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放弃了元朝的大片土地?

小右PAI


先确定一下方针,明朝不是在元朝灭亡后才建立起来的,恰恰明朝将元朝灭亡,从大元打成了北元。从实际情况来看,明朝并没有放弃元朝的大片土地,能占的基本占了,剩下的要么是占不了的,要么是明朝不感兴趣的。

元朝脱胎自蒙古帝国,但自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夺位成功后,蒙古帝国已经彻底分裂了,四大汗国虽然名义上承认忽必烈为宗主,实际上是自治独立的,甚至各大汗国之间以及跟元朝之间,是会爆发战争的,与两个国家无异。

并且元朝入主中原,其都城在大都(今北京),虽然蒙古人跟汉人相处地并不融洽,但无疑,元朝的政权中心在今天的中国和蒙古,欧洲太远,很难说元朝有什么有效的关系,而西伯利亚的大片寒原,蒙古人也瞧不上。

元朝的主要疆域,换算到朱元璋时期,就是明朝加北元,明朝何尝不想继承元朝的全部疆域,但北元还在那堵着,即便经过朱元璋和朱棣的苦心经营,将北元废成了鞑靼、瓦剌等部,明朝也没能占住蒙古高原。

一方面是自然环境的限制,草原并不适合农耕,明朝对吞并草原没有迫切欲望;二是草原民族不可能就地爆炸,由于不能将他们转化为农耕民族,占住草原也要忍受他们的骚扰,所以明朝中后期干脆不往草原进了,还往后退。

明朝的确比元朝要小得多,但其对内部的掌控能力要强得多,元朝内部的管理非常简单粗暴,能收税就行,而且中央很不稳定,权臣迭出,反观明朝,有手握重兵的权臣吗?君主专制层次远胜元朝。

就对地区的掌控而言,西藏、东北这些区域元明的掌控力差不多,而在西南云贵地区,元朝的经营要比明朝弱得多,贵州成为省级行政规划就是明朝所为,并且明朝已经逐渐开始改土归流,以图削弱土司的影响力,清朝继承了这一措施。


平沙趣说历史



明朝不是放弃了元朝的大片土地,而是没有恢复了元朝的巅峰疆域。

任何王朝更迭都是一次疆域的交替,干的好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像元朝那样打下历代王朝疆域之最。干的一般了,也是恢复了旧汉故地。干的差了,就像唐朝的下一个朝代宋朝一般大幅度缩水了。

毫无疑问明朝只能说一般了,并没有恢复元朝疆域,只是恢复了旧汉故土,所以只能说一般般了。当然明朝恢复旧汉故土的基础上也做的很不错了,但没办法谁叫明朝之前是疆域最大的元朝呢。

这其中的原因其实是比较复杂矛盾的。

下面宋安之来大概说说。

首先最简单的原因在于明朝虽然打破了北伐不可能统一中国的魔咒,实现了第一次北伐成功。但元朝并没有被消灭,元顺帝逃到漠北老家继续抵抗明朝,是为北元政权。

北元政权强盛之时可是拥兵几十万之多的,对于中原虎视眈眈,一直想南下恢复统治。为此明太祖朱元璋进行了八次北伐才使北元政权土崩瓦解,蒙古草原重新回到了部落状态,巨大的威胁减小很多。

而有明一代与北元及其之后的蒙古部族延绵不绝的战争,是明朝没有恢复元朝疆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只是没有恢复,不代表是放弃了。毕竟明朝继承的是元朝正统性,而不是疆域,明朝的疆域是明朝自己一步步打下的。

其实深层次原因就复杂了,明朝疆域没有恢复到元朝疆域那么大,其实也有农耕文明的局限性,毕竟古代封建王朝的主要经济在于农业,而肥沃的土地对于统治者的诱惑无疑是巨大的,相反,没有耕种价值的土地,统治者并没有兴趣的。

所以明朝经过开国初期的锐气以后,疆域是再也没恢复到元朝时代了。

当然这一点明朝一样,元朝也不例外。只不过元朝脱胎于疯狂扩张的蒙元帝国,有很大的优势和可以吃老本,所以疆域很大。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汉唐两个强大帝国苦心经营西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陆上丝绸之路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而到了明朝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西域的诱惑也就没有那么大了,所以也就是勉强收复了西域东部。

