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比李宗仁水平高,爲什麼桂系始終以李爲首領呢?

飛花不脫


關於白崇禧比李宗仁水平高的說法,還沒有找到任何出處。不管這個說法是哪位專家權威說的,都不能苟同。

如果近現代也有聲名顯赫,事業輝煌的三豪傑組合,那一定就是新桂系的巨頭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了。三個廣西陸軍小學的同學精誠團結,共同奮鬥,從偏處西南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出發,共同攀登上政治和軍事生涯的最高峰,實屬不易,真的罕見。

戰場的槍林彈雨和政壇的風口浪尖是殘酷的,卻也是走向輝煌的必由之路。三個小人物從排長做起,憑著在刀尖上跳舞的獨門絕技,創造出輝煌的業績,一直做到國民革命軍上將。其中李宗仁、白崇禧是一級上將,黃紹竑是陸軍中將加上將銜。

以李宗仁為首的三人組合中,傑出的政治謀略家黃紹竑和傑出的軍事指揮家白崇禧作為左輔右弼,共同輔佐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李宗仁統一廣西,走向全國,當上副總統。並一度逼迫蔣介石下野,推李宗仁當上中華民國代理總統。

以李宗仁為首的三人組合敢給舊軍閥找麻煩。他們以下級軍官的身份造起反來,對自己的頂頭上司,舊的桂系軍閥毫不客氣。他們聯合打敗廣西軍閥陸榮廷,沈鴻英,自己成為一方諸侯。又共同打敗前來進犯的雲南軍閥唐繼堯,龍雲,鞏固了在廣西的統治。

三人組合最早的部隊,是李宗仁任軍長,黃紹竑任黨代表,白崇禧任參謀長的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實際上是他們打響了北伐第一槍。當蔣介石任軍長的第一軍成績平平時,李濟深任軍長的第四軍,李宗仁任軍長的第七軍卻是戰果輝煌。

以李宗仁為首的三人組合還給蔣介石找麻煩。他們曾經三次發動或者參加倒蔣戰爭,三次憑實力逼迫蔣介石下野。毛主席有一闕詞《清平樂·蔣桂戰爭》:“風雲突變,軍閥重開戰。灑向人間都是怨,一枕黃粱再現”。說的就是他們和蔣介石的戰爭。蔣介石在大勢已去時曾經痛心疾首地在中央會議上說:我不是被共產黨打敗的。我是被我們黨內某些派系打敗的。說的就是以他們三人為首的桂系。

以李宗仁為首的三人組合還給共產黨找麻煩。江西南昌起義的部隊南下廣東時,是被他們打散的。廣西百色起義,是被他們鎮壓的。蔣介石策劃四一二政變,實行清黨屠殺,他們三個人都參加了密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長征途中最慘烈的湘江之戰,對手就是他們和湖南的軍隊。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他們中的人曾經在四平挫敗東野,在大別山圍剿中野,一度鋒芒畢露。

要說倒戈,這個三人組合也經常倒戈。他們曾經在廣西軍閥手下參加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和二次革命,這是向北洋軍閥倒戈;他們幹掉舊的桂系軍閥,是向自己的老長官倒戈;他們多次倒蔣,是向黨內的同志倒戈;他們與共產黨對壘,是向曾經的同盟者倒戈。但是他們自己始終同甘苦,共患難。黃紹竑和白崇禧心悅誠服地把李宗仁當朋友,當大哥,當主公。他們始終沒有倒戈。

以李宗仁為首的三人組合在日本鬼子大舉侵略中國時,以民族大義為重,毫不含糊地給日本鬼子予沉重的打擊。中國人民最熟悉的血戰臺兒莊,是正面戰場最鼓舞人心的勝利,那就是李宗仁指揮的。除此之外,李宗仁還指揮了著名的武漢會戰,白崇禧還指揮了著名的崑崙關大捷,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滅了日本鬼子的威風。白崇禧“積小勝為大勝,以時間換空間”的觀點,詮釋了毛主席關於持久戰的思想,是抗擊倭寇的軍事指導原則和方針。

以李宗仁為首的三人組合善於識別政治潮流和政治氣候,在歷史的轉折關頭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在各地軍閥擁兵割據,沒有遠大理想時,他們選擇投靠孫中山,加入國民黨。在日本鬼子橫行霸道,不可一世時,他們選擇英勇戰鬥,浴血抵抗。沒有這關鍵的兩步,就沒有他們後來的巨大成功。

在國民黨氣息奄奄,朝不保夕的時候,他們分道揚鑣了。在三人一起把李宗仁扶上代總統位置後,李宗仁、黃紹竑選擇劃江而治,白崇禧要選擇血戰到底。在和平無望時,政治家和軍事家李宗仁選擇脫離國共兩黨,去了美國;單純的政治家黃紹竑選擇留在大陸,參加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單純的軍事家白崇禧去了臺灣。


十一老爹


回答這個問題,得從新桂系的源頭說起。

新桂系是怎麼來的呢?

