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日俄战争时日本能赢,二战时期日军却被苏联打的溃不成军?

放纵3


日俄战争前夕双方的实力对比为:俄国总人口达1.41亿人,陆军常备军总兵力约105万人,后备役军人达375万人,海军拥有200余艘战舰;日本总人口约4400万,陆军总兵力约37.5万人,可用于日本列岛以外作战的25万人,日本海军约有80艘战舰。在战争过程中俄军经过9次动员先后征召近120万人入伍;日军方面则动员了118.5万人。从面上的数据资料来看:日军无论在战争前、战争中的兵力和武器装备都处于劣势,那么为什么最后反倒是看起来处于劣势的日本战胜了沙俄呢?事实上日俄战争中日本的获胜极其侥幸:从总体上而言沙俄无论疆域、兵力、武器装备几乎样样不输日本,真正击败沙俄的不是日本,而是沙俄国内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及沙俄和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当然日本巧妙地利用了这种矛盾实现了自己的胜利,下面我就具体为大家分析一下沙俄究竟存在哪些缺陷,而日本又是如何利用这些缺陷战胜沙俄的:

沙俄拥有2280万平方公里,辽阔的国土为沙俄带来了宽广的战略纵深和丰富的资源储备,沙俄可以供养比日本多得多的人口和兵力。当然疆域的辽阔也为沙俄对边远领土的管控提出了挑战,由于沙俄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位于欧洲,与此同时沙俄面临的主要战略威胁也在欧洲 ,在日本崛起前沙俄的远东地区是不存在任何战略威胁的,正因为如此俄军在远东的军事部署极其薄弱。尽管在整体实力上日本远逊于俄国,但在具体的远东战场上日军事实上形成了优势兵力,事实上日军的优势不仅表现在兵力上,也表现在后方相对较近、补给线短、对实际作战的中国东北的情况较为熟悉等方面。然而俄军方面却对此视而不见,以致于俄军总参谋部迟迟没有制订统一的对日作战计划。战前的俄国将他们眼中可能会爆发的日俄战争视为一次“军事散步”;日军方面则自三国干涉还辽以来进行了十年扩军计划,时刻准备对俄国发起打击。1904年2月8日午夜日军已偷袭旅顺的方式点燃日俄战争的战火时俄军军官正在庆祝舰队司令施塔克将军夫人的命名日,战争对他们而言:完全就是从天而降,他们根本没做好任何战争准备。

任何一场现代化战争都不是简单的两军对垒,而是双方综合实力的全面较量:在整个日俄战争过程中沙俄和日本在指挥体系、后勤补给、战费筹措、情报搜集等方面的表现可谓有天壤之别——当时俄军的有线电报电话只装备到军和集团军,师以下一律采用徒步或乘马通信。由于西伯利亚大铁路环贝加尔湖段没修通,以致于从欧洲到中国东北有将近六星期的行程,每昼夜却只能开2-3列军车,这就使俄军的后勤补给效率极其低下。事实上俄军的后勤补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在管理上也相当混乱:当前线最需要炮弹的时候部队领到的却是一车箱一车箱的神像。在速射火力已空前猛烈的条件下俄军的战术指导思想还停留在19世纪前期拿破仑战争时代那种冷热兵器混用的刺刀白刃战。自负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还向前线派出了代表自己的特派员干预前线的军事指挥,结果前线将领和来自圣彼得堡的皇室特派员之间的矛盾极大阻碍了俄军的作战效率。日军充分利用来俄军缺乏战争准备的有利条件以偷袭的方式消除旅顺方面的俄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在夺取制海权之后陆军在朝鲜和辽东半岛登陆,集中优势兵力在俄军援兵到达前歼灭俄军于辽阳、奉天等地。在奉天之战中携带有重机枪和火炮的日军骑兵打败了三倍于己的哥萨克骑兵。黑沟台会战日军骑兵以8千人的兵力顶住了11万俄军进攻达三天,用机关枪再次打败俄军。当前线日、俄双方激战正酣之时日本驻英国财务官高桥是清于于1904年5月、1904年11月、1905年3月、1905年7月11日、1905年7月19日、1905年11月6次为日本募集战争经费,仅在第一次小试牛刀中就募集到一亿日元,这不仅为日本筹措到了战争经费,同时将英、法、美、德等国的资本财团拉拢到日本一边,从而切断了俄国获得外部资金的来源,可以说这是日俄战争中在经济战线上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暗战。

