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風平」點擊「網際網路+」中秋


「朔風平」點擊“互聯網+”中秋

文|朔風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是古人在中秋最長情的告白。

信息時代,“互聯網+”中秋,令這一傳統佳節再添新彩,同時也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因為,愛一鍵可達,情網上傳遞。9月7日,《山西日報》發表題為“‘互聯網+’中尋覓別樣中秋”的特別報道。接下來讓我們跟隨記者的腳步,去領略不同尋常的中秋佳節。

一方面,“吃”大不一樣。小時候一首兒歌耳熟能詳:八月十五月兒圓呀,爺爺給我打月餅呀,月餅圓圓甜又香呀,一塊月餅一片心呀……在記憶的深處,每逢中秋團圓,大小作坊齊開爐,家家備料打月餅。餡料通常包括瓜子、花生、核桃、果脯、葡萄乾等等。當然了,如果能加上一味玫瑰花瓣,那就更講究了。

時光荏苒。當下互聯網定製月餅方興未艾、風生水起。不但樣式翻新、口味眾多,而且送貨上門。這麼一來,許多人“為之傾心”。《山西日報》記者日前探訪了一家位於太原市學府街的烘焙店,瞭解到如今消費者可以直接在線選擇餡料。此外,麵粉、牛奶、雞蛋、輔料以及樣式都能通過手機APP查看,稱得上“我的月餅我做主”。同時,天貓、淘寶等各大網購平臺也適時推出諸如燕窩月餅等高端定製。由此可見,“互聯網+”不僅沒有讓中秋變味兒,反而使傳統年節因為“觸網”而生機勃勃。

另一方面,“禮”豐富多彩。鄉土中國是典型的人情社會,老話說“禮多人不怪”。在過去,每逢八月節,互相饋贈是禮數更是情義。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自行車前後馱著米麵油月餅的場景都不鮮見。不過,時至今日,電子禮券成為人們走親訪友的新寵。畢竟,將中秋祝福“裝進”手機,不但方便而且實用。“只要拿起手機同樣可以選購我喜歡的商品,還是電子券更加實惠。”太原市長治路一攝影室職員對《山西日報》記者講。

事實上,將“電子版”的中秋福利送到親朋好友或者員工手中,體現的正是移動支付時代的便捷性和優越性。此外,也反映了當前人民群眾生活蒸蒸日上、消費理念水漲船高。可以說,這正是幸福中國最直接的體現。

當然了,無論時代如何發展,社會怎樣進步,我們必須要堅守的是傳統節俗的“根”和“魂”。既不能崇洋媚外、妄自菲薄,也不能摒棄傳統、光怪陸離。惟此,才能通過相同的習俗激發愛國之情,推動整個民族繁榮興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