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那麼多思想家,他們的知識從哪來的,看了什麼書,爲什麼我們比不上他們?

一生的煙火


嚇死我了,我們比不上兩千年前的人?厚古薄今也不要這樣吧。難道現在從政、經商、生活都要學諸子百家,而不是現代知識?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會出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勢呢?因為之前的學術都在官府。我們為什麼說孔子是“至聖先師”,因為在孔子之前,氏族社會還沒有解體,個體家庭不能脫離氏族存在。所以當時的學術比較封閉,往往在氏族內部流傳,而這個氏族往往因為學問而世代擔任某一官職,所以經常出現父子世襲的情況。

我們知道春秋的史官是很有骨氣的。趙盾弒君他們敢寫,崔杼弒君他們也敢寫,被殺了一個又來了一個,但是崔杼真不敢殺光,為什麼呢,因為除了他們家族,別人根本做不來這種工作。甚至到西漢中期,太史還由司馬談、司馬遷父子相傳。而在孔子時期正是氏族解體的時候,因為鐵犁牛耕的推廣,使個體家庭存在獨立於氏族的可能。

也就是這樣的情況下,私學發展並且廣泛交流,才進入了“百家爭鳴”的時代。好比以往的學術都是平行獨立發展,現在有了跨學科交流的可能。當然,春秋戰國的亂世背景也是一個原因,士人能夠出國廣泛交流,思想文化也就相對比較活躍,這樣就迎來了中國學術的第一個黃金時期,所以出現了不少思想家。但要說我們不如他們,只能說想多了。


林屋公子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我們沒有比不上他們,你覺得我們比不上古人,是因為你的知識面太窄,從古至今,牛B的思想家多了去了。
馬克思,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是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是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 ...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他創立的廣為人知的哲學思想為歷史唯物主義,其最大的願望是對於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對全世界都產生了巨大影響,你覺得他不如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
魯迅,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其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和愛國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你覺得他不如春秋戰國時代的思想家?
王陽明、孫中山、毛澤東、胡適、培根、牛頓、伏爾泰、康德、達爾文... ...都是偉大的思想家。
我承認動盪的時代更容易催生出偉大的思想家。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盪,各國之間混戰不休,但也正是由於時代如此動盪,仁人志士們為了讓國家強大,百姓安居樂業,尋遍古籍、苦苦思索,才產生了許多偉大的思想家,形成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景象。
但生活在動盪的時代並不是成為偉大思想家的必要條件,從古至今,任何時代都不乏偉大的思想家,我們比不上古人,是因為我們不夠優秀,自有優秀的人能超越古人。

張兆傑說


問得很對,如果我們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假如我們生活在諸國爭霸,紛爭不休的社會環境下,是否也會變得跟他們一樣聰明呢?

答案是肯定的,哪怕是個榆木腦袋都會開竅,因為不開竅,就意味著與這個世界說拜拜。死亡的壓迫是最致命最狠的,但也意味著,一旦熬過去,那必然是人中龍鳳。

現在的壓力太小了,只是生活的壓力而少了生存的壓力,俗話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人就像跟彈簧,壓力越大,反彈越高,當然,不排除承受不住,被壓死的。。。

再往遠古看去,早期的人類生存條件更加惡劣,但這也促進了他們的創造力,鑽木取火這種神蹟,現在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腦袋想破都想不到。還有後面的群居,建立社會制度,居然還可以則天地之象而作八卦易經,黃帝內經,還有春秋戰國時的諸子百家,各種心理學,軍事學,法學,政治,說法,間術,哲學,數術,天文,地理,經濟等等太多太多了,層出不窮,可以甩後世幾條街,我們能有現在的科學技術,政治經濟,禮法刑律,哪一樣不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他們是創造,而我們是改進。人就怕對比,一對比,差距就出來了。

現在大部分人享受著前人的遺果,卻忘了前人的豐功,吃水尚還不忘挖井人呢。正所謂:有天先有母,無母亦無天,試問:自認自己比前人聰明的人,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八卦真的看懂了?

我們現在做的就是八卦後面的演化,而易經真正難的,卻是那開天的一畫!


