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笈」關於發熱,看看醫生怎麼說

一提到發熱,幾乎人人都體驗過那種感覺,全身痠軟無力,頭暈眼花。輕則在家休息幾天自行能好,重則需要去醫院治療,但是你真正瞭解過發熱嗎,什麼原因會導致發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

「秘笈」關於發熱,看看醫生怎麼說

發熱在醫學上的定義

發熱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症狀。由於致熱原的作用使體溫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超過0.5℃),又稱為發熱。

每個人的正常體溫略有不同,而且受許多因素(時間、季節、環境、月經等)的影響。因此判定是否發熱,最好是和自己平時同樣條件下的體溫相比較。

如何引起發熱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產熱和散熱保持動態平衡,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產熱增加或者散熱減少,則出現發熱,那麼引起發熱的致熱源有哪些呢?致熱源包括外源性和內源性兩大類。

「秘笈」關於發熱,看看醫生怎麼說

(1)外源性致熱源

外源性致熱源的種類甚多,包括:

①各種微生物病原體及其產物,如病毒、真菌及支原體等;

②炎性滲出物及無菌性壞死組織;

③抗原抗體複合物;

④某些類固醇物質,特別是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代謝產物原膽烷醇酮

⑤多糖體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細胞激活因子等。

(2)內源性致熱源

又稱白細胞致熱源,如白介素、腫瘤壞死因子和干擾素等。通過血液腦脊液屏障直接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的體溫調定點,使調定點上升,體溫調節中樞必須對體溫加以重新調節發出衝動,並通過垂體內分泌因素使代謝增加或通過運動神經使骨骼肌陣縮,使產熱增多;另一方面可通過交感神經使皮膚血管及豎毛肌收縮,停止排汗,散熱減少。這一綜合調節作用使產熱大於散熱,體溫升高引起發熱。

非致熱源

常見於以下幾種情況:

(1)體溫調節中樞直接受損:如顱腦外傷、出血、炎症等。

(2)引起產熱過多的疾病:如癲癇持續狀態、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

(3)引起散熱減少的疾病:如廣泛性皮膚病、心力衰竭等。

發熱的等級

通常以腋溫為標準,不同年齡段標準不太一樣,大多以37.3-38為低熱,38-39為中度發熱,39-40為高熱。

下面讓我們跟著感染科主任韓仰光一起來看下發熱的例子和相關的知識。

「秘笈」關於發熱,看看醫生怎麼說

「秘笈」關於發熱,看看醫生怎麼說

如何量體溫

1、口腔測量法:將口表消毒、擦乾,將水銀頭端放於患者舌下,讓患者緊閉口唇,切勿用牙咬,也不要說話,以免體溫表被咬碎或脫落。3分鐘後取出,在光亮處,將體溫表橫持,並慢慢轉動,觀察水平線位置的水銀柱所在刻度。正常的口腔溫度為36.2~37.2℃。

「秘笈」關於發熱,看看醫生怎麼說

2、腋下測量法:擦乾患者腋下,將腋表輕輕放入患者 腋下,使水銀頭端位於腋窩的頂部,讓患者夾緊腋窩。5~10 分鐘後取出,查看方法同口表。正常腋下體溫為36~37℃。

3、肛門測量法:讓患者屈膝側臥或俯臥,露出臀部,將塗有凡士林或肥皂液的肛表水銀端,輕輕插入肛門內約3~4釐米。3分鐘後取出,用軟紙擦淨體溫表後,讀出體溫刻度。正常肛門體溫為36.5~37.7℃。

發熱的伴隨症狀

發熱的原因很多,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而發熱伴隨症狀和一些疾病都是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的,通過伴隨症狀我們大概能判斷出哪些疾病。

「秘笈」關於發熱,看看醫生怎麼說

1、發熱伴寒戰常見於大葉性肺炎、敗血症、急性膽囊炎、急性腎盂腎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鉤端螺旋體病、瘧疾、急性溶血性疾病。

2、發熱伴眼睛充血常見於麻疹、流行性出血熱、斑疹傷寒等,類似兔眼表現。

3、發熱伴出血常見於重症感染和血液病。前者如重症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登革熱、病毒性肝炎、斑疹傷寒、敗血症、感染性心內膜炎、鉤端螺旋體病。後者如急性白血病、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惡性組織細胞病。

4、發熱伴淋巴結腫大、並伴觸痛可能為局部感染所致。如全身淋巴結腫大,提示可能有淋巴結結核、白血病、淋巴瘤、轉移癌等。

5、發熱伴關節腫痛可見於敗血症、猩紅熱、布魯菌病、結核病、風溼熱、結締組織病、痛風等。

6、發熱伴有皮疹常見於出疹性的傳染病。如麻疹、猩紅熱等。

結核病為何會午後發熱

肺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在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人數中居於第三位。絕大部分肺結核患者會出現“午後低熱”。患者一般在下午發低燒,如果伴髮結核胸膜炎,則發高燒。

這種現象是因為結核病菌侵犯人體後造成免疫力低下,通常人在上午的身體機能、免疫力較強,午後免疫水平出現減退,容易倦怠、發熱。此外,人的體溫會隨著氣溫和代謝而出現輕微波動,一到下午,人的體溫會隨著氣溫升高而增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