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番茄红素的老张
奉献精品内容,欢迎订阅本号!
我是科罗廖夫,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黑鹰坠落的历史事件,是1993年美军在索马里执行的一次军事行动。从作战任务和目标看,美军计划对索马里的军阀艾迪德进行突袭,将他抓捕或击毙。从这方面看,美军没有达成作战目标,最后是完全失败的。
本来是要抓捕军阀艾迪德的一次快进快出的特种作战行动,结果因为各种阴差阳错,变成了美军和索马里民兵进行激烈交火的战斗。最终结果,不仅抓捕失败,反而让艾迪德把美军的尸体拖在街上游行,使得美国舆论一篇哗然,变成了艾迪德反击美国介入的王牌。从这点意义上,美军是完全失败的。
电影《黑鹰坠落》中直升机的索降镜头,都是真正的美军游骑兵部队扮演的。
至于作战行动的过程,首先美军确实只死亡19人,但是美军还有70多人的受伤及一人被俘。索马里方面,3000人阵亡是夸张的说法,比较可信的数据是1000人左右的伤亡。尽管伤亡比仍然悬殊,但是考虑到索马里民兵和美军的巨大战力差异,这已经非常不错了。
在这次作战里,美军犯下许多个错误。轻敌自大,没有重型装备和火力,只有悍马高机动车和普通的运输直升机,AC130炮艇机和坦克支援也没有,导致在后期的激烈巷战中装备损失严重。美军的情报也不准确,表面看是秘密计划的抓捕行动,实际上美军的行动完全被对方侦测和掌控,结果变成了一场伏击战。并且在宣传上,美军真正陷入了和索马里人民作战的泥坑,其实真正的艾迪德分子伤亡很小,大多数都是索马里的民众被美军所杀。所以,无论从哪方面看,美军当年索马里的行动都是极其失败的。
科罗廖夫
战斗或战役的胜利与否是看有没有达到目的而不是看伤亡。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伤亡超过110万人照样成为二战转折点。黑鹰坠落行动中美军的目的是抓捕索马里军阀头目艾迪德的幕僚,之后惨遭数千民兵围攻,而且民兵将阵亡美军的尸体拖行侮辱并通过电视传向全世界。所以,对美军来说这次行动虽然胜利,但是是惨胜,从战略上看美军在索马里的一些列动作全部失败。
所谓黑鹰坠落行动并不是此次战役的真实名字,美军再傻也不能其这种晦气的名字。这次战斗真实的名字叫做摩加迪沙之战,之所以我们喜欢叫黑鹰坠落行动是因为行动中2架黑鹰直升机被击落,而且之后美国将此次战斗拍成了《黑鹰坠落》电影,影片中较高程度的还原了此次战斗。
其次问题中你提到的3000民兵阵亡其实夸张了,实际索马里民兵伤亡总数大概在700-1300人之间(缺乏情报支持且现场混乱,所以数字上下落差很大)。
伤亡
从伤亡上看美军损失19人和2架直升机,可能大部分人看来这并不多。但是看一下美军的部署和这19人的身份就不会这么说了:5人为美国陆军三角洲特种部队、6人为美国陆军七十五游骑兵团、5人为美国陆军一六零特种作战航空团、3人为美国陆军第十山地师十四步兵团。
从上述来看,大部分阵亡官兵都隶属大家熟知的美军精锐特种部队,而美军在当时部署在索马里地区的三支特种部队总兵力不过180人和16架直升机,也就是说阵亡率已经达到将近10%,加上另外的73人受伤,实际战斗损失已经达到50%,这样看伤亡已经很高了。
连美军自己都说这次行动是美军自海湾战争以来伤亡最惨重的一次行动。
轻敌
