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rrardTorres
如果由杨宇霆接手,东北照样会被关东军占领,但时间会推迟几年,可是抗战将会更艰难!
杨宇霆是日本陆军学院的留学生,在军事素养方面比张作霖手下的大小军阀要强的多。东北的军工企业和海军就是在他一手操办下完成的,所以深得张作霖的倚重。
但,杨宇霆这个人头生反骨,一直想另立山头,早在1918年,就和徐树铮偷偷发展自己的势力,为此冒领军部370万拨款,成立了完全听命于自己的4个新兵旅。好在张作霖察觉了异动,将杨宇霆撤职并雪藏起来。直奉战争胜利后杨宇霆主动请命担任江苏督办,希望挣脱张作霖的控制,要不是因为受到孙传芳偷袭,以他的性格在那里又得另起炉灶。
杨宇霆这个人在老帅还在的时候就小动作不断,说明这个人的忠诚度有很大问题,要不是因为有才估计早被张作霖给毙了。
等张作霖一死,就没人管的了他了。
皇姑屯事件之后,日本关东军蠢蠢欲动,差一点提前发动九一八事变,好在当时奉军内部知道性命攸关才团结一致化险为夷。
没了张作霖的压制,杨宇霆便以托孤老臣自居,多次在公开场合给张学良难看。说到底杨这个人有点像三国时候的曹操,有点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良臣的意思!
所以,杨宇霆在此后的一系列事件上充斥着利己主义,还妄图将张学良玩弄于股掌之上!
有一次,杨宇霆劝张学良戒掉大烟,顺便给他推荐了一位据说是日本归来的名医。这个人声称只需要打一针就能戒掉烟瘾,一开始效果确实很好,但张学良对戒烟针却产生了依赖。后来一查才知道,这名“医生”打的是另一种更伤害身体的毒品,吗啡!
再结合此前杨宇霆背着张作霖训练自己私人武装的事,有理由相信他在试图控制张学良,意图成为新的东北王!
假如杨宇霆成了东北王会怎样?
在东北易帜的时候,杨宇霆的意思很明确,立足东北反对易帜!他认为应该巩固东北地区,平衡日本和苏联两股势力。待关内乱成一锅粥的时候一举南下夺取全国政权。
可以说,这和满清当年入关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东北当时的处境完全没有后金那么安全。日本关东军在东北极其周边驻军数万,时刻威胁着奉军,只要奉军南下关东军就会毫不犹豫的收割韭菜。所以,想要统一中国就必须歼灭关东军。可是,关东军背后是人口8000万,可以暴兵上千万的日本。奉军战胜关东军有可能,打败日本是不可能的。
整个二战日本共生产85万吨军舰,飞机7万架,绝不是东北一地的小军阀可比。
所以,杨宇霆接手东北最可能的是奉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防御关内的老蒋,一部分严阵以待监视关东军。关东军少壮派军人再虎也得掂量几年,然后在已经完成军备扩充后大举侵略东北击败杨宇霆。
可是这样一来,反而对中华民族不利!
民族意识没有足够时间觉醒,晚几年国际形势更不利
民族意识没有足够时间觉醒
1931年的九一八,是促成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事件。从此,抗日救亡的呼声越来越大,全国人拧成了一股绳!
假如推迟几年爆发九一八,不仅日本方面准备更充分,民族意识未觉醒国内一盘散沙是最大问题。要知道当时他们要的可不仅是东北,所以,在日本的雷霆一击之下真不见得能撑过3个月!这么短时间连跑路都不够,更不要说舆论宣传和组织抵抗了!
国际形势也非常不利。
1941年12月之前,由于中国的顽强抵抗,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了日本的狼子野心,所以开始大力支持中国的抗战事业,对日本实施了战略合围!
假如中国抗战晚几年,国际社会对日本认识不足,那么在美英等国看来,二战只不过是欧战,主要的对手只是德国。等日本完成侵略,美英等国想要反制的时候已经晚了!到那时候他们只能在印度组织抵抗了!
所以,由于杨宇霆私心重,他接收东北,对中华民族更不利!张学良虽然能耐不大,但贵在民族大义面前可以放下一切,这一点正是杨宇霆缺少的!
历史风暴
张学良怎么就能不放一枪一炮退出东北呢?
提起九一八事变,除了对日本人的愤恨之情外,还有对张学良恨铁不成钢之感。
三十万东北军怎么就能一枪不放的放弃了东北呢?要知道当时关东军正规军只有一万,非正规军有一万,加一起才两万多人,拥有比较精锐武器的东北军怎么就能一枪不放的撤出东北,他张学良的脑袋是尿壶做的吗?
