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改水改廁」工程

農村改水改廁是一項漫長而又艱鉅的工作,不但要克服資金上的困難,更需要一種好的方法,扭轉觀念,改變習慣。

簡陋廁所對健康的不利影響

糞便含有多種腸道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病原體,嚴重威脅著農民和農村兒童的身體健康。每天幾乎有6000兒童死於腹瀉疾病;世界範圍內,約10億人感染有蛔蟲,其中多數是兒童,結果造成缺乏營養和發育不良。在中國,每年約發生腹瀉病8億人次,農村5歲以下兒童3 萬死於腹瀉,是城市的14倍;蛔蟲感染人數為5.3億人,佔世界蛔蟲感染人數的一半。

農村“改水改廁”工程

水短缺

在過去50年內,全球對淡水的需求增加了2倍,今天,許多地方在承受著長期缺乏淡水之苦。到2030年,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將面臨水短缺。中國660個城市中,近400個缺水,每年缺水量達60億立方。而與此缺水狀況對比鮮明的是,抽水馬桶每使用一次就耗費6~13升的水,在城市,日常生活的用水總量中,衝廁就佔了35%

傳統的水衝式廁所需用30倍以上的水沖洗少量的尿和更少的糞,糞、水混合後,使需要處理的糞汙量大量增加,同時又浪費了大量寶貴的、潔淨的水資源。

農村“改水改廁”工程

水汙染

從集中的水衝式收集系統的下水道中排出的汙染物是全世界水汙染的主要組成部分,目前世界上只有約3億人的汙水在排入水體前是經過了末端二級處理的。汙染物還通過下水道、化糞池、坑式廁所、汙水池等滲入地下水。中國現在仍有約2/3的城市汙水沒有得到有效處理即排放,其中有160個城市汙水在排入水體前基本沒有進行處理。

衝廁的汙水嚴重汙染環境,即使送入汙水處理廠處理,其處理成本驚人;在農村,即使有化糞池,在沒有汙水處理廠等相對配套設施的情形下,化糞池一樣會造成環境的汙染。

農村“改水改廁”工程

食物不安全性

在現今城市社會中,植物營養流是直線型的:作物從土壤中吸取營養,運輸到市場上,被人們吃掉、排洩和廢棄。

在一個可持續社會中,生產食物必須建立在把植物營養迴歸土壤的基礎上。使用化學肥料的生產不是可持續的,因為生產依靠的是非再生資源。

城市增長、資金匱乏

在未來25年中,預計世界人口增長中的90%將發生在欠發達地區的城市內,在這些地區的人口將增加20億。中國的城鎮化水平從1993年的28%增長到2004年的41.7%。

當今50%城鎮人口所居住的城市規模小於50萬, 較之大城市,這些小城市缺少衛生設施且衛生設施的發展緩慢。根據聯合國人居計劃,發達國家城市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其他城市社會服務的基金是最不發達國家城市的32倍。環保、廉價的生態廁所可以為不發達地區解決衛生問題。

為應對上述挑戰,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一批工程師和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體,共同開發了一種衛生系統,即“生態衛生”方法,最初主要應用於生態型廁所,它能夠節約水、不會汙染環境,又能使人糞尿中的營養成分迴歸土壤,而且所需的資金投入很低。

生態衛生是建立在三個基本原則之上:防止汙染而不是在汙染之後再去治理;使尿和糞分別處理和無害化;把安全的產物用於農業目的。即“無害化加循環再利用”,建立一個可持續的封閉循環系統。

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引進這種系統方法,在農村中修建了約70萬座生態廁所。糞尿分集式非水衝生態衛生廁所是其中的一種較好的方法, 1997~1999 年,由中國全國愛衛辦、瑞典國際發展合作署(Sida)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三方合作,在吉林汪清縣、山西清徐縣、廣西田陽縣各選擇一個村鎮,進行現場實驗,設計並建造了第一批我國農村使用的糞尿分集式戶廁。農村改廁的主要目的是預防、控制腸道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傳播。

目前農村大部分是使用糞尿一坑開放式糞池,由於尿液水分多,堆肥過程寄生蟲和病毒不易殺滅,而且蟲蠅滋生。

水衝式廁所,其汙水下水道和汙水處理基礎設施耗資是天文數字,農村不可能有這些投資。

沼氣池投資成本與技術含量高,在我國,直到2010年,適宜地區農村的沼氣普及率也僅能達到35%。

可見,糞尿分離廁所是進行農村改廁的一種較好的方法。

一個衛生廁所繫統,要有助於實現平等和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必須滿足下面的準則:

§ 預防疾病:能消除或隔離糞便中的病原體;

§ 環境保護:能防止汙染和保護寶貴的水資源;

§ 養分循環:能養分迴歸土壤;

§ 可承擔得起:能讓世界最貧困人群用得起;