事实上,美军并未预料到这次行动会遭到这么多民兵围堵,在战前他们甚至预计半小时结束行动。而美军士兵对此次战斗并没有重视,甚至一部分士兵连夜视仪都没带,防弹钢板取出,这个片段在黑鹰坠落电影中也有所体现。而美军发动此次行动之前的情报并不是十分明确,而且低估了民兵的防空能力,虽然是无制导的rpg,但是对超低空飞行的直升机仍然非常致命,62和64直升机坠落也体现了这一点。而美军高层驳回了使用AC130特种作战飞机的建议也为之后重大伤亡埋下了伏笔。
政治目的
摩加迪沙行动美军阵亡士兵的尸体被民兵拖行并侮辱,而且通过电视向全世界转播,这一动作极大刺激了美国国内民众,将他们的反战情绪推到更高的程度。而且此次转播让全世界都认为美国实在干涉索马里的内政,这就让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压力巨大,并放弃了武力手段转变为政治交涉。经过11天谈判后,艾迪德将被俘的美军飞行员和尸体归还美国。但是,美军及联合国进驻索马里地目的就是为了推翻抓捕大军阀艾迪德,没想到最后成了让艾迪德在索马里更深入人心,完全与开始的意图相反。而美军因为此次事件也承诺了不再把艾迪德作为打击目标。
1995年3月2日,最后一批联合国维和部队撤出摩加迪沙,索马里维和行动宣告失败。
雏菊西瓜Peterpan
“黑鹰坠落”电影取材自“摩加迪沙之战”。
美军部队:
4架MH-6“小鸟”直升机;6架合UH-60黑鹰直升机;4架AH-6“小鸟”攻击直升机;
另外支援部队有1架P-3侦察机战区高空拍摄,3架OH-58D直升机提供现场情报,一架黑鹰指挥直升机。
7辆武装悍马,2辆货车悍马和3辆重型卡车共12辆。
三角洲特种部队、游骑兵、2名海豹部队共160人,另外还有第10山地师第14步兵团2营c连留守机场作为机动部队。
索马里部队:4000-6000武装民兵和市民,配有火箭筒、迫击炮等重火力。
1993年10月2日,美军进行突袭( 此战美军可谓精锐部队尽出,武器装备武装到牙齿,各项战略支援也到位。(除AC130空中炮艇部署未获批准)),虽然前期逮捕目标非常顺利,但随之而来四面八方的武装人员将他们包围,黑鹰遭到袭击,随之陷入苦战。当晚深夜,美军派出第10山地师满编连150名士兵、9辆卡车、12辆悍马救援,直到次日凌晨才脱困。
失败原因:
一.指挥部对索马里武装分子的实力过于低估,太轻敌。即便士兵也是如此,认为这是一场普通的任务,很快就会回来,很多必要装备都没有带齐。比如“夜视仪”、“防弹陶瓷板”,未带足量的饮用水和弹药等,除了黑鹰和悍马上的机枪更未携带多少重火力支持,相反索马里人数众多还有部分重火力支持。
二.战争由奇袭变成了正面交战,三角洲和游骑兵部队擅长敌后特种作战。部队接敌后,指挥混乱,游骑兵指挥不了三角洲部队,而且部队人数不多且被武装分子分割开,所有人都是各自为战。火力上美军又是绝对劣势。
三.对敌占区情报不足便发动袭击,城区过多路障让美军车队无法机动转移。
双方伤亡:
美军阵亡19人,受伤84人,1人被俘;坠机2架黑鹰直升机、被击伤2架黑鹰直升机、数辆悍马车和3量装甲车被击毁。加上后面支援的150人,美军伤亡比例仍然高达38%,
索马里阵亡1300余人,并有大量民众受到波及。
此战是美军越战以来最惨重的军事失败,不但没有抓住艾迪德,而且战后美军被杀士兵尸体被直播游街示众,被俘虏的美军也上了电视。此事世界周知,美国国内和国际上更是一片抨击声音。时任总统克林顿在电视上单方面说出来美军撤军索马里的最后期限。
此战可以说美国战术上是惨胜,战略上惨败。最终美国不得不和艾迪德谈判妥协。1995年3月2日,随着最后一批维和部队撤出摩加迪沙,耗资20多亿美元的维和行动以失败告终。
以上。
木剑温不胜
1 .
