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能打敗軍事強國法國,爲什麼打不過英國和蘇聯?

-Runesson


英國,法國和蘇聯,都是軍事強國。在當時,德國的優勢在於陸軍,尤其是裝甲集群;英國優勢在於海軍,陸軍實力弱於德國;法國的優勢也是陸軍,同時海軍的實力也很強,並不比英國弱。由此可見,法國是三者中,軍事發展比較平衡的國家。然而,法國有一手好牌,卻打的稀爛。

法國的軍界,過於保守,認為依靠“馬奇諾防線”就可以抵擋德軍的進攻,卻忽略了戰爭形態的變化。事實上,法國人最先想出裝甲集群作戰理論,但卻不被法國軍界所重視,以至於錯失了良機。反觀德軍,他們之所以注重超前的軍事理論,這一方面是由於德軍的傳統,再者就是德國軍方復仇願望強烈,很多軍事人才另闢蹊徑,渴望獲得一種能夠迅速戰勝敵人的方法。

德國人搞出了“閃電戰”思想,配合裝甲集群作戰理論,形成了強大的戰力。在戰爭初期,英法軍隊始終默守陳規,企圖再現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局。然而,隨著波蘭戰役的結束,德軍很快就回師西線,並且兵行險招,直接從阿登森林插入法國腹地,致使法軍全線崩潰。由此可見,德軍的勝利,既有自身實力的因素,也有運氣的因素。在當時,德軍高層也捏了一把汗,對裝甲集群的作戰能力並不完全信任,這更像是一種賭徒心理。最終,出於風險的考量,德軍高層叫停了裝甲集群的進攻步伐,致使英軍從“敦刻爾克”撤退,這為德國的戰敗埋下了禍根。

關於英國,德國打垮其陸軍,這是可以預見的。但是,英國卻擁有德國難以比擬的海軍優勢。在法國投降後,德國原本可以吞併法國海軍,如果這個計劃成功,則德國海軍的實力將大大增強,但英國很快就下了死手,在“奧蘭海戰”中將炮口對準了昔日的盟友,致使法國海軍全軍覆沒。在“奧蘭海戰”之後,德國吞併法國海軍的計劃,徹底化為泡影。自此之後,德國專注於潛艇作戰,這在初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然而,隨著盟軍的反制措施越來越先進,德國潛艇也逐漸失去了威懾能力。

德國曾經計劃進攻英國本土,但前提是先拿下英國海軍。由於德國海軍處於弱勢,這凸顯出了德國空軍的重要性。問題在於,英國空軍的實力也不弱,而且是本土作戰,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德國飛機一旦被擊落,即使飛行員僥倖逃生,在大概率上也會被關進英國戰俘營,從此徹底失去戰鬥力。因此,德國空軍在不列顛戰役中,看起來勢頭很猛,其實是事倍功半。

除此之外,在北非戰場,德國原本取得了優勢,但由於意大利軍隊太不爭氣,致使德軍顧此失彼,最後輸的底掉。即使像隆美爾這類被稱作”戰神“的人物,也無法挽救德軍在北非的頹勢。然而,北非拿不下,英國就可以一直佔據中東,蘇聯也可以維持生命線。

隨著美國的參戰,英美合兵一處,而英國本土,就成為了美軍的前進基地。在美軍到來之前,德軍都無法打下不列顛,在美軍到來後,英軍的實力也大大增強,德軍就更加對其無可奈何。在後期,英美兩國建立了戰略空軍,不斷對德國後方進行戰略轟炸,這對德國的戰爭潛力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

關於蘇聯,在戰爭初期,吃了很大的虧。然而,蘇聯擁有廣闊的戰略縱深,這也是法國不具備的條件。蘇聯輸得起,法國卻輸不起。因此,蘇聯在丟失大片國土後,決心以莫斯科為基礎,守衛蘇聯核心區,然後利用大後方的資源,與德軍在東歐決戰。同時,蘇聯也得到了美國的援助,這對於蘇聯意味著雪中送炭。剛才講到,英美盟軍對於德國實施了戰略轟炸,這也是在配合蘇軍的作戰。因此,在德國輸掉幾場局部戰役後,很快就喪失了進攻能力,被迫轉向防守。


圖維坦


英國:英吉利海峽+無敵艦隊 德棍的海軍一直就這麼回事兒

毛子:戰略縱深+爆動員兵+英美BUFF+資源/工業

法國:沒戰略縱深+陸戰思維辣雞(停留一戰+阿登高地直接捅穿)


