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穿一座城
现实与希望
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相爱是《平凡的世界》中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而且也是里面最纯粹、最美好的一段爱情。孙少平-贫农的孩子,善良坚韧,自尊上进,贫穷的出身和责任心让少平身上多了一种同龄人没有的阴郁,他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却又被家庭的现实所束缚;在遇见晓霞之前,他一直是很自卑的,与同样贫苦的郝红梅惺惺相惜。田晓霞-原西县革委会副主任的女儿,热情浪漫、开朗向上,她的笑容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的出现也让孙少平变得更加勇敢和主动。这样两个人在社会身份上差异太大,省委副书记的女儿爱上一个农民的儿子,这样的情景在平凡的世界中可能发生吗?或许作者心中也有这样的疑问,书中孙少平和田晓霞相爱了,他们的爱太纯洁、太理想,因而在最后晓霞走了。晓霞是被洪水带走的,死前没有用到任何特权,她的形象在这得到了升华。作者是偏爱她的,让她成为了作者心中最美好的一个梦,令人依依不舍,对她的离去感到痛心,而离开了这个平凡世界的她又得以保存了最美好的一面,就如同刚开始出现一般。
“两年后的今天,就在这个时候,古塔山上,杜梨树下,不管我们身在何方,各自在干着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赶回来见上一面!”故地重游,孙少平回来了,带着两年前的约定回来了,然而她心中的那个晓霞却是永远来不了。孙少平明白,读者也明白,晓霞去了,但晓霞去了哪里?这是作者给我们留下的一份希望,自始至终,少平(作者)都没有承认晓霞死了。外星人的到来,可以是孙少平在极度悲伤下产生的幻觉,也可以是晓霞来赴约了,作者没有明说外星人是真是假,可以说是留的一个悬念,也可以说是跳出死亡话题的一个引子。不再拘泥于生死,只留给人无尽的幻想。
(网图侵删)
时代背景
关于外星人的出现,也不是平白无故的。路遥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人对于外星人、尼斯湖水怪这些话题着迷的时候。路遥在书中也留下了伏笔:孙少平读过关于外星人的书,做梦梦见过外星人。联系到这些,作者最后用外星人来规避掉现实中田晓霞生死的问题,就没那么突兀了。
(网图侵删)
别人家的博士
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三十六章,孙少平遇到了外星人。
田晓霞的不幸遇难,猝然离世,让孙少平无法从痛苦中走出来。在痛苦思念中,在草坪上遇到了外星人。外星人与孙少平交谈,其中谈到了外星人的生命,寿命是2000多岁……“地球上自古到今的所有语言我们都懂。我们有这些语言的完整资料,学习某种语言用不了几天,一种特别装置把我们和类似电脑的东西连接起来,这些语言就象出自本心一样,自动就说出来了。我现在可以用黄原方言和你交谈。”,谈到孙少平的妹妹兰香在大学学天体物理,外星人:“那里的情况我们知道。尽管那些课程过于原始和简单,但你妹妹无疑将是你们国家最为出色的天体物理学专家之一…”
我认为作者意在通过整个第三十六章表现“生命的意义”。人类的生命从物理意义上来说非常短暂与渺小,但同时,生命的长度,广度与深度何尝不是活着的意义?让孙少平在与“第三类接触”中对生命产生宏大思考。
也正是在这一章节中,作者遥写下了“生活总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间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地活”。
旷野的风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思考过生与死的问题。普通人的思绪一闪而过,而那些执著于精神追求的人却会做无尽的思考。每当夜晚来临,我们抬头仰望苍穹,深蓝的天幕缀满繁星。地球仅是其中的一颗。面对浩瀚的宇宙,人的渺小不言而喻。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们不禁对天发问,人来自哪里,去向何方?为何生命如此短暂?在无边苍茫的宇宙中还有其他生命吗?
