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的風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自动变速器主要分为DCT(双离合)、AT和CVT(无极)三大类,至于AMT(电控机械式)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半自动变速箱,综合表现不是太好,暂时不做讨论,而主流的三款变速器可以说各有长短,照当前情况来讲AT表现最佳,而双离合自13年315打假晚会曝光大众DSG干式双离合变速器失灵事件后,双离合变速器一度成为质量差、故障多的代名词。
虽然这几年大众双离合事件已经偃旗息鼓,但双离合的缺陷给人们心中带来的阴影仍历历在目,以至于每当新车上市只要搭载上双离合就会被疯狂吐槽。话说双离合变速箱真有传说中的那么烂吗?搭载双离合的车真的就不能买吗?咱们来听听老司机怎么说!
双离合为啥被戴上有色眼镜?
双离合之所常被人吐槽,那是因为早期的双离合确实让人不敢恭维,经常会出现顿挫感和散热差等现象,这一点在福特、菲亚特、广汽传祺、比亚迪等车型上都有印证。双离合的顿挫感说实话是与生俱来的,之所以这样最主要的原因是软件程序匹配不够好、调校不够完美,还有就是双离合没有液力变矩器,他是依靠离合器片的摩擦直接将扭矩传到驱动轴上,没有了液力变阻器的缓冲作用,两组离合器片在换挡时冲击感自然很明显。
另外,早期的双离合变速箱,尤其是低端的干式双离合变速器,散热性十分不好,在特别拥堵的路况,如果长时间处于半离合状态会使离合器过热,从而导致变速器停止工作,车辆出现失速现象,这就是当年大众因变速箱问题被召回的原因之一。
双离合存在弊端为啥现在车企还大力使用?
现在各大车企都在不遗余力的使用双离合变速器,常见的车型如哈奥迪Q5L、哈弗H6、比亚迪宋、荣威RX5、名爵HS、朗逸等都在使用。对车企而言双离合确实存在部分优势:从技术层面上看,双离合变速器体较小,整车匹配安装位置也更为灵活;重量更轻,可满足各大厂商对于减轻车重的诉求;结构简单,理论上的可靠性会更好,且研发制造成本也比自动变速器低;容易包装成“高科技”的代名词,任何采用双离合变速器的厂家,都会宣传其换挡速度快、节油性能好、档位多等……
双离合有哪些优势?
双离合其实要比AT先进的,可以说是未来变速器主要的发展方向,即便当前存在部分问题,但其自身的优势还是挺明显的。比如,传动很直接,动力损耗小;换挡迅速,这是很多性能车匹配它的重要原因,像保时捷911这样的超跑也在用;此外,双离合还很省油,由于双离合可以让发动机一直工作,即便换挡动力也都不中断,这使得发动机保持比较好的工作状态,经济燃油性自然就上去了,相比传统AT变速器,省油可达15%。
总结
不能否定双离合在过去确实出过问题,质量稳定性不够强,但随着各大车企不遗余力的研发,现在确实也在逐步改善。比如大众的DSG,平顺性和可靠性也完全不输传统的AT变速箱,而1.4T+7速双离合的组合也是目前大众在家用车市场主打的动力总成。
不管如何,请大家抱着一个客观发展的眼观去看待双离合的好坏,不要人云亦云,根据自己需求选择,如果你在乎车的舒适性,对换挡的顿挫感特别在意,那就选CVT或AT。如果你喜欢开车,追求驾驶乐趣,那就选双离合(最好是湿式的),如果你根本不在意变速箱的事,那建议优先选AT。
扳扳汽车人
李老猫说车为你非专业解答各种选车用车问题
低配用at变速箱,高配用双离合可以说是大众的独家特色,在其他品牌中很难看到这一奇葩现象。像别克等都是低端用双离合,高端用at,和大众的本末倒置相比,后者的逻辑更能让人接受。
尽管市场上已经形成了at,cvt,dct三家分晋的局面,但留心观察也不难发现世界最高端的车型上几乎没有双离合和cvt的影子。奔驰s用at变速箱,宝马7系用at变速箱,奥迪a8依然是at。奥迪和大众一个德行,那么为什么奥迪a8不用双离合呢,这确实值得玩味。
双离合变速箱的优势是换挡速度快,动力输出更迅捷直接,最为关键的是制造成本低。这也是大众等品牌方对双离合乐此不疲的主要原因。从双离合被广泛应用到量产车到现在也不过短短10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大众也一直是在拿消费者当小白鼠,边量产边改进,从干式双离合到湿式双离合,虽然在可靠性上有了明显提高,但依然和at变速箱存在不小差距,异响,顿挫,打滑等问题屡见不鲜。在汽车消费者调研报告中,双离合变速箱的投诉率也是最高的。