其实,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张学良虽然能力一般,但绝对不是白痴,能够掌管三十万军队的军阀,在张作霖生前,张学良的表现还算有可圈可点之处,尽管不是那么出彩,但是也算一个合格的军阀了,尤其在中原大战中,张学良直到最后才出兵拥蒋,用最小的代价为东北军获得了最大的权益。
东北局势之复杂,并不是张学良一个军阀或者说东北军单独所能应对,这才是症结所在。
为什么1928年张学良会改旗易帜?就是因为张学良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国民政府的支持,这一点其实也和郭松龄的想法相似,和国内的政治势力达成和解,然后一致对外。
只不过当时的局势亦并非老蒋所能掌控,老蒋深知以整个国民政府的实力都无法与日寇抗衡,因此才有了北伐中的济南惨案。老蒋给张学良的良策也只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老蒋也绝非卖国者,只不过时局如此,中国根本没有全面抗战的信心,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老蒋是最坚定的抗战者,而九一八时期喊开战最凶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汪精卫。
杨宇霆取代张学良会不会有更好结果?
杨宇霆在当时的东北绝对是第一号的能人,很多人吹嘘郭松龄怎样怎样,和杨宇霆的能力相比,郭松龄也就是坨粑粑。
杨宇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毕业,是正儿八经的人才,历任奉军参谋长,东北陆军训练总监,东三省兵工厂总办,就这三个头衔就说明了杨宇霆的实力,首先是奉军参谋长,可以说是张作霖的智囊,东北陆军训练总监,代表杨宇霆善于整军经武,东三省兵工厂总办则是东北军工就是在杨宇霆的经办下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
在张作霖统一东北和入主关内等很多方面上都为张作霖做出了贡献,然而杨宇霆却是一个谋有余而力不足,说白了杨宇霆也就是个谋士水平,谋略可以,但是决策不行,这和诸葛亮很像,刘备死后,诸葛亮也没打过胜仗。杨宇霆到江苏担任军务督办还没等站稳脚跟就被孙传芳打回东北了,这一点照比郭松龄、张宗昌这些艺高人胆大的武人就差了那么点意思。
郭松龄是带着七万奉军就敢反奉,打着张学良的旗号瞒天过海来一个清君侧,打得张作霖差点就成为东北的唐继尧。这一点,杨宇霆是断然不行的,后来在改旗易帜的过程中,如果杨宇霆狠一点,死在老虎厅未必就不是张学良。
所以,杨宇霆说到底就是一个参谋,成不了大事。
如果东北要是由杨宇霆接手,结局也未必比张学良的不抵抗强哪去?当时的东北并非只有抵抗和不抵抗两种应对之法,还有投降之说,如果不抵抗的话,和张学良没有区别,如果抵抗的话,固然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以东北军的实力和日军对阵,可能死得比赵四他爹还惨。杨宇霆要是一个很在乎个人荣华富贵的话,选择了投降,到时候不仅仅是东北的局势,就是整个中国的抗战局势都无法想象,这才是症结所在。
纵横不是否定杨宇霆的人品,也不是怀疑杨宇霆的能力,只不过谁能保证杨宇霆就一定做得比张学良更好,不会比张学良更差,历史不容假设,因为有些事情一旦发生后果不敢想象。
史论纵横
在风云激荡的民国时期,杨宇霆虽然说不上是那等名声一等一的人物,但是在东北这一亩三分地里,他却可以说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在东北他的权力、地位仅次于张作霖,是张作霖手下的第二号实权人物。
他有着非常绝代的经营、管理能力,东北之所以能成为民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发展出最先进的兵工厂、生产出超过当时国内水平的重武器,杨宇霆在里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杨宇霆曾经在日本的军校留过学,深深地知晓着现代工业国家是如何运转工业、军工体系的。
因此在杨宇霆的帮助下,张作霖通过周旋在俄国和日本之间获得了无限的发展机会,在他的帮助下,张作霖这才能在这两个工业大国之间长袖善舞,谋取到了自己想要的利益,才能发展出了当时东北先进的工业。
张作霖巧借日本之手发展军工业。