书痴梦语
看他的写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为了写平凡世界他做了大量准备,阅读了许多资料书籍,包括什么园林农作物种植,ufo之谜,外星人纪实等,既然读了,不用一下,感觉浪费了,作者儿时太过艰苦,穷怕了,以至于在精神方面也穷怕了,生怕浪费粮食,生怕浪费所学的知识,就像他读了物理学方面书籍,就要安排孙兰香读个物理学,和省委副书记公子谈个恋爱,两人也要谈点高大上的话题,以此来表面孙兰香的优秀,我出身虽低微,但知识让我高尚,以此与你人格平等,这也是路遥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绪作祟,贫穷对一个人的伤害,是会伴随其一生的,许多无意识的言行,其实一直在弥补那时的裂痕,因为你那么幼小,本来无忧无虑的,却一直受着饥饿,或者说死亡的威胁,这份恐惧是巨大的,
氟化钠啊
或许路遥先生在章节前就已经告诉我们他写外星人的初衷了,‘伟大的生命,不论以何种形式,将会在宇宙间永存’。我们每个人都是少平,我们都无法接受失去晓霞的痛楚,晓霞的伟大和美好是会永存的,无论生还是死,无论何种形式。书中并没有直接说晓霞死了,我们只是找不到她了,我们不愿意接受赤裸裸的死亡,她可能离开了,但是她永远存在。如何去安慰我们的少平,如何重新站立起来面对苦难的生活呢?也许外星人只是少平做的一场梦,也许是晓霞最后给少平的爱。
我们宁愿相信,这场约定,晓霞如约而至了。
骗总说
还在路遥叫王卫国的时候,他在《参考消息》上曾看到过一篇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时,就兴奋异常,彻夜难眠。
他在县中学的空地上,遥望星空,去寻找加加林飞船的飞行轨道。
路遥是一个有大梦想的人,他憧憬着自己也能飞到太空去,这是他的梦想。虽然遥不可及,但却显示出路遥博大的胸怀。
贾平凹曾经在回忆路遥时说过:路遥是有大志向的人,文学只是他通向成功的一个途径。他是一个干什么,什么都能成的能人。
路遥对太空,外星人的爱好,还延续到了他的作品中。
在《人生》中的男主角的名字就叫高加林。
在《平凡的世界》中,改变命运最好的孙兰香也是读的“天体物理专业”,这些都说明了路遥认为当我们没有办法解决问题时,未来才是解决之道。
于是,在孙少平非常想念田晓霞的时候,路遥自然就想到了外星人的到来。
此外在《平凡的世界》书中,路遥也赋予了孙少平自己同样的爱好,喜欢UFO这类的外星人的书籍。
这同样是赋予孙少平更高的视野与追求,来与田晓霞匹配。
那么,当孙少平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遇到极度思念晓霞,那么怎么才能让少平的心结解开了。
两个办法:一是让孙少平淡忘晓霞,但是这需要时间。而故事留给少平的时间跨度是不可能那么大的。
于是就只有第二个办法了,那就是通过外来事件来疏通少平的悲伤。那我们可以假设晓霞去了另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既不是西方的天堂,也不是东方的上天,那就只能是来自未来的未知了。
而这个未知,路遥自然就想到了外星人。
所以路遥只是用这个桥段来,让少平尽快走出晓霞去世的悲痛之中,合理的让少平尽快的振作起来,好继续下面的故事。
其实,我觉得这个也是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也是路遥的局限性。
这个桥段也太匪人所思了,如果换成其他的与人相关的事件,应该要好许多。
反正,我不是很看好这个片段,这是我个人的浅薄认识。
早晨从下午开始
其实这里是路遥写作水准的问题,改革开放初,西方文化涌入中国,电影便是其一,这些大大打开了国人的眼界,内心也触动不已。路遥对超人,外星人系列电影映象深刻,转嫁到作品上。遇见外星人,展望孙少平亲属的美好未来,落入了中国传统小说,戏剧创作的俗套,即以悲剧开头,喜剧结尾,净化心灵的作用失了。创作要摈除作者主观情愫,站在第三方。西方部分作家这点上做的很好。另外,我初中看这本书深受触动,某些章节看过不下5遍,喜欢这本书,算是好书。路遥是个好作家,但,,,真算不上大师级的作家,我客观的说。网上的人吹捧言论我就hh了。
禺心101
在说《平凡的世界》里出现外星人之前,咱们先说说路遥的《人生》,你还记得路遥的主人公叫什么名字?答案是高加林,这个名字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其实这个名字是源自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加加林。
记得《路遥传》中,因为路遥听政治老师说,今晚有个名叫加加林的苏联少校,要驾着飞船去太空,他还将从陕北高原的夜空里飞过。晚上,路遥便饿着肚子留在操场里,等待那一刻的到来。多年以后,他给《人生》的主人公起名时,直觉就是“高加林”,高原上的加加林,也有人说是高于加加林。意思很明了,高加林也和加加林一样,勇敢的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现在再回到正题上,在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那个年代,人们对有关外星人的消息很狂热,甚至有杂志是专门讲述外星人的。路遥也读过“UFO(不明飞行物)”之类的书,兰香读天体物理学,少平遇见外星人都和这个有关。
