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康熙御驾亲征三次的噶尔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付遵毅


噶尔丹是在继成吉思汗之后,蒙古族人中的杰出人物,一生都在和清廷争夺天下,梦想重现铁木真时期的辉煌,成为清朝政府最大的麻烦。康熙皇帝曾三次御驾亲征,才终于把他打败。那么,噶尔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噶尔丹)

一、噶尔丹是准格尔部族人心中的“神”。

噶尔丹是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的第六个儿子。他出生的前一年,格鲁派的第三个温萨活佛罗卜藏丹津札木措曾向其母玉姆许诺,他死后将借助玉姆的身体投胎转世。

1644,罗卜藏丹津札木措活佛去世后的第二年,玉姆恰好生下了噶尔丹。因此,噶尔丹一出生就被认定为温萨活佛。

在噶尔丹还很小的时候,格鲁派僧众就将噶尔丹迎往西藏,开始了系统的佛教文化的学习。

1656年,12岁的噶尔丹在西藏受到了达赖喇嘛的接见,拜札什伦布寺四世班禅为师。6年后,四世班禅去世,噶尔丹回到西藏,投入到了达赖喇嘛的门下,继续深造。经过班禅和达赖喇嘛的精心培育,噶尔丹的佛学造诣远近闻名,佛学知识渊博深厚。

17世纪时期的西藏,还处在政教合一的时代,班禅和达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西藏政务的最高统治者。噶尔丹师从于班禅和达赖,集佛学大成于一身,无疑就是西藏僧众心目中的“神”。这样的身份为他后来的统一大业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平定内乱,图取其意)

二、噶尔丹具有很强的政治军事能力。

1666年,经过10年学习的噶尔丹回到了准噶尔部,协助哥哥僧格管理部族事务。四年后,部族内部发生了军事政变,僧格被同父异母的哥哥车臣汗杀害,整个准格尔部陷入了内战之中,一片混乱。

此时的噶尔丹敏锐地抓住了掌握部族权力的机会,他利用自己的身份,振臂一呼,收拢了僧格的旧部,迅速平定了叛乱,成为了准噶尔部的首领。

据说,他在平叛期间,曾率领区区20人就臣服了车臣汗的数万叛军,就是因为对方知道他是温萨活佛,以致看到他时“众审视惊喜,下马罗拜为神”,不战而降。

成为准噶尔部的首领后,26岁的噶尔丹野心急剧膨胀,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盼望有朝一日能成为成吉思汗一样的英雄。因此,他随后放弃了温萨活佛这一身份,投身于统一蒙古的征程中。

在其后的数年时间里,噶尔丹先后降服了叶尔羌汗国、喀什噶尔、哈密、吐鲁番、阿克苏等部落,一统天山南北,成为了蒙古族最强的部落。但噶尔丹并未就此止步,他继续东征,率兵进攻漠北,迫使喀尔喀蒙古部举族南迁。

至此,准噶尔部的扩张达到了鼎盛,辽阔的疆域不仅覆盖新疆全境,还包括整个外蒙,甚至将整个青藏高原纳入了准噶尔的版图,以致噶尔丹向康熙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的要求。

(康熙亲征)

三、噶尔丹是康熙帝一生的强劲对手。

噶尔丹的迅速崛起,无疑对清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康熙帝在成功地平叛三藩之乱、解决了台湾问题后,终于腾出手来,决定亲征噶尔丹,解决大清西北的严重危机,这才有了康熙帝三征噶尔丹的事件。

1690年,双方大战于乌兰布通。康熙出兵两路,抚远大将军福全率军左出古北口;安北大将军常宁率军右出喜峰口,康熙居中指挥。这一战消灭了噶尔丹近万精锐骑兵,迫使噶尔丹率残部逃往漠北。

