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瀾壯闊40年」濱州鏗鏘走過四十年

「波瀾壯闊40年」濱州鏗鏘走過四十年

「波瀾壯闊40年」濱州鏗鏘走過四十年

和諧文明新濱州 攝影:徐志強

1978--2018,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波瀾壯闊,華夏兒女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堅定信念,奮勇向前。40年物換星移,歲月如歌;40年戮力同心,滄海桑田;40年不屈不撓,地覆天翻。創造創新,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勤勞智慧的濱州人民繼承和發揚了這一偉大的民族基因,同心同德,埋頭苦幹,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在共和國的名片上,刻下了自豪的濱州印跡。

今天起,本報擷取四十年來濱州人民的創造實踐,回眸那一幕幕令人激情盪漾的歷史片段,以勵志圖強,為建設生態美麗幸福新濱州而不懈奮鬥。

波瀾壯闊的濱州旋律

波瀾壯闊四十年。在共和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濱州人民不曾有一日停歇,心存鴻鵠埋頭苦幹,知難而進砥礪前行,創新創造推波助瀾。老渤海精神,新濱州夢想,助推著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在華夏神州史詩般改革開放的浩蕩大潮中勇往直前,創新碩果,可圈可點,可歌可泣。

共和國名片,濱州人印跡。

四十年前,濱州人民追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春風,釋放積壓已久的潛能。1978年惠民何坊第一個推行了包產到戶,緊接著博興曹王賈張村實行“五定一獎”,地委、行署不失時機加以推廣,很快,全區半數以上的村實行了定額計酬,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

作為農業大區,地委、行署高屋建瓴,在“糧棉一起抓,重點抓棉花”戰略思想指導下,一個奇蹟誕生:楊柳雪村獨樹一幟,成為全國棉花生產的一面紅旗,1979年受到國務院隆重表彰。

從未循規蹈矩,怎能小富即安。

大膽探索,敢為人先,這一旋律始終伴隨著濱州人民全新的思維和開拓的腳步。

“欠發達”,像一個緊箍咒,幾十年來套在濱州人頭上,一個“欠”字,疾首痛心。

博興興福的一群農村青年率先披掛登場。他們打破致富道路上的一切藩籬,無中生有,有中生奇,奇中生跡,從1985年起用不到10年時間,催生了廚房設備佔全國三分之一、成套設備產量佔全國70%的奇蹟。在“萬元戶”令人翹首的年代,這裡,百萬元戶已經俯拾皆是。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中宣部、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及求實雜誌、人民大學等單位的領導、專家、學者齊聚興福。

人們在思考:欠發達地區如何用市場經濟資源配置解決深化改革與農村現代化問題?興福的經驗可操作性極強,他們比浙江的橫店又進了一步。興福,把深化農村改革的突破口選在人的要素上,功夫下在培育市場主體上,一人富,多人跟;一群富,率全部,代表了中國經濟改革的方向。

他們建議:興福,作為中國經濟改革的重大典型,可向全國推廣。

於是,“興福現象”誕生,轟動全國,輻射全國。

追趕甚至超越,濱州人民從來不缺夢想。

1990年,全國愛衛會開始評選國家級衛生優秀城市,當時作為縣級城市的濱州市瞄準了這塊金牌。僅僅兩年,便與深圳、珠海、佛山、煙臺等城市一起創建成功,榮膺桂冠,成為全國第二批國家衛生城市。之後的26年間,這根金光閃閃的接力棒屆屆相傳。

改善人居環境,提升文明素養,促進和諧發展。這第一張國家級城市名片,讓崛起的濱州如沐春風。

人民利益至上,一切為了人民。

城鄉中小學生交通安全事關萬戶千家,如何解決?從何入手?全國上下無不棘手。此時,無棣縣首開冰河,2010年9月起,率先在全國推行校車公車公營模式,發起成立了首家校通公交服務有限公司,惠及包括農村在內的全縣73處中小學7300餘名中小學生,車輛、駕駛等嚴苛的“國標”准入機制,確保了7年來順暢平安。

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市場化運作、公司化管理,2012年,校車管理運營的“無棣模式”在全國推廣。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董永故里的濱州,浸透著淳樸的忠孝文化。在人口老齡化趨勢中,市委、市政府決策者把這一民生大事掛在心頭,擺上案頭,抓在手頭,走在前頭。