沙皇俄国一直以来就有各民族的监狱牢笼之称,尤其是在沙皇政权统治末期国内的民族矛盾和阶级对立相当尖锐,与此同时俄国同其他列强也存在诸多纠纷:长期以来沙俄南进以获得太平洋、印度洋出海口的国策令英、美等国极为警惕:在日俄战争前从1813年起英、俄就围绕中亚展开了大博弈;1899年新兴的美国向在中国拥有各自势力范围和利益的英、法、俄、德、日、意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原则,结果只有沙俄拒绝回复。日本利用俄国同英、美的矛盾与英国缔结英日同盟,与美国形成事实上的盟友关系,而针对同俄国有盟约的法国则利用德国的力量加以牵制。日本之所以能在日俄战争过程中获得大量资金来源同掌控国际经济命脉的英、美财团的支持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俄国在战争后期从欧洲于远调而来的波罗的海舰队则被当时殖民地遍及全球的大英帝国到处驱逐,当他们到达日本海时已然是一支疲惫之师,经过充分准备的日本联合舰队早已以逸待劳恭候良久。日本不仅利用了沙俄同其他列强的矛盾,也充分利用了沙俄国内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本的特工天才明石元二郎在俄国国内、国外广泛同沙皇政府的反对派接触。1904年10月在明石元二郎的牵线搭桥下俄国自由党、俄国革命社会党、芬兰宪法党、波兰国民党、波兰社会党、亚美尼亚党、格奥尔基党等沙皇政府反对党派的代表在巴黎召开联合大会。会后俄国各地就不断爆发反抗沙皇政府的斗争。除了列强和俄国反对派,甚至连当时看起来并不强大的中国也成为了日本拉拢争取的对象。当然必须说清楚的是:日本和沙俄一样对中国坏有野心,只是当时的日本做得更为巧妙——他们将日俄战争塑造成为亚洲黄种人对欧美白人的战争,打着解放中国东北的名义以争取清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支持,尽管这是日本出于侵略中国的战略图谋而使出的障眼法,但在当时仍取得了一定效果:众所周知日俄战争是一场在中国东北的领土上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然而由于清政府的积贫积弱不得不尴尬地扮演起一个局外中立的角色。尽管对外宣布中立,可实际上当时的清政府在日、俄两国之间还是倾向于日本,甚至连在甲午战争中血战日军的马玉昆也曾收容过落败的日军士兵,让他们打扮成清军的模样躲过俄军的搜查,等搜查的人一走这些日军拿起武器就又和俄军作战了。

事实上尽管日军取胜,但也赢得极其勉强:俄国的整体国力仍强于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日本死亡82847人(其中战死35122,其余为病死、饿死、冻死者)、伤153584人、被俘约2000人,而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也使日本的财政体系难以为继,可以说日俄战争对日本而言是一场十足的惨胜。沙俄最终还是有条件地地与日本谈和并坚守不割地不赔款的底线。也许有人会说南库页岛,可那是沙俄得自中国,自然不太心疼。

继承了沙俄的领土的苏联从诞生之日起就同日本存在战略矛盾:1918年协约国武装出兵西伯利亚干涉苏俄革命。1920年绝大多数协约国成员都从俄国撤出,而日军则单独留在俄国远东直到1922年在苏俄的军事压力下撤出。此后日本关东军同苏军曾先后交锋三次——分别是1938年7月末8月初的张鼓峰战役、1939年5月11日—9月16日的诺门罕战役以及1945年8月9日苏联正式对日本发起的远东战役,三次交锋的结局都是日本战败。为什么当初能战胜沙俄的日军会败在苏军手中呢?这个问题当年日本人自己死活没想明白过,因为在他们看来苏联本身继承的是沙俄的国土和国民,而且还因为意识形态原因而遭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抵制,按说比沙俄处于更不利的地位。问题在于:日本人从一开始就错误估计了自己和对手的实力。

