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爲什麼《三國志》作者陳壽說他有「勾踐之奇」?

孫權作為東吳開國君主,與曹劉鼎足而立,歷來備受史家好評,然而,《三國志》作者陳壽卻評價孫權有“勾踐之奇”,這個評價褒貶分明、令人回味。

孫權:為什麼《三國志》作者陳壽說他有“勾踐之奇”?

孫權

大家都知道勾踐當年會稽之戰敗於吳王夫差後,不惜親自到吳國作夫差的馬伕,讓夫人侍奉夫差,後來臥薪嚐膽,利用十年時間終於復國成功,然而在功成之後卻逼功臣文種自殺,一方面,勾踐有君王忍者氣度,但是另一方面勾踐卻鳥盡弓藏、有殺害功臣、過河拆橋的嫌疑。而在陳壽看來,孫權就是三國時期的勾踐,究竟到底發生了什麼,讓陳壽對孫權有這樣的評價呢?

孫權:為什麼《三國志》作者陳壽說他有“勾踐之奇”?

勾踐

孫權:為什麼《三國志》作者陳壽說他有“勾踐之奇”?

孫權

一方面,孫權隱忍不發、韜光養晦。在東漢末年群雄逐鹿的過程中,孫權憑藉父兄餘蔭繼承大位時不過20週歲,少年得志卻不鋒芒畢露,年少英雄卻懂得韜光養晦,尤其是在赤壁之戰前夕,通過群臣論辯,文武百官一言一行都印刻在少年君主的眼中,甚至個別人的言論會令孫權銘記終生,而此刻孫權雖然已經拿定主意,卻顧念江東世家大族的意見而裝傻充愣,他表現出了與年齡不相匹配的成熟與隱忍;而在曹丕和劉備先後建國稱帝后,孫權也沒有著急效仿曹劉,而是活活熬死了一代梟雄劉備後,才建立吳國,這也是孫權隱忍堅韌的表現,在隱忍方面,孫權何嘗不是三國版的勾踐呢?一樣的隱忍、一樣的耐心卻又一樣的胸懷大志、野心勃勃。

孫權:為什麼《三國志》作者陳壽說他有“勾踐之奇”?

孫權冷落張昭

孫權:為什麼《三國志》作者陳壽說他有“勾踐之奇”?

孫權逼死陸遜

另一方面,孫權過河拆橋、冷落功臣。就在孫權稱帝立國後,孫權對文武功臣之首的張昭和陸遜的做法令人費解,張昭是孫策託孤重臣,孫策臨終之際曾留下“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的遺言,可見張昭在孫策心中的地位,而恰恰就是因為張昭在著名的赤壁之戰前夕群臣論辯之際主張求和而被孫權記恨,甚至在稱帝后,數次分封丞相時都忽略張昭,更是當中奚落張昭當年的求和言論,讓年逾古稀的張昭下不來臺,張昭後來也鬱鬱而終;而陸遜就更慘了,陸遜作為東吳世家大族陸家的代表人物,在孫權稱帝建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是三國時期與諸葛亮、司馬懿匹敵的為數不多的出將入相的大咖,可就是因為陸遜在太子和魯王的爭鬥中,支持太子而數次被孫權訓斥,陸遜也因此而鬱悶不已,後來鬱鬱而終。孫權冷落張昭、逼死陸遜的做法像極了勾踐在功成之日逼文種自盡,都是一樣的卸磨殺驢、一樣的鳥盡弓藏、一樣的沒有人情味兒。

“與常人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君王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孫權雖然在這方面表現的確實與勾踐有很大的相通類似之處,但是這正是無數君王的通病,只不過孫權表現的比較突出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