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共享火車」看鐵路供給側改革正在進行時

9月14日23時33分,滿載著一千多名長跑愛好者的K5488次“共享火車”從西安車站駛離,次日6時22分抵達榆林。而在近期,新疆鐵路同樣開行了87列專列方便摘棉工進入新疆。(新華網、搜狐網)

年初開始,如這樣的列車開行開始逐漸變多,從助力啤酒節,到節假日專列開行,春運民工專列等等,以及此次的“共享火車”和“進疆摘棉專列”。由此不難看出,鐵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穩步的進行,開始逐漸抓住了交通市場的需求,並且初具成效。

何為供給結構性側改革?簡單來說就是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抓住新的市場機遇和市場需求,並制定相關的營銷措施。鐵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早在2017年年初就被提及,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鐵路公司制改革加快了腳步,同時改革目標也被納入到了“十三五規劃”當中。

不同於以往的小打小鬧,這一次改革十分堅定,各大鐵路局都開始出現大動作,逐步改善自身在市場中的運輸方式和營銷方式,從南昌局的“點對點、門到門”貨運改革,上海局的“高鐵快運”,以及中鐵總的“網上訂餐”等等,都可以看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影子。這無疑讓人看到了鐵路加快改革步伐的決心。

那麼又為何要進行這樣的改革呢?首先是為了構建一個健康的鐵路運輸環境,增加鐵路的運輸增長範圍;其次則是從“國企”這個牌子的庇護下走出來,增強自身獨自面對市場風險的能力。最重要的則是讓鐵路能夠得到良性的發展,抓住當前的經濟機遇,為國民生產和運輸生產帶來效益。

從總體來看,中鐵路旗下的十八個集團公司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運營方式,且都是在結合自身優勢的基礎上。相信,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一帶一路”計劃的刺激下,鐵路的未來期待。(程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