1993年10月3日14:30分,美军针对摩加迪沙发动一次军事行动,共出动19架飞机,12辆悍马,160名士兵。
行动代号和平女神。
原本1小时的抓捕行动,遭到索马里人激烈抵抗,最后耗时15小时。
美军19人死亡,1人被俘,70余人受伤。两架黑鹰直升机被击落,3架受损。
这是美军自越战以来遭受的最为惨重的军事失败。
两周后,克林顿总统下令,从索马里撤兵。
8年后,雷德利·斯科特拍摄了《黑鹰坠落》,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作为一部战争电影,《黑鹰坠落》里,有的是残酷的战争场面、真实的巷战,有的是像烟花那样绽放的爆炸,像枯木桩那样突然倒地的死亡。
影片有暴力,但没有暴力美学,有英雄,但没有英雄主义。
《黑鹰坠落》是一部真正的战争电影。
2 .
抓捕行动针对的是索马里军事政府的政治顾问和内阁部长。
战术部署是,游骑兵的四个班分别乘坐四架黑鹰直升机,空降到目标所在的四个街区,锁死四角,负责掩护。
三角洲部队的一个班,空降目标房屋,实施抓捕。
因为行动所在区域不利于直升机停靠,抓捕完成后,由悍马车队组成的接应部队,负责将人带回军营。
从战术上讲,不可谓不严密。
影片中装备、枪械、单纵队前后配合的战术,被军事迷反复观看考据,几乎可以载入西点军校的军事教程。
艾瑞克·巴纳等人干掉无后坐力炮时的手语,单兵作战时伏身奔跑的姿势。
换弹夹时,在头盔上磕一下,保证供弹顺畅,防止卡壳。
弹夹一正一反用胶带缠上,可以节省时间。正面打完,掉个面就换上另一个。
巷战时不能靠墙站着,防止被贴墙乱飞的流弹击中。
《黑鹰坠落》的残酷在于,将这些专业与荒诞并置。
这起美国越战以来最惨重的军事损失,源于一起低级到匪夷所思的坠机事件。在影片一开始报到的新兵,索降时,失手摔下直升机。
影片中特种部队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一脸狐疑,追问了一句,“你说什么?”
这个在报到时,号称要“踢爆敌人”的新兵蛋子,由奥兰多·布鲁姆饰演。就在《黑鹰坠落》上映的同一年,《指环王:魔戒现身》上映,他凭借精灵王子莱格拉斯一角名满天下。
他的坠机,像是死神吹响的口哨,随着超级61号黑鹰直升机在护卫运送他时被击中、坠落,事情一步步滑向不可控,美军陷入摩加迪沙巷战的汪洋大海。
在这次行动中,装备精良的美军,接二连三地犯低级错误。
即便在布置任务时,负责指挥的盖瑞森将军还在强调,“根据目前的情报,一切都不确定”。
到了执行士兵那里,他们不但没有带水,连夜视镜等装备也没带。用作运输的悍马并不是装甲配置,在布置任务时,盖瑞森将军嘟囔了一句,“请求调动装甲车和AC-130炮艇机,但华府没有同意”。
就连派出人员,除了刚刚入伍的18岁新兵,还包括伊万·麦克格雷格饰演的文书。
在“波湾战争中煮咖啡,在巴拿马煮咖啡”后,他顶替打乒乓球受伤的同袍出任务。战斗打响时,长官叮嘱他,“向大家射击的方向开枪。”
信息也不通畅,地面人员先与空中指挥的直升机联络,再传递给后方的盖瑞森将军,将军的指示再由直升机传递给地面。
当特种部队抓捕了目标后,等运送的悍马车,就等了40分钟。
悍马车不是装甲配置,无法穿过路障,只能不停地绕路。
最后距离坠机地点一百米时,再次遇到路障,悍马车不得不决定再绕过整个城区,艾瑞克·巴纳只好提出徒步前往。
这是一次典型的办公室思维指挥下的战斗。
战争是政治斗争的副产品,而任何政治斗争都免不了成为时间的笑料。
无论多先进的装备,多专业的作战才能,多令人敬畏的勇敢,多感人的同袍情义,都不可避免地成为战争,这个最荒诞事物的配饰。
当年作为苦难标志的柏林墙,后来成为一个旅游观光点。当年真实发生的坠机事件,后来成为人们娱乐的一种方式。
信仰“荣誉、勇气、献身”的职业军人,奔跑、战斗在一个盛大庄严的荒诞里。