李宗仁的“討賊軍”(這裡的“賊”指舊桂系首領陸榮庭)和黃紹宏的定桂軍合併而成。黃為人寬厚,主動讓出老大的位置,李宗仁成了這支部隊的老大,黃位居第二。

當時白崇禧在幹啥呢?

只是一個下級軍官。



這就好比創業,李和黃是兩大股東,白只是打工的,無法和他們兩個相提並論。

隨著平定廣西,北伐中原,白崇禧的軍事才能開始展現,廣西從李、黃兩人,變成了李、黃、白三人,但依然是這個排名,分工明確。李作為廣西軍隊最高指揮官,始終率領軍隊,坐鎮前方。黃作為桂系二號首領,坐鎮後方,穩定軍心民心,並給前方提供後勤補給。白作為廣西的代表,到中樞出謀劃策,保障廣西的利益。從三人的位置,也看出三人在廣西的地位。

這個政治格局維持了很久,直到黃紹宏看透一切,主動要求去中央任職,不願再留在廣西,這個格局才被打破。李、黃、白三位一體的局面被打破,白晉升到第二位,廣西局面成了李、白二人的天下。

雖然黃旭初替代了黃紹宏的不少職能,但是此黃非彼黃,他和黃紹宏之間的差距太大,無法威脅到李白的地位。

拿今天的企業文化來說,白崇禧精明能幹,才華橫溢,他的位置大約就是桂系的CEO。李宗仁作為大股東,創業的元老,地位不可撼動,董事長的位置非常穩固,白崇禧這個高級打工者,動搖不了李的位置。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廣西有首很出名的民間謎語,說的是:是兩人,也是一人;是今人,也是古人。謎底便是李白。

李白除了唐朝大詩人李白以外,還有另一個指代,即民國年間桂系軍閥的李宗仁和白崇禧。

自古歷史上有過兩人合稱的,包括毛澤東和朱德,張學良和楊虎城,孫中山和黃興等。以上無不是合作默契同時私交甚篤的親密關係。

▲ 左:李宗仁,右:白崇禧


李宗仁和白崇禧兩人不僅是同學,而且從一統廣西開始兩人就推心置腹,在一起共事的三十餘年裡,兩人始終精誠合作,配合默契,逐漸成長為桂系軍閥裡的核心人物。

其中以擅長謀略見長的白崇禧,外號“小諸葛”,是國民黨內的罕有的軍事奇才,可他對李宗仁一直很尊敬,始終奉李宗仁為桂系軍閥的一把手。

▲ “小諸葛” 白崇禧


說到白崇禧和李宗仁的水平孰高孰低的問題,筆者覺得這裡有必要說一下,水平實無高下之分。能力是多方面的,有人擅長謀略,有人擅長統籌全局。

白崇禧和李宗仁的關係,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和劉備的關係一樣。

你說是劉備的能力高,還是諸葛亮的能力高?

兩人都是有才之人,只不過白崇禧的“才”更加著眼於謀略之上,這點我們從白崇禧一直在參謀長的職位上供職上可見一斑。

而反觀李宗仁,青年時期便從軍,壯年時期便成為八桂之一,將廣西省治理的井井有條,深受百姓愛戴,這點倒和山西的“土皇帝”閻錫山類似。

▲ 左:白崇禧,右:李宗仁


這說明李宗仁同樣可以以才牧民,以德服人。這是一個領袖必不可缺的必要條件,因此李宗仁可以穩坐桂系的第一把交椅,實至名歸。

不僅如此,牧童出身的李宗仁,身上有著農村人特有的渾厚和淳樸。這一點和民國時期其他的諸如“西北四馬”,晉系閻錫山等望風使舵,搖擺不定的軍閥是大相徑庭的。

著名歷史學家唐德剛在《李宗仁回憶錄》中曾經這樣評價李宗仁:

得意而未忘形,當官而未流於無賴。……誅心以論之,則李宗仁在中國歷史上,也該算個德勝於才的君子。

這裡提到了一個詞叫“德勝於才”,我想可以概括李宗仁和白崇禧之間為什麼桂系軍閥奉李宗仁為首領?