1696年,康熙屡次要求噶尔丹订立盟约被拒,噶尔丹还扬言将从沙俄借鸟枪兵六万,进攻边境。康熙忍无可忍,再次发兵征剿。

康熙帝此次兵分三路夹击,萨布素进兵东路;费杨古从西路出兵,堵截噶尔丹的退路;康熙帝亲率中军,从独石口出发。噶尔丹望风而逃,不战自溃,在昭莫多和费杨古狭路相逢,双方一场鏖战,噶尔丹大败,只率数十骑狼狈逃去。

1697年,康熙第三次率军度过黄河御驾亲征,此时的噶尔丹已穷途末路,其长期盘踞的根据地伊犁被侄儿策妄阿那布坦占领,手下亲信也纷纷降清,噶尔丹回天乏术,自杀身亡。

总体上看,噶尔丹虽然最终败给了雄才大略的康熙,但仍不失为一位志向远大的草原枭雄。


张生全精彩历史


噶尔丹实际上是一位非常有魄力的雄主,如果与清军在乌兰布通一战取胜,噶尔丹将能够直取北京,灭亡清朝也不是没有可能。这也是康熙帝御驾亲征的根本原因。真实的噶尔丹是谋略十足,懂得审时度势,也一直怀揣着成为第二位成吉思汗的梦想。在俄国的史籍中,对噶尔丹的评价极高。

噶尔丹是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准噶尔部主君的第六子,10岁时被西藏喇嘛选中,被派到西藏日喀则在四世班禅和五世达赖膝下学习佛法。噶尔丹的名字来源于藏语,是兜率天的意思。噶尔丹在西藏并不喜欢研究佛法,而喜欢舞刀弄枪,这也决定了他以后喜欢通过武力来取胜。



噶尔丹和五世达赖的第五世总管是同窗好友,这为以后噶尔丹成功控制新疆和蒙古奠定了基础,因为整个蒙古部落都信奉喇嘛教。噶尔丹有达赖喇嘛的加持,肯定技高一筹。达赖也希望通过噶尔丹来实现向更多地方传播喇嘛教的目标。之后,作为部落君主的噶尔丹大哥被政敌杀害。


1670年,其母千里奔赴拉萨,要求噶尔丹还俗,为其哥哥复仇。噶尔丹义愤填膺,达赖喇嘛同意其还俗,并封其为博硕可图的称号,是灵异者的意思。噶尔丹回到部落后,娶妻嫂子为妻,召集部众复仇,一步步崛起,从而控制新疆南北。他改进赋税、整顿军备,全部使用火器,派使者去莫斯科,制作连环琐甲。



此外,噶尔丹的地域并不限于新疆一地。他先后拿下哈萨克大玉兹和中玉兹,兵锋直至锡尔河。远征中亚的萨雷阔里山,几乎征服了整个乌兹别克斯坦。他又成为沙俄心目中值得信赖的人。毫不夸张的说,准噶尔是一位拥有秦始皇能力和雄心的霸主。


广谏院


答: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中的葛尔丹是草原联合部落“准格尔”汗国的大汗、康熙的小女儿“和硕公主”——“蓝齐儿”的老公。


葛尔丹(1644年~1697年),出生于新疆伊犁,9岁时被西藏达赖认定为温萨活佛。随后将不到10岁的葛尔丹请到西藏班禅和达赖处学习佛法。但葛尔丹对佛经无兴趣,偏爱武术,就好似《少林寺》的武僧,整天舞枪弄棒。1670年,其兄是准格尔的首领,在贵族内讧中被杀,葛尔丹得到达赖允许而还俗后,击败政敌,成为准格尔的首领。之后,不断向外扩张,1676年,在“沙皇”的支持下,接连击败并吞并了草原上其它几个部落,把“草原卫拉特联盟”变质为事实上的准格尔汗国。两年后,又征服哈萨克,灭“叶尔羌”汗国,称霸西域。1688年,进军内蒙古“乌兰布通”,距离北京300公里的路程,直接威逼北京。


在当时,沙俄的彼得皇帝、清朝的康熙皇帝、准噶尔的葛尔丹被称为当时的三大帝, 葛尔丹的汗国当时土地达到七百万平方公里,也就是比现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小不了多少。唯一不同的是满清的人口多,兵源广。

