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縫紉機樂隊》?

Mr孫指導1


大鵬導演的《縫紉機樂隊》是繼《煎餅俠》之後的一部電影,可能由於《煎餅俠》的票房和口碑都太好了,所以觀眾和粉絲對於第二部《縫紉機樂隊》產生了較高的期望,可是期望越高,失望就越高,《縫紉機樂隊》自上映以來並沒有有多好的成績,在電影上映之前大鵬就做客明星深度訪談節目《星月對話》談及創作電影的初衷,當我們開始想要做一個叫做《縫紉機樂隊》的電影的時候,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這些人他是什麼人組成的這個電影,於是呢,我們就開始思考,我的想法是不應該全都是適齡的青年人,男性,我覺得他應該是各種各樣的人,就是各種各樣的人組成了一個樂隊,去完成一件事,它是吸引我的點,於是我們想,我們要找一個老人,這個老人要足夠老,白髮蒼蒼,後來是韓童生老師來演的這個角色,然後呢,我覺得要有一個小女孩,那麼小女孩呢,是孩子,那麼這個孩子她就會用孩子的視角去看待故事裡面發生的這些事情,但是孩子做什麼呢?她彈吉他嗎?她去打鼓嗎?我覺得都不太適合,我覺得一個孩子,可能現在的小孩都會學鋼琴,那麼她也許就只能是那個鍵盤手,所以就有了一個孩子的鍵盤手。那麼貝斯手應該是什麼樣的呢?我在想其實一個樂隊裡面貝斯手的身份,他沒有主唱和吉他手那麼拉風,他甚至沒有鼓手那麼拉風,因為貝斯手就是彈根音,嗡嗡嗡,他特別寂寞。所以我們又想讓我們這個樂隊裡的貝斯手被大家關注到,所以就找了一個漂亮女生,就是娜扎來扮演的女生。所以我們是先定了這些樂隊的成員,然後再去想他們,確切地說,是先定了他們的年齡、職業,然後再想後面的那個故事。所以現在看上去是一群特別瘋狂的,哪也不挨著哪的人,他們根本就不會成為好朋友的,但是他們卻因為同樣的一件事聚集到了一起。這裡面最早確定的第一個演員,就是小孩,就是鍵盤手,那個基本上是在2015年,我在創作,劇本還沒出來的時候,我就跟他說,我想找你來演這個鍵盤手,但是他不會彈鋼琴啊。她那個時候才6歲,所以她爸爸媽媽就給他找老師,然後買了鋼琴在家裡面彈啊,一直練到現在,現在可厲害了,現在可厲害了。


星月對話



昨晚看的。很好看,不要去計較什麼,你笑了就好


小仙女KIMI


《縫紉機樂隊》,我覺得這是一部被低估了的文藝片。

可能很多人會說,這明明是大鵬請了一眾喜劇明星,傾力打造的喜劇片,怎麼會變成文藝片呢?我的回答是:這部電影好笑嗎?那些爛梗,你笑的出來嗎?這明明是關於搖滾追夢之路的文藝片好不好!

看《縫紉機樂隊》的時候很尷尬,真的,那些爛到根上的梗,居然被大鵬堂而皇之地以電影鏡頭表現出來,不由得令人感嘆他的江郎才盡,直到最後《不再猶豫》的旋律響起,尤其是看到黃貫中和葉世榮的出現,我的眼淚,溼了眼眶。

BEYOND,那是我們那個年代的人無法忘懷的記憶,我的抽屜裡至今還放著他們的磁帶,仍記得那時家裡買了VCD,我買的第一張VCD碟就是他們的演唱會,而看了他們的演唱會,我立馬萌生了學吉他的想法,從而也令我第一次考了班裡的第一名,因為父親答應我,考第一名就給我買吉他……關於他們和我,故事真的太多,所以,一看到那兩位成員在電影中出現,往事一幕幕湧上心頭,情不自禁淚溼了眼眶。

之後,再看到各支當年的搖滾樂隊成員出現,更是覺得這就是一部文藝片,訴說關於搖滾,關於音樂,關於追夢的一部文藝片!

《縫紉機樂隊》是大鵬的第二部電影,這造成了電影的低口碑,沒辦法,這是在為大鵬的第一部電影《煎餅俠》還債。大鵬拍《縫紉機樂隊》的時候,肯定也是想以搞笑為主,情懷為輔,只是,他用的梗實在是令人笑不起來,在經歷了幾乎整部影片的尷尬後,忽然在尾聲處,用《不再猶豫》敲醒你心底裡沉睡很久很久的情懷,這種極致的反差,反而令人覺得這部電影不錯,這算是錯有錯招吧!

