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人为什么不吃大米?

用户64325649


我在法国学习和研究法国历史,就拿欧洲头号美食大国法国来讲讲吧。欧洲因为纬度偏北,以及日照和温度不够充分的关系,实际上适合种植大米的土地并不算多,产大米的国家只有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葡萄牙,希腊这几个国家,

这几个国家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位于地中海沿岸,有很好的日照和温度条件,其中意大利和西班牙两国大米产量就占欧洲总产量的80%以上了,所以很多答主指出欧洲的经典米饭吃法,分别是意大利焗饭和西班牙海鲜饭,正是和这两个国家稻米产量多消费量有关。

那么对于欧洲吃货大国——法国的情况是怎样呢?很多人可能觉得法国主食特色是面粉,特别是棍子面包和牛角面包。其实法国也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而且也有自己独特的米饭吃法。只是因为法国稻米产量太小,而且以巴黎为代表的北法兰西饮食文化太强势,因此不太为国人所了解罢了。

法国水稻种植区集中在马赛附近的卡玛格地区,其实就是罗纳河入海口所冲击出的一片沼泽,土质、热量和水的条件都很好。这里的水稻种植历史可以追寻到中世纪。1600年,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看到水稻的高产,在此处推广水稻种植。

19世纪工业革命后,当地水稻种植业一度衰落,只用作饲料。但20世纪随着法国对东南亚的殖民,一批来自越南,老挝,柬埔寨的农民移居此地,引进了不少东方种植水稻的经验,让此地水稻种植焕发第二春。不但开发出红米、黑米等不同品种,还在1998年申请到了法国地理保护商标(IGP),现在当地小城阿尔勒还有专门的节日——大米节(Feria de riz),目前,法国卡玛格大米种植面积仍然保持大约2万公顷左右。

法国人吃大米有好几种吃法

1.比较本地化的就是把卡玛格当大米煮熟搭配肉类/鱼类和蔬菜吃,不过,和国人吃米饭菜饭分离不同,欧洲人喜欢把米饭和肉类或鱼类的汁放在一起吃,比如下图就是南法特色小乌贼米饭。

当然,除了和海鲜搭配之外,南部法国人吃米饭还和各种鸡肉、羊肉、牛肉搭配,总之千变万化,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比如下面的火鸡肉豆角米饭。

除了法国这些本地吃法之外,法国人还把大量的白米拿来做甜点和沙拉,这是靠近意大利地区的普罗旺斯尼斯一带的特色,主要用金枪鱼肉泥和米饭拌成,里面的米饭是将熟未熟的状态,外加尼斯沙拉比较凉,好些国人吃不惯。

另外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米饭另一个大用途就是做成米饭牛奶布丁,法国叫(riz au lait),这种布丁就是拿米饭,用牛奶煮,然后加糖以及其他香料(香草,葡萄干)等做成,这个甜点历史的可以追溯到1248年,也算是历史悠久。牛奶布丁在欧洲是相当受欢迎的甜点,但在国人的味蕾看来评价却很两极。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近年来全球化的加剧,以米饭为主食的印度菜,日本菜,东南亚菜还有中国菜在欧美越来越流行,咖喱米饭、春卷、广东炒饭、寿司等带有东方特色的米饭美食在欧洲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所以综上所述,以法国人为例,欧美人本来就生产大米并吃米饭,而且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食物的全球化传播米饭消费其实是增加了不少,只是大米目前还是无法取代面包、意大利面等食物的地位罢了。


昭杨


吃啊!欧美人不但吃大米,而且还能吃出很多花样呢!


说说我熟悉的法国人吧!他们吃米饭,他们的米饭可以当凉菜,热菜,还可以当甜点。他们的米饭不是白白的白米饭,是在白饭里添加了各种肉蛋菜和香料的"炒饭"或者拌饭。

比如主菜,一般是热的。法国人爱吃的有海鲜饭,腊肉香肠饭,蔬菜肉奶酪烤米饭等等。这些菜肴一般是先把肉和菜烹制半熟,加大米一起煮熟,有些最后还要加奶酪在烤箱中烤烤。肉类也没有什么特殊要求,鸡鸭鱼肉都行。