對於領導來說,才是無關緊要的,只要手下的人有才就行。德確實必不可少的,不然何以服人?

記得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曾經說過:夫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治理國家,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克,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因為他們甘為我所用,所以我才能取得天下。

這一點上,李宗仁和劉邦大有類似之處。

▲ 李宗仁


因此說,要論謀略,論詭計,白崇禧要略勝一籌;然而要說統御軍隊,將士歸心,則李宗仁要強一些了。

因此來說,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水平無所謂高下,但桂系軍閥奉李宗仁為領袖,只是說李宗仁在領導力方面要比白崇禧強得多。

除此之外,白崇禧的私生活混亂,也是造成白崇禧不會成為領袖的一個主要原因。


奇點歷史


關於李宗仁和白崇禧,實在是近代史當中比較繞眼的兩個人,很多人認為白崇禧逼李宗仁水平高,為何一直甘當綠葉,以李宗仁未首呢?

白崇禧最厲害的地方只是參謀能力

白崇禧人稱小諸葛,可以說是在智囊方面很厲害的人物,但是,縱橫不得不說的一件事就是,有才的人,往往難以把握全局。

很多人都說白崇禧有才,其實白崇禧的才,只是在參謀能力上,在新桂系的時候是參謀長,在北伐時是副總參謀長代參謀長之職,全面抗戰爆發後,還是軍事委員會的副參謀長,這是白崇禧最輝煌的時刻,抗戰結束時擔任國防部部長和華中“剿總”司令,結果因為格局太小,心胸狹隘,最後捎帶著老蔣一塊敗亡了。

即使是諸葛亮,也只是參謀能力比較厲害,當機抉擇的時候,也未免有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的嫌疑。

可以運籌帷幄,但不一定能決勝千里之外,所以,劉備雖然走了很多的錯誤,但是關鍵做決策的時候不含糊,劉備死後,諸葛亮在軍事方面並沒有什麼成就,這也是悟空上的熱答之一,為什麼劉備死後,諸葛亮再沒打過勝仗。

白崇禧和李宗仁的關係,其實就有點諸葛亮和劉備的關係一樣。

世上從來不缺千里馬,缺的是能識別千里馬的伯樂

在民國軍閥割據時期,厲害的謀士一抓一大把,真正能成事的有幾個,比如,皖系的徐樹錚,奉系的楊宇霆,在當時也都是“小諸葛”般的存在。

段祺瑞的謀略肯定不如徐樹錚,張作霖的謀略也肯定不如楊宇霆,但是沒有段祺瑞,徐樹錚都死一百個來回了,徐樹錚巔峰的時候弄了一個安福俱樂部,但是全國人都不服他,以皖系的政治影響力,都沒能鎮得住場,後來沒有了段祺瑞的庇護,也就成了馮玉祥的槍下鬼了;

楊宇霆也是離不開張作霖,而非張作霖離不開楊宇霆,在第二次直奉戰爭後,楊宇霆請求張作霖外放,張作霖就把江蘇督軍的位置給了他,結果,去到就被孫傳芳打了回來,張作霖死了沒幾天,也被張學良槍殺了。

由此可見,有謀略能力在民國根本就不算什麼,自古以來就不缺乏有才能的人士,但是缺乏能夠決策的人,也就是領導力。

從資歷和威望方面來說,在新桂系當中,李宗仁綜合能力比白崇禧高太多

李宗仁比白崇禧從年齡上大了那麼點,李宗仁是1891年出生的,白崇禧是1893年,當然,年齡根本不是什麼問題,問題在於資歷,白崇禧後來能夠發家,還在於其中的一個人,就是新桂系中的另一個巨頭,黃紹竑,白崇禧在黃紹竑那裡也就是個參謀長,而李宗仁則是新桂系中獨當一面的大員。

在後來成立的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時,李宗仁任軍長,黃紹竑任副軍長,白崇禧任參謀長,誰高誰低,高下立判,所以,白崇禧在起步上就沒有李宗仁厲害。

更難能可貴的是,李宗仁宅心仁厚,心胸寬廣,有容人之量,白崇禧雖然有智謀,但是品性上更加囂張跋扈,所以,新桂系軍閥的將領大都服從李宗仁。

尤其是在政治韜略上,李宗仁還是高白崇禧一頭,白崇禧這個人說到底就是有智商沒情商,在做人方面差太多,因此,在處理桂系和蔣系的矛盾時,總是放不下心中的小九九,這叫得小便宜吃大虧。而老蔣這個人是專門的吃小虧佔大便宜(老蔣本身就是證券交易所搞投機出身),所以,白崇禧離了李宗仁會被蔣介石玩死。