在近期上市的豪华中级suv中,全新一代奥迪q5l也开始用上了双离合,而非之前的8速手自一体,这也成了消费者口诛笔伐的最大槽点,确实有减配之嫌,显得不厚道。
事实上还是成本惹得祸,at变速箱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和厂商追求的利益最大化诉求相背离,大众汽车的年出货量已攀升至全球首位达到两千多万辆,整体算下来使用双离合的成本能节省下一个不小的数额。
因此广泛使用双离合并不是因为它的技术有多先进,就像小排量增压的应用一样,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无奈和妥协,万恶的资本主义一切向钱看才是罪魁祸首。
李老猫说车
先不说双离合变速箱是否真的不堪,以大众为例的确出现了高端车型用DSG,而自吸的1.6L的低端车型用爱信6AT的情况!爱信的6AT目前也不贵,专利早已经到期了,除了经马自达改良后掌握的两项专利,常规的爱信6AT的成本已经很低了(6速莱式行星齿轮结构貌似在2000年专利过期),AT成本高的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专利使用费上,而现在就算大众自己生产6AT都没有问题,因为没有专利保护!所以这里面根本不存在什么成本问题!大众也想给1.6L自吸车型匹配DSG,只不过是大众做不到嗷!
DCT发展难题并不在研发、生产上,而是在与发动机的匹配上,大众的研发经费的绝大部分都花在匹配发动机了,大众的DSG本身就分别由“爱信华纳、舍费勒”所提供,所以大众所解决的难题就是DCT与发动机的匹配!不是大众不想在1.6L自吸车型上用DSG,只是目前爱信华纳、舍费勒所提供的DCT对发动机的扭矩要求较高,大众1.6升的自吸机头转速有限、扭矩不高,由于1.6L自吸的扭矩偏低就导致了每当转速急降后却无法提供足够的扭矩补偿给变速器,从而使得DSG降档困难!早期的DSG在涡轮车上低速时都有些不顺畅,就那1.6L自吸那点扭矩真匹配不上DSG,只有用6AT,依靠液力变矩器来缓冲!也许以后华纳与舍费勒会提供适合更低扭矩的DSG吧。以上就是大众不给低端1.6L配备DSG的原因。
双离合并没有那么不堪,只不过目前还有一些需要优化的地方,总的来说双离合代表了未来的方向、趋势,它传动效率高、节能的特点太过于鲜明,足以抵消它的劣势,所以这么多年双离合不仅没有淘汰反而愈演愈烈!朋友们不要总拿谁好谁不好、谁贵谁便宜来考虑问题,无论是AT、CVT、DCT都有好的、也都有贵的,不同级别匹配的变速箱即使名是一样的,本质也有许多不同!就好比法拉利与吉利都用“格特拉克”的DCT,法拉利甚至全系标配了7DCL750变速箱,而吉利用的是格特拉克6DCT250,那是不是就可以说吉利与法拉利用同样的变速箱了?当然不是,同品牌、同是双离合也一样分3、6、9等,同样的道理宝马5系配的是ZF 8AT,宾利添越用的也是ZF 8AT,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宝马5的变速箱同宾利添越一样喽?当然不是!相同的仅仅是名而已!所以无论是AT、DSG都有贵的也都有便宜的,DSG与PDK结构差不了多少,零件数也相差不多,为什么PDK那么贵?贵在材质!有时候一片变速箱中的齿轮到日本去淘就要上百万,仅仅是一片齿轮,所以别总说双离合成本低,关键得看是什么级别的双离合,什么材质的双离合!连最不起眼的CVT不同样有能承受高扭矩的么?比如“杰特可”的CVT,上代QX60 3.7L匹配的就是CVT,它承受住了接近400N·M的扭矩。
非专业车评
首先,我们用数据说明问题,以下我在“XX之家”查询的热门合资品牌中型车的数据
1、英菲尼迪 QX50L
2、雪佛兰 迈锐宝
3、沃尔沃 S60L
4、马自达 阿特兹
5、雷克萨斯 IS
6、凯迪拉克 ATS-L
7、捷豹 XEL
8、福特 蒙迪欧
9、福特 金牛座
10、丰田 凯美瑞
11、标志 DS5
12、别克 君威
13、宝马 3系
14、奔驰 C系
15、日产 天籁
16、本田 雅阁
17、斯柯达 速派
18、大众 迈腾
19、大众 帕萨特
20、奥迪 A4L
以上20款车,分别来自12个集团公司,日系:6款、欧系:9款、美系:5款。其中使用CVT变速箱的2款,分别是日产的天籁和本田的雅阁。使用双离合变速箱的4款,都是来自大众旗下的速派、迈腾、帕萨特和奥迪A4L。其余14款车均采用AT自动变速箱。
那么大家就要问了,既然双离合变速箱结构简单、造价便宜、换挡平顺、又省油。为什么只有后大众一家才大量使用?