凉菜就更容易了。凉菜是用白米饭拌上适合生吃的蔬菜,比如西红柿,黄瓜,青椒,青豆,等等。如果想加肉也行,还可以加煮鸡蛋,金枪鱼肉,都不错。


还有甜点,他们用大米做的甜点有点象我们的稠粥。是用香草牛奶焦糖熬的,有些地方的法国人还加奶油。吃的时候还可以再加蓝莓红莓提味。

当然,法国人不会象亚洲人一样每天都要吃米饭,但是他们吃米饭。


登录法国


赤裸裸的地图炮。不过不能否认,在欧洲,水稻无法与土豆等主食相提并论,也不是欧洲的主要产物。

先看数据。根据统计,欧盟范围内水稻种植面积是45万公顷,年产量为310万吨,每年进口大约110万吨。欧盟大米大多产自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国,德国、法国、罗马尼亚等国也有少量种植。有数据显示,北欧国家的年消费量为5.5千克,南部国家为18千克。

欧美人吃大米的,花样不少,比如说西班牙的各种海鲜饭(Paella),很美味。当然,在吃的方面,法国与西班牙应该是做的很好吃的。

相反,我所在的德国就差多了。我们在Mensa也是有多种主食,土豆、豆角、意大利面跟米饭,那个米饭就更粳米似的,很难吃。当然,德国的饭一般都难吃,实在不敢恭维,太硬了,关键里面有的时候加牛奶。

看看我们学校食堂里面的各种餐品,看模样尚说得过去,但是。。。

从需求上来看,大米的需求还是很高的。超市里的大米经常会抢劫一空。平常德国人家里也会储存一些大米。有些Kochbeutel Reis和Milchreis之类的,这些都可以在ALDI KAUFLAND等超市购买到。牛奶米很白,但是有些米黄不拉几的。从种类上来访有印度香米、泰国米、长粒米和糙米之类等。

此外,德国还有小米呢,还是我国产的~~比大米贵。

此外,德国国内有若干越南和中国餐馆,这些饭馆也是改变德国米饭面貌的重要窗口,亚洲各种制作大米的方法也都介绍到了德国,实现了全球化,德国人也很喜欢吃米粉和炒米粉之类的。

并且,从我上学的经历来看,我经常储备若干包不同口味的西班牙海鲜饭冰冻在冰箱里,放学回来,放到锅里加点油,10分钟就可以吃了,比吃方便面还省事,里面蔬菜、豆类、肉类和鱼类都很齐全。强烈推荐。

图片源自网络。


南大毛维准


答|艾栗斯

三大谷物构成了各自饮食世界,这三大谷物分别是:稻米、小麦和玉米。

其中,稻米发源于中国云南以及阿萨姆的山岳地区,其耕作的收成较为稳定,适合大面积种植,因而撑起了养活世界人口的半边天:印度和中国这种人口大国都有赖于稻米作为饮食的基础主粮,其中中国、日本、朝鲜等东方国家以梗米为食,而以西的印度则以籼米为食。

地球上约有二十亿人吃米。在欧美稻米也是多产的象征,一些地区习惯在婚礼上向新人丢米“rice shower”以示祝福,但不以此为主食。

在一些气候干燥的地区如巴基斯坦、伊朗、叙利亚以及埃及,则易于种植带有坚硬外壳的小麦,可以磨成粉状的面粉并且易于发酵,从古埃及时期就成为主粮。古埃及的丰饶女神伊西丝头上就戴着小麦。磨成粉烘焙成面包,发酵以后成为啤酒,古埃及时期的金字塔建造者们就以面包和啤酒填饱肚子补充能量。根据《面包的历史》一书记载,“古埃及仆人一年的薪资是三百六十杯啤酒,九百个白面包”。罗马继承埃及,欧洲继承罗马,白面包加啤酒的饮食传统成为欧洲饮食主流。

在美洲新大陆上长期称霸的则是玉米。七千年前原产于墨西哥一带,1492年被哥伦布从新大陆运往西班牙。玉米的适应性和生长力同样可以养活大批的人口和牲畜,从古老的玛雅文明、到之后的阿兹特克帝国、印加帝国,以及后来的新大陆,全都是被玉米喂养大的。稻米的收获量是一百倍,玉米的收获量则是在八百倍左右,可以称的上是谷物界的国王。

