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視導讀:電影《大師兄》上映後,讓很多觀眾感到比較意外,本來以為是拳腳相加,以暴制暴整治校園暴力的純動作喜劇電影,結果看完後才發覺動作的因素只佔據了一小部分,似乎一點都不像印象中的甄子丹電影。似乎主演甄子丹在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大家,他不想再做一個只懂得揮拳頭的動作演員了,他的選擇預示著華語動作影人的轉型時期真正到來了嗎?
事實
甄子丹老了
動作電影在不斷走下坡路
現年55歲的甄子丹早已過了體能巔峰的年紀,這個巔峰年紀還是以動作演員來計算的,通常搏擊選手或其他競技項目的職業運動員,26-30歲是巔峰,30歲開始就是老將了,而動作演員因為不需要保持高強度對抗,動作壽命會長很多,但是再長到了50歲,速度和力量都開始下滑了。
轉型或者改變動作風格飾演那種動作場面不多的高手,大BOSS一類的,通常是這類演員的歸宿,比如當年的石堅,後來的午馬等,甄子丹已經過了巔峰之年了,能在45歲的時候以一部《葉問》翻身,再次掀起華語功夫片的熱潮,已經算是力挽狂瀾了。
隨著整個社會的物質精神生活慢慢富足,與國外的差距迅速縮小,以往那種依靠武力逆襲的橋段不再是大家喜歡的路數了,更何況,從李小龍打到成龍,再打到李連杰,觀眾早已審美疲勞了。
雖然甄子丹一直沒有放棄對於動作戲的探索和通過鏡頭和觀眾溝通動作技巧,但他的影響力始終處於一個動作電影影迷這樣單一的群體裡,2005年的《殺破狼》,2007年的《導火線》,他第一次把綜合格鬥為主的概念引入華語動作電影,帶來華語動作電影的一個寫實突破,但這並沒有改變動作電影不斷走下坡路的殘酷事實。
從《葉問》開始的轉變,甄子丹找到了自己的新路子,一個更飽滿有內涵而且懂生活的角色才是現在的觀眾希望看到的,甄子丹終於靠葉師父這個角色深入人心,但他也明白,他應該是最後一代靠功夫走到一線的明星了。
因為大時代變了,好萊塢、韓國、法國等早已學會了功夫片、動作片的套路和技術,而且玩得更加有聲有色,而他自己帶出來的徒弟谷垣健治成了日本第一武指,以《浪客劍心》真人版立下字號。
華語動作片不再一家獨大,為打而打早已過時,把動作變成一種元素在合適的時候鑲嵌在合適的電影裡,才是動作影人該考慮的事情,徹底地退居二線導致再單純靠身手成名已經不可複製了。
舉個例子,憑藉《一代宗師》獲得關注的動作演員張晉,顏值和身手都非常不錯,在《殺破狼2》裡扮演的監獄長圈粉無數,動作戲雖然把他帶入了主演行列,但是已經沒有機會靠動作戲躋身一線影星的行列。
而吳京靠的是好萊塢的軍事商業電影才另闢蹊徑自立門戶的,並不是走單純的動作路線,因為大家都明白時代變了。
問題
動作演員不改變
就是固定化的臉譜角色
甄子丹在這部《麻辣教師》風格濃厚的《大師兄》裡,以一個退役特種兵的身份來教問題學生,他要把戰鬥技術帶給自己的改變在生活中帶給別人,動作該藏就藏,練拳的人在生活中是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大都是剋制自己,嚴格抵制無意義的暴力的人,因為理解暴力才懂得控制暴力、預防暴力,這才是真實的生活元素,而不是一言不合就開打,甄子丹的電影后期一再表達這個觀點。
這次全片只有兩場打戲,谷垣健治做的武指,無需多說,甄子丹的動作在全世界都是一流的,該有的都有,什麼時候停什麼時候發力恰到好處,都拿捏到位,更衣室和教室那段打鬥算在今年最佳動作設計都不為過,充分利用身體重量完成的各種摔法落體真實到位、酣暢淋漓。而且節奏把控到位,剛剛好,把動作退化成戲中的一種元素,而不是主題,突出自己文戲部分。
這個做法非常像另一位世界級巨星巨石強森。職業摔角手出身的強森帶有非常濃厚的運動員風格,一開始入行拍戲的時候基本只能演一些臉譜化嚴重的狂戰士,而且基本看不到能改變的跡象,從《蠍子王》到《威震八方》再到《一酷到底》。
