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根据郭敬明小说改编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

九月晴天


想必80、90后,整整一代姑娘的校园时代里,都躲不开

《悲伤逆流成河》这部小说。即使没看过,也一定听过这个名字。

是的,这是所谓的“疼痛青春文学”的代表作,作者就是毁誉参半的文化商人郭敬明

这部电影,当然直接搬来原著的名字,而导演,是郭敬明多年来的合伙人落落。

虽然同样隶属于宏大的“郭敬明宇宙”,但正如郭的微博所言,他本人却没有亲自参与电影的制作。

可能正是因为作为导演,目前还没有看到什么天赋的他,放了手,这部电影竟然还过得去。

豆瓣五千多人的评分,也跟我本人的感受比较符合。

先说说这部片的可看性。

首先这个演员团队,都蛮讨人喜欢的。

可能因为预算有限,反而没有一个特别大的腕儿。全都是新鲜脸孔。

99年出生的女演员任敏,有几分金马奖女配文淇的味道,脸长得很有记忆度,不面瘫,眼神里有戏,除了非常不应该的韩式一字眉(怪服化组),整个感觉都很符合苦命女孩易遥的人设。

两个男主角选得也都不错,赵英博饰演的白衣校草,辛云来饰演的傻萌富二代,颜值都过硬,而且演员都很年轻。不用玻尿酸肉毒素,满满的胶原蛋白,就算演技有点稚嫩,也瑕不掩瑜。

还有一个演员,简直是彩蛋一样的存在。

在《如懿传》里饰演太后的邬君梅,在片中饰演了女主的妈妈。

这个底层母亲的急躁、纠结、疲惫和无言之爱,靠着她的表演,都悉数撑了起来。可以说整部戏里最重要的泪点,就是她的那场戏。

不得不说,一个好演员的存在,对任何电影都有挽狂澜之力。邬君梅演得妈妈,至少在我心目中给这部电影多加了一分。


然后,第二个比较讨喜的地方是,整部电影都拍摄得比较克制。

当然,这个克制是跟一般的青春片相比的。

众所周知,郭敬明的小说,都比较矫情,说得学术一点,就是自我意识过剩。

《悲》这本小说,一样有这个问题。当然,中学本身就是人生中自我意识最过剩的阶段,要是有点什么心事,几乎都不能正常说话。

但小说本质来说,还是一种比较意识流的载体,多点矫情话还能忍受,但电影,尤其是商业电影可不能这么干。

也许导演落落意识到了这一点,《悲》里面,除了女主易遥之外,其他人基本都还能正常讲话。

而与其他“郭敬明宇宙”最大的区格和进步,在于《悲》里面终于抛弃了《小时代》里那些大段大段令人胃里泛酸水的“旁白”和“独白”,而稳健地选择忠实于“电影”这个载体,用“画面”进行表达,“画面”表达不了的,就果断放弃。

少了这种对文字矫揉造作地执着,《悲》在电影领域,就足以大步甩开《小时代》系列了。


最后还是得说说问题。

虽然举着“校园暴力”这个巨大的标签作为噱头,并依靠对这个社会话题的正能量基调完美过审,但总体来说,《悲》相对于社会现象片,还是更接近于一部青春片。

毕竟它的野心,也仅仅是拍好一个青春片的级别。

对于“校园暴力”,《悲》选择的叙事方式,是隔靴搔痒式的。

片中,路遥在受欺凌之前的生活场景,电影用得是非常写实的叙事手法,但到了真正的关键剧情,她开始被全校一起凌霸,却用了蒙太奇。

配上音乐,加上虚实切换,这一段经历,变得更像路遥自己的脑内小剧场。对于观众而言,丧失了真实感,也就丧失了说服力。


没有了让观众如坐针毡的刺痛感,便更不可能引发什么真正的关注和思考了。

“校园暴力”,参与者本来就是所有人,发起者是施暴者,旁观者同样也是施暴者。

关注女性地位和未成年性侵的《嘉年华》则截然不同,它毫不留情面地,用最白描的手法,揭开受害者的疮疤,也横陈旁观者的丑态。

亚里士多德说过:悲剧的目的在于“净化”。那应当是一种经过“怜悯”“恐惧”和“紧张”之后,情感得到的升华,以此变得更为圣洁的过程。

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好的社会现象片应当做到的。

因此,《悲伤逆流成河》算不上,也没有打算成为。这是它身上最大的遗憾。


一台戏


我看很多电影,上至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抗曰战争。下至农村到城市。可以说不记其数。这部电影,第一次听到,还没有看过。