由此可知,欧美人的主食主要是小麦与玉米,很多时候一个地区的饮食类别并不是由口味决定,而是由历史和地理气候决定,尤其涉及到这种要养活大量人口的主粮问题,就更是与植物的地理选择息息相关。


亚欧研究寮


欧美人也吃大米,题主想问的应该是为什么不像我们一样作为主食,主要是因为欧美的气候不适合种植水稻。

水稻单产非常高,也就是同样的土地面积,种水稻比种小麦、玉米能养活更多的人。所以种植水稻条件就比较严苛,不仅得有光(热)、有水,还得光水同期,或者说水热同期。

欧洲以英国为代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天天下雨,光热不足,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光水都不足。

南欧要好一点,属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但地中海气候是冬天下雨,夏季干旱,水热不同期,不利于种水稻。美国南部气候是可以种水稻的,但欧洲移民后裔已经习惯了吃面粉,大米使用量不大,所以美国的水稻种植面积不大。

日本、印度、东南亚等等,都是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夏天特别热,降水还多,天然适合种水稻,所以吃大米的就多了。


解忧时间



谁说,不吃大米,我在美国,天天吃豆腐脑,茶鸡蛋,臭豆腐,麻肠


银印三品


欧美人也想吃大米……大米本身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且有着更高的产量。但欧美受到许多自然条件的限制,种不出很多的大米,于是只能吃其他了。

就单位土地的产能来讲,大米是远远超过小麦的。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就注意到,中世纪的世界,中国人种1颗稻米,可以收30多颗,西欧的一个农民种下去了1颗麦子,也许就收上来8颗。一些研究表明,同样一块土地,种水稻可以养活11个人的话,种麦子就只能养活4个人了。

大米虽然很好,但是要种出来的话,就比较难了;简单说就是对温度和水的要求比较高。我们先来看看当今世界水稻种植的分布图:

总体来讲,北半球,过了秦岭淮河以后,水稻种植就少了。但是东北亚是个例外:我国东北、朝鲜半岛,与日本。这一方面得益于灌溉技术,另外更得益于肥沃的土壤。

欧洲就不一样了。上图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东北,对应欧洲其实意大利、法国的北部。换句话说,我国很北面其实和欧洲比较南面纬度相仿。这是因为欧洲整体比较北面,对种植业来说纬度最理想的地区,不是地中海,就是撒哈拉。换句话说,到了德国、英国这样的地方,根本就种不出稻米。那么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可不可以效法东北、日韩的经验种稻米呢?不能,因为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区,土壤都比较薄,不能满足稻米的种植要求,种个葡萄、橄榄还行,种主粮都会受到限制。所以历史上地中海世界的粮食,主要依靠埃及尼罗河流域。

北美尤其是美国南部,有合适的温度和土壤,但是要实现水稻需要的灌溉,就是一个大问题了。这不仅需要大河,还需要大量劳动力整理水道。历史上,北美就比较缺少劳动力;从非洲输入黑人奴隶本身成本比较高,所以南方种植园主要希望通过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迅速实现盈利。水稻的种植发展比较慢,其实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主要在集中在密西西比河沿岸。


在野武將


观点1:在美留学的时候,有个美国同学,他拉肚子。我当时问他想不想吃稀米饭?我说那个会对肠胃比较好。他说好啊!稀饭做好以后,我给他端上来,他盯着饭就是不吃,我当时就很奇怪,问他有什么地方不喜欢吗?他跟我说,你能不能只给我米粒,不要里面的水呀!我一下崩溃了,心想你应该说做干饭啊,他可能从来没见过稀饭。

  观点2:不是不吃,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大规模种植水稻的条件……

  他们的主食是小麦,以及玉米…

  再说了,欧美人一般体型都偏高大,而大米又不如面食顶饿,所以吃大米还不如吃面包。

  观点3:吃,吃,吃!

  留学两年多,不管是南美的,非洲的,欧洲的同学,都吃大米的!

  只不过是不像中国人吃的这么频繁,就像你一个月吃一袋米,人家一个月吃半袋米,总不能说人家不吃大米吧。

  刚出国时我每餐都吃大米,现在也不怎么吃了,因为面包牛奶加鸡蛋真的太方便了!

