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做一個全心全意爲學生服務的好老師

陳琳:做一個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好老師

陳琳:做一個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好老師

陳琳:做一個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好老師

陳琳熱愛英語,也眷戀講臺,而將兩者完美結合的職業,無疑是英語教師。作為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陳琳已在外語教育事業上奮鬥了70多年。

從上世紀50年代起,陳琳就致力於英語教材的普及,為我國外語教材樹標立本。1956年,陳琳受教育部委託,參與編寫了新中國第一部全國大學英語專業通用英語教材《大學英語》,改變了此前只能借用由前蘇聯引進的英語教材的局面;之後,他主持供全國使用的英、俄、德、法、西、阿拉伯六語種的“一條龍”式教材編撰工作;1999年,陳琳主持國家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標準》的研製,這是我國第一套依據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編寫的小初高“一條龍”英語教材。

改革開放之初,全國開啟大眾化英語學習時代,央視推出《廣播電視英語課程》。從1978年到1983年,五年間,陳琳一直擔任節目主講人,成了家喻戶曉的“明星老師”,在不少地方,都曾出現一家三口守在電視機前一起學英語的火熱景象。《廣播電視英語課程》教材的銷售量,僅在北京地區就達1500萬套,掀起了當時全民學英語的熱潮。

在舉世矚目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陳琳曾擔任中國奧組委外語顧問,在北京籌辦和成功舉辦奧運會的8年時間裡,他成為北京市年齡最大的志願者之一。大到翻譯申辦奧運的文件,小到奧運的各種關鍵性口號和方針的議定,他都積極參與其中。他還擔任“北京市民學外語工程專家顧問團”團長,8年間,顧問團完成了全市公共場所標識、首都黨政機關和職務名稱、中華菜譜等文件英譯的糾錯和規範工作,並正式編印出版三套規範性文件。

上世紀90年代,陳琳離休了,反而更加忙碌。他有一個特製的“月曆”,密密麻麻的小字詳細記錄了每天的工作內容。他的日程不以天而以小時記:上午剛從外地回來,中午就要參加活動或會見;下午剛剛萬里迢迢地從國外飛回,晚上就參加重要會議,有時候直到深夜才能回家,次日清晨就要起床洗漱,匆匆外出開會。近年來,他還連續在《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報刊撰文,闡述其外語教育改革思想。

從教多年,無論上課,還是講座,他始終堅持三個“UP”:第一,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多大年紀,上課或者講座,始終站著,即“Stand Up”;第二,上課或講座時,一定要有激情,聲音要大,即“Speak Up”;第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講課,到時間了一定要“Shut Up”。

2012年,陳琳腰疾復發,在醫院做手術時,自覺“來日無多”,曾如此安排後事:停止呼吸後,立即將角膜等取下,交給北醫三院備用;將遺體供北大醫學院解剖實習之用;將心、肺、肝、腎等製成標本,供展示及教學之用。在“遺囑”中,他寫道:“我70年教學生涯,上課時和講座中,從來都是站立著。我願意我的遺骨永遠站立著,繼續為我國的教育事業服務!”

今年,陳琳被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的稱號。做個百歲教書匠,是陳琳的奮鬥目標,他說,“我今年已經96歲了,做了一輩子老師,要是真有下一輩子的話,我還是願意當一個英語老師。我們都應該做一個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好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