面对威胁,康熙遂发动三征噶尔丹之役。1690年乌兰布通之战,噶尔丹败退至科布多。康熙借此喘息之际,平定了三藩,剿灭了吴三桂后,于1696年在“昭莫多(今蒙古国肯特山南)”与葛尔丹交战,噶尔丹主力军被清军击溃,侄儿“策妄阿拉布坦”也背叛他。1697年,康熙帝第三次征讨噶尔丹时,他死于科布多(一说自杀,一说病死)。


葛尔丹当时代表西部蒙古利益,他对外蒙和内蒙征伐,而外蒙与内蒙则视大清皇帝为自己利益的保护者,故大清国为保护外蒙和内蒙的利益而进行战争,这战争持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最后才彻底将准格尔汗国灭掉。但对西域的领土却没能进行全部的收复,没有明确标识所有权。以至于周边国家不断蚕食我接的领土。尤其是晚清慈禧时代。


葛尔丹,据说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是草原上的骏马!蓝天上的雄鹰!是准格尔的民族英雄,也是我国(广义上)的民族英雄。



bj山那边是海


很多人认识噶尔丹,都是在看了康熙大帝之后,康熙为了稳定局势,把女儿蓝琪儿嫁给了葛尔丹,又在剿灭吴三桂之后,三次亲征噶尔丹,能让康熙不惜赔上心爱的女儿,这个噶尔丹绝对不简单。

噶尔丹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游牧民族的统领,他可以说是大草原上第二个成吉思汗。

噶尔丹的出身并不占优势,他是准噶尔部落领袖巴图尔珲台吉第六个儿子,在顺序继承人的位置上,怎么也轮不到他,他被西藏黄教选中,开始学习佛法。后来,他的哥哥们在部落内讧中被杀死,他有了重返部落、掌握政权的机会。

噶尔丹是个优秀的领袖,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建立了准噶尔汗国,随后统治了西域,后来率军入侵内蒙古,直逼北京,在这种情况下,顺治期间,清政府被迫承认了他的地位。

康熙年间,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三藩问题,特别是吴三桂,杀鳌拜,平定三藩,在当时,是康熙和清朝的头等大事。在康熙平定三藩期间,噶尔丹有了充分的休养生息和扩张巩固地位的机会。

等到三藩平定之后,噶尔丹已经成了清朝最大的心腹大患。康熙三次亲征,都未能剿灭噶尔丹,但是噶尔丹最后还是在康熙第三次出征的第二年死了,他死于疾病,更死于亲人的背叛。

噶尔丹成为了大草原上仅次于成吉思汗的风云人物,如果他能稳固好后方,能身体康健,或许真能和清朝平分天下。


东篱趣谈唐宋


千万不要被电视剧忽悠,觉得噶尔丹可能只是一个蒙古小部落的叛乱首领,一方叛军头目,似乎与诸多土司王公无两样。

但实际上,噶尔丹是17世纪东部亚洲最有权势的三个君主之一,这三个君主分别是沙俄的彼得一世,满清的康熙,还有就是准噶尔汗国的大汗,噶尔丹。

准噶尔汗国在历史书上几乎消失,但是在它强盛时期,其领土疆域甚至不比同时期的清王朝差,在葛尔丹时期就已经进占甘肃,青海,新疆,哈萨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的广大地区,人口在五百万之间。

这样一个大型游牧帝国的君主,你说值不值的康熙亲征?