日本人在1905年日俄战争打败俄国之后,他们就在东北驻扎下了他们的军队,他们如同一头强大的饿狼一般默默地窥视着东北这块肥肉。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个物资非常贫瘠的国家,他们在和俄国人打完那一仗后,虽然获得了胜利,但也因此把他们甲午战争之后积累下来的战争底蕴给挥霍光了。
当时的日本人像极了那些饥饿很久、爪子、利齿都被磨得平整的狼一样。
虽然想在我们这只病狮身上撕下一块肉来,但是又怕失去爪子、保持饥饿状态已久的自己不是这只生病雄狮的对手。
怕这只病狮在逼急的情况下把自己给撕碎在了牙口下,所以他们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法,想通过一步步蚕食的方法,取到他们想要的利益。
他们虽然在东北驻下了军队,但却没有在当时暴露出他们侵略的意图,他们当时只能通过和张作霖之间签订各种各样的协议,一点一点地从我们身上获取资源。
当时张作霖知道自己并不是日本人的对手,也知道日本工业的强大,所以他利用东北的利益和日本人交换起了他们发达的工业。
张作霖和杨宇霆对日本人的吝啬
在这种交换下,张作霖达到了他的目的、取得了他想要的效果,最后打造出了东北这样先进的工业王国,制造出了一部分快接近当时世界水平的武器。
不过有一点大家要注意的是,当时张作霖虽然跟日本人交换着利益,但他也是非常防范日本人的。
在对待日本人的时候,他就如同我们那些故事中的老地主一样,紧紧捏紧自己的口袋,经常让日本这个盯着他口袋中钱的交易者感到烦恼万分、气愤不已。
在强大自己的同时,又紧紧把守国家的利益,这方面张作霖是比较值得肯定的。
当时负责为张作霖与日本人交锋的手下就是杨宇霆,他在日本留过学,可以正常地和日本人交流,也因为有着非常精明的手段,常常能在和日本人之间的利益交锋中获得张作霖想要的利益。
奉军中军事才能最好的郭松龄
不过虽然杨宇霆有着很好的经营才能,但却并不代表着他有很好的军事才能,在张作霖的奉军中,军事才能最强的应当是后来反叛张作霖的郭松龄。
当时奉军中大多数士兵身上都有很严重的匪气,虽然他们不一定都出身于土匪,但是很多人都是为了混口饭吃才加入军队中的,因此自然就没有太大的战斗力。
不过这些缺点,在郭松龄手下的士兵中是不存在的。
郭松龄的军事能力是他的学生张学良以及其他东北军将领无法相比的,正因为看中了郭松龄这一点,张作霖才同意了张学良的请求,让郭松龄充当了张学良的副手。
虽然名义上张作霖交给了张学良一支军队,但实际上掌控这支军队的人却是郭松龄。
郭松龄将自己手下的弱旅打造成了一支强旅,然后率领这支军队获得了数次重大的战绩,在一次和吴佩孚的作战中,在其他降领败退的时候,就他和张学良获得了胜利。
不过因为张作霖想把郭松龄放在张学良身边慢慢打磨他,没有给他相应奖励的原因,所以他就背叛了张作霖。
在猝不及防下,张作霖向日本人求了援,在张作霖向日本与人求援后,虽然摆平了郭松龄,但是因为没有兑现对日本人定下的承诺,张作霖后来就被日本人炸死了。
张作霖以及杨宇霆之死
1928年,正在北京的张作霖被浩浩荡荡的北伐军给吓到了,为了避免被北伐军队一举消灭掉,张作霖决定退回东北。
在从北京回东北的火车上,张作霖在皇姑屯位置被日本人早已蓄谋已久埋下的炸药给夺去了生命。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成为了东北唯一的大佬,因为深感到北伐军队的强大,他直接丢掉了北洋政府的名号,投靠了蒋介石、加入了国民政府的系统中,成为了和李宗仁等人一样的国民政府军阀。
这个时候奉军这个名号也开始从历史中消失了,接下来奉军改名成了东北军。
而在一年后,杨宇霆也被张学良给处死了,原因就是他太过于张扬跋扈、不把张学良放在眼里,导致了张学良决定要把他给除掉。
杨宇霆非常看不起张学良,他觉得张学良是一个无能的纨绔子弟、平常只会泡妞抽大烟,虽然曾经在军中立下了不少大功,但那都是郭松龄的功劳,跟张学良自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因此在张作霖死后,他根本就没有把张学良放在眼里。
虽然张学良接替了张作霖的位置,杨宇霆在当时只是一个老二,但是他俨然把自己当成了老大,带着前朝元老的傲气干预起了东北当时的大权。
在张学良面前他不曾摆过任何好脸色,最后杨宇霆在把张学良逼急之后,他就在老虎厅被张学良派人给射杀了。
从张学良的很多事迹上来看,杨宇霆对他的判断是不假的,张学良很多时候表现的都是一个行事全然不顾后果、没有太大处事手段的毛头小子。
在杨宇霆死后的当年年底,张学良向实力比他强大很多的苏联动了手,最终他被苏联军队的钢铁洪流打得如同丧家之犬。