所以,我的觀點是《縫紉機樂隊》是一部不錯的文藝片!


點子評球


大鵬本人對此有著這樣的回答

作者:大鵬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679852/answer/243483413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有意思的是,面對這個問題,我可能是全世界最有資格以及最沒資格回答的人了吧。

說最有資格,是因為,我是這部電影的導演,《縫紉機樂隊》從腦海中閃現的一個念頭,到呈現在各位眼前的世界,每一個環節,我都最熟悉;說最沒資格,是因為,評價電影是很主觀的事情,作為創作者,比起傳遞,我更在乎的是到達。觀影是一種互動體驗,導演一部電影,屬於傳遞,而評價,則是到達以後的事情。

所以我喜歡看大家的回答,任何角度的討論,即使我認為有偏差,也都只是“我認為”的,這很有趣,也是“評價”的意義。

我看到有人說,《煎餅俠》是華語片領域最具爭議的成功,《縫紉機樂隊》則是華語片領域最具爭議的失敗。我一共就導演過兩部電影,若真的如此評價,也是很幸運的。然而《縫紉機樂隊》在我自己的體系裡並沒有失敗,雖然它的票房在剛剛過去的國慶檔遭到多部電影的碾壓,但這背後有一些疊加因素,是另外一個話題。

2015年10月,我因為工作關係去到美國,在一個混音棚,我看到了一部音樂電影的開場表演,來自大銀幕上的視覺與聽覺的刺激,讓我萌生了拍攝一部中國音樂電影的想法。

在我看來,《縫紉機樂隊》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是填補了國產同類型電影的空白。在認知範圍內,這應該是我看到的第一部如此大規模展現搖滾音樂現場的國產電影。當然,我也看到過一些劇情裡有樂隊表演的電影,假彈假唱者眾多,吉他手的左手沒換過和絃,右手機械的上下撥弄著。《縫紉機樂隊》裡所有的樂器演奏,沒有任何一個小節,是聲音與畫面不同步的。

為此演員們進行了長期的樂器培訓,其中時間最久的,是年紀最小的希希,她是在2015年電影還沒有劇本的時候就定下來的演員,那時候她6歲,電影開機的時候8歲。喬杉和李鴻其,之前都組過樂隊,娜扎和韓童生老師,都是從零基礎開始學的。

在電影開機之前,我曾和迷笛音樂學校的校長張帆聊過一次,因為要拍攝結尾千人合奏的大場面,我希望得到迷笛的支援。張帆校長說,看過一些電影,音樂現場不真實,除了表演者,更多的是臺下的氣氛做得不好,這讓我很有壓力。《縫紉機樂隊》最多的時候,有5000名群眾演員配合我們表演,最後呈現在電影裡的演出氣氛,也是我們作為主創的一種很特別的成就感。

這部電影的劇本,依然是由《屌絲男士》和《煎餅俠》的編劇蘇彪執筆,我們一開始構建這個故事的時候,縫紉機是一個具體的道具。最初的故事,講的是一個很成功的搖滾歌手,寫了一首詆譭自己家鄉的歌曲,結果成為那座城市的仇人,但是對於他很有意義的一臺縫紉機落在了老家,他只好派自己的一個手下回到那座城市去把縫紉機偷出來。在漫長的修改過程中,《縫紉機樂隊》變成了現在大家看到的樣子,除了“縫紉機”這三個字,和最初的故事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

插播一個小話題,估計會有一部分朋友覺得,剛剛講的這個故事分明更吸引人啊,這就和許多人說“彩蛋那麼精彩為什麼不放進正片裡”是類似的。我覺得,正餐有正餐的衡量標準,甜點有甜點的衡量標準。期待值是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繼續說回這部電影,很想分享一個體驗,就是作為創作者,我每天都在微博私信和微信裡收到大量的觀後感,這是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事情。以前的作品,大家看完了以後,要麼就說“太好看了!”,要麼就說“太爛了!”,至於怎麼好看和怎麼爛的,具體去描述感受的比較少。這部電影讓大家有想要表達的衝動,我收到很多大段大段的文字,無論那些觀感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大家願意花筆墨在這件事情上,說明引發了思考。