事实上,清与准噶尔的战争整整持续了70多年,从康熙时代一直战争到乾隆时代,

1759年,清军平定支持准噶尔的大小和卓叛乱,在乾隆的命令下杀尽准噶尔高过车轮的男子,彻底灭掉了这个民族,在历史上只留下了一个盆地的地名,至此,天山南北归清朝所有。


扣毛


农耕政权和游牧部落的斗争,在古代一直存在。只要游牧民族不团结,对于农耕政权的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游牧民族出现一位能统一各部落势力的领袖。那么,对于农耕政权,将是一个致命的威胁。

蒙古族自从元朝以后,就四分五裂了。直到格尔丹的出现,蒙古卫拉特部落重新统一。噶尔丹作为准噶尔部(卫拉特蒙古的一支)的首领1,于1676年打败卫拉特盟主鄂齐尔图汗,建立了准噶尔汗国。格尔丹把松散的卫拉特联盟,变成了“国家”。

并且,五世达赖喇嘛还赠予噶尔丹 “噶尔丹博硕克图汗” 的称号。举行大典的时候,喀尔喀札萨克图汗成衮也前来参加。

本来蒙古族和满清是仆从关系,这一下就变成了两个国家。所以,清朝说噶尔丹对抗清朝是叛乱。

突然间,清朝西北全部失去控制了。这三个部落统治地区加起来跟清朝统治地区大小差不多了。而且,自古在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中,中原政权不占优势。

因为,游牧民族机动性好,你派兵过去了,都不一定找到人。你刚撤走,他就又回来骚扰边境,甚至威胁中原腹地。蒙古骑兵一般每人两三匹马轮换,噶尔丹就曾直接威胁到乌兰布通地区!到北京也就四五天路程了。

噶尔丹统一准格尔以后,开始出兵征服了西方的哈萨克汗国。后又派兵和清朝争夺原漠南、漠北,在1690年,攻入喀尔喀,长驱东进,直取乌珠穆沁。然后,噶尔丹在赤峰附近的乌兰布通南下。这时候,已经紧逼北京!400公里,骑兵四五天就能到。

喀尔喀诸部各首领,联名请康熙出兵。康熙帅兵亲征,在乌兰布通与噶尔丹交战。拥有重型火炮的清朝军队,打败了噶尔丹的“驼城”战术。康熙三十五年和三十六年,康熙又两次亲征。最终,康熙三十七年,噶尔丹死了,康熙才松了一口气。

游牧民族尊重能征善战的英雄,只要噶尔丹一天不死。噶尔丹都有可能再重头再来。所以,康熙才会如此重视噶尔丹。康熙知道噶尔丹死讯后,曾激动地跪谢天地。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简单的说,噶尔丹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游牧民族首领,带领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在西域建立了统治区域很大的准噶尔汗国(包含今天的新疆和中亚国家很大部分区域)。但准噶尔汗国政治结构不稳定内部矛盾深重,噶尔丹带兵向蒙古高原扩张时,后方西域的准噶尔汗国被人篡夺,噶尔丹带领的残部在清帝国和准噶尔汗国两大强国夹击下最终失败。康熙的三次亲征,就是清帝国和准噶尔汗国共同消灭噶尔丹残部过程中,清帝国方面的军事行动。

(噶尔丹)

噶尔丹生于1644年,是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的一位王子,不到10岁的时候,被认定为西藏尹咱呼图克图的第八世化身,成为一位仁波切,到西藏班禅和达赖处学佛法。1670年,噶尔丹26岁的时候,还俗回归准噶尔部,在准格尔部的权力斗争中取胜,成为新的首领。其后噶尔丹带领准噶尔部不断扩张,到1688年左右,噶尔丹带领准噶尔部建立了雄踞西域的准噶尔汗国,统治了今天的新疆和中亚地区很大部分区域,一个新的游牧帝国形成。

1688年,噶尔丹率军三万进军喀尔喀蒙古(喀尔喀蒙古大致包含今天的蒙古国),噶尔丹的进军取得了很大胜利,横扫喀尔喀蒙古。但这时候,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占据了西域地区,成为准噶尔汗国新的统治者。噶尔丹失去了后方大本营,准噶尔汗国也成为噶尔丹的敌人,噶尔丹成为一只流落在外的孤军。策妄阿拉布坦也联系清政权,商议准噶尔汗国和清帝国共同对付噶尔丹。