事实上日俄战争沙俄的实力远在日本之上,日本之所以能战胜沙俄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其一尽管沙俄整体国力强于日本,但在远东的军力部署是弱于日本的,这主要是因为此时西伯利亚大铁路尚未竣工,所以要将俄军主力从欧洲部分调往远东的效率其实是极低的,而且即使调过去了也会面临严峻的后勤补给问题;然而苏联在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后已大体奠定了较为完备的工业化体系——这点在诺门坎战役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苏军的兵力和物资补给都是通过铁路线完成的,而日军还在使用原始的骡马进行运输。而事实上无论是沙俄或是苏联只要解决了兵力和物资调度的问题,那么以其庞大的体量基本可以碾压日本。其二日俄战争时期沙俄国内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已日常尖锐,日本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在俄国内部开辟了敌后战线——通过间谍渗透的模式支持俄国内部的反对派牵制沙皇政府;可在二战中日本已狂妄自大到目空一切的地步——日本根本没尝试真正去了解苏联的实力,他们自以为苏联还像当年的沙俄一样腐朽,事实上如果没有俄国内部的问题日本也未必干得过沙俄,但这点却被日本高层不知是有意或是无意地忽视了。其三沙俄在国际社会上几乎受到全世界的抵制,而苏联却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成员之一得到美、英、中等国的支持。正是对这几点的误判使日本自信满满地以为自己能战胜苏联,可结果却是被苏联一再胖揍。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日俄战争和后来的苏军进攻关东军区别是很大的。

日俄战争中,日本是以全国之力进攻在远东的俄军,而当时西伯利亚铁路还未修建完成,俄国在欧洲的力量很难及时调往远东部分,只能以其现有的力量和日军作战,逐渐陷入被动应战的局面。

在武器装备上,双方差距不大,比如海军上日本联合舰队舰艇性能也很不错,舰员技战术水平比较优秀,完全可以和俄国太平洋舰队作战。为了这场战争,日本早在此前的军事建设上就集中了国内的所有力量,同时开战后也得到了一些西方国家的援助,因此相对来说,日俄战争中日本占据了略微的优势。

而在二战末期的对日作战中,苏军已经经历了残酷的苏德战争,战斗力极为强悍,同时战术也更先进,可以完成大规模多兵种协同作战,已经不是依然处于一战作战思想的日军所能对抗的。

此时的关东军,也早已不是那支精锐,其很多部队被调往其他战场,留守的大多是战斗力低下的部队,兵员作战能力也很差。同时武器装备也是如此,和苏军相比落后了一大截,这样的关东军自然不是苏军的对手,而这也是苏军能在十几天内击垮日军的原因。


雇佣兵


确实,相比旅顺战役、奉天战役,日本二战前诺门罕战役时的表现和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后的表现确实可以说是溃不成军。之所以两次日俄战争的差距如此巨大,根本原因还是战争方式的改变。在20世纪初,军队规模,地缘优势才是国家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1904年日俄战争,虽然沙俄在整体实力上远胜日本,但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未修建完毕,第二太平洋舰队又是远征万里来,必然不是以逸待劳,近乎是主场作战的日本军队对手。

然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西伯利亚大铁路早已完善,苏联又凭借着五年计划完成了工业化,无论是整体国家实力还是军队装备水平或是调动兵力都占有优势,日本被苏联打得溃不成军也就可以理解了,毕竟相对于苏联来说日本军队的整体作战水平和战术应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无太多变化,远不可能是刚刚经历了苏德战争磨练的红军士兵的对手。