瘋狗的輕武


在我眼裡就是,法國地平,比較適合德國裝甲部隊閃電戰。打不贏英國是因為跨了一個海峽(按照當年德國海軍能力打不過英軍無敵艦隊也是有原因的)蘇聯的話1,希特勒以為蘇聯會投降(然而並沒有)2,希特勒以為冬天以前能把蘇聯收復(結果犯了和拿破崙一樣的錯誤)3,蘇聯廣大的人口和恐怖的生產力德國真的沒轍。

大概德國失敗也是有原因的吧



Kevin75871091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以裝甲“閃電戰”席捲歐洲。號稱世界第一陸軍的法國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淪陷了,可德國1年的不列顛空戰和5年的蘇德戰爭都失敗了,甚至被反殺。那今天小編就說一下為什麼法國那麼“脆弱”。

法國

法國地處歐洲平原,四周平坦開闊。德國閃電戰的攻勢在這種地形上可謂是佔盡了優勢。法國的戰術思想還停留在一戰,想靠塹壕戰重新上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幕。而且對於坦克的運用也是侷限於支援步兵的作用。法國依靠馬奇諾防線而高枕無憂,旁邊是阿登森林,接著是比利時地區。法國沒想到德國會從阿登森林突入法國,德國的坦克早已不是一戰的水箱了,機動性有了質的飛躍。德國這邊向前推進,比利時的守軍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就被包餃子了。而當馬奇諾防線的守軍反應過來首都巴黎早已淪陷......德國的這種閃電新戰術可謂是打了法國一個措手不及,直插心臟,故法國淪陷

英國

其實真正擊敗德國的只是蘇聯。英國可以說是被德國擊潰了,敦刻爾克大撤退若是繼續追擊,即使極其疲憊的裝甲師也能圍殲這股喪失了士氣的軍隊。

而當英國遠征軍和法國殘部撤回到英國後,英國元氣大傷,無力與德國陸軍再戰。所以又爆發了“不列顛空戰”。由於德國空軍戰勝不了英國皇家空軍,海軍被碾壓,英國新任首相丘吉爾又稱與德國死戰到底,英國借英吉利海峽將德國阻之千里之外。“海獅計劃”一直沒有執行。一年後德國反手入侵蘇聯,不再進攻英國。到了1944年的諾曼底登陸時,德軍把八成精力都放在了東線,西線的防守幾乎只有兩成。而且英國這邊還有“大哥”——美國,無限的資源,無限的補給還失敗,

所以說英國是沒有打敗德國的。

蘇聯

1941年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巴巴羅薩計劃”閃擊蘇聯。很快蘇聯大部分領土淪陷,很快德國過來到了莫斯科城下。

但由於希特勒的阻攔,德國並沒有直接進攻莫斯科,而是直接撲向列寧格勒工業區。這次因朱可夫元帥等其他將領指揮以及全國人民的抗德熱情,德軍放棄了列寧格勒。而即將進攻莫斯科時,希特勒又來了,說等待著新一批的坦克製造完成,而這時朱可夫元帥已經造好了防線,再加上嚴寒造成的非戰鬥減員,德國只到達了莫斯科城下,無力繼續推進,只好撤退。然後就是斯大林格勒了,補給不足的德軍面對全民皆兵的蘇聯人民已力不從心,朱可夫當機立斷發動“天王星行動”全殲第六集團軍。之後的哈爾剋夫戰役曼施坦因元帥強行續命,但庫爾斯克會戰德軍主力再遭重創,而且隨著古德里安及曼施坦因等幾名元帥被撤換,德國從此一蹶不振。

蘇聯的戰略縱深極大,氣候惡劣,德國補給不足,再加上蘇聯民眾已經醒來,德國根本無法戰勝這樣一個國土面積極大的國家。至於英美聯軍開闢第二個戰場,某種意義上說只是為了搶奪勝利果實。


好了,這就是小編的觀點了,有什麼問題歡迎大家指出。感謝大家閱讀,我是南黎


南黎233


法國,一馬平川的地勢,適合德國防軍的裝甲集群,在空軍的大力配合下迅猛突擊,戰前曼施坦因精心策劃的突擊作戰計劃,可謂天衣無縫的傑作,是德軍戰略上取勝的有力保證。

再則,德國人,是用腦在打仗,巧妙地繞過了馬其諾防線,直插法國中心腹地,讓巴黎變得唾手可得,沉重打擊了法國軍隊的抵抗意志。


法國人,儘管富有浪漫情懷,但戰略眼光依然停留在一戰時期,企圖待在銅牆鐵壁似的堡壘內,以機關槍直射火力,阻擋德國防軍的鋼鐵洪流,觀念的極度落後,思維的極其保守,戰略眼光的極度缺乏,焉有不敗之理。