國民黨敗退後,老蔣在臺灣熱切盼望李白二人到臺灣共商大事,李宗仁一眼就看出老蔣沒按好心,結果白崇禧還是動了心,隻身前往臺灣,最後不明不白的死了,到現在都沒有給個說法。


史論縱橫


這要從兩人的經歷說起了,實際上白崇禧後期軍事上已經架空李宗仁了,李宗仁也樂的抽身專心政治;而且倆人關係並不像印象中那麼鐵板一塊,且聽本人慢慢道來。

李宗仁,字德鄰,廣西桂林人,本為林虎部將,人稱李猛子,驍勇善戰。在林虎隊伍被打散後他集結餘部進入六萬大山打游擊,後來與黃紹竑部合作,在與陸榮廷,沈鴻英等勢力較量中笑到最後,統一廣西。而此時的白崇禧只是黃紹竑的副手。白崇禧字建生,本為桂軍馬曉軍模範營連附,此時的黃紹竑是與他平級的隊友,後來白崇禧因為受傷離隊,再歸隊時地位開始在黃紹竑之下。

1924年,黃紹竑與李宗仁的隊伍正式合併,改編為廣西定桂討賊聯軍,此時的白崇禧地位一直在李宗仁和黃紹竑之下。直到桂系在蔣桂戰爭中失利,心灰意冷的黃紹竑退出桂系,白崇禧開始成為桂系第二號人物,後來李宗仁因為政治需要常駐廣東,白崇禧趁機打壓李宗仁六萬大山打游擊時期的嫡系將領,換上自己的心腹,徹底控制軍隊。

醉心政治的李宗仁也樂的清閒,全身心投入政治鬥爭,而白崇禧則率領桂系軍隊為老李做後盾,表面上看起來合作無間,在國民黨逐步敗退大陸時白崇禧一度暗地預謀撇開李宗仁,頻頻與老蔣眉來眼去,但是沒等付諸行動國民黨就嗝屁了。

總而言之,白崇禧和李宗仁一直維持李一白二的現狀是各取所需,李宗仁意欲與老蔣在政治上比高低,而白崇禧只想掌握軍權,就是如此。


林屋公子


有一則有趣的謎語:“是文人又是武人,是今人又是古人,是一人又是兩人,是兩人仍是一人 。”這個謎語的謎底是“李白”,既指唐代大詩人李白,又指民國年間新桂系首領李宗仁和白崇禧。

李宗仁(左)和白崇禧在臺兒莊

將人物合稱在中國近代史上經常見到,譬如將朱德和毛澤東合稱“朱毛”、孫中山和黃興合稱“孫黃”、張學良和楊虎城合稱“張楊”等等。凡是這樣稱呼的,一般都由兩重含義:一是合作密切;二是私交甚篤。李宗仁和白崇禧就是這種公交和私交都非常好的合作伙伴,兩人同為桂系核心人物,但幾十年來團結一致,配合默契,堪稱是一對模範搭檔。白崇禧人稱“小諸葛”,足智多謀,是國民黨內有名的軍事奇才,但他對李宗仁卻是非常尊敬,一直奉李宗仁為桂系首腦,從來沒有取而代之的想法。

著名歷史學家、《李宗仁回憶錄》的撰寫者唐德剛曾經說過:

李宗仁是赤足牧童出身,為人渾厚,有著中國傳統農村中村夫老農淳樸的美德。為人處世,他不是個反反覆覆、縱橫捭闔、見利忘義的黨棍官僚或市儈小人。等到他時來運轉、風雲際會、享榮華、受富貴之時,得意而未忘形,當官而未流於無賴。遇僚屬不易其寬厚平易之本色;主國政亦不忘相與為善之大體。以此與一般出將入相的官僚相比較,都是難能可貴的。誅心以論之,則李宗仁在中國歷史上,也該算個德勝於才的君子。