贞观防务


话不多说,直入主题,日俄战争中日本可以可以赢,我们可以从四点来说。



一,日本打了一场有准备的仗

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日本侵占了我国的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条约中日本对辽东半岛的侵占明显的使俄国的在当时我国东北的利益受损。于是俄国联合德国,法国三国干涉日本退还辽东半岛给中国。清政府除了赔款的一亿两白银以外,又额外支付了三千万两的赎辽费。日本面对三国的压力并没有直接发难,而是忍辱负重,加紧建设军备,制定了十年扩军计划,等计划完成以后,发动战争复仇。



二,俄国猖狂引起了英国的不满

自从俄国联合德国,法国逼迫日本退出辽东半岛以后,俄国在当时的中国东北更加肆无忌惮。1898年的时候,整个东北三省几乎都成为了俄国的势力范围。后来义和团运动爆发,俄国有借口以保护在东北的俄国人为理由,一举占领了当时的东北三省。所以刚入20世纪的当时中国东北三省就完全沦陷在了俄国的铁骑之下。俄国的举动也引发了日本和英国的不满,因为俄国的胃口太大,越来越损害到两国在华利益。所以英国决定支持日本对俄发动战争。



三,十年计划完成,日本占有先机

在英国的支持下,1904年也是日本军备十年计划即将完成的最后一年,日本对俄国突然发动战争,俄国在旅顺的舰队遭到痛击。面对日本的突然进攻,惊慌失措的俄军指挥官指挥将领们决策不统一,这给了日本进一步进攻俄国军队的机会。日本接着对朝鲜半岛进行的占领,给自己建立的一条相对安全的补给线。这样日本便有了进退自如的后防和较为充足的补给。



四,俄国沙皇即将迈向坟墓

俄国和日本在战争中其实都遭到了巨大的经济消耗和人力消耗。尤其是俄国旅顺失守,奉天被占,波罗的海舰队被全歼,再加上战争巨大消耗,对国内的剥削。本来矛盾重重的俄国国内开始在各地出现起义。日本也力竭了,这时候“和事佬”美国摆出一副撮合的面孔,为两国说和。日本,俄国见打下去只能更惨,所以便和了。此战使日本实力在列强中得到了认可,成为世界强国,俄国风雨飘摇的沙皇则在国内的革命中慢慢被“埋葬”。




红雨说历史


为什么在日俄战争日军可以打赢,而在二战日军却被苏联打的溃不成军?在日俄战争时期,俄军和日军发生了沙河,辽阳,奉天等多次20万人以上的大会战。

特别是奉天大会战,日军出动25万人,俄军出动30万人,最后俄军战败,伤亡12.7万人,被俘2.2万人,日军伤亡7万多人。但是为什么二战日军就被苏联打的溃不成军呢?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

截止到8月15日,日本天皇正式宣布战败投降,8月16日,关东军司令部下令投降为止,苏军在东北没有攻下任何一座中型城市,也没有拿下日军任何一处大队级阵地。苏军主力还都在黑龙江边境晃悠呢!

除了极少数失去联系的日军,东北日军绝大部分都是奉命战败投降,苏军解放东北全境和俘虏60多万日军的性质,就和815以后,我国军队也立刻收复全部土地,还俘虏了128万日军是一样的。

而且,苏军直到最后都没到日军的主阵地,日军的主阵地是在图门、通化、长春区域。在黑龙江边境地区属于阻滞苏军行动,节节抵抗,逐步消耗苏军。

最后的决战地是在吉林东部的城市和山区要塞。日军在东北的损失,按照苏联说法是8万,按照日军说法只有2.6万,苏军损失按照苏联说法是伤亡36000人,损失坦克700多辆。主要战斗就是8月9日-8月15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为止。

苏军从蒙古挺进的机械化集团最后在张家口,最后苏军1个机械化集团被日军1个联队级部队阻击,也是到815以后,日军才放弃阵地的。后来,我国60-70年代准备抵御苏联百万大军,也是计划采用了类型的战术,只是主阵地,不是在吉林东部,而是在张家口和吉林南部。


深度军事


1904年2月6日至1905年9月5日的日俄战争,以日本胜利告终。这一结局出乎当时世界舆论的预料,甚至出乎日本决策层的估计。因为,当时双方的军事和经济实力相差悬殊:俄国陆军常备军人数是200万、日本是20万;俄国年财政收入是20亿日元,日本是2.5亿日元。日本为何能取胜?

