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是中國古代一種官名。先秦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國家都有設有這個官職,是負責記錄的史官、秘書官。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大秦王朝以後,設置的御史大夫職能轉變了,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這一類事情。
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朝設都察院,長官為左、右都御史,下設副都御史、僉都御史;又依十三道,分設監察御史,巡按州縣,專事官吏的考察、舉劾。因御史主要職責是以言代行,故又俗稱“言官”。
御史言官多為具有功名的讀書人,以才、學、識、膽、言等五個方面來履行本職工作。朝廷中的百官對御史都小心戒備,甚至皇帝有時對他們也有所顧忌。皇帝雖是九五之尊,但濫殺言官究竟有失明君名聲。所以有時即便對言官的勸諫十分惱怒,那也要一忍再忍。
但也有忍不住的時候。明太祖朱元璋就攤上這麼一回。明洪武年間御史王樸,為人十分耿介,敢於直諫。曾多次與太祖朱元璋當面因為一件事而爭得臉紅脖子粗。終於有一次,朱元璋再也忍不住了,大怒,下旨立即處斬王樸。把王樸拉下去以後,就等午時三刻要開刀問斬。
人拉走以後,太祖的氣已經消了一半,腦子一冷靜,又敕令赦免了王樸。當執行官將王樸押回朝堂以後,太祖問:“你知錯了沒有?以後改不改?”王樸回答:“陛下任命臣為御史官,我應盡職責。怎麼可以拿死來嚇唬臣,讓臣受這樣的羞辱。陛下若認為臣有罪,那就沒必要赦免?若認為臣無罪,又為何要殺臣?我今天只盼望早早赴死。”
一句話給朱元璋氣得倒仰。心想,見過倔的,也沒見過你這麼倔的。於是再次下令推出午門斬首。王樸赴刑場途中路過國史館,向裡頭的人大聲喊道:“學士劉三吾你仔細聽好了,請在史書上記上一筆,某年某月某日,皇帝殺無罪御史王樸。”到了刑場,王樸作詩一首,遂赴死。監斬官回來覆命,朱元璋“惻然”(這個惻然用得好)問王樸臨死前說了什麼?監斬官回答什麼都沒有說,只作了一首詩。朱元璋聞言道:“他的隻言片語都不能聽,何況詩呢?”
朱元璋心裡十分清楚王樸對自己是忠心耿耿,冤枉而死的,但他屢屢觸犯逆鱗還不認錯,眼中簡直就沒有他這個君王,因此剛才震怒之下才殺了此人。但此時心裡頭卻十分窩火,他是又惱怒又惜才,一時心結難解,遂遷怒於奴才,一氣之下便下令將監斬官和數名劊子手一併處死。就這樣,忠於職責的御史大夫做了冤死鬼,忠於職責的監斬官也做了冤死鬼。
這個事件過去不久,朱元璋痛定思痛,開始賦予言官群體以特權,並從制度上加以保障,特別強調不可輕殺言官,為以後的廣開言路奠定了基礎。王樸以自己的犧牲,換來了後來言官們的生命保障,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閱讀更多 文休看天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