(策妄阿拉布坦)

处境困难的噶尔丹此时只占据漠北蒙古西部的一小块科布多地区(主要在今蒙古国西部)。1689年,噶尔丹率兵2万再次出征喀尔喀蒙古。1690年6月,噶尔丹追击喀尔喀蒙古的土谢图汗和哲布尊丹巴深入到漠南蒙古,并在乌尔会河之战中大败2万多清军,之后直抵距离北京只有700里的乌兰布通。

1690年七月,清军出兵十万分路讨伐噶尔丹,康熙皇帝也御驾亲征。这是康熙第一次亲征。双方最后在乌兰布通大战。康熙在途中患病,坐镇后方,未抵达战场。此战噶尔丹兵力两万,清军六至七万人,且后续兵力还有很多。乌兰布通之战在战场上双方未分出真正的胜负,从现在的研究看,清军战场损失更大,国舅佟国纲中枪身亡。但噶尔丹在兵力远小于清军且各路清军不断赶来情况下,未能彻底大胜清军的噶尔丹只能选择退兵。退回漠北途中,噶尔丹军发生严重的瘟疫,损失惨重,2万人只剩数千人。噶尔丹自此失去再次进军漠南的能力。

1696年和1697年,康熙又连续两次亲征,彻底消灭了噶尔丹势力,噶尔丹也在康熙第三次亲征时病死。

需要说明的是,康熙三次亲征,但其本人都没赶上大战,第一次亲征患病坐镇后方,第二次则其所在部队未捕捉到噶尔丹军,第三次则未经大战。

噶尔丹本人算得上游牧民族的一代雄主,是准噶尔汗国的创建者。但其对阵康熙时,其实已经是失去根据地的一只孤军,只要清军这边没有特别大的失误,让噶尔丹少量兵力在决战中奇迹般的彻底摧毁清军一只十万人级别的精锐重兵集团,噶尔丹的最终失败悬念并不大。

噶尔丹的实力虽不足,但以其曾经创建准噶尔汗国的雄才大略,只要其还未死,都存在着重新崛起的可能性,康熙坚定的远征彻底消灭噶尔丹,也是去除了一个隐患。

最后说下噶尔丹为何在与清军作战中表现中极高战斗力。和一般的游牧民族骑兵为主不同,准噶尔汗国积极学习西方新的先进军事技术,有规模不小的火枪和火炮。乌兰布通之战中,噶尔丹军的火枪兵用排枪给清军骑兵造成很大损失。可以说,在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和组织方面,噶尔丹军比清军做的更好。噶尔丹军的火枪运用水准,康乾时代的清军从来没有达到过。

但火器时代的来临,标志着战争对抗最后取决于人力和物力的比拼,游牧民族传统的军事优势已经消失。即使准噶尔在火器使用上有着高于清军的水准,但最终在清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两大势力的夹缝中,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游牧民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仁勇校尉


噶尔丹怎么这么了不得,他到底是哪里触怒了康熙,怎么能让康熙三次去御驾亲征呢?

勾结沙俄,对抗清朝

按照老规矩,先说说噶尔丹是什么人。噶尔丹是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而准噶尔部是卫拉特蒙古人的一支,而这个卫拉特蒙古人,其实就是明朝时制造了土木堡之变,俘虏了明英宗的瓦刺部

噶尔丹从小被送到日喀则,师从第四世班禅喇嘛。后来四世班禅喇嘛去世,他又到拉萨拜五世达赖喇嘛为师。24岁时,准噶尔部发生内乱,噶尔丹返回将其平定,并正式成为准噶尔部大汗。

噶尔丹

噶尔丹成为大汗之后,就开始向外扩张,先后与哈萨克汗国和喀尔喀蒙古发生战争。而且噶尔丹还敏锐地发现了此时沙俄在中亚和北亚的扩张意图,与沙俄结盟。公元1687年,在与喀尔喀部土谢图汗的战争期间,噶尔丹得到了沙俄大批军火援助,同时沙俄在噶尔丹出兵时也从贝加尔湖方向出兵,夹击喀尔喀部,帮助噶尔丹取得大胜,占领了喀尔喀蒙古的大部。