當然,唐德剛此言並不是說李宗仁是個無才之人,李青年從軍,壯年時期便雄踞八桂,軍而不閥,將廣西一省治理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成為民國時期有名的模範省。這說明李氏其才足以牧民,其德亦足以服眾,穩坐桂系第一把交椅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李宗仁還是一位優秀的軍人和統帥,早在青年時期,他就是一位披堅執銳的猛將,成熟之後,更是一位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的主帥。論謀略,論險詐,走偏鋒,李不如白;然御百萬之眾、進退有度、將士歸心,則白不如李。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劉邦之所以成功,因為他善於用人,會將將——在這點上,李宗仁與劉邦有相通之處。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有云:“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李宗仁不僅有君子之德,而且在軍政兩行,皆有過人之處,這就是白崇禧等人終生奉其為桂系首腦而從不逾越的主要原因。


民國年間那些事


還是迴歸那句老話,性格決定命運。

白崇禧這個人在軍事上面的見解,當然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包括我黨的很多人都對他的軍事能力感到有點忌憚,這個人在軍事上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而且還能夠指揮自己的軍隊屢屢擊敗敵人!所以即便他是出於桂系,蔣介石仍然還是捏著鼻子把他提到了國防部長的位置上。

但是就彷彿是上帝給他打開了一扇門,又給他重新關上了一扇門一樣。白崇禧雖然說軍事能力強,但是這個人在人情世故的處理方面可以說像一個小孩子一樣,尤其是在面對蔣介石,白崇禧這一些政治老手上,白崇禧簡直就有點顯得弱智了。

首先,白崇禧不懂得掩飾自己的情緒,他這個人有什麼話就說什麼話感到不滿了,就直接罵出來,感到不爽了,撂蹶子不幹這很正常的事情,包括蔣介石對他這個也是感到沒辦法。

與此同時,白崇禧這個人心胸狹,他容不得別人跟他說其他的,包括蔣介石針對他的意見提出不同的建議的時候,白崇禧也表示隨便你,既然提了意見你,自己去看,我不玩了,這種人在政治上面很容易被孤立,(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即便你軍事打的再好,那又怎樣能征善戰的人多了,你看有幾個在政治上面玩兒的轉呢?

所以這種人之所以能夠一路官運亨通,肯定是要一個保駕護航的人。蔣介石墾地白崇禧去保駕護航嗎?他巴不得白崇禧趕緊掉下去,趕緊滾蛋。唯一一個能夠替他保駕護航的人就是李宗仁!

李宗仁可以說是白崇禧的老長官,這個人有自己的政治軟件,而且人的性格方面顯然比白崇禧要好得多,至少來說,他在國民黨內部,在國防軍內部,他跟其他將領的關係不至於鬧得那麼僵,其他的那些將領除了幾個主要的,比如說陳誠,顧祝同,何應欽這幾個蔣介石手底下的大將,稍微能夠理解蔣介石的意思以外,其他人都以為李宗仁是好人,是校長你一天到晚逼著他在這鬧騰。

並且這個人有政治遠見,中原大戰以後,能夠從蔣介石手裡獲得美國人支持,並且把蔣介石擠下臺的李宗仁算是政治上的獨一份兒了,雖然說時機跳的不對,但是至少證明李宗仁是有政治眼光的,而且白崇禧也願意將自己政治上遇到的難題,無論多麼機密都願意跟李宗仁分享。為什麼就是從他那裡獲得一些主意,這樣的話,白崇禧對李宗仁或多或少都有了一種依賴感,就是無論以後在政治上遇到什麼事情,總會下意識的去想問李宗仁!

但是這並不是一種盲目的順從!白崇禧之所以這麼信任李宗仁,除了李宗仁一直給他解惑以外,最重要的是李宗仁給他的桂系軍隊規劃了一個很好的大餅,而且一直在說給白崇禧聽,誰不希望自己家鄉的環境能夠好一點兒,誰不希望自己能夠帶領著自己的家鄉揚名立萬的!這樣的話,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去對那些發起這個說法的人產生一種要擁護他做領導的思想!

李宗仁就是告訴白崇禧我能夠讓桂軍在江南或者是全國能夠做大做強,甚至成為天下第一軍!這才是白崇禧一直死心塌地的跟著李宗仁的原因。直到解放軍率領軍隊在江南將他的桂軍擊敗以後,白崇禧才徹底看到了李宗仁畫的這張大餅有多麼不真實,才選擇不聽。李宗仁的話去臺灣找蔣介石認錯!

證明家鄉,尤其是廣西這個地方,對於白崇禧心中內心地位有多麼重要!李宗仁就是死抓了這個點,死活不把自己身上貴軍的標籤給洗掉,他知道只要把這個桂軍的標籤給洗掉,白崇禧說翻臉就翻臉,直接可以把你踹掉!