3 .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对战争的反思,是站在全人类的视角。
这一点尤其伟大。
麦克杜伦被俘后,对方将领和他说了一句话,“我们都是军人”。这是影片令人不寒而栗的一句话。
军人保卫和平,但是以杀戮的方式。在这一点上,没有道德,只关乎利益。
“你们能杀人却不能谈判”,“在索马里,杀人就是谈判”,“你们真的以为杀了艾迪德将军,就能停止杀戮吗”,“我只知道没有胜利,就没有和平”。
黑鹰坠落于美军自大的尘埃里。
美军在索马里的一个主要任务是,保护联合国救援组织的粮食分配。但黑鹰直升机一出现,摩加迪沙全城百姓自发地烧轮胎,制造烟雾,扰乱飞行视线。
因为不久前,在一次针对部族长老会议会场行动时,美军火箭弹炸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部族宗教领袖,温和派被彻底激怒,仇恨燃烧,站在了对立的一面。
影片中可以清晰看到,在摩加迪沙,投入战斗的还有妇女和儿童。索马里人丧尸一样源源不断地扑来,淹没了坠落的黑鹰直升机。
当地居民用石块,砸死飞机里的人。
无论是用现代武器还是石块,人类从来都没有在战争这一层面,有过任何进化。
战争,是人类文明史上永恒的蛮荒地带。
需要说明的是,影片中两架黑鹰直升机都被击中尾翼坠落。
这是当年本·拉登对武装民兵培训的结果,他叫人在火箭弹上绑缚定时爆炸装置,专攻直升机最薄弱的尾翼。
影片中最壮烈的一幕是,特种部队两名队员舒哈和葛顿要求下飞机,“前往坠机地点救援”,经过反复确认和表明是自己主动行为后,获得批准。
两人和机上幸存的同袍一起战斗。葛顿战死,舒哈给后来被俘虏的杜伦一个弹夹,告诉他,“葛顿已经战死,我出去拼了”,“祝你好运”,然后战死。
最血腥的一幕出现在夜晚据守环节,同袍受伤,麻醉药用完,医官徒手扩张伤口,给断了的筋脉止血。铁打的汉子,发出牛一样的嚎叫。
最热血的一幕是,回到军营的士兵,决定返回摩加迪沙,营救同袍。一人说,“我不能再回去”,另一人说“大家都很害怕,但我们必须回去”。
因为打乒乓球受伤的大兵,背着武器,紧跑几步,跳进悍马。
4 .
影片的视听语言非常出色。
配乐尤其难忘,非洲鼓、弦乐在战斗中萦绕不散,唱经的声音回荡在摩加迪沙的晚霞里。
子弹声、螺旋桨声,爆炸声,呼呵声,跑动声,飞机坠地时螺旋桨叶擦地时砂砾飞溅声,构成了影片动人心魄的声效。
画面残酷,但美得不像话。
尤其是影片开始前,东非人民在自己的沙漠里,掩埋同族,抱起孩子,为死去的人缠上白布。
唱经声,萦绕不绝。
美军士兵在黄金海岸跑步,烧烤,摩加迪沙人,在楼顶礼拜。镜头温情地掠过这座即将被战火焚毁的城市,如男人的手,掠过情人的发梢。
战前是仪式感,一旦开战,是混乱。
黑鹰直升机一次次出现,划破黄金海岸蔚蓝的天际。成为动与静、蔚蓝与金黄、尘土与炊烟、人声与风声、大地与天空的分界线。
地上,悍马车飞奔,卷起一道道浓烟,久久不散。
第44分钟时,老兵刚教完伊万·麦克格雷格“子弹咻的一声,就表示敌人在向我们射击”后,一颗子弹咻地一声飞过,战斗打响。
没有暴力美学,没有英雄主义,到处是慌不择路、抱头鼠窜的人,到处是横飞的子弹,此起彼伏的惨叫,摩沙迪加成为人间炼狱。
不是具体事情降临,你永远也不会发现自己有多凶恶,也不会发现自己有多勇敢。
摩沙迪加的一个小男孩失手射死了站在对面的亲人,扔掉枪,趴在尸体上大哭。
这时,他由悍匪变回孩子。
一个女人走到路边,捡起树丛的AK47,向美军扫射。
风吹起她红褐色的长裙,如傍晚的云彩,如干涸的鲜血。
伊万·麦克格雷格被困在街区时,给大家磨了一杯咖啡,“磨咖啡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
影片最后徒步跑回军营后,一个战友递给他一杯茶,“没有咖啡了,喝茶。”
他们在头顶子弹的尖叫声中,身旁无坐力后炮的轰炸中,互相鼓励,“车队一定会回来”。
在这样的情境下,回到军营的人,收拾了弹药决定“再回去”。
