时候把孩子抱起来带到卧室里让他哭,并对孩子说:“你要哭你就哭吧!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你不对,所以你爱怎么哭就怎么哭。”并且还要欣赏孩子的哭。孩子撞墙角的时候也千万不能有任何动作,就让他撞。认为如果这时你走过去制止了孩子,他以后就会在这个方面拿住你。孩子这样闹虽然是不对的,但换位思考一下,我们谁都希望对方能用一种理解、温和的态度来与自己沟通。当孩子看到他撞墙你都不去制止一下的话,孩子会产生哪些心理呢?他会认为你根本不爱他,有一种被忽视的感觉。并不合适。我从几方面来谈:

一、冷漠的处理行为会让孩子产生怨恨心理。我撞墙你都不心疼,还欣赏我哭?是亲生的吗?而在正面管教中,可以运用温和的方法,第一句话先理解孩子:“我理解你,但是我的答案是不行。”;“宝贝儿,很抱歉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我爱你,我愿意和你在一起。等你能做到尊重时,就来告诉我。”说完父母可以暂时走开,等孩子情绪稍好一点再进行沟通,这是尊重双方。会让孩子的感觉好很多,减少孩子的怨恨心理。他以后也就学会了用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方式去处理任何问题。

二、你的制止并不会让孩子认为能拿住你。如果那时你走过去制止了孩子,他以后真的会在这个方面拿住你吗?温和并不代表不坚定。家长要做到和善与坚定并行。以后可以与孩子一起约定好一些事情。约定好的事就一定要遵守规则。在制止了孩子的自残行为后,家长依然可以告诉他,他那样做是不行的。他以后也一样会明白,父母还是坚持原则的,他哭闹都是没有用的,但又是爱他的。

三、爱是有条件的吗?有条件就相当于交换一样。我爱你,但你要听话我才爱你。我给你买东西,但前提是你一定要帮我做事。孩子以后就知道了,要得到父母的爱,就一定要懂得取悦父母。一定要成为他理想中的那个人。否则,父母是不会爱他的,这种爱,是真爱吗?我看过《6A的力量》这本书,作者花了几年的时间来学会怎样无条件的爱孩子。他的女儿凯蒂只有6岁,那时她正参加赛季中最重要的一场比赛。她跑到场边对爸爸说:“爸爸,要是我踢进一个球,你会不会奖我一美元?”“当然啦!”“哇,太棒了!”“等一下,宝贝,”他抓住了正要返回赛场的女儿:“就算你一个球没进,爸爸也会给你一美元。”“真的吗?”“当然真的啦!”没有什么话比这句更能给孩子安全感了。爱不是娇宠,但爱一定要有条件吗?无条件的爱也并不是就不教育孩子呀!我喜欢这句话:我是爱你的,我只是不喜欢你这种行为。

好了,说得太多了。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这是个很大的话题。家长需要学习,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学习。不批评别人的观点,只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而已。欢迎探讨!我是雨后山林静,此文为本人原创,请勿转载抄袭,谢谢!


雨后山林静正面管教


什么方法都需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方法有科学依据,但生命个体不同,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孩子!作为父母,还是要根据子女的特点加以运用!李玫瑾给大家的方法和建议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是避免孩子出问题的方法,并非全部的教育手段!希望不要混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