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他用半個世紀的堅守,傳播「井岡山精神」的紅色種子

50年,僅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瞬;50年,又是一個人一生的執著。從滿頭青絲到銀髮稀疏,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以1萬多場井岡山精神義務宣講報告會,見證著自己穿越半個世紀的堅守。

近日,被譽為“井岡山精神守望者”的毛秉華老人永遠停下了生命的腳步。他以行動兌現了自己的諾言:讓井岡山精神代代相傳。

信仰|他用半個世紀的堅守,傳播“井岡山精神”的紅色種子

毛秉華

“寧可少看一個景,也要聽毛老一堂課”

“爺爺一輩子都在守望井岡山精神,告慰他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井岡山精神的火種生生不息。”8月27日晚,結束了一天的培訓課程剛回到住處,毛秉華的孫子、江西幹部學院現場教學老師毛浩夫又捧出了厚厚一摞黨史資料。爺爺去世一個多月來,研習井岡山精神已是毛浩夫的每日必修課。

毛浩夫對井岡山精神研究的“痴心”一如50年前的爺爺。

“一定要讓人們記住紅軍故事,記住紅色歷史。”1968年,毛秉華調任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成為一名井岡山精神宣講員時,也曾暗暗發誓,要把傳承發揚井岡山精神,作為畢生的使命。

信仰|他用半個世紀的堅守,傳播“井岡山精神”的紅色種子

為了發掘井岡山精神的深刻內涵,他一邊義務宣講,一邊收集井岡山的黨史資料。在他看來,只有追尋革命者的足跡,聆聽歷史的迴音,才能感受井岡山精神的脈搏。

為此,毛秉華退休後,隻身一人踏上了尋找老紅軍和紅軍後代的漫漫長路。他跑遍了湘贛兩省邊界各縣的農村,還深入贛南、閩西以及廣州、北京、長沙、洛陽、汕頭等地拜訪了32位老紅軍和紅軍後代,收集革命文物21件,掌握了大量珍貴的第一手資料。這些鮮為人知的紅軍故事在毛秉華質樸平實的講述下娓娓道來,讓聽眾更生動地體悟到穿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

50年的義務宣講讓毛秉華成為了井岡山精神的“活字典”,他的宣講常常讓慕名而來的遊客聽了還想聽。一些遊客表示,“寧可少看一個景,也要聽毛老一堂課”。

信仰|他用半個世紀的堅守,傳播“井岡山精神”的紅色種子

儘管毛秉華做過心臟手術,還患有淚腺炎,但為了讓聽眾多聽一堂課,他經常帶病宣講,有時為了趕場,幾個饅頭或一包方便麵就湊合成一頓飯。

“毛老畢生的精力都傾注在宣講井岡山精神上,他的熱情和執著一直感染著我們。”回憶起與毛老共事的日子,“毛秉華工作室”工作人員範小靜含著淚告訴記者,在毛老生命的最後時刻,念念不忘的依然是井岡山精神的宣講工作。

井岡山上的“活雷鋒”

1989年退休後,毛秉華將自己的退休工資大部分用於義務宣講所需的開支。他還拿出稿費,先後向汶川、玉樹、舟曲等地震災區捐款8000餘元,為井岡山神山村的脫貧攻堅捐款10萬元,上交特殊黨費和設立公益事業基金共5.1萬元……多年來,毛秉華累計捐款20多萬元,被當地老百姓稱為井岡山上的“活雷鋒”。

井岡山市畔田小學的師生常年將附近的溪水作為飲用水源,每逢下雨,混雜著泥土的溪水便無法飲用。2009年,毛秉華得知這一情況後,四處奔波,爭取到了15萬元建設資金,不僅接通了500米飲水管道,讓孩子們喝上了乾淨水,還翻修了殘破漏水的教學樓,添置了文體器材,建起了多媒體教室。

多年來,毛秉華先後為15所中小學籌資1100多萬元,解決了這些學校的危房改造、校舍擴建、道路不通和安全飲水等問題。他還通過個人捐款和籌款,累計資助180多名貧困學生上學。

信仰|他用半個世紀的堅守,傳播“井岡山精神”的紅色種子

“如果沒有毛爺爺的資助,真不知道自己當年在讀書這條路上能堅持多久。”剛剛成為一名大學生的井岡山姑娘尹桂萍至今清晰地記得毛爺爺的音容笑貌。尹桂萍告訴記者,她讀小學的時候因家庭困難差點輟學,毛爺爺得知情況後每年資助了她600元生活費。

在慷慨捐款資助他人的同時,毛秉華對自己的“摳門”卻常常讓家人無計可施。有一年春節,家人特意花了幾百元為他買了件新衣服,但毛秉華一問價錢後,便逼著家人去退掉,還講起了當年紅軍吃紅米飯、喝南瓜湯的艱苦生活,告誡兒女們要不忘記艱苦樸素之本。

薪火相傳守望井岡山精神

“我這輩子最想做的事,是讓井岡山精神代代相傳。”毛秉華曾經說過,宣講井岡山精神是他畢生的追求,但隨著年齡不斷增長,他最大的擔憂是,誰來繼承他宣講井岡山精神的事業?

為了讓爺爺免去後顧之憂,2016年11月,畢業於英國赫爾大學國際金融與貿易專業的毛浩夫辭去南昌的工作,開始跟著爺爺學習黨史。

信仰|他用半個世紀的堅守,傳播“井岡山精神”的紅色種子

毛浩夫(左)向爺爺毛秉華請教黨史問題。新華社記者 申宏攝

“轉變不是一念之間,而是長期耳濡目染的過程。”毛浩夫說,爺爺一輩子都在宣講井岡山精神,父親也一直從事黨史研究工作,在他們的影響下,自己對井岡山也充滿了感情。

為了讓毛浩夫更深入地瞭解井岡山當地的實際,毛秉華在生命最後的歲月裡,經常帶著孫子去井岡山各個鄉鎮進行調研,讓他更加深入地瞭解紅色故事、領悟井岡山精神。“這兩年,爺爺常說時不我待。”毛浩夫說,能回到井岡山,從爺爺肩上接過這副擔子,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

指尖傳遞溫暖力量,陽光照進網絡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