首先,日本即时筹得了战争经费。拿破仑说:“战争的要素有三,第一是钱,第二是钱,第三还是钱。”1904年2月24日,即战争刚开始2周,日本政府便派遣日本银行副总裁高桥是清前往美国。表面上高桥是去美国进行“市场调查”,实际上是募集外债,指标是1亿日元。最终,高桥是清主要在美国犹太人协会会长雅各布·希弗的帮助下,在美国和欧洲筹得了远超1亿日元筹款指标的2亿美元。雅各布·希弗等所以愿意帮助高桥,主要因为俄国有500万犹太人,长期遭受压迫。当时俄国正处于1905年革命前夜,俄国罗马诺夫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希弗和很多犹太人一样,希望日本能战胜俄国,使犹太人获得拯救。

其次,日本政府表示“将在满洲维持门户开放主义”,符合美国利益,因此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西奥多·罗斯福还为两国的媾和积极进行斡旋。这非常重要。1904年4月8日,即开战仅2个月,日本内阁会议即决定尽早实现令日本满意的和平。1905年3月23日给首相桂太郎以《政战两略概论》为题的意见书,陈述了日军战斗力的严重不足,认为不能和俄国继续打下去。日本13个师团全部上了前线,国内已经没有正规的预备役兵力,战争动员几乎已达到极限,但俄国国内依然保留着强大兵力。在和谈时,俄国同时也做好了战争准备,不断从欧洲抽调兵力,使俄军和日军的兵力对比达到了3:1。俄国决定,一旦谈判破裂,即向日军发动攻击。即时和谈并结束战争,使日本保住了“战胜国”地位。

最后,后成为陆军大将的“天才特工王者”明石元二郎,不仅提供了大量重要的情报,而且在俄国腹部进行策反和制造暴乱,搅得日夜不宁,令俄国内忧外患。由于俄国当时处于“十月革命的预演”1905年革命的前夜,工人起义,士兵哗变,令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也急于结束战争,使日本得以抓住时机“见好就收”。

二战时日军“被苏联打得溃不成军”,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第一,二战前日俄进行的张鼓峰、诺门坎战役,和日俄战争时日本的军事行动均建立于准确的情报分析基础上不同,二战时日军对苏军的作战行动缺乏这方面的支撑。例如,日军参谋本部苏联课长林三郎在《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中写道,“现在看来,认为斯大林宁可使苏军流血牺牲也要拽日军‘后腿’的看法,似乎过高地估计了中苏关系的密切程度。”

第二,日军的武器装备明显落后于苏军。和苏联作战,主要是日本陆军。日本陆军士兵使用的“三八大盖”是单发步枪,而苏联陆军士兵使用的是连发的冲锋枪。日本也曾反复研究是否要给陆军士兵装备冲锋枪,但因日本资源不足、连发武器损耗大而作罢。

第三,苏联在1945年8月9日实施“八月风暴”,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150万苏联红军分三路向关东军发起攻击,如风卷残云,摧枯拉朽。但此时的关东军非20世纪30年代有半数以上甲种师团的陆军主力关东军,而大都是丙种师团,不乏“老弱病残”,不少是从开拓团新征士兵,有的甚至连武器也没有,几乎不堪一击,在苏联红军猛烈攻击下,当然“溃不成军”。

图:关东军向苏军投降


冯玮


我们先来说一下日俄战争:

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国力上升,整个民族都处在上升进取的势态,1895年甲午战争打败中国获得巨额赔款(日本国民收入的几十倍),力量进一步增强,三国干涉还辽,让日本对俄国很仇视,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以后大家都撤军了,俄国进一步增兵,吞并我国东北,占领辽东半岛,日本的国策是,朝鲜,东北,中国,全世界,日俄矛盾不可调和, 日本去欧洲筹款,英美对俄罗斯侵占东北也很不满,给了日本2亿日元的贷款,日本跟清政府说,我帮你把俄罗斯打跑好不,清政府说,干吧。

力量对比:俄罗斯常备兵力105万,后来征兵120多万,远东先期加上后来运送的共计50万左右,日本总兵力37万,全来了。结局俄国战死2.5万多,负伤15万,被俘8万,日本战死5万,负伤15万,被俘2000。

战败原因:

日本蓄谋已久,举全国之力,37万,国内再也没有兵力可派了,俄国核心利益在欧洲,不愿意过于深入的介入远东,230万的兵力,到远东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之间,俄国普遍的轻视日本,认为所谓的日俄战争,就是军事散步,上至沙皇,下到指挥官,没有太认真的人,远东前期的指挥官(一个草包的皇亲),开始不作任何布置,失利后,丢下军队,坐火车,跑了,跑了。派去增援的太平洋舰队劳师远征,统帅罗日杰斯特温斯基只指挥过木船,不知道怎么指挥铁甲舰。

日本的指挥是老毛奇的学生,大山岩,海军的统帅是东乡平八郎,这两个人都是战神级别的。

俄国的远东铁路并未全部通车,铁路环贝加尔湖段,没有修通,要步行,从欧洲到远东要6个星期,后勤管理极其混乱。士气低落,最重要的是俄国不愿意在远东投入太多精力。

清政府明面上严守中立,实际上暗中大力的支持日本,张作霖,吴佩孚,当时还不是军阀,还是清军将领,给了日军后勤极大的支持,并且招募土匪,对俄军的后勤进行破坏。

当时俄国内部革命频发,沙皇有着先稳定欧洲的考虑,

这场战争对于日本来说是举国战争,对于俄国来说是局部战争,日本的伤亡要比俄国大的多,日本找俄国赔款,俄国说:一个卢布没有,要钱就再来。俄国撤出东北,日本把东北归还中国。同时获得在东北驻军,占旅顺大连。

至于苏联出兵东北,这个就没有什么悬念了。

二战前苏联已经是工业国了,隐性的超级大国,自己可以生产陆海空的所有装备,1945年钢产量1亿吨,发电量2800亿度,石油1.7亿吨,兵力670万(可以打败希特勒的军队,这时苏军的战斗力已经超过德军了),飞机1万架,各种火炮10万个,坦克1万两(除了德国世界上最牛的T34)

刚打败希特勒士气战斗力达到顶峰,大批经验丰富的老兵和指挥官。

日本关东军有70多万,精锐的甲种师团,基本在太平洋的岛上被美国用大炮炸光了,剩下的都是不满员的,很多是新补充的新兵,这时的关东军没有什么战斗力,日本国内,除了几个很古老的城市,95%的城市被美国夷为平地,别说钢产量,石油产量了,武器弹药了,连日本兵最基本的食物都不能保证。大势已去,关东军心里也明白自己的处境。

名将华西列夫斯基:此时的远东铁路,已经修好,并且建立了复线,苏联短期内铁路汽车并用在7月份就集合齐了157万大军,日本认为至少要到10月份才能准备好对日作战,1945年8月9日,苏军百万大军,坦克开道,在4400公里的边境线上,分三路对日军发起攻击,很快就完成了对关东军的分割包围,日本基本没有反应过来,一个星期结束战斗,击毙8.3万俘虏59万,苏军2.3万战死,基本上砍瓜切菜一样,这60万俘虏被送到西西伯利亚做苦力,大概40万最后回到日本。