在財政並不十分寬裕的情況下,大方出手,毫不吝嗇,累計投入養老服務業專項資金1.3億元。

不僅如此。新時代,我市探索出了合村並居過程中“以地養老”模式:企業投資建設老年公寓,直接使用流轉土地指標用於經營,老人免費入住。

企業的經濟賬、政府的民生賬、老人的實惠賬,三賬合一,一舉三贏。

去年8月,省委書記劉家義對此現場專題調研,對博興縣呂藝鎮的經驗高度肯定。

“一院多能”、“公建民營”、“一院兩制”、“醫院轉型”、“養老機構內設醫療”,全市、縣、鄉、村四級呈體系佈局。創新,貫穿了探索的全過程。

隨即,國家民政部在我市設立了養老護理員培訓基地和技能鑑定站,濱州,成為全國首個具備培訓、鑑定、上崗“一站式服務”的地級市。

作為全國首批42個綜合改革試點地區之一,“濱州模式”再獲讚譽。

創新創造,其動力來自使命與擔當,來自濱州人民建設美好家園的共同夢想。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

農業大市的濱州,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對大農業的探索實踐,幾代人的不懈奮鬥,結出令世人刮目的碩果。在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際,全國糧食行業數百人齊聚濱州,取濱州加快推進糧食產業發展之經。

西王、三星、香馳、中裕,四個享譽全國的名字。

僅以2016年為例,濱州實現糧食產業主營業務收入1067億元、利稅41.5億元、糧食加工轉化量1379萬噸,均高居山東榜首。全市163家規模以上糧油食品加工企業,4家位居全國“10強”。

“大糧食”、“大產業”、“大市場”、“大流通”,“政府引導、市場導向、龍頭帶動、科技支撐、循環融合、惠民安全”的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濱州模式”,全國推廣。

置身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探索永遠在路上。

「波瀾壯闊40年」濱州鏗鏘走過四十年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攝影:郭海濤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看病難,看病貴,已是全國的一大頑疾。我市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醫改領導小組,連續八年將深化醫改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納入市委重大決策部署和市政府科學發展觀考核。這樣的力度,絕無僅有。

破除“以藥補醫”,讓公立醫院迴歸公益,全民醫保為群眾築起保基本、防大病、兜底線的制度屏障,實行起付線以上全報銷制度,減輕群眾基層就醫負擔,最大限度釋放改革紅利。去年6月以來,無棣縣作為全市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先行一步,步步為營,贏得全局。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通報,表彰濱州市為全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真抓實幹、明顯成效市。濱州市,在齊魯大地一花獨秀。

敢於有夢,矢志逐夢,夢想成真。

沒有人民的健康,就沒有真正的小康。體育運動發展同樣鑲嵌在決策者的心上。

今年7月,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集中調研活動在江蘇省南通海門市舉行。濱州,作為全國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惟一代表在大會上作經驗介紹。

“普及+提升+競技+精英”的校園足球發展模式,得到了與會者高度評價。濱州校園足球發展的路子,被全國借鑑推廣。

一次接一次艱苦探索,一張又一張國家級名片,讓今天的濱州精神抖擻,活力四射,幹部群眾戮力同心,城鄉上下協同發展,經濟社會各領域一起發力。

一屆接著一屆幹,一張藍圖繪到底。“四環五海,生態濱州”、“糧豐林茂、北國江南”、“十年林水會戰”,實實在在地實踐著習近平總書記“擼起袖子加油幹”的指示。

打好生態牌,做足水文章。近年來,我市把創建國家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和建設沿黃生態高效現代農業示範區相結合,形成了“以黃河兩岸生態文化帶為主軸,兩處國家水利風景區和打漁張AAAA級景區為核心,四大精品化果園和五處規模化苗木基地點綴其間”的發展格局,為濱州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數字並不枯燥。

2017年,濱州國稅收入第一次突破200億大關。其中,“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實現國稅收入110億元,佔稅收總量的52%,同比增長25%。全市國稅系統完成地方級稅收83.7億元,高於全省平均1個百分點,地方級收入同比增長44.4%,遠遠高於中央級收入增速。

今年一開始,濱州GDP出現負增長,不少人情緒波動。殊不知,把困難擺出來,正彰顯了市委、市政府決策者的強大自信,以及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政績觀。

懦弱、膽怯、退縮,“老渤海精神”中沒有這樣的基因,“新濱州夢想”中也沒有這樣的細胞!

沒有信仰,不會有兩萬五千裡的驚世壯舉,否認落後,不會有改革開放的地覆天翻,沒有自信,不會有反腐倡廉的刮骨療毒,沒有夢想,不會有“一帶一路”的世界目光。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正在390萬濱州人民心中迴響……

讓今天的困難,再一次為明天的輝煌奠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