英雄不是不害怕,也不是天生嗜血。不害怕的,是傻逼,嗜血的,是魔鬼。害怕但还是要去营救同袍的,是军人,是英雄。
《黑鹰坠落》和以往战争电影最大的不同是,它聚焦宏大,更注目于渺小,赞美勇敢,更歌颂胆怯,庆祝胜利,更祝福失败。
影片最后,未被完全销毁的黑鹰直升机,成为摩沙迪加孩子的游乐场。顽皮的男孩坐在螺旋桨上摇晃,调皮的女孩子沿着机身来回奔跑。
行人带着小狗经过,远处是坍塌的房屋,房屋上晾晒的衣衫,随风飘摇。
“之前一个朋友问我,那是我们在派来之前,他问我,你为什么去打别人的仗。你自以为是英雄吗,当时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现在我的答案是不,我不想当英雄,没人想当英雄,只是有时候时势造英雄。”
反恐部队的中士舒哈和葛顿被追赠荣誉勋章,他们是越战后第一次追赠荣誉勋章的士兵。
至今,索马里仍处于战火之中。
阿郎看电影
为什么美军承认战败
纠正一下,无论是电影《黑鹰坠落》中还是摩加迪沙真实的战斗中,都是索马里战死一千人左右,并没有达到3000人。
在该次行动中,美军战死19人,受伤84人,1人被俘虏,很多人认为伤亡比例达到1比150左右,这还算失败?实际上别说是1993年和索马里打,就是十年后的美伊战争中,美军面对比索马里强大数倍的伊拉克,美军加上英军死亡也只有295人,其中还有123人死于事故,要知道黑鹰计划只是一次简单的军事行动,而和伊拉克是一场国家与国家的战争。
从根本上来说,不要说死亡这么多人,只要没有完成既定作战计划就是失败,在影片中,计划是美军行动队对索马里的官员进行一次斩首行动。
空中和陆地配合作战,在抓获战犯后,乘坐悍马车队扬长而去,预计时间只需要半个小时,然而在实际行动中,根本就没有完成预定作战计划,除了上述人员阵亡,还有两架黑鹰战机被击毁,两架被击伤,地面部队后来还是在友军的帮助下从敌区撤退出来。
可以说虽然完成了作战任务,但是整个行动过程完全可以说是一次惨败。
如果单纯的从电影的角度来看,这根本就是一次因为轻敌,且准备不充分的行动,
美军情报不充分,行动开始就被索马里武装掌握
美军获得情报索马里的军阀艾迪德手下高级官员要召开内阁会议,然后美军准备对他们来一次斩首行动,并且迫使艾迪德就范。
然而,当美军刚离开自己的基地时就被索马里武装人员所掌握,可以说,美军的情报还不如索马里,尤其是美军根本不知道索马里到底有多少武装,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先机,要知道,该次行动是一次突袭,如果一开始就暴露,说明情报根本不充分。
而且美军已经率先抓到了艾迪德的军火供应商,只有把他好好审一下就知道这些武装都有什么装备了,也不至于战斗机被击落了。
美军严重轻敌,让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美军从上到下这都认为这是一次十分简单的任务, 连办公室端茶倒水的文员都被安排到了战场去体验,以及一个新兵,他们可能是太久没有打过仗了,认为索马里武装人员武器特别烂,枪法特别烂,实际上索马里武装的枪大部分都是AK47,而且子弹还很充足,不但有枪,还有火箭筒,还有打飞机的武器,这一点是美军事先所没有想到的。
各部队配合不充分,并且没有后备方案
参加该次行动的人数不多,但是成分很复杂,有美国陆军的三角洲特种部队还有游骑兵以及特种作战航空团,空军特战人员,以及美国陆军第十山地师,还有海豹部队,联合国部队等等,简直就是凑班子,这样的部队配合力本来就差,在行动之前却没有进行磨合。
关键是这样一支部队,指挥整个作战计划的盖瑞森将军却没有实行B计划,也没有事先通知附近的友军,直到事情已经无法收拾,才开始寻求援军。
失败的根本原因,这是一场没有道义的军事行动
