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柬之等人爲什麼能夠成功逼武則天退位?

福建比美特集團


武則天神龍元年,即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等擁戴李唐政權的文武大臣,聯合禁軍發動神龍政變,成功脅迫武則天禪位於太子李顯。一代女皇就此遜位,李唐王朝得以復辟。

神龍政變除了有張易之、張昌宗等少數人遭到屠戮外,並未有太多流血犧牲,在某種程度上與英國的“光榮革命”比較類似。只是,這是唐朝矛盾的總爆發,也是不同政治勢力間的一次博弈。

一代女皇武則天在中國歷史上創下了許多個“唯一”。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唯一一位公開豢養男寵的女性,同時更是專權自立後,仍被歷史讚許的女人。可惜,這位曾經無比耀眼的武周皇帝,下場卻極其悽慘。

神龍政變後,已是風燭殘年的武則天心不甘、情不願地做起了太上皇,曾經圍繞自己左右的張易之、張昌宗等人也盡遭誅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李顯復辟李唐政權,在無限淒涼中撒手人寰。

拋開武則天的功過是非不談,就當時的政治形勢而言,李唐復辟、武周傾覆,已是一個難以扭轉的事實。

武則天晚年時,對張易之、張昌宗等人極為寵信,而且自己也日益變得風聲鶴唳,對周圍的各方勢力十分警覺,甚至早已是六親不認。

而張氏兄弟則利用武則天的寵幸,積極網羅黨羽,殘害群臣,甚至連太子李顯的兒子、孫子也都未能倖免於難。因此,朝中的文武群臣,已經日漸對武則天及其親信不滿,壓抑的情緒隨時都可能爆發。

從各方政治勢力來講,即便武則天改李唐為武周,自立為帝,但朝中擁戴李唐政權的大臣從未放棄復辟的想法。只是,武則天壯年時,膽識和才幹過人,還算能震懾住各方潛藏著的反對勢力。

可待武則天垂暮之際,這位女皇帝的控制力和判斷力皆不復當年。而且她所依仗和信賴的張氏兄弟,並無實權,更沒有兵權,實難與朝中權臣相抗衡。

懦弱的李顯,在半推半就之中,成為了神龍政變的最大受益者,而武則天也就此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張柬之等人的成功,並不是一次僥倖的成功,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在一個男權社會,一名女性即便一度登上了權力之巔,卻也著實難以長期維護自己的地位。從思想意識層面來講,武則天早晚都是要被摘掉的果實。

而就武周和李唐的正統性來看,儘管武則天一度改元遷都,但畢竟還是李家的兒媳,武周也不過是李唐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插曲。曲終,自然人散。群臣始終不願意武周繼續延續,更不想政權旁落於他姓之手。所以,和平退位還是政變奪取,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所以,聯合了禁軍的張柬之等人,在實力上早已超乎了武則天的掌控,也造成了一呼百應的聲勢,再加上將太子李顯拉入了陣營之中,武則天的退位也是再正常不過了。


碣石樵子


武則天晚年日漸沉迷於美色,寵幸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公元704年,也就是長安四年,武則天在侄子武三思的提議之下建興泰宮,二張兄弟的黨羽總覽下了這個工程,當了包工頭,此外,二張兄弟又插手了修建巨佛的工程,好可以撈油水,但是後來二張兄弟被官員舉報。但大理正的人,只罰了他們20斤銅,草草了事。但是朝廷的官員不買賬啊,武則天又想護犢子,怎麼辦呢?乾脆把這些官調走吧。



有一件事情更加深了君臣矛盾,還是因為二張兄弟,長安四年十二月,長安城內出現了神秘的傳單,上面寫著二張兄弟意圖謀反,這件事馬上傳到了宮裡,武則天也知道這件事根本不可能,但是還是得走流程,審查這件事啊,但是官員宋璟是個正直的人,咬住二張不鬆口了,武則天只好不講理,下令赦免了她的小寶貝兒咯!