蝶龍45


春秋戰國為什麼能出那麼多思想家?因為周和周以前國家的教育很封閉,為了便於統治,執行的是愚民之心,強民之體,愚民之智而強民之骨的統治策略。高端的教育與思想都控制在少數統治者手裡。後來西周滅亡,平王東遷,很多書籍與有才華的人員流散到各地,才成了各種文化的源頭。

東周時期,王權被強大的諸侯不斷的削弱,各諸侯國開始了弱肉強食的征伐吞併時代,也給了各種思想充分驗證的土壤。當時的很多謀士都要諸侯王下跪,求先生教我。蘇秦掛六國相印比諸侯王都風光。

一種事物之所以興起,就是要有一個充分支持該事物的環境。當時的各諸侯國,突然有了治理國家的權利,確沒有治理國家的方法,沒有方法就面臨著死亡。思想家恰巧需要在國家治理中驗證他們思想的正確性。思想家與各諸侯的共同需求造就了一個特殊的時代。

而且當時因為周王權的衰弱,禮崩樂壞。一下幾乎沒有任何管制,這種大自由的環境也促進了各種思想的產生。

說我們比不上他們就有點過了。現在的對科技,能源,各種物質上的應用與認知是古代不可想象的,這也是現代思想的成果。


白耀亮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孔子認為,上等人生而知之,次等人學而知之,再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難才學,遇到困難還不學是最下等的。不要認為孔子是把人分等級,孔子只是說人有不同類型。

有沒有生而知之的人,孔子認為有。書到今生讀已遲,是古人對於輪迴的感嘆,前世讀過的書,今生一看就過目不忘。今生讀書只能為下世做儲備。這大概就是生而知之。

人類的知識不外乎兩個途徑,一個是世代的累積,一個是自己的感悟。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的知識大多數來自對於道的感悟,因為中國人相信是道產生了宇宙萬物,產生了人類。知識的累積需要記錄和傳播,但是在古代條件限制,人們更多靠自己感悟獲得知識。

在認識論上講,知識是思想庫裡的貨物而已,當思想庫裡空空如也,人被逼無奈去自己創造知識,當然,人的思想庫裡不可能空空如也,只不過是缺乏理性知識,感性知識是自然產生的,動物也有感性知識,知道捕食和逃避被捕食。

現代人當然可以感悟道而產生知識,但是由於思想庫已經填滿,被時代累積的知識填滿,就沒有動力去感悟道了。感悟道的唯一途徑就是修行,先要摒除感性的干擾,清心寡慾。然後空掉思想,把已有的理性知識掃除乾淨,通過入定感悟道。重走聖人和先哲走過的路。


眾妙之門


知識是從哪裡來的?真是個好問題、大問題!

知識的第一個來源是感覺和經驗,例如農業的24節氣,就是先由中國農民做長期的感覺積累,最後總結成為經驗。人類遇到的現實問題越多,感覺就越多,最後有個聰明人將其總結成為經驗,形成知識。早期的科技水平和分工都不發達,做為

一個農民需要懂得如何育苗、如何處理肥料和如何養牛等等一大堆知識,對這些初級知識的總結,就是由這些早期很接地氣的思想家來完成的。現代人接觸的世界已經變簡單了,容易的東西已經被前人總結了,發明和發現的難度自然也就上升了。

可是光有感覺和總結往往不靠譜,比如筷子插在杯子裡,就會感覺筷子變成彎曲的了;站在大草原上看天空,怎麼都覺得上天就像一個吃飯的大碗,倒過來扣在地上。這就是簡單的感覺和總結方法,自身不足的地方。

很多人就此還胡亂,也不能叫胡亂吧,但是可以叫做憑經驗,寫下很多論斷。比如亞里士多德就表示,一輕一重兩個鐵球,必然是重的先落地;中國人也一樣犯過糊塗,說只要用犀牛角做成魚的形狀,就可以劈開江河之水。這些不靠譜的說法,當然經不起後面的實證。

知識是被證明過的事實,這在今天已經成為常識。

但是有些事實,卻又是無法被驗證的,比如很多思想大家、宗教人物和哲學理論,他們的主張都是難於通過實踐來驗證的。比如一個人拜觀音求子,拜了觀音後,沒兒子,怎麼辦?估計還是心不夠誠啊!大師傅會諄諄善誘的告訴他,繼續砸錢拜下去吧,等心夠誠了,兒子就來了。

希望這個答覆能對您有用。


圓創觀點


說春秋戰國產生了那麼多的思想家,沒錯。說我們現代人比不上他們是 大錯

春秋戰國時期的周王朝是奴隸制社會。生產力低下,文化不發達。要講科技水平。連現代世界科技的百萬分之一都達不到。

我們現代人怎麼會比不上他們那時候的思想家呢?