尽管在影片中,一再美化美军的行动,说联合国给难民粮食,并且将这次行动渲染成是为了帮助索马里人,然而,当你看到街头上妇女都开始拿枪打击美军的时候就应该知道,美军的行为根本就是在干预他国的内政,在索马里人看来,不管是谁获胜了,都是他们自己人的国家,正如一名武装人员所说,“只有胜利才能带来和平”。
但是美军的干预,不但没有减少战争,反而还加剧了战争激烈程度,最后因为美军的惨败,不得不退出摩加迪沙,维和行动宣告失败。
史论纵横
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摩加迪沙之战是美军特种作战的一个耻辱,美军特种部队也因此耿耿于怀这么多年。其实,在那场战斗中,美军仅仅付出了19人阵亡的代价,索马里方面却有大约3千人丧生,伤亡比高达1比150左右。在伤亡比上,美军无疑是占据重大优势的,但为何美军还承认这次任务失败了呢?
美军此次行动属于特种作战范畴,与常规作战不同。常规作战讲究对敌方有生力量的歼灭,最好能够全建制消灭敌军。而特种作战任务与常规作战截然不同,往往以达成任务目标作为战国。比如说进行斩首行动,击毙敌方高级指挥官。再或者是深入敌后,破坏敌方重要设施。如果特种部队没有完成任务目标,即使消灭再多的敌人,这场任务也是十分失败的。美军此次的最重要目标就是要抓捕恐怖头目艾迪德,结果并没有抓到他。而且,这次作战中,索马里伤亡的3000人中,也有不少平民是因为双方交火而被误伤的。真正被击毙的恐怖分子绝对没有3000人。
对于美军而言,这次损失的不是一般的士兵,是19个特种兵。培养一个合格的特种兵往往需要几年时间,期间投入的人力物力是不可估量的。就算要美军拿一个特种兵的生命换这3000恐怖分子的命,美军也是不愿意的。再加上美军此次行动前情报掌握不足,各方面协调不力,也是导致任务失败的原因之一。而特种作战,最讲究的就是情报,没有足够的情报,再厉害的特种兵也无法完成任务。
霹雳火军事
黑鹰坠落实际上只是电影的名字,真实的战斗叫摩加迪沙(索马里首都)之战,美军到底胜利与否,我希望大家不要太过执着于双方的战损比,也不要太过于夸张美军的战斗力,实际上这场战斗到后期美军实在扛不住了还求救了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部队,恐怖分子也只是死亡了一千人左右,没有三千人这么夸张。战斗过程我就不长篇累牍了,大概就是美军在索马里充当民主斗士,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抓捕索马里军阀艾迪德的两个高级幕僚,外围抓捕结束以后遭遇了成千上万索马里民兵的伏击,导致被打下两架直升机,最后死伤惨重,狼狈突围的故事。详细情况说起来太长,有兴趣的可以网上搜索,关于这场战斗为什么称之失败,我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美军损失巨大
参与这场战斗的主要是160名“三角洲”特种部队和“游骑兵”特种部队以及负责运输的160特种作战航空团。这三者都是美军中的精英,游骑兵是从普通部队中选拔训练考核,合格就授予游骑兵臂章,通过率一般只有三分之一不到,而三角洲部队是和海豹突击队一样美军最高等级的特种部队,主要从游骑兵和绿色贝雷帽中选拔。负责运输的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第1营是德黑兰解救人质事件结束后专门成立的用于特种部队空中支援的部队。
在摩加迪沙之战中,在我们看来只是损失了两架直升机,死了16个人,被俘虏1人,好像没什么,可是这三只精英部队总共在索马里只部署了180人和16架直升机,只看战死率就高达10%,如果加上受伤73人,整个伤亡率高达50%。如果在后期盖瑞森将军没有紧急呼叫美军第十山地师和巴基斯坦自己马来西亚的维和部队支援,陷入全军覆灭都有很大的可能性!美国也认为这是越战后美军单次战斗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对战AK47和RPG火箭筒的索马里游击队,当时一超独霸的美国人打出这么难看的战绩确实没脸说胜利。