我觉得是以下几点:
1、双离合变速箱技术还不够完美
每样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双离合变速箱也一样。双离合目前的缺点就是起步抖动、不够稳定。美系车前几年曾经也大量装配了双离合变速箱,但是由于市场反应不良,所以目前的车型又开始改用AT变速箱了。
其实目前能生产双离合变速箱的厂商有不少:
大众的DSG
福特的PowerShift
法拉利的双离合变速箱
保时捷的PDK
三菱的SST
本田的6速双离合摩托车变速器
比亚迪的TID
2、大众需要一款自己的变速箱产品
众所周知大众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车企,但是大众一直受困于变速箱技术,主要依靠爱信和采埃孚的自动变速箱,所以受制于人。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大众早在2003年就在大众高尔夫的高性能版R32上搭载了其第一代双离合变速器。2009年大众开始在全球推进TSI+DSG的动力总成组合。同年推出的7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DQ200,但是此款变速箱可靠性有严重缺陷。
以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大众研究和开发双离合变速箱已经10几年了,所以要放弃双离合变速箱全系改用AT变速箱显然是不可能的。
至于目前越来越多的国产车企也开始大量使用双离合变速箱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1、双离合变速箱结构简单,使用原来制作手动变速箱的流水线就能制作。
2、成本相对较低,不需要受制于自动变速箱和CVT变速箱的技术封锁。
3、市场已经被大众教育过了,感觉双离合变速箱就是高端产品。
所以目前越来越多的国产车企开始大量使用双离合变速箱。
看了这么多,大家也应该明白,双离合变速箱其实并不是什么很高科技的产品,目前也并不是完美的产品,只不过被大众的宣传给夸大了,所以说大众还是非常了解中国市场的。大家可能又要问了,为什么一款目前有缺陷的产品会大量投放到中国市场,我觉得这也是国情所致,目前国内的购车用户其实都属于弱势群体,比如大众速腾断轴门、DSG变速箱缺陷、本田机油门等。处在弱势的总是用户,所以也导致的了一些车企可以不考虑售后和市场反应在中国市场推出一些实验性产品。设想一下如果这些产品投放到欧洲、日本、北美的话,他们将会是一个什么结果?
趣车报告
大众的DSG双离合变速器共分为6速和7速两款,
6速DSG的内部代号为DQ250,最大扭矩350
7速DSG的内部代号为DQ200。最大扭矩250
7速DSG湿式内部代号DQ380,最大扭矩380
7速DSG湿式内部代号DQ500,最大扭矩600
7速DSG湿式内部代号DL501,最大扭矩550
上面是大众双离合变速器的代码和最大承受的扭矩,
现在一般问题最多的就是7速干式的DQ200,这个问题爆发的比较平凡
首先双离合绝对没有这么不堪,现在大众,奥迪全系列基本上搭载都是双离合,奥迪的RS系列,大众的高尔夫,途观L,奥迪Q5L,
大众7速湿式的,途观L,可以支持弹射起步,当然没有PDK那么夸张,民用级别最好的变速箱PDK也是双离合,三菱的EVO双离合,战神GTR双离合,双离合本身没有错,只是有一些设计上面有问题,大众偷懒减成本,搞出个干式双离合,故障率还高,搞的现在谈双离合就色变。
AT和双离合,AT技术成熟,耐用,但是相对于双离合费油,提速没有双离合快,成本高,大众用双离合一般的ZF,和爱信,都是采购别人的,这样对于雁过拔毛的大众肯定是不愿意的,所以就自己搞出一个双离合,凭着每年的销量强行推双离合,你要买大众就得接受双离合,要么就不买,现在国产也在推行双离合,说到底一句话就是采购变速箱成本太高了,利润薄了,最终一句话,利益至上,能省则省,
悦道管理
在自动变速箱领域,除了最常见的AT变速箱,这几年又流行起了双离合(DCT)变速箱,尤其是自主品牌,由于存在技术壁垒等问题,AT变速箱在国内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反倒是双离合成为了一股新的增长势头。
