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節是什麼時候?

超!domore


唐朝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中有“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說明至少在唐朝時,人們在農曆的九月九日有佩帶茱萸的習俗。

重陽節又稱“茱萸節”,在傳統的數字中,九是陽數中最大的一個,農曆九月九,有兩九相重,故稱重陽,也被稱為“老陽”。重陽節因被古人視為厄日,這一節日從開始起便以避禍延年為主題,所以重陽節俗中人們要“登高”努力接近陽氣,再頭插或佩戴茱萸(辟邪翁)來辟邪。

其實,重陽佩茱萸的習俗早在漢代就開始了,南朝《續齊諧記》中就記載了漢代佩茱萸登高避禍的故事。唐朝時,茱萸節最盛期。唐朝的民間盛行重陽節,朝廷在重陽節時,也會賜茱萸給群臣。

茱萸既然是古代重陽節的風物,那麼到底什麼是茱萸?

“茱萸”主要有三種:吳茱萸、食茱萸和山茱萸。前兩者屬於同科植物,三種在外觀和性質也有相似之處。

吳茱萸亦稱為茱萸、吳萸。王維詩中的茱萸指的就是吳茱萸。食茱萸又稱欖子、艾子。在辣椒沒有傳入中國之前,古人用食茱萸替代辣椒做調味品,或藥用。山茱萸屬山茱萸科,與重陽茱萸完全不相干,只因果實色紅類似芋類,由“朱芋”轉訛而來的,至今仍有“山芋肉”的叫法。除了這三種常見的茱萸外,名字含有“茱萸”的還有多種,但與重陽節所用的茱萸不屬於一類的科種。

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宋元之後逐漸不見了,但重陽期盼避邪消災祈求長生與延壽的願望將會一直流存在人們的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