韓寒前幾天還為《縫紉機樂隊》寫了一段,我很感激他。他提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包括認為結尾的《不再猶豫》是有些遺憾的,他覺得一部樂隊電影,高潮必須得是這支樂隊的原創歌曲。我劇組的許多核心成員,和韓寒都是同樣的看法,我們在拍攝和剪輯的過程中,有過很多次討論,甚至上升到爭論。這也導致在某一個剪輯版本里,是不存在《不再猶豫》這首歌的,樂隊唱完了《塑料袋》以後,電影就結束了。但是我最終還是把《不再猶豫》放在了電影裡,我覺得程宮和胡亮其實是一個人,《塑料袋》讓胡亮在故事裡完整了,程宮也一定要上臺,而且一定要唱影響了他的那首歌。

創作者在計算和任性上的平衡,決定了作品最終呈現時的工整程度和風格特點。無論大家認為我是計算還是任性,願意來討論這些,本身就是一件積極的事情。

在大家各種角度的討論中,我覺得有一件事情被忽視了,那就是《縫紉機樂隊》假定性的營造成功。我們不是英國,也不是美國、日本,把搖滾的影響做到現在這樣,從政府到百姓,從二十年前到現在,從北京到集安,非常難,也不現實。但是大家走進這個故事之後,願意相信“搖滾之城”是真實存在的,這就是一種成功。當然,也沒有什麼人在這上面挑毛病,就是說明問題的。

《縫紉機樂隊》是我作為導演拍攝的第二部電影,距離拍攝《煎餅俠》,已經有三年時間。大家對於這部戲的所有討論和批評,都是我繼續進步的空間,正如《煎餅俠》時期一樣。同時這一次也總結出許多經驗和教訓,不僅自己受用,也為同行們打了樣。略有不甘心的是,等到下一次彌補這些遺憾,向觀眾們證明自己,要再等個兩三年以後了。


子雅明瑾


《縫紉機樂隊》作為大鵬的一部拯救不開心的喜劇電影,但是開播之初,似乎支持率很低,其根本原因歸結於大鵬的《屌絲男士》系列,很多人也以為《縫紉機樂隊》跟大鵬以往的風格一樣,繼承了《屌絲男士》的低俗屬性,依舊講段子。

但是當你真正去看完《縫紉機樂隊》之後會發現,這部劇雖然還有一點大鵬之前搞怪的作風之外,它更多的是講情懷,講理想。




喜劇的背後往往都是悲劇,《縫紉機樂隊》也一樣,從一開始懵懂的夢想,到後來的堅持夢想,再到夢想破碎,再到最後的重拾夢想。雖然劇情搞笑成分不斷,但是最後也會讓人感觸頗深,甚至有的淚崩。

《縫紉機樂隊》的搖滾夢,是80年代很多人的夢想,劇中大鵬也說過“夢想沒了,心中的那口氣就沒了,心中的那口氣沒了,什麼都沒了,以前有夢想的時候,想的是每天什麼時候開始,現在夢想沒了,想的是每天什麼時候結束”這是血淋淋的現實,也是大多數人為生活所迫的無奈。


青菜白玉湯罒


《縫紉機樂隊》真的讓我感到很意外,我一直以為這是一部喜劇電影,而看完之後,我更願意把他歸類到勵志電影中去。如果說同期上映的開心麻花的《羞羞的鐵拳》爆笑指數是十分,勵志指數

是五分的話,那麼《縫紉機樂隊》就是爆笑指數五分,勵志指數十分了。

老實說,《縫紉機樂隊》裡有笑料,而且是設計了具體的情境來銜接這些笑點的,這樣就不顯得尷尬。喬杉的挑逗,大鵬的無奈,一唱一和也很賣力,但喜劇效果卻沒有想象中那麼好,就比如說範偉的雙眼皮打開了他的眼界,也帶走了大鵬的五十萬;喬杉發來的視頻鏈接,歌唱到一般突然萎了,觀眾們能夠很明顯地體會到導演的用心想讓他們在這個節點笑,但很多人就是沒有被刺激到神經,只是覺得是一段歸於平淡的表演。