雪里红4326


♫ 1

就在《悲伤逆流成河》上映前两天,微博上爆出一个非常严重的校园霸凌事件。

一家在专业的航空飞行学院学习的大一新生,在微博上发了个帖子,描述了发生在这个学校里,无处不在的霸凌,从她给出的材料看,这个学校里的学生中间,有着非常严酷的等级制度,不遵守这些“制度”的学生,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她的微博发出不久,这所学校里的“学姐”们纷纷赶到现场,表示要扒出她来进行严惩。她们的回复,完全坐实了她的说法。有个女孩是这样回复的:“飞院空乘办了20多年,别人都能这样过来,我看是你的原因吗。家里爸爸妈妈娇宠坏了,这就是社会。”

之所以说这个事件非常严重,是因为它不是孤立的、偶然的,而是成系统成制度的,并且延续了多年的。当我们想到,那些有着甜美笑容的空乘,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时候,不能不觉得非常残忍。

♫ 2

但,又有哪一个少年,不是这样走过来的呢?

校园霸凌这件事的发动,有点像上扶梯,有一个阶梯没有踩对踩稳,从此就会一直踉踉跄跄下去。这个出问题的阶梯,有可能是相貌,有可能是出身,也有可能是学习成绩,或者在某个事件上的纰漏。

不仅仅是不好的相貌、出身和学习成绩,会导致欺凌,好的相貌、出生和成绩,同样会招致这种残酷的对待。我曾经在一个霸凌事件里,看到霸凌者的说法,他说,他之所以霸凌他的学霸同学,就是想把他的成绩拉下来。

总之,只要在某个瞬间,你被盯上了,秃鹫们就成群结队赶来。

在落落导演的《悲伤逆流成河》里的易遥身上,几乎集中了所有可能招致霸凌的因素:家境贫困,母亲从事不名誉职业,性格内向,不加入小圈子,不向“大姐大”靠拢,更重要的是,她得到了校草的爱慕。即便没有这些因素,她身上发生的事故,也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她得了性病。

▲易遥,由任敏扮演。

念中学的少女,从来没有“那个”过,怎么会得上性病的呢?她的母亲,在家里做按摩,这是个打擦边球的职业,服务的也都是渴望打擦边球的人。所以她才会有那样的反应,竭力隐藏女儿的存在,在客人上门前,把女儿的衣服玩具统统藏起来。一来,为了制造自己单身的印象,让客人多一点绮思;二来,防止客人对女儿的觊觎。

但她藏起了女儿的许多东西,唯独没有藏起女儿的毛巾。在她家淋浴的客人,很自然地拿过毛巾来用,就这样把性病传给了女儿。

这是个残酷的事故。

少年的世界其实非常血腥,只要遇到让人摔倒的事故,秃鹫们就会闻讯赶来。我们在那些校园霸凌的新闻里,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细节,父母离婚,父母失势,被老师赞美或者批评,被同学视为告密者,都会让孩子的生活出现裂缝,恃强凌弱的人,会非常敏感地发现这些裂缝,立刻就赶来了。

《悲伤逆流成河》里的几个演员,都是刚出道不久,不算出名,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基本上没有听到过他们的名字,但他们非常适合这些角色。齐铭是漫画里的清秀美少年,秀美的眼睛特别适合特写,连肩膀的形状,都是漫画人物才有的一字肩。

▲赵英博扮演的齐铭。原著里,这样写他:“他在日光里,慢慢收拢了脸上的表情,像是午夜盛放后的洁白的昙花,在日出之前,收拢了所有的美好。”