那一战吓破了张学良的胆,给张学良留下了很大的阴影,正因为如此,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他才在北京连挡都不敢挡日本人,直接下令让东北军撤出了东北,使日本人不费吹灰之力地占领了东北。
如果杨宇霆成为东北王
虽然很多人都反感假设的历史,不过我们也不妨来推断一下如果杨宇霆接手了张作霖的宝座,成为了新的东北王,将会发生什么。
首先,从郭松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东北军对张家是有很大感情的。
他们吃张家的饭,自然就向着张家人,除了士兵们的归属感之外,很多的东北军老将们对张作霖也有很大的感情。
正因为这种情感,他们才会在张作霖死后那么拥戴张学良,使张学良轻轻松松地就掌控了整个东北军,除了杨宇霆的跋扈之外,张学良没遇到丝毫的阻碍。
要是杨宇霆夺走了张学良的继承权,那可能接下来的东北军就会产生分裂,很多人会因为不服杨宇霆对他们的管控而和杨宇霆发生内斗。
最终出现的结果可能是因为内斗损耗了东北军大量的力量、导致东北军自身出现惨重的伤亡、也有可能会因为内斗而使东北军分裂成了几股不同的力量、他们各自成为了谁也不服谁的草头王,这都是有可能的。
而如果杨宇霆掌权的话,他不会去挑衅苏联人,在没有和苏联人交恶的情况下,因为有着苏联人牵制的原因,日本人就不敢对东北动手。
如果没有占领下东北的话,以日本资源的贫瘠,他们就无法积蓄接下来全面侵华、爆发太平洋战争的力量,然后可能我们就不会承受日本侵华战争的苦难、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积蓄出更大的力量了。
当时蒋介石正在和希特勒合作,在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一直对日本人有很大的提防和忌惮,在这种忌惮,他默默从德国进口了不少武器,采用德国的军事将领们帮助训练了不少德械部队。
如果杨宇霆掌控东北后,虽然可能并不会发生九一八事变,但是我们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出更大的力量,所以等到他们下次发动任何事变的时候,我们都将拥有一战之力。
到时在没有东北资源的提供下以及国内武器装备、军队训练都提升了大半的情况下,日本人如果打算全面侵华的话,到时候他们能不能撑那么久就说不一定了。
可能在打完几次大仗后,他们就会因为资源的匮乏,不得不停止了他们的战争活动,就像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之后休养生息很长一段时间的他们一样。
不过历史中如果出现了这种如果的话,那可能我们现在的很多人都将没有出生的可能,无法在这个轮回中降临到人世。
所以说如果杨宇霆接替张作霖位置的话,对东北的影响是有好有坏的,杨宇霆是一个很厉害的经营人才,但却并不是一个很厉害的军事人才,不过虽然如此,他的能力还是要比张学良这个年轻人要大得多的,这是不可否认的。
孤客生
当然不会比张作霖更好,也绝不会比张学良更差。
杨宇霆何许人也?
杨宇霆生于1885年8月29日,字邻葛,奉天法库人,是张作霖的首席智囊。因清政府废除科举,杨宇霆赴日本入读陆军士官学校,1911年自日本学成回国后入职奉军,后被调到奉天军械厂任军械厂厂长。1912年张作霖被袁世凯任命为27师师长后,受到张作霖赏识的杨宇霆被提为27师参谋长。
杨宇霆自此成为了张作霖的智囊。
在杨宇霆的辅佐下,张作霖也迅速崛起,从27师师长成为掌控东北的“东北王”,又从“东北王”变成掌控北京政府的北洋军阀首脑。
老帅张作霖有杨宇霆,少帅张学良有郭松龄。
张作霖因为不肯好好听话、好好合作,所以被日本人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炸死后,东北的当家人应该花落谁家?杨宇霆和张作相的呼声并不低,张学良的呼声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当然张学良“继位”最合乎情理。
张作相在已经被推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的情况下,主动将位置让给了年纪轻轻的张学良。
在张作霖时代,杨宇霆是张作霖的智囊和参谋,张学良也有个军师郭松龄,但是这两班人马关系却很不好,互相争斗很厉害。郭松龄是张作霖留给太子张学良的“首相”,但是郭松龄很不服杨宇霆,慢慢演变成很不爽张作霖,最终导致了“郭松龄反奉”事件的发生。在郭松龄反奉失败被捕后,杨宇霆害怕张学良会营救郭松龄,于是急急忙忙枪毙了郭松龄,惹得张学良很不快。
杨宇霆杀了张学良的郭松龄,几年以后,张学良又设计杀了杨宇霆。
杨宇霆为张作霖打造了东北海军。
