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牛家书丨其实俺老沙只是一位“资深报人”

沙牛家书丨其实俺老沙只是一位“资深报人”

其实俺老沙只是一位“资深报人”

我1949年5月19日生于南京(“5.19”股市“井喷”的代名词,或许是老天爷派我来人间“唱多”的),那时候解放军已占领了蒋家王朝的首都。说起南京,这曾是一座报业非常发达的古城,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城内竟然发行数百家报纸,因此在这座城市里报纸的编辑、记者、印刷报纸的、卖报纸的……,也就是报纸的从业人员很多很多。还有一种说法“南京人很会办报纸”。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几乎每天在放学后到市中心的一排报栏前看《南京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各种报纸;上中学后星期天不上学、有时整个上午都在报栏前度过。

高中没毕业我就去苏北宝应县农村插队落户了,那时候知识青年的生活补贴非常少,每月就几块钱,劳动一天挣几个工分也就几分钱、几毛钱;尽管如此,和我同居一间草屋的中学同学还拿出仅有一点钱订了一份《人民日报》,我每天“蹭”着读,也在煤油灯下度过了很多难忘的时光。

插队三年后,我有幸上调到县城邮电局工作,每天穿着一身绿制服、骑着一辆绿色的自行车去农村送报、送信。那时候由于“突出政治”,人民公社的每一个生产队都订上《新华日报》,因此我每天必须骑车去五、六个生产大队,挨个给每一个生产小队送报纸。(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有个生产队队长指定我将报纸送到知识青年家,因此我认识了这户女知青家的一位,后来与其成婚、生女,直至如今,一晃竟然快半个世纪了。)

当了几年乡邮员,我与南京汽车制造厂一位宝应籍的工人“对调”了工作,从“第二故乡”回到了我的“第一故乡”南京。在南汽我先是在职工子弟学校当教师,后来当上了“校长助理”,还被送到“南京教育学院”读完了大专。当“厂办学校”转交给社会后,我调入南汽宣传部,在《南汽报》做编辑。竟然又与报纸结上了缘!

在南汽宣传部,我后来升任“相当于报纸副总编”、《跃进》杂志总编,还拿到了我国“文革”后开始评定职称、最早的一批“编辑中级职称”。

那时候我已成家,夫人也调回南京,我们并生下一个女儿。收入不多但全仗着夫人的勤俭持家,倒也过得有滋有味。那时候冒出个新名词“第二职业”,我一位朋友在江苏一家经济报社做证券版编辑,很多股民会给报社写信,发表他们对股市的看法,我的这位朋友就把这些信交给我,让我选择有关内容变成一个栏目。我找到了这份“第二职业”,每周有60块钱收入,这对我当时来说已经是一笔很可观的“额外横财”。

编报纸的一个栏目对我来说应该是手到擒拿,由于编的是股市的内容,这就使得我这位“微型小说作家”开始对股市有了初步的了解。(由于受胞兄沙叶新影响,我自小喜爱文学,年青时已创作发表过数百篇微型小散,还出版过《沙黾农微型幽默小说99篇》、并获得“南京市政府奖”。)

从爱好文学转而成为研究股市,这个过程比较艰难;记得那时我每天都得上街去买一份《上海证券报》,每天学习证券知识经常要到凌晨三点才入睡。

197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社创办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张经济类报纸《市场报》;这家报社后来到南京来开办了一张《人民日报·市场报·江南市场版》,说其是个“版”,其实就是一份报纸。也是经朋友介绍,我来到这家报社负责《副刊》的编辑工作。

这张《市场报·江南市场版》在整个江苏发行得并不好,入不敷出。这时候我作为报社的中层干部,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在每周六出版一份证券报。

当时南京城已有七张证券报,同事们怀疑再在南京城办一份证券报是否有发行空间;我提出自己的设想:以作家风格办证券报,以人文精神感化股民读者……

沙牛家书丨其实俺老沙只是一位“资深报人”

当时北京来的老总及南京的老总同意并支持我的想法,(与一位柳姓女士合作)完全放开手让我们“创新”;很快的,《大江南证券》问世,这份散发着全新气息的纸媒和其中令人耳目一新的《红腰带》、《沙柳家书》、《藏龙卧虎》等栏目迅速受到股民热烈欢迎。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全国各地的“报商”云集我们报社要求“传版”分印,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大江南证券》走遍大江南北,发行量竟达到让我们自己也不敢相信的73万份!

沙牛家书丨其实俺老沙只是一位“资深报人”

后来,我被新华社江苏分社“挖”到了由他们主办的《买卖报》社,并在这家报社创办了一份新的周报——《证券大参考》;(这家报社很快也改名为《现代快报》并一纸风行,发行量超过百万份,这可不是我的功劳);由于《现代快报》和《上海证券报》都归新华社管,是一家人,后来我就应邀去《上海证券报》社,将其空闲着的周六版创办成了一份周报——《证券大智慧》。

也就是在《上海证券报》工作期间,我在中国证券网、搜狐网、新浪网开设了“老沙博客”,以“股市早8点”的形式与中小投资者见面……

沙牛家书丨其实俺老沙只是一位“资深报人”

这一晃也有近20年了,除了双休日,我每天清晨四、五点钟起床,20年来主要的只做这一件事,竟然写了几千篇“早8点”。

好像是在2006年,我被搜狐财经称之为“中文第一博”;也就是在那前后,我被新浪尊称为“年度人物”并应邀去京城领奖。再后来到了“微博时代”,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的粉丝多达700多万。近些年,腾讯又带领人们走进“新媒体”时代,我的微信公众号成为“大号”,我成了“老网红”,股市好的时候每天阅读量都能达到“十万加”……

自小至今,经过了半个多世纪,而今年已逾越花甲;回首往事,从“看报”到“送报”再到“办报”;从纸质媒体到网络媒体;从给“官媒”供稿到“自媒体”;应该可以忝列“报人”行列吧?由于中国实际上由个人创办四张(再后来又创办过纸媒《股市早8点》)报纸的人除了我可能还无第二人,因此俺也应可称之为“资深报人”吧?

由于中国股市是一个政策市、消息市,所以对于每天都要接触大量证券信息的我来说,耳濡目染,也就渐渐晓得了“炒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更是比很多人知晓哪些及时消息将会影响当天股市的涨跌;我每天“百里挑一”而选取的股市重要信息节省了所有“早8点”读者的大量时间,仅此而已……

我不是什么“市场人士”“证券专业人士”,也不是“股评家”,更不是什么“股神”,对股市涨跌的判断主要是依据政策面、消息面而来,因此只是“老沙的感觉”、只是“感觉”。

这样的“感觉”只能供大家作为“参考”,我曾一再表明:

了解了我的经历后,你就会知道,我一生与报纸结缘;你就会认同,其实俺老沙只是一位“资深报人”……

(写于2018年中秋前夕)

沙牛家书丨其实俺老沙只是一位“资深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