顾森西是漫画里的痞气体育少年,讲义气,不顾世俗的眼光;顾森湘是漫画里的秀美温润少女,是这个故事里,唯一一个身上带着光芒的女孩。

▲辛运来扮演的顾森西。原著里对他的描述是:“他眼睛真好看,睫毛像假的一样。” “他鼻子很挺呢。”

唐小米则是漫画里的野玫瑰型少女,眉眼浓烈,有强烈的进攻性和进取心,但她浓烈的眉眼里,全都是荒莽。

▲朱丹妮扮演的唐小米。原著里对她的描写是这样的:“完全可以想象,那样一张无辜而又美好的脸,如同盛开的花朵,让人想践踏成尘土一样的美好。”


所以,看电影的时候,我常常自觉不自觉地,会把电影画面替换成漫画。就是这样一群漫画一样的男孩女孩,做出了绝对不漫画的事。她们孤立易遥,给她起外号,传播她的谣言,向她泼冷水,给她吃垃圾,给她嘴里塞粉笔灰,偷她的钱,把她的书包丢在水塘里。

直到易遥站上海堤准备自杀,并且在自杀前,喊出那段话:

你们永远都不会承认自己做的事有多恶毒……你们回首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挺好的了,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是在是太恶心了……你们动手的没动手的都一样,你们比石头还冷漠,你们又愚蠢又恶毒……你们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个人,因为你们的日子特别无聊。

杀害顾森湘的凶手,我不知道是谁。可杀害我的凶手,你们知道是谁。

▲易遥被欺凌的场面,这么年轻的演员,拍这样的戏,心理上还是很受冲击的,但对演员生涯来说,应该是有帮助的。这些画面,也让我想起很多学生时代经历的人和事,其实,成年是一场战争,我们都是在这样的战争中长大的。

这也是很多能被我们看到的霸凌事件的最后结果,这些事件,之所以能被公之于众,往往是因为死了人,被霸凌者自杀了,或者被凌虐致死。甚至,即便死了人,如果死法不够凄惨,家长在申诉的时候,找不到足以引起舆论注意的点,也还是不能让这些事件得到关注。

在另一部描写校园霸凌的比利时电影《本X》里,就有对这种现象的刻骨讽刺,主人公因为忍受不了凌虐和殴打,制造了一场假自杀,并且发布视频,吸引舆论注意,惩罚加害者,使他摆脱噩梦般的处境。他的母亲接受采访,表明了伪造自杀的初衷:“如果不出人命,他们是不会注意的。”

而更多的霸凌,或许没到出人命的份上,就那么被隐藏了下来。当事的孩子,不会告诉父母,不会告诉老师和学校,也不会发微博,只会告诉他们,自己心情不好是因为学业太重了,身上的伤是下楼梯的时候摔的。他们只是静静等待一切过去,等待长大,等待未来,等待霸凌因为什么原因终止。

在悲伤的河流背后,其实有一个悲伤的海洋。

所以,看了这部电影,我渐渐明白一点,为什么郭敬明的小说,会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因为他知道少年们遭遇了什么,隐藏了什么,比如欺凌,比如贫富差距,比如少年人之间的势利,比如成年人对少年们的侵扰和剥削。这些事,对少年们来说,是很难说出口的,成年之后,却又忘了要说出来。这些事只是慢慢变成人生的砂砾、阴影和龃龉,最后和自己融为一体,只不过在特别的时刻冒个头。他却把这些遭遇的和隐藏的事物,给说了出来。

说出那些摆在明面上的事,人人都看得见,想得到的事,的确不难,但把这些龃龉说出来,的确需要一种和世界撕破脸的勇气。郭敬明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的处世哲学是,不评说别人,不公开表达对别人的看法。但他却用他的小说,和这个世界撕破了脸。

♫ 3

易遥的人生事故的起点,是她的母亲。

她的母亲在窘境中抚养她长大,一腔怒火无处排解,就只有发泄在她身上。她骂易遥是“贼骨头”“赔钱货”,哪怕是最小的开支,她也绝对不会痛快地给易遥,她让易遥体会到了比贫穷更可怕的绝望。

▲ 扮演母亲的是邬君梅。她出演的《如懿传》正在播出,下半年,还有好几部她出演的电影上映,所以,媒体报道的题目是“邬君梅,你瞒着我们拍了多少电影?”