在网上被称为“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的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便出自东北海军,东北海军也为奉系立下了汗马功劳。东北海军的存在,让奉系的实力得以增强。
这也算是自清朝北洋舰队以后,中国当时所拥有的最强海军了。
杨宇霆曾督办东北兵工厂,在杨宇霆任职期间,东北兵工厂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中国当时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兵工厂。近代中国为何处处受人欺负?正是因为中国军事实力太弱的缘故,落后当然要挨打,所以必须提高自己的军事实力。武器装备则是军事实力的最直接体现,军队拥有更先进的武器便能拥有更强的战斗力。杨宇霆清除地知道武器的重要性,所以积极发展兵工厂,聘请西方的技术人才,甚至是机器也多购自德国,目的正是为了减少日本在武器方面对奉系的掣肘和控制,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
但是很可惜的是后来这座兵工厂被张学良“送”给了他的日本朋友。
在军事方面,张学良根本没法与杨宇霆相提并论。从东三省到热河,张学良领导下的东北军完全秉承了他的意志,除了跑也还是跑。
杨宇霆面对日本游刃有余。
张学良继位后,他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是向杨宇霆妥协,但是最后会成为杨宇霆的傀儡;二是成为日本的代理人,然后借助日本人对付杨宇霆和蒋介石;三是投靠蒋介石。从张学良的做派来看,如果没有皇姑屯事件的话,我想张学良极有可能会成为日本的代理人,他毕竟是个能将千万资产白白送给日本朋友的人。
杨宇霆对待日本的态度比较明确,我可以借助你日本人发展自己的实力,但是绝不会沦为你的附庸。日本人曾经向张作霖提出在东北实行中国人与日本人“杂居”的要求,但是杨宇霆看出了日本人的阴谋,因此强势建议张作霖拒绝。
杨宇霆骨子里是个好战分子,想让他给日本人下跪是不可能的,让他面对日本人的枪炮不放一枪一炮便灰溜溜地逃跑也是不可能的。
许多人认为张学良谋害杨宇霆是因为东北易帜的分歧以及为郭松龄的死报仇。
但是事实上,当时杨宇霆仗着自己的威望处处刁难张学良,甚至企图架空张学良,将张学良说成是“小孩子”、“少不更事”,张学良对杨宇霆是“既不能令,又不能受命”,我管不了他,但是我总不能听他的话行事吧?
日本人想要控制东北交通,但是杨宇霆哪能不知道交通的重要性?日本人在杨宇霆这里根本讨不了好,所以后来才想出了离间张学良和杨宇霆的计策,实际上张杨关系本便不好,根本用不着他们去离间。
日本人恨张作霖,也很杨宇霆,但却积极争取张学良,为什么?张学良是个软骨头。
最终张学良诱杀了杨宇霆。
日本人在东北自此去一大敌,实乃张汉卿之功也。
倘杨宇霆能够谋而后动,也不致成“鳌拜”。
倘杨宇霆能够接手东北,东北也不致被张某人白白送给日本人。
张学良与杨宇霆相比,终究不过是个吃喝嫖赌毒样样精通的纨绔罢了。
吾与吾国
杨宇霆,原名玉亭,字邻葛,祖籍河北滦州。其祖父于清同治年间携家带口闯关东,后定居于辽宁法库县蛇山沟村。杨宇霆生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7月20日。
据说杨宇霆自幼聪慧颖悟,勤奋好学,进过私塾、书馆,于1904年得中清代末科秀才。之后他被清廷选拔送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成绩优异。1911年学成回国后,在军中由见习排长干起,先后做过军械科长、厂长、营长、师参谋长等职位。
1916年,袁世凯委任张作霖为奉天督军,杨宇霆因文武兼具、足智多谋、治军严格,深得张作霖的青睐与倚重,从此扶摇直上,由奉军27师参谋长先后攫升为奉天督军署总参议、东三省巡阅使署总参议、东北军工厂督办、奉军总参谋长、江苏督军、安国军总参议、奉军第3、第4方面军军团长等显赫要职。
杨宇霆自当上督军署总参议后,经常琢磨讨好张作霖的方法,然后竭力谄媚、取悦张,投机钻营,大得张的宠信,被张倚为左膀右臂,甚至将自己的帅印都交给其保管。加上他确实有能耐,文韬武略都拿得出手,平时以诸葛自诩,逐渐开始骄纵跋扈,势焰熏天,盛极一时,他很快就凌驾于一批奉军老臣之上成为可以左右东三省军政的风云人物。
当时,和日本的交涉非常棘手,张作霖也很头痛,于是他总是差遣“日本通”杨宇霆前去应付。杨宇霆纵横捭阖兼虚与委蛇,他软硬兼施,手法圆融,将日本人贪婪的无理要求巧妙搪塞回去,设法打消或将损害程度降至最低,因此日本人虽对他咬牙切齿但却无可奈何。
