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但是」

生活需要“但是”

書寫最新最美的答卷

一考生

“但是”是一個轉折連詞。我們生活裡充滿“但是”,“但是”的後面,可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光明,也可能是“那人卻在燈花闌珊處”的無奈、失落。生活需要“但是”,我們需要的正是“柳暗”後的“但是”。

學習蘇軾的“但是”——闊達

以前,蘇軾和章惇dūn是一對朋友。他們曾相約去一座高山遊玩。遇見一處險峻的峭壁,章惇叫蘇軾過去留字紀念,蘇軾不敢。章惇面不改色地爬過去,在峭壁上刻字。蘇軾看完心裡感嘆:能自拼命者能殺人!後來,章惇當了宰相,果然心狠手辣,把蘇軾貶到惠州。遭朋友的背叛,遭貶官,這些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許都會遇到,我們要學習蘇軾的闊達——但是,蘇軾在惠州過得逍遙自在,“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就是蘇軾的“但是”,面對生活種種的不是,他直接“翻頁”,用闊達的“但是”重新書寫精彩的人生。

學習溫森德的“但是”——善良

羅伯特·德·溫森是阿根廷著名的高爾夫球手。在一次比賽後,他前往停車場途中,遇見一個女士。這位女士十分痛苦地哀求溫森救救她的孩子,她的孩子因為沒有足夠的手術費無法進行手術,快病死了。溫森聽後直接將獎金全部給這位年輕的母親。一週後,溫森被告知,那個女人是騙子!

看到這個故事,我們都會開始感慨那個社會的陰暗、狡詐,善良的廉價。好人似乎沒有好報了。但是——溫森的反應是:“什麼?你說沒有一個孩子因手術費不夠快病死了?” …… “這真是我這周聽到最好的消息。”善良,每個人都會有。但是,遭遇欺騙、背叛之後仍保有這份赤誠的善良,就顯得難能可貴了。

我們要學習溫森德這種“但是”,依舊保持善良之心。那樣,我們社會在遭遇“小悅悅”事件後,我們就不會對社會感到失望透頂,而是繼續善良著,相信“但是”之後的大愛。

學習托馬斯的“但是”——平和

膚淺大行其道,深刻成為嘲弄的對象。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帶動整個社會躁動——但是,瑞典的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在這樣的時代裡,依舊,寫著自己的詩。當托馬斯獲得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時,顯得是那樣的平靜。職業是心理學家,今年80高齡,至今僅寫了163首詩。多少人一輩子渴望獲得的諾貝爾文學獎,對托馬斯而言:僅僅是採訪的記者多了。這就是托馬斯的“但是”,在浮躁的社會里,他用平和堅守著自己的生活態度。

生活需要“但是”,需要他們美好的“但是”!

讓所有美好的“但是”充滿我們的世界!

(點評:全文緊扣話題,中心論點突出,鮮明,分論點設計合理,論據特別是後兩個論據新穎而典型,以上幾點是本文的最大特點,也是本文能打動評卷教師、得到高分的主要原因。但美中不足的是結尾部分太過倉促,應該對上文加以綜述論證,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

生活需要“但是”

字如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