在故事开始的时候,易遥跟她要钱,买一身校服,她以学校乱要钱为理由拒绝了。于是,易遥只有穿着一身白绿相的校服,站在穿着红黑相间的校服的同学中间,格格不入,像个异类,她的悲剧,从她必须要穿上那身衣服的时候就开始了。

人的处境,只有相同处境的人才能理解。易遥的处境,她的同学理解不了,哪怕是跟她住在同一条街上,天天能看到她家动静的齐铭。齐铭家也并非大富之家,但好在一家人齐齐整整,端端正正,晚饭能按时开出来,家里有温暖的灯光,他无法理解易遥怎么会沦落到那样的处境里,甚至指责她“燕子再渴也不会喝地上的水,体面的人再苦也不会去讨饭的”,尽管这其间的道理并不复杂。

▲易遥和齐铭。

倒是易遥清楚透亮地看到了这一点:

你吃过最大的苦就是得不到全校第一,你妈不拿三字经骂你,你生在光亮里,你就觉得全世界都是光亮的。

而她,从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带着香味的卫生巾”。

她人生的起点,就埋下了悲剧的因子,她的家,她的母亲,就像“破窗效应”里的那个破窗,注定要为她带来更多的欺凌,更多的侮辱,直到她的人生全面溃败。她只有以命相搏,剔肉还母,才能让一切终止。

这种关系,这种处境,和整个故事的走向,让我想起另一个和霸凌有关的故事,根据斯蒂芬·金小说改编的《魔女嘉丽》,小说原作,是斯蒂芬·金的成名作,而同名电影在1976年上映,轰动世界,扮演母亲和女儿的两位演员,获得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女主和女配提名。这部电影,也成为无数校园恐怖片的鼻祖,更为《午夜凶铃》提供了灵感。

而《魔女嘉丽》里,女主人公的母亲,就是个狂热的教徒,她在家里布下了可怖的气氛,对女儿严加管束。这成为女儿在学校遭遇欺凌、羞辱的重要原因,最终,欺凌一步步升级,变成了一场可怕的暴力,但所有加害者万万想不到的是,嘉丽有特异功能,最终毁灭了所有害她的人,包括自己的母亲。

▲1976版《魔女嘉丽》。这个故事后来有许多翻拍版,但都比不上德·帕尔马的这一版。

而《悲伤逆流成河》里的易遥,以及千千万万遭受欺凌的少年们,没有异能,没有救赎,他们只有默默忍受,或者以命相搏。

♫ 4

这就是《悲伤逆流成河》的意义。

它第一次把校园霸凌放到了大银幕上,从原著到电影的改编,更是把校园霸凌,放到了突出的位置,让它成为一个有现实意义的故事。而现实,尤其是和年轻人有关的现实,已经在我们的银幕上消失很久了,只要一提起“青春片”,我们想起的都是纯爱、撕扯、堕胎、毕业晚会,和一两首量身定做的歌,还有日系风格的摄影和美术。而《悲伤逆流成河》却给出了另一个现实。

它书写上海,却写出了上海的“月之阴暗面”;它书写青春,却不是那种颓废的“残酷青春”,而是青春里的全部遭逢、全部绝望和全部抗争;它书写小狗般的爱情,但这爱情却带着致命的寒意;它渴望救赎,但这救赎却要当事人用性命换取。它也有漫画般的人物,但这些人物遭遇的,却是毫不漫画的现实。

它也给出了和校园霸凌有关的一切,包括前因后果,社会的和家庭的因素,受害者的心理变化,周围人的应对,以及当矛盾激化到极端之后,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都非常珍贵,非常难得。

更难得的是,它不黑暗,也不绝望。即便是在四面楚歌的绝境里,易遥也勇敢地抗争了,她几乎用尽一切方法,合理的不合理的,好看的不好看的,她用水龙头冲刷欺侮自己的男生,暴打唐小米,在全校面前跳海,这都是抗争。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她摸着石头过河,寻找自己的突围之路,这所有一切,都是积极的行动,都值得赞美。

