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不忘「潔」守好廉關

2018年中秋、國慶臨近,“四風”問題進入易發多發期。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和中國紀檢監察報共同策劃推出系列報道“兩節期間這些‘線’不要踩”,選取近年來中秋、國慶期間因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受處分的典型案例,給廣大黨員幹部提個醒。(9月18日新華網)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如何守好廉關,做到清正廉潔,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備受關注話題。廉不廉,是一種考驗,更是一種選擇。讓理智戰勝慾望,約束好手中的權力,把握好量與度,看清利與弊,節日黨員幹部講廉無疑成了一面鏡子。當然,“天涯無淨土”,面對各類誘惑,沒有誰具有永恆的免疫力。正如文中所指,別人送月餅,到底收不收?單位發月餅,到底行不行?單位買月餅,到底可不可以找下屬單位報銷?個人買月餅,到底可不可以在單位報銷?一樣,注重細節小事,更能照見黨員幹部的精氣神,“節”不忘“潔”,方能守好廉關。

潔身自好、兩袖清風,是黨員幹部的底線要求。在《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明確規定,“收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禮品、禮金、消費卡和有價證券、股權、其他金融產品等財物”及“用公款購買贈送或者發放禮品、消費卡(券)等”違反廉潔紀律。誠然,在節日裡禮尚往來是我們的傳統習俗和美德,是維繫社會交往和民眾認同的重要紐帶。但,因為有了一些人的一己私慾,讓本該的正常交往變成了完成某種任務的既定“交易”。改變公眾對節日的情感認知,蠶食公眾對節日價值的認識。唯節中不“踩線”,“廉”字打底,才不會失去該有的味道。

“不受曰廉,不汙曰潔。”也就是說不接受他人的饋贈的錢財禮物,不讓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汙,就是廉潔。從這個角度上講,廉潔文化不僅是一種政治文化,也是一種需要公眾遵從的大眾文化。在節日期間向黨員幹部送禮金禮品,不排除有人情往來的因素,但亦不否認看重的往往是其手中掌握的權力,這種權力可以用來為自己謀取私利。至此,做好“節”不忘“潔”,單靠黨員幹部自律遠遠不夠,需要加強倡廉教育,加強權力的約束,強化監管,加大處罰的力度,或許能為守廉把好第一道“關”。

向我們的文化傳統致敬,我們需要社風民風的改變,需要黨風政風的淨化,需要傳承新的路徑,需要把握時代脈搏、順應時代潮流、體現時代精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最後,守好廉關,當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決心和力度,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抓;需要對“四風”問題,牢牢把握“常”“長”二字,以堅持不懈的努力換來廉潔的官場生態;需要監督部門有紀必執,有違必查,不要把紀律作為一個軟約束或是束之高閣的一紙空文;當所有黨員幹部堅守“底線”,以“反面典型”為鏡,慎用手中公權力,時時秉持“敬畏”之心。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為政之要在於廉潔,廉潔之本在於自律,自律之道在於防患未然。“心不廉則無所不取,心無防則無所不為。”願所有黨員幹部修身立德、潔身自好,少一點蠅營狗苟,多一分堂堂正正,抵制誘惑、拒絕腐敗,守好自己的精神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