  我不是评论里的那些专家,地理历史文化各个方面都能分析,但是他们确实吃大米啊!吃大米!吃大米!周围的咖啡厅都有大米饭的。

  观点4:我自己在美国生活过几年后移居欧洲。的确大米在欧美都不是唯一的主食,但不能说他们不吃大米,而是他们主食多样化,包括土豆 (各种不同方式做的,比如土豆泥,煮、煎土豆等等),大米,通心粉,意大利面条,奶酪米饭甚至汉堡等等。大米也有很多种,做的方式也不一样,当然也有米粥(早餐食用多一些),还有比如西班牙的paella(一种海鲜混和米饭)。基本上所有饭店都准备有米饭,在欧洲尤其如此。而在美国很多饭店都会备有汉堡。不把米饭当作唯一或是主要的主食,其主要原因甚至可以与欧美传统的实用主义挂钩。不像亚洲人一般会有好几样菜一起混着吃,这种方式和米饭很配。欧美人正餐时,要么肉排/块、要么鱼块,加上浇汁或是配菜(比如胡萝卜、菠菜泥、甜菜或花椰菜等),其实不好和米饭配着吃的。另一个原因是欧美人吃正餐时用一对刀叉加一平底盘,其实不太好把米饭送到嘴里去。仔细去讲,其实欧洲和美国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差异。甚至在美国州与州、欧洲国与国之间都这样,就如同中国不同的省之间的饮食差异。

  观点5:你能让吃草的和吃肉的一般喜好么?欧美祖先以游牧为生,喜食牛肉饮牛奶,面包等食,是因为取材容易、便于携带,饮冷水等习惯乃祖先遗传,所以你让欧美人喝白开水,喝白粥感到不可思议。而亚洲人喜食大米并不包括整个亚洲人,东南亚,部分西亚人喜食大米也是祖先遗传。而我国西北方大部分人并不喜食大米,每日以面食而欢,佐以肉、奶类。总而言之,小编纯属无聊。毫无意义。

  观点6:晕死了,欧洲的纬度那么高不适合水稻,习惯成自然,吃小麦了。古代水稻的亩产是最高的500斤,其他都只有300斤,后来引进的占城稻肥沃的地可产800斤。当然种稻子了。而小麦传入中国也比较晚。中国北方不适合种水稻的也习惯吃面食。现代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加化肥农药最高达亩产2000斤一吨了。但欧亚人口爆发是发现美洲后引进的土豆和玉米这两种作物,贫瘠之地也能种亩产也不错。明末传入中国到清康熙年间中国人口达到了5亿历史上最高的。无良专家鼓吹康乾盛世只不过没有战乱饿不死而已。穷人的生活看看红楼梦就知道了。

想要获得更多资讯,欢迎关注公众号:读的什么历史(ID:liu1316326693)


龙椅沙发


吃,怎么不吃,就是吃得少。在1961年以后,欧洲尤其是南欧就开始有成体系的水稻种植记录了,至1998年左右,可获知种植信息的大致有十余个欧洲国家,而且多处于南欧地区,以意大利为主要种植地。其他的信息还有,且容我一一道来。

水稻的主要分类之一

目前我们说水稻,都是在说亚洲水稻,或者就干脆叫中国大米好了。可能日韩东南亚传播的都很广,但在亚洲区内,中国是最早有记录驯化水稻的国家。那么亚洲区之外呢?非洲型稻是个很生僻的词汇。但如果我说光稃稻,那就更生僻了。这种水稻的历史虽然目前看,晚于中国水稻驯化史,可终归它也很早就出现于世界史之中了。(如图,非洲稻的各形态)

众所周知,非洲在公元元年之后的十几个世纪内都相对封闭,直至大航海时期开始出现的贩奴运动,才使得黑人大量从非洲流失到美洲地区。那么同一时间内,非洲水稻也借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目前可知的信息是,近代的非洲水稻栽培系统得益于葡萄牙人在这一时期抵达西非,而同样的水稻灌溉系统仍旧存留于今日西非诸多地区内。(如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我们仍可见到类似的灌溉系统出现在南美庄园风格的影视剧中,甚至很多南美土豪的泳池都很像这种灌溉系统)