美军没有达成军事政治目的
摩加迪沙之战后,索马里人拖着美军尸体游街侮辱的视频通过电视传向了世界各地。这不仅激起了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全世界都认为美军过分干涉索马里的内政,索马里人更是认为美国人就是来抢夺自己国家的油田开采权的,这让当时的克林顿感受到了极大的执政压力,不得已只能放弃军事手段解决索马里问题,主动联系当时的索马里军阀艾迪德谈判,在做出了巨大的让步之后,十一天后被俘美军和美军尸体被释放返还,随后美军部队从索马里这个伤心之地退出,1995年3月2日,随着最后一批联合国维和部队撤出摩加迪沙,历时27个月、耗资20多亿美元的以美军为首的维和行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总结
黑鹰坠落(摩加迪沙之战)从战术上讲,美军以少打多,创造出了惊人的战损比,也反应出了美军惊人的战斗力和不放弃任何一个人的战斗精神。
但是在一边倒的先进装备和实力下,美军也付出了血的代价,其中暴露出的情报分析不准确,没有制定战斗突发预案,太过于轻敌,营救方案一改再改等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美军在此次行动后放弃索马里并撤出部队确实是失败,这是难以否认的,任何只拘泥于这一场战斗的分析都是主观片面而缺乏全局观的。
军史吐槽君
实际上战争中从来不是以伤亡人数来评价胜利与否的。
在美军于索马里进行的任务中,虽然美军击毙敌人1000余人,而自己仅仅阵亡19人,受伤百余人,损失直升机两架以及其他的一些装备等,但是即使是这样,美军依然没有达成其作战目的,那就是抓住索马里军阀头目等重要目标,而且还有人员被俘,最终俘虏的少量敌方人员也被还给了敌方。所以这场行动是一场彻底的失败。
同时,这次失败的行动,极大的挫伤了美国在索马里重建秩序的希望,包括联合国在内也开始对索马里局势失去信心,最终包括美军在内的多国部队最终撤离索马里,其最初维持索马里秩序,重建索马里的计划彻底泡汤。
而在战争中,作战目的的实现与否,才是作战行动是否达成,是否胜利的判定依据。比较著名的就是苏德战争了,苏德战争中德国的人员伤亡达到了近1000万(其中还包括同盟军作战的伤亡),而苏联人的伤亡则高达2000多万人,而苏联更是损失了不计其数的武器装备等物资,德军的武器装备等损失也要比苏联少,但是最终的结果大家都是清楚的,那就是苏联取得了胜利,纳粹德国被苏军一路击溃直至其首都柏林,德国最终战败,导致了一个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
战争中伤亡人数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是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有时伤亡人数是要次于作战目的的。比如说在我军战史上著名的塔山阻击战,其要阻击国民党军援军,同时还要防止关内敌军逃窜,战略地位极为关键,因此遭受了国民党军海陆空全面的攻击,但是林彪作为战略总指挥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我不管伤亡,我只要塔山!”,就是因为一旦塔山失守,战局将会十分危急,极有可能功亏一篑。
战争之王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上个世纪的索马里,美军在联合国授权下介入索马里局势,和索马里民兵之间爆发的冲突。