所以北边的扩张受限于北元以后,明朝在西北也选择了放弃扩张和恢复,也就是东北方向恢复元朝的疆域干得还不错。

当然细说起来,原因也是复杂化五花八门的。所以就先大概以这两个主要原因来说说。


宋安之


这句话问的,如果朱元璋听到真的要气死。首先,领土主权观念是近代从西方传过来的,那时正遇到了清朝晚期,所以从清朝至民国再到今天才有领土继承这一说。中国古代二十余个朝代,哪个朝代的领土是继承前朝的呢?都是靠自己双手打下来的。

而且针对元明两朝,朱元璋反复强调他的江山不是从元朝手中抢来的,而是从群雄混战中打下来的:“取天下于群雄之手,不在元氏之手。”所以在朱元璋的叙事结构中,明朝取得了元朝曾经的天命,但在领土上却与元朝无关。

再者说,作为一个开国君主来说,朱元璋是最不喜欢开疆拓土的皇帝了。他将周边十五个小国立为“不征之国”写到了《皇明祖训》中,不让后辈去打,但是这些不征之国里却不包括西北的元朝残余势力。朱元璋自己领导过八次北伐,永乐年间,朱棣也领导过北伐,最后一路打到擒狐山,并巨石上刻下“翰海为镡,天山为锷”八个大字。你要说明朝对西北没有占有欲,那也是说不过去的。只是有明一朝,蒙古势力一直很强大,明朝皇帝都曾经被掳过,所以这也谈不上放弃,肥肉不好吃啊!

别问我郭德纲在干什么!


隐语


元朝和蒙古帝国是两回事。虽然元朝名义上仍然是蒙古帝国的宗主,是各个汗国的宗主,但从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帝国实际上就已经分裂了,各个汗国都是自行其是,并不完全服从元朝中央的命令。

而且,因为蒙古继承制度的不确定性,所以经常发生继承人之间的战争。忽必烈继位后,就和阿里不哥进行了长期的战争。而在当时从蒙古的传统习惯来看,阿里不哥的合法性要比忽必烈更强,所以大多数蒙古王公选择了支持阿里不哥。经过这个战争之后,元朝和西部、北部的大多数蒙古汗王就处于对立状态了。

从这个角度说,虽然蒙古确实征服过很大的区域,大半个欧亚大陆都曾经被蒙古帝国征服,但这并不都是元朝能够有效管理的疆域。

即便是从元朝能够实际控制的区域来说,如果只是从地图上看,明朝确实也比元朝小。但反过来说,明朝对自己领土的实际控制能力,要远远超过元朝。

元朝对地方上实际上谈不上什么治理,更谈不上什么有效治理,整个国家管理都很简单粗暴,只要不耽误财政收入,治理上怎么简便就怎么来,主要是靠武力去压。所以现在还有些人说,元朝的时候国家法律环境比较宽松,其实完全不是宽松,而是偷懒,弄得太复杂了,他们自己也玩不转,又不愿意过多的依赖汉人,只能尽量简单。

所以元朝对地方的实际控制能力并不强,整个国家统治的稳定性特别差。才短短一百年,整个国家就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之下分崩离析了,地方上完全没有能力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镇压,只能坐视农民起义席卷全国,最后被推翻。

明朝与元朝完全不同。明朝初期也进行了对外扩张,但主要目的是打击作为对立政权的元朝残部,也就是北元的残余势力。明朝本质上还是一个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国家,所以更注重实际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而不是一味的跑马圈地,劳民伤财。

比如对当时已经伊斯兰化了的新疆地区,明朝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征服行动,而是到嘉峪关之后就停下来了。虽然明朝向西和向北的扩张并不积极,反而是态度比较消极的,只是画地自守,逐步形成了以长城为界的实际控制疆域范围。