受亦师亦友的郭松龄影响,张学良也很看不惯杨宇霆。据说老帅张作霖死后,杨宇霆不仅不收敛,反而更嚣张跋扈,目中无人,他常常自作主张,甚至连新上位的少帅张学良都不放在眼里。
据张学良说,平时自己问询情况或发表主张时,杨宇霆经常指责自己‘你不要管,你不懂,我们会做决定。’态度很嚣张,大有喧宾夺主之势。杨宇霆自恃其能,非常瞧不起小张,经常在背后揶揄、讽刺张学良道:“他毒瘾很深,每天要注射好几针吗啡,迟早会自毙”。
之后,杨宇霆更加忘乎所以,常以东北第一领袖自居。据说,1928年秋,杨宇霆为父母祝双寿,他大摆筵席,宾朋云集,盛况空前。当时,张学良也来贺寿,但杨宇霆态度倨傲、简慢,仅以普通礼节对待,开宴后居然让他坐“陪席”。
张学良恼怒,也很受刺激,于凤至知道后也非常不满。她对账说:“你哪里像东北之主?杨宇霆才是,看他待你他什么态度?眼里还有你吗”?
张学良虽然年轻,但他毕竟经历过战火硝烟,也见过大世面,是东北军的少帅,但杨宇霆却瞧不起他,视其为政治暴发户、扶不起的阿斗。
此时的东北军已形成泾渭分明的两派:张派和杨派。张派以奉军3、4军团的少壮派军官为核心,大都是郭松龄、张学良的旧部,杨派以杨宇霆、常荫槐为核心,骨干大都是一些文人政客,没有军权。
日本关东军对谋略出众、阳奉阴违的杨宇霆十分不满,他们炮制了许多有关杨宇霆欲图谋不轨的假情报给张学良,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日本人的意思是借张的手除掉杨。奉系老派以及陆大派也都对揽权跋扈、桀骜不驯的杨宇霆不满,张作相等老臣甚至一度认为杨宇霆会发动兵变。
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张学良非常深切地感受到了杨宇霆的威胁,大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紧迫感。
1929年1月11日,张学良已下决心除掉杨宇霆、常荫槐。事件的导火索是杨、常力主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以接管中东铁路。
当晚11点,奉天警务处长高纪毅、张的侍从副官谭海奉命将应邀前来打牌的杨宇霆、常荫槐处决。第二天一早,张学良召集张作相、王树翰、臧式毅、郑谦、孙传芳等东北保安委员会委员来帅府,详细说明了枪决杨、常的经过。众人闻言,错愕异常,都大惊失色,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杀死杨宇霆之后,张学良威望大增,管理军政大事再也没有掣肘,东北政风也为之一变,少帅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东北之主。
杨宇霆这人虽然有许多性格上的缺点,比如骄横跋扈,比如恃才傲物,但他确实有治军、理政的才能,具雄才大略,在大事上立场坚定,绝不糊涂,尤其在处理和日本人的关系上他谋勇兼具,游刃有余,有软有硬,让日本人始终找不到用兵动粗的理由与借口。
张学良杀杨宇霆据说是替郭松龄报仇,还有什么为东北“剪除奸雄” 之类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更多的是嫉贤妒能,他诛杀杨宇霆,致使在之后的奉苏中东路之战、“九一八事变”前夕,再也没有像杨宇霆那样才能出众的谋略高手,曾一次次化解危机的睿智之士,替他出谋划策,帮他应付危机了。
假如张作霖命丧皇姑屯后, 由杨宇霆接手东北军政大权,虽不一定比张学良干得好,但至少不 会比他表现差。以他的军事才干、行政能力和卓越的外交手段,“九一八事变” 或许不会那么快就爆发,即便发生了,数十万装备精良的东北军也不会奉命“不准抵抗、大家挺着死”,然后“眼睁睁的望着敌人屠杀自己的战友”而不思反击 。最后把3000里东北大好河山,拱手让给了人数远远少于自己日寇......当然,历史不容假设,更不能推倒重来,该发生的一切还是会发生的,任谁都无法阻挡。
【写作不易 搬运必究】【插图源于网络】
铁马冰河wu
一直以来,不放一枪就丢失东北三省,几乎称得上“民国第一大败家子儿”的“少帅”张学良,是大家痛恨的对象,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余,人们也总是忍不住幻想:如果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后,并不是纨绔子弟张学良继任东北,而是由张作霖最重要的智囊杨宇霆接手,东北会怎么样?后果会不会更好一些呢?