双离合最大的优势就是结构相对简单、换挡速度快、传动效率更高。虽然干式和湿式还有所不同,但理论上在上面的几个环节还是要优于液力变矩器+行星轮系的AT的。双离合变速箱跟手动变速箱更像,跟AT是两种思路。
实际上,双离合变速箱推出的并不晚,只不过,在早些时候一直应用在赛车车型上,近几年才逐渐普及到民用车型上。但是,双离合在汽车市场中的口碑并不算好,无论是曾经低成本的干式双离合还是如今主流的湿式双离合,在换挡逻辑混乱、顿挫感严重、平顺性可靠性差等缺陷上依旧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与同级别的AT甚至CVT变速箱相比完全处于下风。
既然双离合被说得这么不堪,为什么很多品牌还是低端用AT,高配用双离合。关于这个问题,是因为现在市场中存在的一个客观因素,以8-20万级别的车型来看,这一价位的车型,自动变速箱基本上是被爱信垄断的,但是爱信作为AT变速箱供应商,它面临的是全球各大车企的采购要求,很多时候爱信也无法完全供应,因此只能择优录取,因此,优先选择给一些走量的品牌供应。
但是对于一般车系来讲,中低配车型属于走量的车型,而高配车型由于销量不高,无法取得爱信的订单,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双离合。至于稳定性这个东西,虽然双离合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大规模装配在家用车上也是近十年来的事情,出现各种问题也是正常的。AT变速箱,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稳定性自然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汽车观察家
这个问题本身是矛盾的。
以大众朗逸为例,1.5L匹配AT变速箱,1.2T和1.4T匹配双离合变速箱。
以题主的意思是不是以为1.5L低端,而1.2T和1.4T高端?恰恰相反,从制造成本和技术含量讲,1.4T要比1.5L低,1.2T更低。之所以小涡轮增压发动机车型卖的贵,是因为车企抓住了人们以为小涡轮机马力强而省油当然值钱的思想误区。那么,为什么大众小涡轮机要匹配双离合变速箱呢?原因在于涡轮介入存在无法避免的迟滞现象,而双离合变速箱换挡积极,双方的配合可以弥补涡轮介入迟滞带来的行驶顿挫。这才是重点。
双离合变速箱特别是湿式双离合,并不是说容易报废,而是其电子离合加两套手动变速箱的结构决定了其容易磨损,继而在传动时出现异响、哐亮、抖动,让人精神错乱。而且,双离合变速箱本身在起步加速的初始阶段也存在顿挫的问题。这对车企在发动机与变速箱的匹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离合变速箱的应用,一是出于对发动机的物理匹配,如上所述;二是出于成本的考虑,其技术难度和制造成本、以及专利费用低于CVT,远低于AT。
再以奥迪系列为例,为什么A3、Q3、A4、A6(除老款2.5L车型外),都采用了双离合而如朗逸却有AT变速箱车型呢?要知道奥迪是豪华品牌,买它们的消费者有钱,对故障率的承受能力要比普通车型的车主大的多。
但另一方面,为什么Q5、A8等更高端豪华的中型、中大型车又反过来匹配了AT变速箱?这又涉及到双离合变速箱的又一个劣势。与CVT变速箱在承受大扭矩输出时会出现打滑的现象不同,双离合变速箱同心管中柱动力输入轴结构决定了其承受大扭矩输出时容易扭曲变形,导致齿轮啮合度变差,进而损伤变速箱,最终使车辆趴窝。
要想解决这个难题,务必大幅提高变速箱输入轴的刚性和结构强度,但这又无形提高了技术加工的难度和制造成本,明显违背了车企节约的初衷。
现代汽车也是如此。
双离合变速箱的应用,还涉及到专利费用的问题,大众没有AT变速箱的专利,日产也没有。为了省钱,有点问题也在所不惜。
平门知事
当代比较流行,而且技术稳定较好的变速箱分为双离合、无级变速和手自一体技术。
第一,双离合。双离合顾名思义就是有两个离合器,一个离合器控制1、3和5档位;另一个离合器控制2、4、6和倒挡档位。当汽车在1档位时,2档位已准备好进行连接,当汽车在2档位时,3档位已准备好进行连接,这种变速箱可以无间歇的实现换挡。