這個時候,二張已經成為威脅李唐皇室也就是太子李顯即位的罪魁禍首了,萬一真仗著武則天的寵愛,意圖不軌怎麼辦,為了保證李顯順利繼承皇位,二張兄弟必須死,但是又得防止武則天的報復,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發動一場政變。

發動政變的領頭羊就是張柬之了,這個老哥八十多歲才當上宰相,也多虧了狄仁傑和姚崇的舉薦,武則天的慧眼。他為了李唐皇室的安危只有鋌而走險了。



這個時候張柬之化身縱橫家去策反各路人馬,首先對大將軍李多祚說之以理曉之以情進行說服,得到了政變的軍隊支持,又聯合同僚,加強軍事力量,使羽林軍成為自己人。之後又說服李唐皇室的人李顯——皇位的直接受益人,還有李旦和太平公主。


公元705年,武則天改年號為神龍元年,這時候她已經八十二歲高齡了,但是仍然沒有退位的意思,真是坐不住了,於正月二十二爆發,兵分四路進行。一路是張柬之領兵直奔玄武門扼住咽喉,第二路李多祚接太子李顯去玄武門集合第三路和第四路分別由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來帶領。後直奔武則天寢宮,殺死二張兄弟。

武則天睡醒後,張柬之在她面前說二張兄弟謀反,已經把他們殺了,驚了聖駕之類的話。武則天也是異常鎮定,讓各路兵馬帶回。按理說目的已經達到,但是後來桓彥範發言,意思是說你都八十多歲了還把握著政權不放手,也應該還政於太子了。後武則天在神龍政變第三天下令傳位於李顯。



其實,武則天還政於太子是順帶的事情,這場政變主要還是針對二張兄弟的,掃除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在朝廷的勢力,減少對李唐皇室的威脅,政變中起核心作用的當然還是這個耄耋之年的老人張柬之。


消失的月光


眾所周知,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能夠在眾多男性政治家佔主導的帝制時代脫穎而出,武則天的政治手腕自然是高明而毒辣。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強權人物,在她晚年卻被她提拔上來的張柬之等大臣逼著退位。作為臣子的張柬之能夠成功逼皇帝武則天退位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是晚年的武則天身體虛弱,對朝政的控制力不如往常強勢。身體虛弱的武則天自然無法像平常一樣處理朝政,她把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了求福禳災上。為了讓自己的身體恢復健康,她試圖通過將佛陀指骨舍利從法門寺請到洛陽,為自己祈願求福。這無疑給了宰相張柬之等人策劃政變的機會。

二是法門寺僧人法藏和尚的叛變,為張柬之等人提供了了解武則天的狀況可靠信息。為了祈願,武則天特意從法門寺請來法藏和尚來主持儀式。不想,法藏和尚見武則天時日不多,選擇與張柬之等人結成同盟,背叛了武則天,幫助張柬之等人策劃政變。

三是得到了羽林衛大將軍的支持。在發動政變前,張柬之聯絡好了衷心擁護唐室的羽林衛中的大將軍李多祚、楊元琰等人的支持,控制了內宮。


與書居


題主問是神龍革命為什麼能夠成功,因此我就對神龍革命發生過程就不多說。

神龍革命最表面,也是最風光就是張柬之等人,但實質上背後的因素才是最關鍵——神龍革命的發生,是李氏和武氏共同支持下的由大臣發動的。

李氏和武氏為什麼支持張柬之的神龍革命——因為張易之兄弟在武則天生病後處理大小政務,大臣無法面見武則天。這樣就有可能出現張易之兄弟“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進而控制武周朝局,打擊李氏勢力和武氏勢力。

這才是神龍革命所要預防的最大風險——張易之兄弟成為曹操,控制武周。

在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後,所有人都認為等著武則天老死後,李顯就可以順利即位。但武則天病重時,國政落入張易之兄弟,李顯以太子身份登基即位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這對李唐勢力而言,是必須要控制的重大風險。

對於武氏而言,失去了對武周帝位的繼承權,是一個失敗。但由於還有李氏和武氏在祖廟盟約,以及李氏和武氏大量的聯姻,李氏即位,武氏還能保持著大量的利益。如果變成張易之兄弟把持朝政,不管傀儡皇帝是李氏,還是武氏,對武氏而言,都有一種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感覺。


太子李顯、太平公主和張易之兄弟的關係變化:

