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菊花从2亿年前方解石中浮现 岩石中蕴藏的财富之花 价值连城


手艺人都是寂寞的。始终对着一块石头,自然也是寂寞的。哪怕,那石头里长出花来。长沙往东100公里,永和小镇大溪河里,人们偶然地发现长着菊花的石头。这种石头不是浏阳独有,然而长时间大规模雕刻却唯有浏阳成了气候。永和人欧阳锡藩拿石头做了一方砚台始,菊花石雕刻历史延续了274年,虽然相对1000多年历史的浏阳花炮,它显得年轻。

如果不看雕刻成品,切开原石看到的花,还别说,有的真像一朵礼花静静绽放,最终凝固在时间的河流里。这些2亿多年前二叠系下统栖霞组灰岩段的方解石,其实有“花”的,也只是大约20厘米薄薄一层。

1989年后,人们已经不需要拿着五六米长的钢钎人工去水下弄原石出来。机器铲起来的毛料被送进了各个作坊。它们已不只是来自这河中,还有附近的山料,花色密度大一些,但始终比不上河里的石头润,也缺了那么一点瓷的质感。

2014年4月4日,我们在浏阳城内才常路看到一排菊花石展示店。那些充满质感、仿佛怒放着的菊花,安静地讲述着一个个故事。2008年,浏阳菊花石雕技艺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一年,38岁的陈继武成为省级美术工艺大师,大概是当时最年轻的“大师”了。

20岁刚接触菊花石雕时,陈继武还是个留着郭富城发型的青涩少年。24年,他不记得自己亲手雕过多少块石头。初学时那一套传统的雕刻工具,如今已成为道具。但即使有电动工具的今天,一块美丽的菊花石雕的落成,依旧并不容易。


跟其他石雕相比,菊花石雕特殊之处在于先要找出花的所在,再依据花去构思造型。在灰尘飞扬的作坊里,看着一道道工序,明白制作菊花石雕远称不上一件美妙的事情。然而看着一块灰扑扑的原石最终如此美丽,称得上奇妙的事情。

与石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很容易就知道“花”在哪里,依据筋道、纹路判断,且长菊花处石头偏软一些。这是个刺激的寻宝过程,谁也不知道有什么等在石头中,且几个毫米可能就破坏了花朵的完整性。运气好遇到花朵密密麻麻,层次错落,张力自然,“鬼斧神工,根本不需要雕刻”。

更多的,则在花被找出来后,得根据花的位置、层次进行创意设计。石也有道。从追求型,到追求意境与人生感悟,最终都呈现在一块块雕刻上。这是人与石头的一次凝视与对话。最终它们达成共识,变成最后的模样。


设计图稿是直接拿毛笔画在石头上的,依据这个开胚,雕刻出整体轮廓。这之后的工序,跟其他石雕就类似了。深雕、精雕,去冲洗、打磨,继续精修、打磨、打蜡。有着国画、工笔画基础的陈继武,将这些都运用到了石刻上。那副著名的“桃花源记”里,近处的桃花整体镂空雕,屋旁的松树是巧色,远景则用浮雕,虚实得当,而溪流、小桥、渔夫,细密、生动。

整个石雕,很耐看。终于,这些石头像泡在水里一样润泽,却已被赋予了意义,它们会被配上实木底座,以新的面貌被人打量、解读,以及收藏。

一块好的菊花石雕,动辄是十个月才能大成。这是一个持续做减法的过程。唯有安静、耐心、挑剔。雕琢,本就是一件精益求精的事情。

浏阳会这门手艺的人,如今已不足200人。而菊花石的开采也存在问题,资源也终将枯竭,很多年后,也许静静看着一朵菊花从石中浮现,已是奢侈之事。

精雕,精修。最细节的东西,人的脸部、松树的小针叶等等,一切细部,需要慢慢雕琢完善。菊花石雕是湖南浏阳县独特的手工艺品,用生成于2亿多年前的菊花石雕琢而成。浏阳菊花石雕被誉为“全球第一”。

此石像菊花一样,花芯有单芯、双芯、三芯和无芯,有类似竹叶菊、绣球龙葵菊、蒲叶菊和金钱菊花型等。雕琢艺人利用菊花石这些特点,精工雕琢,理出花瓣,添枝加叶,浮雕成丛丛菊花。

为了美观,菊花石雕都会被配上雕花的木质底座,有的是樟木,奢侈的用红木。近年来,突破平面造型,发展到立体多层花卉,并使人物进入这一独特的工艺品,如雕琢成“黄巢咏菊”、“天女散花”等人物神话故事作品。浏阳菊花石雕技艺精湛,构思巧妙,曾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奖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