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原罪之——車輛

滴滴出行原罪之——車輛

很多人都談了滴滴原罪的資本角逐,今天我以自己的經驗來談談滴滴的運營工具——車輛,純粹說車輛,無關其他。

這裡,主要以滴滴快車為例,因為快車車輛最多,也是用戶選擇最多的出行模式。

2014年8月19日,滴滴專車在北京公測,主要面向中高端商務約租車群體。2015年5月7日,滴滴快車在杭州上線 ,5月13日,北京、天津、廣州、深圳、成都、重慶、武漢上線,之後開始全國推廣。

滴滴出行原罪之——車輛

前期司機端推廣只對市場合法運營的出租車,以及少量的租賃公司車輛。那個時候對出租車司機來說,滴滴的超高獎勵可以讓他們賺的盆滿缽滿。打個比方司機一天接單滿10單,滴滴會獎勵100元,接單滿20單,獎勵300元。有出租車司機曾打比方表示,一個月在滴滴上營運的收入可能就2000元,但純獎勵他能拿到3000元。而用戶們也享受著滴滴的高額補貼,各種優惠券打折卷滿天飛,1元出行的時候四個人打一輛車才花1塊錢。

滴滴快車上線後不久,司機端逐漸開始向私家車開放註冊,專車也都向私家車開放,滴滴並未自己投放任何車輛。而且私家車的註冊條件也很低,車齡不超過6年,駕齡1年以上,而且牌照地域不限,也就是說只要你註冊成功,全國通用,去哪兒都可以接單。

滴滴出行原罪之——車輛

條件低就低吧,關鍵是這個條件根本起不到任何限制作用,作假的太多,而且還有專門作假的團隊,車輛不夠格、車齡超限、駕齡不夠、有犯罪記錄等等,那都不是事兒,有人幫你搞定一切,甚至被滴滴封禁的車輛都有人幫你解封。於是就出現了你明明呼叫的是一輛大眾朗逸,來接你的卻是一輛五菱宏光。

滴滴出行原罪之——車輛

滴滴對私家車的開放政策,導致各種車輛蜂擁而至,在獎勵的誘惑下,註冊數量迅速增長,之前那些黑車在滴滴公司的政策之下,瞬間變成有身份的車輛了,瞬間高大尚。而滴滴用戶在大量的高額補貼下,也出現了爆發式增長。這顯然得罪了剛剛嚐到甜頭出租車司機,這不明擺著搶生意嗎?關鍵是私家車載客那是違法的啊,於是舉報、圍堵、打架、砸車、罷工等現象開始在全國上演,甚至還出現了出租車司機與運管勾結釣魚執法的現象,滴滴司機與出租車司機從此勢不兩立。

滴滴出行原罪之——車輛

有車的朋友都知道,私家車行駛證的車輛性質一欄寫的是“非營運車輛”,既然是非營運,那麼載客肯定就是不合法的,可是明知道不合法滴滴為什麼還要對私家車開放註冊呢?而私家車車主知道自己的車載客違法為什麼還要註冊去載客呢?這看起來是個死循環,在滴滴司機端上,有相當長的時間裡曾一度提示:如果滴滴司機在載客過程中遭遇運管扣車罰款,經滴滴公司確認後可全額報銷。既然有公司報銷,於是不合法也就不怕了,顯然,滴滴的快車也好,專車也罷,都是處在一個灰色的邊緣地帶。

滴滴出行原罪之——車輛

滴滴快車開始上線是曾號稱是“公益性搭車服務”,最低價每公里不足1元,僅按照里程單價和時長收費,價格非常低廉,再加上沒有起步價,用戶打車的成本有望得到下降。例如在廣州和杭州的里程單價只要0.99元/公里,時長費最低僅需0.2元/分鐘。在滴滴公司對用戶的各種補貼下,看起來似乎是真的,但是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滴滴快車實際上和出租車不相上下,甚至還比出租車貴。

滴滴出行原罪之——車輛

商人逐利是天性使然,在資本的推動下,滴滴快車高達27.5%的抽成和傳統出租車的份子錢沒有什麼區別。乘客支付車費10元錢,滴滴要拿走2.75元,司機實際得到7.25元,這個數字也許不準,但應該差不多。關鍵問題車還不是滴滴公司的;司機也不是滴滴公司的;連滴滴客服也不是滴滴公司的人。而司機們用著自己花錢買來的愛車,自己養著車,自己加著昂貴的油,出時間、出辛苦、出服務,可平臺還扣著司機那麼高的費用,司機們其實都在為資本家服務而已,而滴滴用一個APP,拿著用戶的錢,把資本玩到了極致。

滴滴出行原罪之——車輛

隨著交通運輸部對網約車市場大方向的新政出臺,各地方根據實際情況也相繼也出臺了網約車的管理細則,細則對車輛和從業人員都做出了相當高要求,只是大部分的地方政策讓很多車輛被排除在外,之後也有地方做出了一些調整,比如降低對車輛排量和軸距的要求。然而政策對滴滴來說似乎都是不痛不癢的,完全不按政策要求執行,依然我行我素,時至今日,滴滴出行的車輛依然是私家車的主角,出行市場一家獨大,也最亂,車亂,人亂,管理亂。車輛、司機審核形同虛設,監管、客服形同虛設。而政策推行在滴滴面前總也停滯不前。

滴滴出行原罪之——車輛

8月24日,溫州樂清女孩搭乘滴滴順風車遇害之後,滴滴再一次被推向輿論高峰,討伐聲此起彼伏,滴滴出行如果還是不把乘客安全當回事,不願受監管,只為資本服務,將會遭到更多人的唾棄。

也許資本家的血液裡從來都不會流淌道德的血液,只有骯髒的利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