相比於笑料得不如意,我把《縫紉機樂隊》歸類於勵志電影的原因在於他在情感渲染上確實十分厲害,我一度以為我在看《爆裂鼓手》,燃的配樂,燃的演繹,節奏感很強。特別是關於眾人最後演出的一場戲,處理得很好。當大鵬一行人在已經被推倒的大吉他下演唱的時候,我一直以為觀眾會到場進行狂歡,可沒有出現,然後他們幾個孤零零地在含淚演唱,仿若一個個只感動了自己的傻子的時候,我想,這下應該出現了吧,結果眾人還沒有出現,導演將這份情感壓抑地很久,在我快要懷疑人生的時候,終於眾人破門而入,情感宣洩到達極點和高潮。


之後那場萬人狂歡的畫面,也設計得井井有條,絲毫不亂,整個氛圍渲染達到極點,主題“搖滾不死”被宣揚出來,雖然套路老套,但勝在節奏把控到位,讓你明知道是套路卻還被帶了節奏,這確實是《縫紉機樂隊》的一大亮點。


我是星夜行


1.唯一一部我去電影院看過兩次的電影。

2.劇情場面,人物設計,製作的非常用心。

3.核心思想,我能記得非常清楚。用臺詞說:有這口氣在的時候,每天想的是什麼時候開始,這口氣沒了,每天想的是什麼時候結束。

4.致敬黃家駒,是大鵬的希望,也是我們每一個歌迷的義務,他做到了。

5.結尾萬人合唱《不再猶豫》,與我的內心產生了共鳴。“對於自己想做的,熱愛的,一定要果斷去做,堅持去做,結果不一定是自己理想的狀態,也有可能會更好,但內心的滿足感要勝於一切。”


小飛學法


一部號稱拯救不開心的喜劇片,全篇都在講情懷和理想,這看起來怪怪的。尤其是最後,要靠beyond的《不再猶豫》這些老歌,靠觀眾的山呼海嘯,來渲染氣氛,但又讓人覺得蠻尷尬。因為我實在體會不到那種演唱會成功的喜悅。

喜劇片需要一個內核,我們看過《喜劇之王》以後,在它喜劇情節背後,揹著的是非常沉重的主題。但是,不能搞反了。首先你要有喜劇情節,在精心設計的喜劇情節後面來展示悲劇內核,而不是你通篇想立一個理想情懷的內核,反而喜劇情節沒有了。

《縫紉機》和《煎餅俠》是老毛病,笑點很尬,第一次看《煎餅俠》這種模式可能還有點新鮮,第二次就老套了。煎餅俠是大家要合起來拍個電影,然後大鵬作為串連者引出一系列人:這次是要辦個演唱會,也是引出一系列人,引出的一系列人引出笑點。劇情其實很無感。

當然喜劇片可能不一定需要劇情,但這部笑點實在是不咋樣。當然也還是有一些還不錯的,畢竟是拍過這麼多屌絲男士,功力還是有一點。然而就怕貨比貨,我也不怕大家說我捧一踩一,實在是,你去看了就知道和《鐵拳》差在哪裡了。

我認為和《鐵拳》一起上映,是個很大失誤。就像撞上了《戰狼2》的《建軍大業》一樣。

低排片逆襲的也不是沒有,《大聖歸來》開始的排片10%左右,後來口碑上來了,追加排片,到了20左右。

片子好不好,觀眾心裡跟明鏡似的。


王家二姐電影院


同意你的看法,昨晚看的羞羞的鐵拳,沒有夏洛特好看,不知道為什麼被捧的那麼高?難道是我的笑點太高?看起來有點亂。前幾天看的縫紉機點映,感覺確實不錯,有笑點,有激情。


明日223081980


看了兩遍,是大鵬最好的作品沒有之一,開始的時候一群人為了黑而黑,就因為大鵬上一部片子《煎餅俠》讓很多《屌絲男士》的粉絲買了單,所以人多人大呼上當,在這次還沒有看片子就直接說不行,又趕上一批競爭的《追龍》《戰狼2》《羞羞的鐵拳》都是實力派作品,大家可以選擇的特別多,所以開始的時候不太理想,但是後勁很大通過後續傳播,延期下映了一次。所以總體來說這部片子是成功的。

從內容來說這部片子一部音樂勵志內容,為了搖滾樂在一個小城市的延續大家努力,裡面有很多衝突,利益衝突,感情衝突,理想衝突,所以劇情還是挺起伏的。總體來說是一部及格的作品。

大鵬從一個小實習生成為一個導演,路途是艱難的。前期作品稚嫩但是慢慢找到了自己風格,值得關注的一個導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