在整场冲突中,美军伤亡了十九名士兵,而索马里民兵伤亡上千,我们不得不佩服美军的战斗素养之高,虽然从数据上看美军获得了胜利,但是从整场冲突所达到的效果来看,美军无疑是失败的。
我们就不详细介绍当时索马里的国内复杂的政治形势了,只要知道当时有一个大军阀叫做艾迪德,他想掌权并且对美国不友好就行了。当时索马里火力暴力不断,联合国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派出了工作小组前往索马里调查,这个艾迪德果然不是什么好鸟,他觉得联合国的介入会干扰自己掌握全国政权,于是他派人杀掉了10多名联合国的工作人员。
这就过分了,连联合国的工作人员都杀,于是联合国授权早就想介入索马里局势的美军前往索马里抓捕艾迪德这个大坏蛋。但人家毕竟是老大,哪有那么好抓,于是美军将目光先锁定在了艾迪德的两个高级助手身上。
(索马里第五任总统艾迪德)
在得到了有关这两位高级助手的情报后,美军出动了多架直升机和数辆装甲车共载有150多名三角洲、游骑兵特种队部队队员的直升机前往抓捕,任务进行得很顺利。不料,在返程时,遭到了成千上万的索马里民兵的截击,有些甚至还携带RPG,美军的两架黑鹰就是被RPG击落的。这些美军同这些索马里民兵激烈交战,直到增援部队的赶到,才得以返回基地。
(美军黑鹰直升机)
特种部队毕竟不一样,在这次冲突中,索马里民兵死伤无数,但毕竟寡不敌众,有19名美军士兵阵亡。然后索马里民兵做出了极其丧尽天良的事,把已经阵亡了的美军士兵的尸体用绳子拖着游街,这惊动了全美国,美国人民要求克林顿给出解释,克林顿迫于国内压力,开始重新思考美国对索马里的政策。后来美国决定放弃武力干涉索马里局势,改为政治谈判,艾迪德归还了美军士兵的尸体和释放了被捕士兵杜兰特,但美国不再武力威胁艾迪德和干涉索马里内政。
(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
美国的打算本来准备扶持一个亲美的索马里政权,但是最后还是以美国的妥协和让步收尾,所以美国在这次冲突中无疑是失败的,这也被美国人称为“越战之后最大的一次失败”。
青年视纪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美军的目的是抓捕军阀艾迪德,但并没有抓住,所以说行动失败了。
很多人讥笑美军失败,乐于看美军尸体被黑人拖着示众。
其实,美军此举完全是履行联合国要求的国际义务,在索马里建立秩序。
当时的索马里陷入混战,军阀利用子弹和饥饿对付敌人,造成每年数十万平民饿死。
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派出包括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美军在内的维护部队,进入索马里。
在美军调停下,索马里其他军阀都愿意谈判,但实力最强且控制首都摩加迪沙的艾迪德拒绝谈判,并且袭击维和部队,造成很多死伤。
美军明白艾迪德肆意妄为,不对付他就无法实现索马里的停战。
于是,美军出兵发动了抓捕艾迪德计划,这也就是黑鹰坠落。
但摩加迪沙是艾迪德的地盘,而黑人压根没有什么国家意识,一切都以部落出发。所以,摩加迪沙的黑人全部支持自己部落老大艾迪德,攻打美军。
结果如何?美军乃至联合国被迫从索马里撤退,这里又持续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内战,成为全世界最危险最贫穷的国家。同时,这些黑人还肆虐在海上做海盗,成为国际公敌,解放军也派出军舰护航。
索马里青年党,是臭名昭著的恐怖组织
大家要有基本的是非观,不是美军做的我们都要反对。美军在摩加迪沙的死伤百人,本质在于履行联合国的义务,这和我们在非洲的维护部队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