鼎盛时期的准噶尔汗国也异常强悍

而清朝此时也发现了沙俄在亚洲的扩张意图,并已经在雅克萨等地与沙俄发生直接战争,因此准噶尔和沙俄这两大强敌结盟的意图引起了清朝的高度警惕。1689年,清朝军队在雅克萨击败沙俄。同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沙俄随后不再公开支持噶尔丹,噶尔丹扩张的势头受到打击。

要求与康熙平起平坐

在失去沙俄援助一年之后,噶尔丹再遭打击。公元1690年,噶尔丹驻地科布多发生大旱,噶尔丹无奈亲率大军东征抢粮。但就在此时,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发动兵变,占领了噶尔丹的本部。噶尔丹一看后路被断,索性破罐破摔,竟然去进军已被清朝视为嫡系的蒙八旗所驻守的漠南蒙古

。当年7月,噶尔丹大军逼近距北京只有300多公里的乌兰布通,直接威胁到了清王室的安全。

而且噶尔丹还拒绝的清廷的提和,并通过使臣对康熙说:

“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

这个表态可以说是犯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大忌。中国古代要维护大一统王朝的正统性,讲究的就是“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而噶尔丹竟然公开要让清朝皇帝承认他和自己是平等的,这无论如何是康熙不能接受的。因此康熙决定御驾亲征,讨伐噶尔丹。虽然因疟疾,康熙在起兵不久后返回,但清军还是在9月击败噶尔丹,噶尔丹率百人逃回科布多。


康熙亲征噶尔丹

但6年之后,噶尔丹再次进军喀尔喀,早已对其有了警惕的康熙再次亲征并再次将其大败。次年,康熙第三次亲征,将噶尔丹包围在科布多附近。最终噶尔丹服毒自尽。康熙得报后要求将其骸骨照吴三桂例粉骨扬灰,将其骸骨“置京城外,悬挂示众”。噶尔丹这一代枭雄,最终落得了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桃花石杂谈


大部分人对葛尔丹的看法是:认为葛尔丹所统领的准噶尔反叛清朝,而清朝是去平叛的。在清朝官方记录里,也是康熙去平定准噶尔。

清朝这样认为的根源在于,葛尔丹是蒙古人,而清朝已经统治了大部分的蒙古人,皇帝不仅是中原的皇帝,也是草原的大汗。

其实,清朝与准噶尔之间的战争应该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而非清朝与附属国或者附属部落之间的战争!

葛尔丹属于蒙古的一个分支,蒙古后来分为好多分支和部落,葛尔丹的这个分支最终在清朝的西北方向,近新疆,中亚,蒙古等地区建立了一个准格尔汗国。

全盛时准噶尔疆域达到700多平方公里,而且有南下的趋势,其实,要是从另一个层面来看

,当时的葛尔丹未必不是女真的努尔哈赤,准格尔未必不是后金。

因此,准噶尔的崛起引起了康熙的注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尤其是葛尔丹积极和西藏的达赖喇嘛以及沙俄积极联络,在康熙看来,如果准格尔入侵外蒙则清军必须出手,如果准格尔向其它地方扩张,则会坐视。

但是,葛尔丹还是向外蒙(喀尔喀)进军,在这样的背景下,康熙多次亲征打败准噶尔,但是,康熙并没有彻底打败准噶尔汗国,只是重创了准噶尔,噶尔丹后来死了,才算消停一会,后来葛尔丹的子孙大有卷土重来之势,这样又经历雍正一朝,直到乾隆年间才彻底打败。

清朝与准格尔部之间的战争大概经历了将近百年,而康熙三次亲征只是代表了清廷对于这股来自西北势力的重视与打败他的决心。在没有亲征的时候,其实也是长时期的军事对峙!