她虽然没有魔女嘉丽的特异功能,不可能让仇人陷入火海,让刀剑飞舞,但她本能、莽撞的勇敢,就是特异功能。

而在片尾,几位曾经遭受校园霸凌的年轻人逐个亮相,讲述他们少年时代被欺凌的经过。他们应该已经远离了那个少年丛林,但讲述这些事情的时候,脸上还是有阴影。这也是一种带着阴影的勇敢。

但我们不可能依靠异能,也不能单独依靠被欺凌者的勇敢,甚至不能单独依靠制度(在电影末尾,以黑底白字的形式,列出了这些年出台的与校园霸凌有关的法律法规),我们要依靠所有这一切,甚至包括讲述这种现象的电影,和它进行对峙,向人们喊话,在悲伤的海洋里,激起一点点涟漪。


韩松落


国内很难得的对焦“校园霸凌”题材的电影,虽然是改编于郭敬明的小说,但是与原著又有所不同。更多的将笔墨着于校园暴力。

即使台词依然有着郭敬明的风格,稍显矫情,剧情上也有不少bug让人忍不住想吐槽。

但是那些关于霸凌关于暴力关于反抗与恐惧的画面还是会让人觉得颇有冲击力和共鸣。

用不着把霸凌说那么大,其实绝大多数人在校园时期可能多多少少会收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或者被欺负,或者被反对,在各个方面,你所能想到的,性格举止,外貌身材,家庭背景,为人处世,总有人因此收到排挤或背后不一样的声音。

这些都是烙印于青春期的疤,都或多或少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大小不一的影响。

有些霸凌甚至是没有原因,那是人类身上原始的恶,是未成年人,由于无知以及不考虑后果的天真导致的恶,它没有原因,因为针对你而针对你,却会困扰受害者一生,这是最可怕的地方。

受到迫害的人们,因为伤疤随着时间痊愈,也许未必会记仇一辈子。

但那永远不是原谅。

不可能原谅。

而是,那就算了吧,因为厌恶反而失去了对抗的意味,是想要远离的决心。

“向烈火外眺望,远方外是更多远方”。


李沫霖


邻家哥哥和邻家妹妹,青梅竹马的成长经历,其中卖点在校园霸凌篇幅较多,之后就是时代变迁,青涩的在一起到饱尝苦果之后的分开,也就是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俗套,否则故事就该结束了,皆大欢喜,可喜可贺,有情人终成眷属,缺少了灌水赚集数的机会。

回忆,人生路途的领悟,各自珍重和爱惜,寻找属于自已的美好生活。

大致如此,发个郭娘炮镇楼,呵呵,我真的认为他很娘炮。

呵呵,开个玩笑,但真的有这么一个感觉,希望郭老板能爷们点,别画眼影。

不说了,鸡皮疙瘩都起来咯。


鸿哥iouyh福小铺


这是一部以校园欺凌为题材的电影,说实话中国的话很难拍出这种片子,在这部电影里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很喜欢这个电影里的一个框架构图,在易遥的身边充满着各种声音的时候,一个框架构图很好的框住了当时的气氛,一度紧张把气氛推向高潮。

在片子快结束的时候一个近景女主演技给好评,最后那段话揭示了这个片子的意义,还有最后女主跳进海里的静音,片子整体配乐给满分,增强了片子的代入感。

希望每个人的青春,都能被温柔以待。易遥的痛苦与不堪,这样的年纪如何承受,却又无法改变。有时候,人的确现实的可怕,不分缘由,不讲道理,人云亦云。

也心疼顾森西,是易遥身边曾经的光芒,但失去姐姐之痛,又该如何放下。小说比电影悲伤黑暗,大概电影想让我们感受一丝温暖吧!


电影怅客


《悲伤逆流成河》是一部多组校园欺凌事件电影,原著上的结局比电影版更虐一些,落落的改编让这部作品得到了更精彩的呈现,很难得,一向以严谨著称的郭敬明也在微博上评价说压抑却也动人。喜欢这种类型的人可以去看看,豆瓣评分6.1,也没多高,但相比郭敬明自导自演的小时代那几部电影都没有超过5分来说已经不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