作为“东北王”张作霖最重要的助手、奉军的核心人物,杨宇霆可以说为东北和张作霖立下了汗马功劳。早在辛亥革命胜利后,张作霖刚刚担任27师师长时,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杨宇霆就被张作霖任命为师参谋长。
而杨宇霆也并没有辜负张作霖的信任,张作霖的部队从一支土匪式队伍变为军纪严整的正规军,杨宇霆可以说居功至伟。与此同时,1916年,在杨宇霆的主导之下,奉军截取直系大量军械,使得奉军一下子多了七个混成旅的装备,极大的扩张了奉军的势力。
与此同时,杨宇霆作为奉军总参议兼东三省兵工厂督办,在他的努力下,沈阳兵工厂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东北军也成为中国所有军阀队伍中装备最为完善、最先进的军阀队伍。
从杨宇霆的赫赫功绩中可以看出,杨宇霆的能力远超五毒俱全的纨绔子弟张学良,是不是由杨雨婷接手东北,东北三省的局面会更好呢?我的结论却是:未必。
第一,杨宇霆在东北军中并不能广泛服众,更没有接手东北的人望。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后,面对接班人的选择,事实上,除了呼声最高的“太子”张学良,另外支持度最高的人选,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杨宇霆,而是张作相,但是,由于张作相坚决支持张学良,最终才使张学良顺利接手东三省。
实际上,杨宇霆在奉军中的人缘一直不好,在张作霖时代,杨宇霆就与张作霖的五虎将矛盾重重。如果杨宇霆不顾众人反对,强行接手东三省,只会使东三省和奉军四分五裂,杨宇霆也根本没有足够的威望和人手接手、整合东三省,一旦东北三省四分五裂,蒋介石又没有足够的精力和实力顾及,只会便宜虎视眈眈的日本人。
第二,杨宇霆没有多少带兵打仗的经历,一直以来,在奉军中,杨宇霆是智囊和参谋的身份。 这也是杨雨婷最大的短板,要想降服奉军中的骄兵悍将,杨宇霆的资历和经历远远不足。而在民国期间,有枪才是草头王,没有军队的支持,杨宇霆再大的能力也没有施展的空间。
第三,退一万步讲,即使杨宇霆真的接手东北,东北三省的结果,却未必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虽然张学良不放一枪,率30万东北军退出东三省,令大家唾骂不已,但是,其实东北三省还有一个更可怕的后果,就是三十万东北军投降日本。
杨宇霆之所以反对东北易帜,主要原因就是希望能够在日本、蒋介石和苏联之间左右逢源,保持东北独立的局面。虽然有远比张学良更大的野心,但是显然,杨宇霆又没有阎锡山“在三个鸡蛋上跳舞”的水平。
如果面对综合实力远强于东北的日本进攻,一旦没有足够的实力抵抗,杨宇霆又有“亲日”前科,东北三省最可怕的局面,未必不会出现。
鸢飞九天2018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杨宇霆为人老练狠辣,颇有军政经验,是个比较优秀的政客和军人。
这些都是初出茅庐的张学良,不能相提并论的。
如果是杨宇霆接受,东北会怎么样?
第一,不会发生中东铁路事件
摆明了苏联实力比东北强几倍。
就算人家有内乱,摆平你还是不费劲的。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随便武力对付苏联?