1、公元701年8月,李顯兒子李重潤和女兒永泰公主、女婿武延基因為私下議論張易之兄弟,被張易之兄弟告發給武則天。9月武則天逼迫他們自殺。

2、702年8月,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三人共同上書武則天要求封張易之兄弟為王,被武則天拒絕,最後武則天封張易之兄弟為鄴國公;

3、703年9月,因為魏元忠和張易之兄弟的爭鬥而被張易之兄弟陷害,太公公主的情人高戩被下獄處死。

對於太子李顯,太平公主而言,張易之兄弟對他們就是:殺子之仇、奪情之恨。

太平公主參與神龍政變最明顯的證據就是:

1、公元前704年12月,

“辛未,許州人楊元嗣,告"昌宗嘗召術士李弘泰佔相,弘泰言昌宗有天子相,勸於定州造佛寺,則天下歸心。"”

這個不知名的楊元嗣告發張宗昌,和太平公主用衛遂忠告發來俊臣是一模一樣的手法。因此,楊元嗣告發張忠昌,應該是太平公主只是的。

2、705年1月,

“柬之又用彥範、暉及右散騎侍郎李湛皆為左、右羽林將軍,委以禁兵。易之等疑懼,乃更以其黨武攸宜為右羽林大將軍,易之等乃安。”

武攸宜,是太平公主丈夫武攸暨的隔房兄弟。武攸宜,是讓張易之兄弟安心,應該是他們的黨羽,但同時又是武氏。李唐勢力想要武攸宜不再政變時插手,只有太平公主這個李氏女兒、武氏媳婦可以做得到。

李顯在即位後,封太平公主為鎮國太平公主。鎮國這兩個字已經說明問題。


總結來說,張柬之的神龍革命之所能能夠成功,根本原因有二:

1、武周帝位繼承權已經確定,武氏和李氏太廟盟誓,張易之兄弟把持朝政對李氏和武氏都有重大風險損失;

2、張易之兄弟和李顯、太平公主關係變壞,這就迫使他二人藉助朝廷的李唐勢力打擊張易之兄弟。

沒有李氏和武氏的支持,張柬之難以發動神龍革命。至於李顯即位為何打擊張柬之等人,原因很簡單——他們不是李顯可以信任的人。他們可以發動政變逼迫武則天,他日也可以找理由發動政變逼迫李顯退位。他們是忠於李唐,可不是忠於李顯。


歷史哨聲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80歲高齡的武則天因病避居迎仙宮。以宰相張柬之為首的五位大臣發動政變,恢復李唐江山擁立李顯為帝,逼迫武則天退位。史稱“神龍政變”,張柬之等之所以能夠成功,有以下幾原因。

武則天年老體衰,不問政事

神龍元年,武則天已經80歲,身體已經遠遠不行了,朝廷上下都很少能見到她。政事基本很少過問。政局出現混亂,各大政治集團都在聚集自己的實力。其中張柬之為首的,李唐擁護者勢力最大。

男寵專權,不得人心

以張氏兄弟為首的武則天的男寵,恃寵而驕,弄得天怒人怨。讓武則天人心盡失。也給了張柬之等人逼宮的口實。使得政變順應人心和政治取向。

計劃周密,機會恰當

張柬之在神龍元年前,藉著武則天少問政事的機會,憑藉自己的宰相身份,已經開始在羽林衛中培植勢力,最終掌握了整個禁軍的控制權。這也是能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人心所向,大事所趨

武則天后期,多戾少恩。百姓對於李唐還是擁戴的。所以,張柬之擁戴李顯還是得到老百姓的支持的。

最終,張柬之等兵諫迎仙宮。殺掉了張氏兄弟,恢復李唐江山。武則天被迫退位,禪讓給自己的兒子。三年後,武則天病逝於上陽宮仙居殿,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拓跋飛翼



sunjin72976689


關於這一點我們首先得認清一個事實,那就是當今世上唯一一個由兩個皇帝合葬在一起的陵墓叫做乾陵。這個陵墓就是武則天和她的丈夫一起合葬的地方!

可是問題就是武則天明明自立門戶,將國號改為了周,而且自己當了皇帝!在這種情況這下他為什麼還能夠再次打開唐高宗的陵墓,進去跟他合葬在一起呢?