路遥之所以写外星人,我觉得是路遥对外部世界,人类世界认识的一种向往,这符合高加林、孙少平的价值取向,从某种层面来讲,他们都外部世界充满向往,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外部世界,认知外部世界。
少平遇到外星人是在晓霞去世后不久,目的很明显,通过外星人让少平体会到人类的渺小,感知到个体的生命和世界生命的关系。同时,通过外形人开导少平摆脱悲伤,坚持自己的梦想,走向更好的未来。
萤囊夜读
这个问题好,我来答一下。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先生的力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描写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陕西一个叫双水村的地方发生的平凡的故事,讴歌的自然是平凡的劳动者。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孙少平就是这个平凡的世界里的平凡的人。
孙少平,原本的标签只有一个,那就是一个穷困的农村青年。但是,他的身上时刻闪烁着求知、务实、上进的精神。
无论是艰苦求学的学生,还是春种秋收的农民,或者是离开农村的打工者,身份虽然发生了变化,不变的却是孙少平扬向上的精神和追求自由的灵魂 。
也正是这份人格魅力,让他得到了高干子女、大学生田晓霞的青睐。与世俗观念不同的是,孙少平没有自卑、没有逃避,勇敢地同田晓霞建立了恋爱关系。
命运真是太捉弄人了,田晓霞的意外去世,让原本精神世界无比充盈的孙少平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空虚。
对于如此沉痛的打击,孙少平究竟是沉沦下去,还是痛定思痛,重新振奋。虽然命运是如此的残忍,但以孙少平的个性无疑会是选择后者的。
那么,如何让孙少平振作起来呢? 这需要书里的少平和书外的路遥一起努力了。
彼时的路遥,创作的同时不忘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他关注苏联的太空探索,关注UFO的未解之谜。并很自然的将这种关注倾诉到了他的作品里。
彼时的孙少平,已经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与阅读,为自己建立起了丰富的精神世界。同时,他又对广阔的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
由于对晓霞的相思成疾,需要一个过渡使少平走出悲伤,来继续后面的故事。于是,路遥选择了外星人,基础就是少平对爱侣的相思、对未知的探索。
不愿相信亲人的逝去是每个人的一厢情愿,通过少平与外星人的对话,让少平相信晓霞在里一个世界里得以继续,也算是心灵上的一种慰籍。
巧的是,关于这个片段,我曾经发了一个视频,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评论里也有人问了这个问题,我简短的做了如下回答:
我似乎觉得,想表达少平经过求学、读书、闯荡、感情等诸多事件的洗礼,长大了,成熟了,思想也更加开放了。
化雨春风沐光影
《平凡的世界》虽说是一部现实主义大作,却不乏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怀,尤其是最后,作为主人翁之一的孙少平竟然遇到外星人!我想作者是有深意的,而这个深意的主题,就是希望。
作为倾心相爱的两个人,晓霞和少平,如果没有晓霞的意外身亡,他们一定会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她的死亡,可以说是少平情感生涯的一道黑色闪电,几乎完全把他摧毁。忧郁,苦闷,艰涩,疼痛一齐向少平袭来,少平如临深渊。爱之越深,痛之越切。少平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有多大,几乎不堪重负。只靠拼命的劳作加以排解,是远远不够的。
这时候,作者安排他见到了外星人。这个人,可以当成是晓霞的化身,希望的象征,既是少平爱情失意的安慰者,也是未来美好的期许者。看着外星人从天空缓缓降临,犹如仙女下凡,带给少平心灵的冲击,是巨大的。她像一盏耀眼的火炬,照亮了少平当时晦涩黑暗的人生。让少平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没来但即将来临的美与予。他的人生境界被打开了,顿时变得开阔了。无论之前有多少疼痛,以后都终将逝去。有多少承重,就有多少收获。少平的未来,将是充满光明和希望的,至少作者本人是而寄望如此的。
路遥的一生,可以说是短暂而充满苦难的。他42岁就因病而逝,可想,他本人的生活有多么晦涩和艰难。他也郁闷,他也苦恼。他把这种情绪化在少平身上,并给以期许。这是一种释放,这时间的路遥,也许就是少平本身。生活艰涩,依然满怀希望。他想自己的未来会越来越好。他更是希望,人类的未来,能够挣脱平庸,挣脱苦难,走向美好和伟大。外星人的借喻,只不过是打开了他展望世界的深刻的心。
外星人的出现,对于这部小说来说,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笔,是作品本身境界的提升,也可以看成是作者本人胸襟的展露。他不再纠结于爱情死亡这个话题,而是看到更远的未来。
少平已逝,路遥永生。《平凡的世界》,注定不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