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仿佛有一种定论:文科生普遍EQ高,而理科生普遍IQ高。这种定论深深印在了很多人的身上,以至于他们在面试的时候,也会被雇主认为你是理科生,你的情商应该高不到哪去,加上程序员大多理工科出生,而他们情商的表现,恰恰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好像更加应证了这个定论。
而在逻辑、演算方面文科生普遍落于下风,因此文科生普遍IQ不如理科生的结论也是被大多数人肯定的。
那么究竟是不是文科生的IQ没有理科生高?这个问题虽然很难定量,但是近来有人用数据给了我们一个相对准确的结论:
“理科生比文科生更聪明”
至少ETS公布的一组数据是这样的,并且这里指的聪明当然是IQ相对高。
ETS是什么?
ETS是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的简称,ETS抽样了2013年——2016年共计26,000多名学生,为了保证公平性和客观性,所有学生均按不同专业等量随机抽查,这些选中的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参加的ETS文字推理、定量推理、分析写作,然后综合三部分得分推算出结果。
这些数据在整理之后就发现:
物理专业的学生是最聪明的(平均IQ最高)
理科生整体IQ水平超过文科生
人文学科中“最强大脑”是哲学专业的学生
十大高智商专业
人类历史中,一般IQ140以上就被认为是天才了,IQ130以上基本就属于人群中的前2%,而大多数普通人平均IQ100。来看看ETS的十大“最强大脑”专业!
-1-
物理与天文学——IQ平均值: 139
-2-
数学——IQ平均值: 137
-3-
经济学——IQ平均值: 136
-4-
哲学——IQ平均值: 136
-5-
化学——IQ平均值: 132
-6-
工程——IQ平均值: 129
-7-
政治学——IQ平均值: 129
-8-
生物与生物医学科学——IQ平均值: 128
-9-
历史——IQ平均值: 125
-10-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IQ平均值: 124
对于这个结果你怎么看?
“理科生更聪明”的结论,其实可以借用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概念“弗林效应”来解释。“弗林效应”是指智商测试的结果逐年增加的现象,这个理论是以新西兰籍心理学家詹姆斯·弗林的名字进行命名的。
1983年詹姆斯·弗林(James R. Flynn)声称,他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趋势:在过去半个世纪中所有发达国家年轻人的IQ 指数(智商测试分数)都出现了持续增长。这一发现受到广泛的关注。他在对纯IQ分数进行比较后,发现20世纪末的平均分数是100分,1900年的相应分数是60分。
单看这个结果好像会得出一个荒唐的结论:“我们的先辈绝大多数都是弱智”。这当然是绝不可能的,二十世纪初的人类,可是既有丘吉尔、凯恩斯等等一众大牛啊!
并且弗林发现,最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的IQ分数在不断上升。
弗林发现:这种增长并没有在IQ的各个方面普遍出现,这个年代的年轻人在普通常识和数学方面并不见得比他们的先辈更加出色。但在抽象思维方面,他们的有着令人吃惊的进步。
原因在哪?其实很简单,因为在一个世纪以前,世界相对而言不那么复杂,人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我们今天视为基本的一些抽象观念。这种可以帮助思考的“抽象观念”,弗林生动地称之为“科学眼镜”。
我们会注意到,理科课程相比文科的课程来说,提供了更多关于“科学眼镜”的训练,因此理科生在抽象思维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而ETS的测试中,抽象观念也被视作为考量依据。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份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IQ并不等于智慧!
尾声
V小妹看来这份调查当然有它的科学性,但是也如同“弗林效应”所表达的,这份调查存在局限性。一方面调查是基于数据的基础,而且从社会某些既定事实来看的确如此。
但是另一方面这份调查在V小妹看来并无太多意义。因为这并不是证明孰优孰虑的调查,而仅仅是一份参考。当然对于某一些专业的研究的确需要IQ的支持,高IQ人群的确更适合进行科学研究或者某些高要求专业的研习。
但是在社会层面上,无论是交友还是求职等一系列活动,并不是靠IQ单方面来支撑的,更需要多方面能力的支撑,比如最开始说的EQ,比如近些年火起来的AQ(逆商)等等。
因此,对于同学们来说,排名嘛仅仅是个参考。也可以被上述专业点到的同学拿去开开玩笑,但终究还是要回到实处。
閱讀更多 再來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