但与此同时,明朝通过不断在西南剿灭各种依山阻险的少数民族势力,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控制。虽然西南地区早在汉朝就已经被纳入历朝历代的统治版图,但是实际控制能力并不强,所以才会在唐朝出现南诏,宋朝出现大理这种地方政权,和朝廷分庭抗礼的局面。而在明朝,通过不断的军事行动,把这些地区逐步纳入了朝廷的实际有效控制。

《大路朝天:中国道路与中国革命》

出版:中信出版社2018年3月


萧武


作为皇帝,哪个不想扩张版图、显示强盛,在史书上大书特书一笔雄才大略青史留名。明朝也不例外,也是盼望能够全盘接收元朝庞大的疆域,只是实力有所不足,不能扩张到元朝鼎盛时期的势力范围罢了。


明朝始终未能直接掌控的元朝领土,首先就是北方长城之外的蒙古草原、西北的戈壁大漠。当朱元璋派出的徐达大军逼近元大都时,元顺帝眼看低挡不住,于是提前带着皇族后妃、文武官员和剩余骑兵跑回蒙古草原,过起了和祖先铁木真一样套马、放羊的游牧生活。

此时,元朝在政权形式上并未真正灭亡,至于忽必烈“黄金家族”的彻底断绝,那更是皇太极的满洲八旗才干成了的事。大量蒙古骑兵随同元顺帝回归漠北草原,还是以“元”为国号保持着“北元”朝廷的完整,继续与长城以南的明帝国对抗。此后,北元虽然经历剧烈的分裂动荡,但终明一朝始终无法对漠北、西北蒙古人的势力范围实施直接的控制。


蒙古人在明初时曾经被蓝玉、朱棣一再打压,游动的部落政权落魄得如同丧家之犬。到了明英宗前期,瓦剌部落又日渐崛起兴盛,其势力不仅涵盖蒙古草原,而且西向扩张到了新疆、青海的中亚一带,东面直达东北威逼朝鲜边境。不堪忍受瓦剌日益座大的明英宗,在亲信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亲率几十万大军御驾亲征,不想土木堡一战下来全军覆没不说,连皇帝本人也被俘虏北去。此战过后,明朝再也没有制定过攻灭蒙古诸部落、将其领地纳入版图的军事计划,只是在长城沿线构筑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并且用生铁、茶叶等贸易手段为辅助制衡蒙古。

在明帝国的南部边疆,成祖朱棣倒是发兵攻占过今天的越南一带,这也是百多年前蒙古骑兵唯一两处折戟沉沙的地方(另一处是日本)。只是在这块新纳入的版图上,原住民的激烈抵抗从未中断,明帝国受不了在这块“蛮荒之地”的巨额军事消耗,于是没过多少年就主动放弃了。

倒是后来的满清政权,基本完整地接收了蒙古的势力范围和明帝国的整个版图。对于崛起于西北、中亚一带的准格尔汗国,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历经百余年,也终于将其彻底攻灭


竹山清溪涧


“惊堂木一响,开讲!”


今天给大家讲讲明朝在取缔元朝之后为什么放弃了元朝的大片土地。


其实说放弃有点儿不恰当,哪位皇帝不想要占领统治整个世界?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随即发兵25万大举北伐,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收复河南、山东、关中等地,对大都形成合围。



元顺帝见势不妙赶紧脚底抹油——开溜,明朝顺势收复了大都,长城以南的汉人区域再次完整地回到汉族政权手中。


元朝退到北方灭亡以后,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三个游牧民族政权---鞑靼、瓦剌和亦力把里。