百悦轩


这个问题得分清不同时代战场的主角是谁。首先日俄战争虽然后面有些残酷的陆上要塞争夺战,但本次发挥最为重要的角色—日本海军,因为刚开战时日本就用偷袭将俄军太平洋舰队,使得太平洋舰队几乎瘫痪,而后又将轮船坐沉在狭窄的航道内以堵塞航道,俄军主力战舰就被困在旅顺港内。而为了打击龟缩在港内俄军军舰就派陆军从陆上攻下港内周围的炮台,用来轰击港内的军舰。在制海权被日本完全控制的情况下,日本的运兵船能够安全的抵达陆上,为陆上赢得胜利打下基础。


而从地球另一端赶过来救场的远东舰队也被东乡平八郎率领的海军联合舰队击败在对马海峡。所以这次战争的主角是海军。也是因为海军的胜利才奠定了日本进入军事强国的俱乐部。

而到了39诺门坎战役的主角就变成了陆军,当时不是贬低日本,就当时的武器装备就是一战时期的配置,也就欺负一下当时还是农业国的中国,放在西方任何一支军队的武器都比它好,而苏联经过工业化后其军工实力大涨。后来连打德国都还有劲。更何况资源,人才更为稀少的日本。可能是在日俄战争时在海军的帮助下撑起腰的陆军以为自己真的很厉害。呵呵,其结果大家也知道。



在二战前日本被称为大国、强国是因为海军实力很强,吨位仅次于英美两国,战力仅次于美国。所以陆军那帮扛着枪的农民,目光短浅,有贼心没贼的实力。到处惹祸,日本就是败在陆军这群马鹿手上,不过日本不倒,中国就翻不了身。有时在想还得感谢陆军这帮马鹿,是他们让中华民族的名族意识开始觉醒,才有后来胜利和自1840年以来的自主和统一。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日俄战争时日本能赢,靠的是英国支持,为日本提供技术保障,日本的大炮,步枪各种参数都领先俄国,再加上日本武士道精神,才打败俄军。

二战却不同,英美为了限制日本军国主义扩张,危胁英美在亚州利益,对日本实行技术管制,日本只能自力更生,因国情,技术,财力只能先保海军,不升级换代陆军,所以日本陆军还主要用一战武器,一战战术。

苏联却不同,斯大林举全国之力发展重工业,再加上德国为了复仇,秘密在苏联实验新武器,新技术,新战术,给了苏联先进机床,先进技术,先进战术,让苏联重工业有了质的飞跃,苏联战术有了飞跃发展,朱可失就曾在苏德合作中担任过指挥官。

所以第一次诺门坎战役日本占优,第二次诺门坎战役是朱可夫担任指挥官,朱可失将与德所学闪电战术运用到诺门坎,对日军实行两钳包围战术,集中坦克突破日军薄落防线,岀其不意打日军后勤,断日军后路,全歼日军。

德国驻日观察员一看便知胜负,给希特勒报告,日军还停留在一战,不要与日结盟。


光芒万丈34957


胜败的原因很多,如俄准备不充分而日本准备充分,俄运输线远而日运输近,等等。但是,考察日俄作战全过程,不得不说,俄国失败,主要在于指挥失误,而日本之能取胜,主要在于指挥得当。

俄日兵力,装备,大体上旗鼓相当,有时俄还稍占优势。但俄一直采取防守反击之战略,所以处处被动。而日本自始至终,一直采取主动进攻之战略,处处主动,处处得势,所以最终击败了整体实力占优势的俄罗斯。其中最著各的,争夺最激烈的,是旅顺争夺战。在此战役中,俄伤亡4万,日伤亡6万,最后,俄以3万余人投降。俄日战争证明,主将的素质,对于战争的胜负,是很重要的。

政治因素对于战争胜负也有很大关系。俄国做为一个老牌封建帝国,已处于没落时期。而日本,做为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却正处于上升时期。所以日战胜俄,也有新战胜旧的因素。

二战中,苏军占胜日军则简单多了。一,在人员和装备上,苏军占绝对优势。二,苏军方战胜德军,乃乘胜之师,而日本已是强弩之末,惊弓之鸟。三,日本关东军精锐已大部调走,剩下的尽是新兵。四,当时日本失败大局已定,军队士气低落。所以,俄军轻松战胜了日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