那幾年幾乎就認為強森會沿著這種路線發展下去,永遠有你的戲路,但是永遠都是固定的臉譜角色,動作角色,不會有轉變。
直到2006年的《重振球風》,強森扮演一個收容所所長,把一堆問題少年組成一支球隊,通過努力重獲新生的故事,這部電影裡強森幾乎沒有什麼動作場面,他扮演的是一個內心和身體都足夠強壯的導師,通過自身的努力激勵孩子們成長,把武力“內化”了,更多的是通過自身的氣場感染別人,這種氣場只有經歷過大量格鬥訓練,重競技訓練的人才有的,不怒自威的感覺。
真正聰明的動作演員都會把握使用這種氣場來讓自己轉型,成龍在2009年的《新宿事件》利用這種氣場讓自己看上去就是歌舞伎町華人頭目,而李連杰也是在2007年的《投名狀》中用這種氣場鎮住了龐青雲這個複雜無比的角色,如果光靠動作,最多到個參將的效果。
啟示
武術電影時代結束
但動作片永遠不會消亡
甄子丹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與其單純地在動作上改變,對抗越來越擬真的3D技術,剪輯技術,不如好好發掘自身。
他們這一代動作影人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是幸運的,因為他們還經歷過電影技術沒有飛速現代化的時期,還需要大量真人摔打的時期,積累的大量拍攝經驗是後來的演員沒有機會再有的。
而這些經驗也讓他們在拍攝動作戲的時候完全知道該怎麼打,打多少,打到什麼程度好,這對大量的時裝和古裝電影來說依然是難得的財富,但要識時務地退居二線,並不是每一個演員都能做到的。
這些年冒頭的張晉有著名武指袁和平導演的《張天志》,吳樾也在《狂獸》裡擔任了主演,之前的配角都想再走一遍當年成、李、甄三人走過的路線,但哪怕用同樣的方法,同樣的投資,同樣的宣發,都不能再有同樣的效果。
向佐的資源優勢夠好了吧?換做十幾年前,早就大紅大紫了,但是如今依然不溫不火就是最好的一個佐證。有時候就和諾基亞一樣,你沒有做錯什麼,但是世界就是變了,你沒有任何辦法。
或許這次甄子丹的改變能給整個華語動作影人一個啟示,能讓大家繼續生存下去。
徐浩峰明白武俠已經寫絕了,所以他的作品解構所有武俠和武行的真實現狀,獲得了關注,而甄子丹這些影人要做的,也是把練武之人真實的生活態度和方式展現在電影裡面,還原生活本身,這才能適應已經成熟的影迷群體。
這個情況不光是國內的動作演員,全世界都一樣。
當年那一批老將,尚格雲頓,史蒂文·西格爾早已淡出銀幕,哪怕隆達·羅西這樣的UFC女王再次包裝也只能演單一的角色類型。
泰國的託尼賈最近幾部戲也是越來越注重文戲,艱難轉型,北野武則早就在黑幫電影裡褪去了劍客的外衣。
韓國轉型得最快,而且基本把每部電影的動作戲都處理得很到位,讓不會打的演員儘可能充滿真實感地去打鬥。
這個思路才是最值得學習的。而國內很多人還在希望恢復當年的武俠時代,靠著武術套路動作來征服觀眾,這是不現實的。
預計在今年之內上映的另一部甄子丹重頭戲《葉問4》,據說是該系列的最後一部,這個華語功夫片最後的旗幟收官,也宣告了一個以武術為主的電影時代的結束。
雖然當年作為唯一類型片的華語功夫片曾經是華人的驕傲,但是也不必因此而感到傷心,因為這批人畢竟改變了世界影壇,讓各國的電影都有了功夫的元素在裡面,這個意義和貢獻是巨大的,也是值得電影人一直驕傲的。
完成了使命就得迴歸本真,而且這並不代表著動作片乃至動作影人的消亡,君不見動作片功夫片早已成為影片的一種形式確定下來了嗎?這難道不是最大的成功嗎?我們曾經在這方面一度領先世界,為什麼不再領先一次,帶領大家集體轉型,研發“後動作片時代”的路線呢?
閱讀更多 網視洞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