朱元障和朱棣也曾经想“斩草除根”将他们一举歼灭,但是这些政权越打越强、越打越多,明朝最好战的两个皇帝驾崩以后,就再也没有人北伐了。


中原地区的汉人们始终认为那里是蛮夷番邦,打下来也没有用。

明朝没有从元朝收回哪些土地?有书君翻阅了一下史料和地图,发现主要有三个部分,即漠北和西伯利亚、朝鲜半岛北部和宝群岛。


1、漠北和西伯利亚



漠北是元朝的诞生地,也是元顺帝最后败逃的主要地域。


元朝的军队在撤退到蒙古高原后,加固军事防御,准备向南反攻明朝军队,明朝的形势非常严峻。


明朝在长城的南边大量汉人的支持下,军队取得了迅速的进步,很快把元朝赶回了草原。


但过了长城,就进入了蒙古人的势力范围。明朝当时没有大规模的军事基地,而游牧民族飘忽不定,擅长游击,所以明朝很难完全消灭元朝势力。


尽管朱元璋继续穿越长城,前往北伐元朝,建立了大宁魏、开平魏等边疆地区,但在沙漠深处,明朝的军队总是遥不可及。


从北元到鞑靼再到瓦拉尔,明朝和蒙古人激战了200多年,从未彻底消灭过蒙古军队。


2、朝鲜半岛北部



蒙古汗国建立后,迅速扩展到周边区域,周边的政权基本消失殆尽。


从1231年到1273年,蒙古曾九次入侵朝鲜,最终逼迫朝鲜投降,成为了元朝的东行省。


1392年,李成桂向明朝投降,并积极参加明朝北伐,占领了鸭绿江和图们江以东的所有地区,基本上与今天的中朝边界线相同。


李成桂主动向朱元璋示好,请求他批准自己到鸭绿江东段,朱元障念在他军功高的份儿上给予批准。


从此,明朝军队就彻底退出鸭绿江以东的所有区域,李成桂此时建立朝鲜,成为了朝鲜的国王。


3、宝岛


1281年,忽必烈在澎湖地区设立了澎湖巡逻师,明朝建立时继承了这一政策。


但在1384年,朱元璋突然废除了澎湖巡逻师,明军因禁海政策而撤出澎湖。1563年,考虑到沿海安全和其他因素,澎湖巡逻师复职。


但此时,明军已开始衰落。当西方殖民者到来时,明朝无法维持沿海地区。1622年,荷兰人占领澎湖,1624年,郑志龙又夺回澎湖。


在元朝时期,中央政府虽然并没有真正控制宝岛地区,但它的威慑力已经覆盖了宝岛。而在明朝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央政府根本没有影响到这个区域。


综上所述,明朝并不是主动放弃元朝的大片土地,而是因为主要的领地打不下,偏僻的领地不需要,特殊的领地又保不住,所以这三点原因导致明朝损失了大片本该属于他们的疆域。


不过明朝的陆地疆域虽然比元朝少,但是海域面积和海外附属国却是空前繁荣,郑和下西洋更是给中国带来了很多南洋的附属国。


所以说元朝和明朝实行的是两种套路,一个是土地为主;一个是海域为主。也正是由于历史先辈们不断开疆拓土,才有了我们今天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确立。


有书博物馆


现如今国内的史学界把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看成中国历朝历代的一部分,而国外很多历史学者不这么认为,他们反驳国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元朝的统治疆域超越了中国传统意义上领土的范畴,认为元帝国是大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对汉民族的中原地区实行的是殖民统治。


而朱元璋推翻元的统治只是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一种复国行为。所以讲当时他的目的只是把蒙古人赶回了大漠,谋求民族独立。因而没有完全消灭和占领蒙古人的政权和领土。

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元朝被打成了北元,后来他儿子朱棣又派遣兀良哈三卫深入草原大漠对北元残余势力穷追猛打。而这一系列的军事行为并不是为了开疆扩土,而是为了边疆稳定。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就是为了“天子守国门”,而事实上整个的明一朝都在招受蒙古部落的骚扰和劫掠。甚至好几次北京城都差点被攻破,“土木堡之变”连皇帝都被做了俘虏,幸亏于谦力挽狂澜,开展“北京保卫战”,明朝才得以国祚延续。而这些残余势力占领的大部分中原以外的北方地区分割了大部分的疆域势力,所以导致只单单控制中原地区的明朝显得有些“小巧玲珑”。而且那个时候也没有现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概念,所以明朝也没有打出统一的旗号,把大漠和和草原以及西伯利亚、中亚地区看成自己的固有领土。