在和准格尔作战期间,为了切断准噶尔和沙俄的联系,清朝在战胜沙俄的情况下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割让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沙俄,后来雍正也是签订了条约,割让贝加尔湖周围10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给沙俄,估计也都是出于这方面的考量,给沙俄一些利益,从而让沙俄放弃对准噶尔的支持。

所以,准噶尔并不是那么好打的!


史论纵横


要了解噶尔丹,先要了解下蒙古的一段历史。

史上蒙古族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即“草原百姓”和“林中百姓”(斡亦剌惕、不里牙惕),后来演变为东部蒙古(中央蒙古)和西部蒙古(以卫拉特为主)。

卫拉特人元明时期叫瓦剌(明代时曾俘虏明英宗朱祁镇),清朝时期为厄鲁特蒙古,原居住于叶尼塞河上游八河地区。成吉思汗立国时,忽都合别乞领有四千户,与成吉思汗家族有世婚关系,在蒙古国中一直享有“亲视诸王”的特殊地位。

元朝以后的15世纪中叶,草原上形成了强大的卫拉特联盟,其首领也先汗(1407~1454年)曾短期统一东西蒙古各部,其势力范围东起兴安岭,西越阿尔泰山至巴尔喀什湖、葱岭,北起安加拉河、贝加尔湖,南抵大漠,成为元朝灭亡(公元1368年)后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最后一股强大势力。

但卫拉特与漠西蒙古并不相同,前者是族群类型(可在不同地域演出不同历史),后者是地域类型。

至清代卫拉特蒙古分为四大部:绰罗斯(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另有辉特等小部。在清代基本处于现在新疆青海区域。准噶尔部控制天山南北,另一部和硕特部在青海。

和硕特部的首领家族是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子孙,长期在卫拉特蒙古具有特殊地位,长期担任任卫拉特盟主,西藏政权长期由和硕特部实际支配。

但在鄂齐尔图汗时期,由于准噶尔的强势,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与和硕特部鄂齐尔图汗共为卫拉特盟主,最后准噶尔首领噶尔丹打败鄂齐尔图汗而把联盟变为准噶尔汗国。噶尔丹时期四部共有二十万户,六十多万人。

噶尔丹生于顺治元年(1644年),是巴图尔珲台吉第六子。不到十岁时由西藏黄教认定其为西藏尹咱呼图克图第八世化身,被请到西藏达赖喇嘛处学佛法,与后来掌握西藏实权的桑结嘉措是同学。1670年,其兄僧格珲台吉在准噶尔贵族内讧中被杀。噶尔丹得到达赖允许而还俗,自西藏回到准格尔击败政敌,成为准噶尔部珲台吉。

噶尔丹夺得准噶尔统治权后,便积极向外扩张。1676年,噶尔丹俘获其叔父楚琥尔乌巴什,并击败和硕特部首领兼卫拉特盟主的鄂齐尔图汗,遂成为卫拉特霸主,把卫拉特联盟变质为事实上的准噶尔汗国。两年后获得达赖喇嘛的赠号“博硕克图汗”(蒙古诸部信黄教以获得达赖赠号为荣,犹如西欧之教皇加冕)。随后他又征服哈萨克、灭叶尔羌汗国,称雄西域。

至1688年,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继而进军内蒙古乌兰布通,威逼北京。早在顺治三年(1646),卫拉特各部首领二十二人联名奉表贡,清廷赐以甲胄弓矢。因而卫拉特与清朝是主从关系,所以史籍说噶尔丹对抗清朝是叛乱。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决心解决日益挑战清廷权威的卫特拉蒙古准噶尔噶尔丹。遂发动三征噶尔丹之役。1690年乌兰布通之战,噶尔丹败退至科布多。1696年昭莫多(今蒙古国肯特山南)之战,噶尔丹主力军被清军击溃,侄儿策妄阿拉布坦也背叛了他。1697年,康熙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时,他死于科布多(一说自杀,一说病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