时间到了1784年,在南美地区,因非洲稻的种子与懂得种植技术的奴隶同时出现并被记载中,且由于非洲稻的耐盐碱性,使得它被广泛种植当地的三角洲里,甚至一度取代了当地的原始品种。然而因为不同于中国,非欧人民没有优选培育意识,所以它相当低产,与亚洲水稻是两个概念。而且味道也有所不同,种种原因使其价格相对高昂,可以将之视为是一种奢侈品存在。

而后,因为粗放式的种植模式,所以很快的,即便在今天,在南美很多地区都可以见到它的野化品种。并且像北美地区的卡罗莱纳金种子(Carolina Gold Rice)这种传说故事中,大米的出现是在1690年左右,是从马达加斯加一路漂洋过海抵达的查尔斯顿,早于南美洲出现了种植史。最初种植的地点就是大美利坚的哪个州不拉不拉不拉……总之类似的传说故事都很多。

那么这,是早期美国人民吃的大米主要来源。

亚洲水稻在德国的历史远早于大闸蟹

上述说到的是早期非洲及美洲两地的水稻种类和发展方式,但其实有一个值得疑惑的地方是,十五至十六世纪时,初接触非洲水稻的葡萄牙人缘何得以去教导非洲人民更“先进”的水稻灌溉系统呢?下面我就要仔细讲一讲这个成因了。

据学者考证称,在马其顿时期,可能就已经从埃及或西亚引进的水稻了(应指亚历山大的掠夺性东征)。并且目前在德国发现了公元1世纪时期的水稻耕作地。而更可信的是,在公元9至10世纪之间,如伊比利亚半岛、西西里岛等地均发现了水稻的耕作痕迹与记录。并且大致是在13-15世纪之间,水稻就已经泛滥到了整个欧洲,应为意大利比萨、法国等地开始传播的。目前可见记载的是意大利的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米兰公爵,他不仅种植,并且还有培育。再之后便是水稻从法国传到英国,英国再传到澳大利亚……

那么在这里介绍的欧洲地区水稻品种,均来自亚洲区。只不过还是不是中国的水稻品种就难以分辨了。只是大致而言,应该是东亚传东南亚,东南亚传西亚,西亚再传欧洲区这样一个过程。

所以欧洲人是吃水稻的,只不过吃的非常非常少。因为相比较水稻而言,小麦更适合粗放式管理,也更适合欧洲的气候环境。

题外话,说两个笑话

第一个,记得2013年时,韩国称他们找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大米,中国已知是12000年,而棒槌们则说他们是15000年。然后呢……全世界的学者一通狂喷,之后在2011年吧,韩国的亲爸爸,也就是美国,像华盛顿大学、纽约大学等多所名校,通过有力的证据证明了亚洲水稻的起源地是中国长江流域,最早的水稻种植者是中国人。再然后呢……就没然后了……


第二个,目前像在兴凯湖地区种植的一些水稻被称为“Krasnodar Rice”,具有明显的意大利品种特征,仔细想想,兴凯湖隔壁就是中国,可俄罗斯的这个品种却证明了他们绕了一个大圈子,是经由东南亚-西亚-南欧-北欧这样的过程得到的稻种。我看着都替他们累……


毅而三思吴六奇


西方人并非不吃大米,只是相比与东方人,西方人吃的比较少。

除了中国,泰国、柬埔寨、越南、菲律宾、印度等国都是盛产大米的国家。

西方也有国家生产大米,只是产量很少,比如欧盟每年会进口大米,意大利、法国是我国主要的大米进口国。

美国不仅生产大米,而且也出口大米。

另外巴西和澳大利亚也均是大米的生产国,非洲也有。

尽管亚非拉欧均有大米生产,但亚洲是大米的主要消费区,占90%以上。

西方并非不吃大米,只是和东方相比,他们的饮食文化不同。

根据《面包的历史》记载:

“古埃及仆人一年的薪资是三百六十杯啤酒,九百个白面包”

罗马继承埃及,西方继承罗马。白面包和啤酒是他们的主要食物。

因为这些地方是小麦的主要生产区,古埃及的丰饶女神伊西丝头上就戴着小麦,小麦磨成粉可以烘焙成面包,发酵后可以成为啤酒。

最后,东西方的饮食文化,放眼中国,也可以理解为南北方的饮食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