再加上明朝由于是汉人政权,是农耕文明。受传统小农经济的制约,更注重的是土地的耕耘。因而蒙古帝国统治疆域中的内外蒙古、西伯利亚部分地区对汉人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这些土地要么适合游牧,要么土地荒芜贫瘠。所以明朝统治者也不愿意劳民伤财、穷兵黩武去占领和实际统治这些“鸡肋”地区。只要这些地区名义上的附属,不惹是生非,明朝也不会去派遣军队和官员对其实际控制。


我们现在看历史书上的元朝疆域图大的不得了,这都是当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太过生猛,所向披靡。把中亚和西伯利亚的大片区域收入囊下,后来除元继承的蒙古汗国之外还建立了四大汗国。这些土地同气连枝,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蒙古帝国,而现在一般讲到元的疆域的时候总会把它们混为一谈,这显然也是有失偏颇的。元朝的土地面积并不是很大,《元史》载:“北越大漠,西及流沙,南到大海。”元朝皇帝自身所辖面积与今天差不多,新疆、中亚、俄罗斯由几大汗国所属,各方互不辖属。


明朝的陆地疆域虽然较之元朝少了,但海域面积和海外附属国却是空前繁荣,郑和下西洋更是给中国带来了很多南洋的附属国。所以说元朝和明朝之前走的是两条不同的道路,一个陆上,一个海上。正是由于先人的不断开疆拓土,才有了我们今天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确立。我们现如今的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组成部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持民族平等和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坚决反对分裂祖国,开历史倒车的恶劣行径!


好史不死


清朝为何冒认大明领土(列强版犬清版图和大明版图)




静草壁影


元朝辽阔的疆域,通讯靠吼交通靠走的年代,接收这么辽阔的疆域对于明朝来说不堪重负,朱元璋帮元顺帝搬了好几次家,从北京到草原,朱元璋时期他们都认为天下是自己的;后来元顺帝和朱元璋死了,对于北方朱棣施行一国两制的策略收服了瓦剌和鞑靼。

我们先先思考三个问题:

一、明朝和北元、鞑靼/瓦剌(的关系)

二、中国为何内部统一总是从北向南,驱逐外敌总是要守山西陕西。

三、南方人为何比北方人矮比北方人漂亮

如果我们把历史事件放在今天的环境来讨论是有失偏颇的,这就好比今天的你问8岁的你为什么没有趁房价便宜买套房。

时局

当时全球的经济中心在中国,具体点就是北京、中原、沿海。当时全球化并没有这个概念,战争都是地域性的;成吉思汗西征只是一个意外事件。

切回正题,在元末明初,元朝人始终没有把宋朝人--主要是汉人,看作自己正常的百姓。元朝以征服者自居,把社会分为四等人,汉人等级最低。

征服中原的蒙古贵族并没有在立国后有什么改变,蒙古贵族甚至一度想把中原汉人的农田改为草原;在脱脱的阻止下才作罢。蒙古人杀一个汉人也就赔偿一头驴。所以对于数量众多的宋人来说,元朝是入侵的外来者。宋人普遍认为长城以外到北极这块地方是不毛之地。这是文化上的不认同。

气候地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气候决定了生物生存环境,每年的生物大迁徙。人类没有鸟类的翅膀,没有动物的四只脚,所以人类的迁徙一定不是经常性的。长城以北广袤的草原,气候条件恶劣;尤其是冬季的时候,草木枯黄。对于逐草儿居的少数民族来说自然是生存的威胁。这个地方只能是草原,不适合农耕文明的生存。即使是长城以南的中原人到了这个地方,游牧生活也是最好的生存方式;农耕会使得土地迅速沙漠化--和过度放牧一样

地理和气候不但决定了物产的单一性,还带来了交通的不便利。长城的最大作用不是抵御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而是阻止了中原商人对北方少数民族输送核心产品——盐、铁、粮食。

很明显,朱元璋的根不在长城以北;对于那块不毛之地,又没什么感情(除了早年元朝腐败饿死了他一家);北方蒙古也觉得和朱元璋不是一家;很显然,这就不会出现一家亲的政策。在朱元璋和朱棣的操盘下,北元变成了蒙古,分为了鞑靼和瓦剌。成了明朝的附属国。

交通

明朝没有高铁,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四条腿的交通工具已经是很奢侈了——相当于今天的豪车。