只有张学良做得出来。
第二,不会发生918事变
需要说明一点,918事变中,东北军不是完全对付不了日军。
如果妥善部署,像张作霖时代一样,将40多万东北军集中在吉林、辽宁,以十倍兵力监视日军,日军很难敢于发动918。
就是因为张学良胡乱部署,将东北军主力拉到关内,这才导致出现问题。
即便日本要大举侵华,恐怕也就是1937年才能开始进攻东北了。
也就是说,日军侵华的起点,向北推了接近1000公里。
第三,不会热河溃败和长城会战
没有张学良胡乱部署和闻风而逃,热河溃败也就不可能出现,当然也不会有长城会战。
第四,最重要的,当然不会有西安事变了。
张学良能力是很差的,从哪个角度都可以看出来。
远的不说,除了中原大战占便宜打落水狗以外,东北军从1930年开始基本从没打赢过一战。
张作霖留给张学良的是40万东北军,中国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中国最好的军工体系以及富裕的东北地盘。
张学良在不到10年时间,就败家的干干净净。
萨沙
以当时东北面临的形势,北有老毛,东南有日本。我不敢预测如果不是张学良会是什么结果。对于张学良个人觉得他的功绩第一在东北易帜,避免了继续的军阀割据。第二在于西安事变,为了避免内战不惜关押老蒋相逼。不管他怎么吃喝嫖赌抽大烟,最起码他有一颗民族统一一致对外的决心。那么多军阀那么多部队为什么不是重庆事变、太原事变、南京事变或者其他事变,没人敢像他一样就算死也不想打内战,因为他经历过直奉战争的生灵涂炭。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关东军的实力,他的不抵抗无外乎两种可能,一是明知道打不过想保存实力以求国家稳定后杀个回马枪。二是他知道就算是易帜了打起来老蒋也会看着他自生自灭,因为老蒋刚在中原战争中胜利,收编的西北军还不稳定,还有蒋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以当时的情况如果日本只是占领东北不再继续侵略,老蒋真的有可能彻底放弃东北。
日本在1910年就占领了朝鲜半岛,经营了21年。关东军1906年日俄战争胜利后就以保护南满铁路为由开始驻军了,在918事件前驻军了25年。加上郭茂宸1925年的反奉,使奉军元气大伤。都说奉军装备好,跟毛子和日本比差远了。落后挨打了上百年。
张学良的功与过留给世人慢慢评判吧,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念,但是不要只是通过电视剧去评价一个人,多读读书,多了解历史。大多数人只记得伪满州和汪的伪民国政府,却不知道还有3个伪政府还有内蒙自治政府。汉奸伪军高峰时达到100多万,比日军还多。活动在江苏、河南、安徽、山东、浙江的伪军大概50万人也就是汪伪。其实伪军和皇协军很大部分都是原来的国民革命军。所有敌占区都有伪军,据说只有广西没有。张没有叛国,蒋派他去剿共,打了两年,最后联共抗日,如果蒋没有将他关押应该也会有他抗日的战斗。
民族大义是我对张学良持肯定态度的原因。如果他当初没有放弃抵抗而是拼死保卫东北最后战死殉国,也就没有了西安事变,他会得到世人的认可,但是这会改变历史走向吗?
本人才疏学浅,不宜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杨小二62
张学良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公子哥,更本没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没有任何责任心。因此东三省能很快沦落,和他的懦弱,无担当很有关系。若由杨宇霆接手,首先他会已国家人民利益为首。再日军强大的利诱威逼下,他是一个会坚持原则抗争到底的人物。历史已过,我们学历史为了让国人记住:只有自己强大了,国家强大了,才不会受欺负
椰子蓝
这个网络里就有这样一个毛病,再把一些个事情寄托在已死去的人身上,比如以前就有人说,如果张作霖不死,日本人是不敢发动918的,这个话题又有人说如果让杨宇霆接盘东北军,肯定不会出现918的。
我要给他断定,这些都是肆意的妄想。
我们回顾当时的中国社会,那是军阀林立,每一个军阀的背后都有一个外国势力的身影,而东北王张张作霖就是日本势力扶植的一个军阀,那日本扶植张作霖也是无利不起早的,在他当政期间,与日本签订了许多的协议,把国家的主权出卖给日本,换回的是日本对他的支持,为他提供军火和资金。
但是日本人的口味越来越大,便已触动了张作霖的底线,如果这个底线被突破,他张作霖恐怕将成为日本的傀儡,被日本人所左右,根本没有自己的说话权。
老奸巨猾的张作霖,一方面在国人面前夸下海口,小日本把老子惹急眼了,就把他打回老家。
另一方面,在日本面前卑躬屈膝强颜作笑,把日本人的要求一拖再拖,最后被恼羞成怒的日本人炸死。
今天有人抬出了杨宇霆,其实这个杨宇霆已在张作霖死后被张学良处死,作为死人,又有人提出如果扬宇霆接盘东北军,是不会像张学良那样逃跑的。
历史没有假设,但我们可以打个比方。
蒋介石在抗战中打败了日本,但在三年解放战争期间,被毛泽东赶到了海岛,假如说蒋介石在抗日战争后死掉了,国民党的800万军队又被解放军消灭了,此时会不会有人说,蒋介石要是还活着,是不会有这样结果的。
我想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杨宇霆接盘了东北军,他也不见得抵抗日本,因为自身的利益,都在日本人掌控之下,惹恼了日本人,那张作霖就是榜样,弄不好就得投降日本, 弄个东北王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