但是双离合也有自己的缺点,换挡时总是有顿挫感,造成这种原因是因为,当车行驶在3档位时,4档位已准备好进行连接,但此时汽车进行减速,双离合变速箱就会手忙脚乱的去连接2档位,顿挫感就会出现。
如果,经常在市区开车,汽车总是起起停停,使变速箱总是在频道换挡,损伤较大,不建议购买双离合变速箱汽车。经常在郊区开车,就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第二,AT自动变速。AT变速箱技术比较成熟可靠,操作简单,给驾驶员舒适感。但是,速度变化较慢,且费油。
总体来说,高端车可能追求无间歇变速,提速快的优越感,而钟情于双离合。低端车没有这方面的待遇。
IC大拿
首先审题
一、双离合被说得不堪:不堪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早年大众首先使用双离合在高尔夫上的时候效果非常好,和TSI涡轮发动机被称为黄金搭档,平顺性和换挡速度都算优秀,可也因为这样大家对双离合期待值被标得很高,但是这里就有点情况了,大众双离合一般行驶时的平顺性是通过平缓的半联动实现的,然后正好出现了一些车主因为平时路况严重堵塞导致导致干式离合器过热,波箱电脑为了保护离合器只有尽量减少半联动的状态,电脑为了给波箱降温,要么就全分离,要么全结合,所以就有了大众干式双离合顿挫的口碑,而这个问题并不是机械缺陷,后来大众通过升级波箱电脑程序,后期也加大了离合器直径,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几乎没有出现明显顿挫问题了,平顺性是可以接受的。
而另一方面,国产车因为技术水平和专利壁垒的问题,几家大厂商合伙搞了个公司,专门做双离合变速器给各自品牌用,但是因为技术水平和自己发动机匹配度问题,效果并不好,换挡速度和平顺性都差强人意,本该是优势换挡速度甚至不如传统AT,更加造就了双离合不堪的印象。
二、低端用AT,高端用双离合问题:低端用AT并不是因为产能问题,其实AT也分高中低端,低端的AT也是不贵的,缺点是换挡逻辑不够聪明,换挡速度慢,而且买过来的波箱一般匹配性都是有问题的,国产厂家自己调校的匹配程序也不够成熟,比如长安也号称用的是卡罗拉的爱信波箱,但是实际效果和卡罗拉差远了。而厂家自己的做的双离合毕竟是自己开发的,厂家一方面也蹭了大众双离合的热度,在程序上的自由度更大,提升的空间也大,而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虽然还是没有大众集团的那么好,但是进步还是有的,传祺GS4的热卖也证明了这一点,毕竟还是亲生子啊。
其实买车不用管是什么技术,技术再好也是为实际服务的,别靠听来的印象蒙蔽自己的眼睛,自己亲身去感受一下,一次不行就多去几次,上网问问车主的感受,在自己接受范围内的就可以了,双离合没有那么不堪,AT也不一定绝对的优秀,没有绝对的好,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相信自己就行了,如果自己实在没把握,看网上销量,哪个高买哪个准没错,毕竟不可能这么多车主都是傻的。
处女座喵星人
貌似近几年双离合(DCT)并没有被说的那么不堪吧,很多国产品牌的双离合也用的不错啊。像吉利、奇瑞、比亚迪等,都有双离合车型。尤其是比亚迪,本身就是双离合的生产厂家,和大众的双离合也有得一拼。
双离合有干湿两种,区别就在于离合器是否寖泡在油液里。相对而言,湿式双离合成本更高,当然安全性能也更好。不会有离合器发热或被磨损过度的危险。
之所以双离合会被人所诟病,大概是因为故障率高出AT和Cvt吧,毕竟维修费可不便宜。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双离合的故障率会越来越低,成本也会越来越小。
除了故障率,双离合的优点也很明显,换挡速度快,比AT省油,比Cvt响应快。综合来看,双离合的存在是很有道理的。
其实,调校的好的话,双离合的舒适性并不就比Cvt差多少。典型的代表就是大众的一众车型,迈腾、途观、朗逸、帕萨特等等。
不是技术流,就说说自己的理解,将就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