§ 可接受:能有良好外觀並與文化習俗和社會價值相一致;

§ 簡單:能足夠堅固,即使受當地技術能力、組織機構和財力的某些限制,維護仍然很容易。

糞尿分集廁所的主要特點

農村“改水改廁”工程

糞尿分集蹲便器

§ 減量化:只處理必須處理的糞便;

§ 無害化:基本無汙染環境與危害人體健康的汙物排放;

§ 資源化:自然能源與糞肥的循環應用,減少化肥的應用量;

§ 節約水資源:少用或幾乎不用水。

§ 沒有蠅蛆的困擾、乾燥衛生。

可見,該設計體現了廢物處理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現代科學觀念。

糞、尿的不同理化特性

糞便含有纖維素等大分子物質,須經消解腐熟成腐殖質方可利用;幹、熱條件利於糞便無害化;糞便中還有75%的水分,乾燥使水分蒸發,減少了糞汙的體積,為汙物的減量化又創造了條件。

尿需要在密閉、低溫的條件下保存,開放的條件下尿極易分解,造成肥效丟失。在與糞便混合的情況下,尿的發酵產生惡臭,微生物的存活時間大幅度延長。

糞尿分集的原理

糞尿分集廁所由3部分組成:儲糞結構、維護結構、糞尿分流裝置。

農村“改水改廁”工程

糞尿分集廁所

廁所的管理

§ 紙簍內的廁紙等需做焚燒處理;

§ 灰桶要防止被水淋到,並定期加灰;

§ 尿收集口和男士小便桶每隔一段時間要用少量清水沖洗;

§ 注意糞坑防止雨水進入,如果過溼則加入適量幹灰或少量生石灰;

§ 糞坑和尿池要定期清理並防止新舊混合,

§ 糞便在廁坑內堆存時間一般為0.5~1年;

§ 廁所的可持續性“七成”要靠管理。

糞的無害化處理與利用

在乾熱環境下發酵3到9個月。不同介質下的發酵時間分別是:草木灰:3個月;乾土:9個月;爐灰:9個月;鋸末:9個月。發酵完成後,可直接施入田地,或與其他堆肥混合使用。每人每年糞便的排洩量約25~50kg,按25kg估算含有氮0.55kg、磷0.18kg、鉀0.37kg,是很好的基肥。

尿的無害化處理與利用

在陰暗、封閉環境下靜置7到10天,用至少5倍的水稀釋後還田。

每人每年尿的排洩量400~500kg,按400kg估算含4kg氮、0.4kg磷、0.9kg鉀,遠遠高於糞便。尿中的氮、磷、鉀是以尿素、磷酸鹽、鉀離子的形式存在,十分有利於植物吸收,尿中的重金屬濃度比多數化肥低,是理想的速效肥料。

幹封糞尿分集式廁所技術簡單,以很少的資金投入即可實現。糞、尿不混合分別收集、處理和利用。糞便靜置乾燥,並避免蒼蠅接近。尿液靜置或稀釋。兩者在一段時間後皆可利用於農業施肥,或作為無害的廢棄物處理。如此形成閉路循環的生態衛生觀念。

新型糞尿分集式無害化衛生廁所利用糞、尿不同的生物特性,分別收集、處理、利用,衛生學評價結果確認是一種防蠅、無臭、可使糞便無害化,不汙染環境,節水,可回收尿肥、糞肥,適用範圍廣泛的生態衛生廁所,為農村提供了一種新的衛生廁所模式,有利於改變農村環境衛生,有效控制降低腸道傳染病的發病率。

新型的糞尿分集環保廁所,不用沖水,方便,衛生,無味,防蚊蠅,糞便可利用的新型環保廁所。 本產品使用時是將大便和小便分別導入儲糞,儲尿裝置。對含有致病微生物和腸道寄生蟲的大便採用乾燥脫水方法進行無害化處理,收集的小便經過發酵可以作為肥料使用。目前農村絕大多數廁所使用的是糞尿混合敞開式腐化池,其中含有大量水分的尿液滋生大量蛆蟲和蒼蠅,如果沒有適當的衛生防疫措施,廁所排放很容易汙染地下水,進而導致兒童痢疾和各種腸內寄生蟲疾病。本產品的使用很大程度的對傳染病和汙染起到了防止作用。

糞尿分集式堆肥廁所有諸多優勢:造價低;建造簡便;無臭味;蒼蠅少;有效地抑制糞中細菌的繁殖;最重要的是這種廁所在“衛生”與“農耕”之間建立了聯繫。尿與糞分離之後,糞能夠迅速乾燥,進而加速堆肥的進程;尿液被收集在另一個獨立的容器中,稀釋後可作肥料。利用這一簡單的裝置,能夠有效地將人類糞便轉化為農肥。

農村“改水改廁”工程

糞尿分集蹲便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