盐,这个不起眼的生活必须品,如果一个人一天不吃盐就会浑身乏力;动物不吃盐也会浑身无力。炼铁,中原王朝家里有矿,有冶炼技术。而北方少矿(至少明朝时没发现),那个年代采矿最划算的是金矿,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挖铁矿不划算,也搞不起来。所以在实际战争中,中原王朝的士兵,战斗力远远高于蒙古士兵。即使到了明朝,铁器和盐在草原依然匮乏。在长城以北奇货可居,明末大批山西商人靠着贩盐和铁给后金赚取了大量的利润。


嘟嘟读读


这个问题,有瑕疵啊!

明朝是继承元朝的土地啊,不过那是一寸一寸打下来的,不是全部继承后放弃的。即使造成了明朝没有拥有元朝的领土部分,那也是明朝没有能力收复或者不想收复,绝对不是明朝想要放弃。历朝历代帝王哪个不想拥有全天下?所以这个问题提法不恰当。

而明朝没有收复元朝的哪些土地呢?

主要有三个部分,分别是漠北及西伯利亚、半岛北部、宝岛群岛。


1、漠北及西伯利亚

漠北是元朝的发源地,也是元顺帝退守的主要地区。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随即发兵25万大举北伐,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收复河南、山东、关中等地,对大都形成合围。

识趣的元顺帝很快开溜,明朝顺势收复了大都,长城以南的汉人区域再次完整地回到汉族政权手中。

因为元顺帝主动撤出,并未遭遇到明朝大军的毁灭性打击,因此退守蒙古高原后的元朝势力收缩防线,随时准备南下反击明军,明朝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而明朝一直是在自南向北扫北,在长城南部,因为有大量汉人的支持,因此明军进展神速,很快将元朝赶回草原。但是越过长城后,就是完完全全的蒙古人的势力范围,明朝没有群众基础,再加上游牧民族飘忽不定的特点,因此在这里彻底消灭蒙元势力难度很大。

虽然朱元璋不断越过长城对蒙元进行北伐,设置了大宁卫、开平卫等卫所巩固边疆,但是在大漠深处,明军始终鞭长莫及。从北元到鞑靼再到瓦剌,明朝和蒙古打了200多年,始终没有消灭蒙古势力。

说到底,包括明朝在内的汉人政权,缺乏对北方游牧民族区域有效的统治形式,唐朝虽然设置了都护府但是本质还是羁縻形式,这一问题直到清朝才获得了彻底的解决。

2、半岛北部

蒙古汗国成立后,迅速向周边扩张,周边政权基本都灰飞烟灭。

1231年至1273年,蒙古先后九次征伐高丽,最终高丽投降,成为元朝的征东行省,一直到1301年撤销,再此期间,半岛全境被元朝统治。

而在撤销征东行省后,高丽成为元朝的藩属,但元朝仍然控制者半岛图们江以东的盖马高原地区。

1392年,李成桂建国,随即臣服于明朝,李成桂积极北伐,占领了鸭绿江、图们江以东全部地区,和今天的国境线基本一致。李成桂主动讨好朱元璋,请求朱元璋将鸭绿江以东地区赐予李成桂,获得允许,从此中原王朝彻底退出鸭绿江以东区域。

3、宝岛群岛

1281年,忽必烈在澎湖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隶属于元朝福建行省泉州府,主官为澎湖巡检。明朝继承这一政策。

但是1384年,因为实施海禁政策,明太祖朱元璋废除澎湖巡检司,明军退出澎湖。1563年,考量到沿海治安等因素,恢复澎湖巡检司。但是此时的明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在西方殖民者纷至沓来时,明朝没有能力维护海疆。1622年,荷兰人占领澎湖,1624年,郑芝龙收复澎湖。

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并未实际控制宝岛,但是影响力已经覆盖。而明朝时期,多数时间中央政府并未影响到该地区。

至于新疆地区,元朝时期就隶属于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不属于元朝的区域。不属于明朝没有收复的区域,而实际上明朝也没有能够收复。

四大汗国和元朝没有隶属关系,当然和明朝也没有关系。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一起探讨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