我們與春秋戰國時隔兩千多年。他們想的做的和我們想的做的是風馬牛不相及。

別的不說,現在幾乎人人一部手機,只要上網,什麼知識都能查到。現代人的知識和視野比那時候的人強千百倍。說我們現代人比不上那時候的人,是因為隔了兩千多年,神秘感太強了。這也難怪,現代人怎麼會知道那時候人是怎麼生活,怎麼交往,怎麼想的呢?正因為我們不懂那時候的人就以為他們多高深

反過來說,那時候的人知道現在什麼樣嗎?我向全世界宣佈一點兒也不知道。。


濱哥


作為一個熱愛先秦歷史熱愛思辨的人,我自告奮勇前來說兩句。

其實人類能力良莠不齊,從前是,現在也是。各位所熟知的各位春秋大家代表著是那個時代的最高思想,隨歷史傳承而愈發魅力。今之眾人,或高或低,雖然因物質和教育的進步,社會結構的改革而整體思維素質在提升,可遺憾的是仍大部分是愚民。我這裡不是罵人,事實如是。

我來說說提問者所表述的狀況的背後。

1,心理因素。隨時間流逝,歷史所記載的也越來越稀疏,留下來的事物和人物都成為每個歷史的象徵。人們總會把前人的價值意義誇大,以充實自己民族歷史,讓自己也更正大,更有身份。同時,同時代的人假如有同等價值反而會被嫉妒而做小,相應而言歷史中的也會被做大。

2,物質、教育和社會結構因素。這個上文提到,現在的社會結構不同,人們可以更多的發表自己看法,加上教育有成,不少人自以為有點知識了,而物質發展,互聯網等媒體更提供了自由言論的平臺。於是各種愚民跳樑小醜,各種心懷歹意的人發一些誘導型錯誤卻被廣為接受,沒辦法,愚民的獨立思考能力有限。這就導致了一眼望去全是弱智的局面,你說真話反而會被罵,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3,民族文化丟失。我個人認為這是現階段我們民族最為嚴重最為廣泛的病症。人們潛意識裡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洗腦,接受了可笑的民主平等和人道主義等觀念,而不關注自己文化。我認為,中國文化中有太多價值,高出西方不少,但是真正發現的人少之又少,大多人云亦云。半道丟失自己文化的人猶如一棵樹砍掉自己的根,他的思維不可能深刻,不可能開明。因為你自己文化學不好,別人文化也學不進去,處於一種自以為是的混沌狀態。

4,愚民政策。這是古今中外都使用的伎倆,這並不說該政策是不對的,相反,我很支持,但注意方法。此不多表。

5,社會發展階段不同。春秋戰國是亂世,思想較為開放,同時也是奴隸制走向封建制的過渡期,思想碰撞尤為激烈。較之今日,國內祥和,社會發展初級階段,甚至錯過了資本原始積累至今補賬,所以缺少思想碰撞。假如有,那也是少數人在極力挽救自己的根!然而愚民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啊!

總而言之,現在的人一方面個人能力有高低,另一方面太浮躁從而失去了獨立思考能力。民國之後再無大師,側面反映了這個問題。

對於社會的病症,政府理所當然的應該負起責任來。希望一切向好,民族文化思想能和經濟科技等相匹配。


阿旁


因為先秦時代的知識科技是被統治者和貴族壟斷的,平民和奴隸是沒有資格接受教育的,看看先秦時代的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這些大咖們有幾人是出身平民奴隸的?知識思想只在小範圍裡傳播,大眾普遍是接觸不到的,甚至認識不了幾個字。春秋戰國是奴隸制逐漸土崩瓦解向封建制轉型過渡的時代,諸侯國君們和統治階級為了贏得各種競爭需要各路人才出謀劃策奔走效力。各種思想見解各種治國理念紛紛登場,所謂“先秦諸子,百家爭鳴”,這是思想大爆炸輝煌絢爛的時代,影響後世至今,中華思想文明在此奠基。


立志成蟲


老實說,今人在做學問上真比不上古人。往日書香溢四方,一望無際文風揚;今時銅臭滿乾坤,俯拾皆是名利場。都忙著奔小康,哪有時間做學問!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漢風唐韻宋雅,清末民初百花齊放的文化時代,不可能再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