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當初神龍政變的時候,張柬之肯定跟武則天做過了口頭約定!

你別看武三思那一幫人天天上躥下跳,要求武則天把太子之位讓給他,而且一天到晚姑媽姑媽的喊的特別親切,但實際上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一點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常識,你武則天就算對武家的人做的再好,他是你親生子孫嗎?武則天自己心裡也清楚,這個世界上真正跟自己血濃於水的,也只有自己。那個女兒,還有就是那個不爭氣的兒子!自從自己嫁入你家的那一刻起,她的血液裡流淌的就是李家的血,而不是武家的。

再說了,當初是誰反對一切把她提拔到這個位子上來的,就是唐高宗,一日夫妻百日恩,無論做任何事情,武則天也不會忘記這件事。

所以關於立太子這件事情,她對於自己曾經的那一幫侄子啊之類的人,說了一句話,免談!別以為我不清楚你們心裡在想些什麼,等你當了皇帝,你還會記得我這個姑媽媽,你還不會把我當做武家的一個恥辱一腳踢開嗎?

但是武則天當了皇帝,名義上利益就已經跟李家一刀兩斷,這個時候武則天開始生活有一些放蕩起來,比如說寵幸張氏兄弟!這兩個人掙著武則天的寵愛,在朝廷之上,(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簡直就是胡作非為!

李家的人忍不下去,武家忍不下去了,張柬之等一批老成也忍不下去,所以大家聚在一起稍微合計了合計,然後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主要是兵權,還有政權兩個權利抓在了手裡。

看見自己手底下的人終於爭氣了,而且形勢所迫,再加上她對於李家那一種同情,自然而然也就同意了這件事情。當然,張柬之肯定是答應了武則天某些事情,比如說把他和唐高宗一起合葬在一起,再者就是自己死了以後必須要有自己的兒子來主持政治事情。


漩渦鳴人yy


準確地說,是以張柬之為首的“五王政變”推翻了武則天統治,唐革周命,李唐實現復辟。

神龍元年(705年),2月22日,守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宰相張柬之、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宰相崔元暐、禁軍長官左羽林將軍桓彥範、右羽林將軍敬暉、司刑少卿兼知相王府司馬事袁恕己等,堅決要求原定的軍事政變必須按計劃進行,不能有半點遲疑,否則大家死無葬身之地,對臨時變卦的太子李顯基本進行了劫持措施。羽林軍衝入宮內,殺死“二張”。五王擁李顯直接闖入女皇寢宮,李顯怯怯地告知她:“張昌宗張易之二人謀反作亂,已經被禁軍殺死。”武則天很鎮靜:“既然把他們殺了,你們就回去吧!”

張柬之:“陛下,該把國家交給太子了。”

武則天才回過神來,知道不僅僅是殺二張這麼簡單的事,他們要奪權。厲聲問道:“你們都是這個意思嗎?”她對下邊一波大臣巡視一圈,直盯著崔玄暐,責問道:“崔玄暐,你也是這麼想的嗎?其他人當官,都是通過各種門道,一步步進入中樞。你可是用親自提拔起來的!”崔玄暐臉色一陣紅一陣白,一句話話為說不出來!

張柬之命令士兵:“恭送太后回上陽宮歇息!”從此,武則天被軟禁於上陽宮!很快,太子李顯即位,史稱唐中宗。這已經是他第二次即位做皇帝了。參與政變的五位主要首領分別受到中宗封賞:“癸巳,侍中敬暉封為平陽郡王;侍中桓彥範扶陽郡王,賜姓韋氏;中書令張柬之漢陽郡王;中書令袁恕己南陽郡王;特進崔玄暐海陵郡王;並加授特進,罷知政事。”

雖然李唐復辟,中宗執政。看起來,洛陽依然與前一天沒有兩樣。其實暗流湧動!武則天執政21年,期間做皇帝15年。不僅武氏一門佈滿朝堂、各軍政各機關,一些大臣也對女皇有了深厚的君臣感情!武則天武周政權的人員、政策及制度規定是否會一下子真正更換,那是極不容易的!特別像武三思這樣的武氏子侄不少還身居要位,而且他與皇后韋氏關係曖昧膠葛!李武兩家多為兒女親家關係,恩愛情仇複雜異常!看到武則天被殘酷地夾持,後來開元名相姚元崇,淚流滿面,情不自禁,張柬之說:你這樣要惹禍的!他第二天就被貶往地方!