漩渦鳴人yy


白崇禧比李宗仁的水平高要看你從那一方面來看了,如果單單從軍事才能來論,我承認白勝於李。但是要是政治和治理才能上看,白則遠不如李,而這又是桂系所需要的能力,所以桂系才會以李宗仁為首領。





白崇禧作為“小諸葛”,他的軍事才能我不否認,可以說是國民黨內部最能打的將領了。統一廣西,參加北伐,抗日時期被日軍稱為“軍神”,解放時期在東北血戰四平讓林彪吃了大虧,他的能力是槓槓的。



但是白崇禧其他的能力可能就不那麼好了,比如說他的政治才能。在民國時期那樣的政治環境,白崇禧的政治表現像是一個低能兒。在大陸的時候為了軍事指揮權和桂系的實力,幾次三番的犯政治錯誤。敗退臺灣的時候,老夥計李宗仁勸他別去臺灣,他卻不相信,最終如同軟禁。

如此政治低能的人,桂系的實力派怎麼會放心的讓他做桂系的掌門人。周恩來總理曾經有一句評價白崇禧的話“白頗自負,缺乏政治遠見”,這一句話我認為是正論,政治是白崇禧最致命的毛病。

反觀李宗仁,李宗仁的軍事才能無需多說,臺兒莊戰役一戰封神,狠狠地打擊了不可一世的日軍,後來他又參加了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豫南會戰,可以說也是戰功赫赫。

但是李宗仁除了卓越的軍事才能,他的治理能力和政治能力都要強於白崇禧。

李宗仁的治理能力——抗日戰爭爆發前,李宗仁雄踞廣西,廣西在他的治理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成為全國有名的“模範省”。在那樣的亂世,能夠帶給廣西如此好的環境,李宗仁的治理能力可見一番,就這一樣便強於白崇禧。



李宗仁的政治能力——從兩廣的首腦到中華民國副總統再到中華民國代總統,李宗仁通過這些足以證明自己的格局要遠高於白崇禧。解放戰爭後期,李宗仁更是看透了蔣介石虛情假意的假象,沒有選擇去臺灣。而桂系恰恰需要這樣的一個人,一個有政治才能的人才能在民國那蹚渾水帶領桂系走下去,這是白崇禧遠遠不能具備的。

李宗仁和白崇禧都是民國時期響噹噹的人物,在抗日戰爭時期都是出了大力的。不知道大家對他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下自己的看法。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謝謝各位啦!


一樹梅花一放翁


至於為什麼白崇禧一直居於李宗仁之下,一言可解。白崇禧號稱"小諸葛",精於軍事,但在政治上,卻昏庸平常,人們公論其在政治上只屬於三流人物。而李宗仁則不僅精通軍事,在政治上,也是行家裡手。不僅在早期治理廣西時,使八桂之地政通人和,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居全國省份之首,而且在以後同蔣介石的政治角鬥中,亦遊仞有餘,從未落下風,令蔣亦服其能。

從二人的結果,也能看出一二。白崇禧隨蔣介石退居白灣,未受蔣重用,悒鬱而終。李宗仁遊於海外,於1965年迴歸祖國,受隆重接待,終於葉落歸根。倘不恰遇文革,其結果還會更光彩。二人智慧,於此可見一斑。

歡迎點評。


WM曉奇


白崇禧比李宗仁水平確實高,但只限於軍事上,而李宗仁不但是帶兵打仗的將領,他還是廣西的實際主政者。白崇禧被人譽為“小諸葛”,雖然帶兵打仗厲害,但是卻不是一個好的政治家,所以只能屈居新桂系中的二號人物。



而李宗仁和白崇禧人們稱其為李白,他們都是桂系的軍閥,主政廣西長達十幾年,而這二人和黃紹竑合起來還有桂系三巨頭之稱,可以說他們是桂系的代表。而桂系和蔣介石有過多次矛盾,李宗仁也有過好幾次反對蔣介石的軍事行動,但都以失敗告終。



而李宗仁和白崇禧在抗戰時期也頗有貢獻,比如著名的臺兒莊戰役便是李宗仁指揮雜牌軍的一次大勝。而在抗戰時期,白崇禧則擔任的國防部長,親自為蔣介石制定戰略計劃,所以說白崇禧的軍事才華是值得肯定的。



後來在解放戰爭時期,李宗仁當上了國民黨的代總統,達到了他一生權力的巔峰時期,而之後白崇禧領導的桂系軍隊被解放軍消滅於西南一隅,沒有了軍隊的李宗仁後來去了外國,而白崇禧則是去往了臺灣,李白之後再也沒有見過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