英國,倘若不是德總參謀部擔心古德里安的裝甲集群脫離了步兵掩護狂飆突然進,有陷入英法聯軍包圍之虞,所以建議古部停止追擊,等候步兵跟上來。

倘若不是帝國元帥戈林,從中橫插一槓,對希特勒拍著胸脯保證說,僅憑德國空軍的轟炸,就能徹底消滅英法聯軍。

倘若不是希特勒忘想與丘吉爾談判,達成德英停戰協議,好儘快騰出手來對付蘇聯,事實上有意放英法聯軍一馬,所以採納總參謀部與帝國元帥戈林的建議,命令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停止追擊原地待命,等候後面的步兵跟上來。

那麼,英法將近40萬聯軍,必將被古德里安的裝甲集群包圍並殲滅在敦刻爾克周邊附近,那對英國的打擊將是沉重的,沒有了這數十萬日後開闢第二戰場的火種,二戰的歷史恐怕就要改寫了。

英吉利海峽,成了一道德軍難以愈越的天塹,英國空軍的英勇抵抗拯救了英國,丘吉爾頑強的抵抗意志,領導英國民眾承受住了德國空軍的狂轟濫炸,依然不投降。

德國海軍器不如人,無力在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皇家海軍單挑,即便德國陸軍再強大,由於德國海軍的不作為,也只能忘洋興嘆,英吉利海峽,成了德軍始終跨不過去的坎。

蘇聯,有廣袤無垠的戰略縱深,龐大的國土面積,遠超德國的人口,有全民抵抗到底絕不投降的堅強意志,具有戰略眼光且有卓越指揮能力的高級將領,以時間換空間,經過全民的英勇犧牲,最終戰勝了德國法西斯。



德軍儘管最初打得蘇軍滿地找牙,分不清東西南北,但蘇聯真大媽太大了,即使蘇軍不抵抗,德軍的裝甲和摩托化部隊開足馬力,浩浩蕩蕩開進,也是一眼看不到邊的國土。

那象歐洲小國開著卡車幾個小時就開到了,開著開著他奶奶的沒油了,德軍就只能原地待命,等候後勤部隊運油車上來。



蘇聯惡劣的天氣,讓著秋裝的德軍凍得瑟瑟發抖,嚴寒讓德軍非戰鬥減員人數驚人,嚴重製約了軍隊的戰鬥力和戰役的勝利,坦克機油凍住了,榴彈炮的觀瞄鏡霧化了,步兵拉不動槍栓了,吖的!這仗真沒法打了。

德軍打到莫斯科城下,請求日本出兵蘇聯,但在門諾門罕被朱可夫打怕了的日本人,拒絕了希特勒的請求,讓蘇聯人放心大膽地將駐西伯利亞,防範日軍進攻的數十萬精銳部隊,全部調到東線戰場,勝利的天枰立馬向蘇聯傾斜。


最終,盟軍開闢歐洲第二戰場,希特勒面臨兩線作戰的宭境,失敗的命運就此註定,蘇軍發起反擊戰,一直打到德國首都柏林,戰爭以希特勒自殺,德國投降,盟軍勝利而告終。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當然是閃電戰生效了啊。

其實要說正經打,按常規套路來,德國誰也打不過,別看法國戰術思維落後,反戰情緒高漲,該打不過還是打不過。

不過正規套路太慢,得需要時間進行總動員,而德國鼓搗出閃電戰就是針對這個機會的,通過一套組合爆發,在總動員之前把你打趴下,很顯然法國被拿來祭旗了,35天戰敗。至於什麼阿登,鐮刀的,那都是小事,就算照著一戰再來一次旋轉門,德國該贏還是贏。

英國就簡單多了,閃電戰再閃他也是陸軍,閃不過英吉利海峽,英國只要慢慢封鎖就好,反正海上誰也別想跟英國呲牙,只要皇家海軍在,那本土就固若金湯。

蘇聯得益於超大縱深,從華沙到莫斯科有多遠自己找地圖看看,閃電戰根本不可能突擊這麼遠,或者說,華沙-莫斯科這種規模的閃電戰根本不是德國這種體量的國家能打出來的。而且蘇聯的體制決定了其總動員的速度超乎想象,一個體量龐大的工業化國家,還完成了總動員,別說打不過,人家不打你就不錯了


皇家騎士16


德國入侵法國,法國基本上是不戰而降。英國則不同,它通過利用英吉利海峽的天然屏障空戰和海戰的堅決抵抗,迫使德軍始終無法踏上英國土地。蘇聯當時更是有強大工業基礎和眾多人口的國家,憑德國自己那點老本根本就拚不過蘇聯,英國照樣是不好拚的。所以二戰希魔太狂枉,自不量力結果最終輸掉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