然而,立下大功的五王由於武周勢力的報復,被貶被殺,下場都不好。這與李顯政策上搖擺不定密切相關!徹底清除武周影響直到唐玄宗開元十二年以後!

武則天被軟禁了一年多,身心疲憊,每況愈下,去帝號,稱則天大順皇后。臨終留下“袝葬歸陵”的遺囑,就是要求與高總合葬於乾陵。

武則天選李顯為太子,武周政權迴歸李唐,為大勢所趨,二張侍寵傲物,胡作非為,予朝干政,從客觀上刺激了歷史進程的加速!





文物陳列策劃設計樑子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先知道“神龍政變”是怎麼回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公元705年)由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發動的一場旨在推翻武周統治恢復李唐江山的兵變。


一代天驕武則篡唐改周在天授元年(690年)稱帝改國號為大周,武則天總共在位十五年起初靠著自己的鐵血手腕和冷酷心腸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到了後期武則天沉湎享樂 公開養男寵,對張易之、張昌宗二人大肆寵愛不理朝政長期不對外聯繫導致對朝政的影響力下降。武則天對張易之、張昌宗的寵幸幾乎到了變態的地步,二人也仗著武則天的寵愛“專擅朝政,權傾朝野”位極人臣的武家兄弟竟然給他們牽馬執鞭爭相吹捧。仗著寵愛不知死活的二人竟然覬覦帝位打起武周江山的注意早已引起了朝臣的不滿,也違背了李氏與武世的盟約,武則天的武周王朝早已不得人心了。可以說張柬之等人發動的政變革命同時取得了各各方面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張柬之等人得到了宮廷羽林衛的支持,得到兵權和皇室宗親、朝中大臣的支持後張柬之等人發動的“神龍政變”成功的廢周復唐。


二蛋哥讀歷史


當我們提起武則天時,大家想到的是什麼?我相信大多數人想到的一定是,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也是我國曆史上即位年齡最大的皇帝(武則天67歲即位)、同時武則天也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但是,武則天的晚年生活卻是可以用"悲慘"二字來形容。在神龍元年的時候,武則天身體極度不好,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了“神龍政變”,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有人說武則天那麼強勢的一個人怎麼會輕而易舉的被宰相張柬之等人逼迫推位成功呢?其實,武則天退位並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張柬之等人成功逼迫武則天退位,大致有以下三個原因:

1、社會根源。在中國封建社會里男性在社會當中是居於統治地位的,男性掌握著絕對話語權,男尊女卑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中是一種常態。雖然到了唐朝女性地位得到提高,社會較為開放,但是從本質上來講,並沒有改變男性是社會主導這一基本現實。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武則天作為天下地位和權力最大的統治者,她當政的時間絕對長不了,遲早會被推下皇位,因為武則天是在和具有優勢的男性們在作鬥爭。所以武則天被逼迫推位是有一定社會根源的原因。

2、武則天被逼迫退位,是有一定身體原因的。在神龍元年前後(也就是公元705年前後),武則天生了重病,臥床不起,身體極度不好,無法管理朝政,而且當時只有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侍側,所以這就給了宰相張柬之等人有發動政變的可乘之機了。

3、政治原因。武則天繼位後志得意滿,加上年齡不斷增長,武則天開始貪圖享樂了,大修宮殿、佛寺,當時在朝中和民間都引起了非常不好的影響。武則天進入暮年後,老病纏身導致她長時間不能上朝,對朝政的控制力下降。所以武則天退位是必然的。

再加上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與擁護李唐王室的禁軍統領李多祚進行合作,裡應外合,並稱二張兄弟謀反,於是發動兵變,衝入宮中,殺死二張,隨即包圍武則天寢宮,武則天退位。

通過以上對於武則天退位原因的分析和論述,我們知道了武則天退位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各方面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