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暑期档(6月1日-8月31日)正式落下帷幕,以174亿含服务费票房规模创下了新的暑期档票房记录。相较于去年暑期档《战狼2》的一枝独秀,今年《我不是药神》、《一出好戏》、《西虹市首富》等多部优质电影均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
大IP、大制作不再是一部电影票房的绝对保护,口碑效应对票房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电影票房持续增长,多项票房纪录不断刷新
近年来,受多重利好因素影响,我国电影市场持续增长,票房收入快速提高。2017年中国电影含服务费票房达559.1亿元,同比增长13.4%,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2018年上半年,中国含服务费票房总收入320亿元,较2017年上半年272亿的含服务费票房,同比增长18%。
随着电影票房不断增长,2018年以来,多项票房纪录被打破:
以除夕至正月初六的时间段计算春节档,2018年春节档实现含服务费票房57.7亿元,同比增速高达68.3%,刷新了春节档票房纪录;
2018年2月19-25日,中国单周含服务费票房达47.1亿元,刷新了全球单个市场单周票房记录;
2018年第1季度,中国含服务费票房总收入高达202.21亿元人民币,成为该季度全球最大的票房市场,同时也打破了全球单季度国家票房纪录;
2018年暑期档6-8三个月含服务费票房达174亿元,创造了中国新的暑期档票房纪录。
伴随着电影票房规模的增长与互联网对电影行业的渗透不断提升,中国在线电影票务行业的规模也得到了高速增长,2017年中国电影在线票务市场规模达460亿元,在线渗透率达82.3%。2018年H1中国含服务费总票房320亿元,其中在线电影票务行业的规模为273亿元,在线电影票务平台已经成为观众购票最主要的渠道。
供需两端出现积极变化,为电影市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从电影产业本身来看,近年来供给两端出现了一系列积极的变化,为电影产业的高速增长及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需求方面,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文化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居民对电影等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逐渐增加,消费者的观影意愿日益提升,观影人次逐年增长,2017年我国电影观影人次已达16.2亿。影片选择方面,观众成熟度不断提升,不再单纯追求IP和明星阵容,愿意为高质量影片买单,倒逼供给改革。
供给方面,从电影产量来看,2017年,全国生产各类电影970部,全年上映新片数量475部,与2012年相比复合增长率达8.56%。上映影片数量的不断增加,类型题材多样化多元化,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从下游院线建设角度来看,我国影院、银幕数量、放映场次持续增加,根据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数据,2017年全国可统计票房影院达9293家,电影行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随着银幕数量逐渐趋于饱和,内容将成为驱动电影行业增长的关键因素。
内容升级,电影口碑效应日益凸显
电影内容方面,在电影数量不断增长之外,电影的质量也在逐步提升。根据电影资料馆连续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观众对重点国产影片的年度满意度达83.3分,较2015和2016年分别拉高了2.1分、2.3分。越来越多优质的国产电影开始受到消费者的追捧,获得票房、口碑的双丰收,中国电影内容不断升级。
电影行业想要实现健康的、市场化的发展,需建立消费者对内容质量的正向反馈:优质内容刺激消费者付费,这种付费行为同时又促使创作者开发更多的优质内容,进一步刺激消费的消费行为。
随着观众理性成都提升,电影的口碑评价已成为影响观众是否观影的重要因素。众多高口碑的票房黑马“名利双收”以及一些“IP+流量明星”模式生产的电影票房惨败的事实,可以看到,我国电影观众对内容、故事的判断力在不断提升,更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以今年暑期档为例,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发布的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暑期档重点调查的17部影片中,有8部影片满意度与票房同时进入了档期TOP10,《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和《一出好戏》三部票房超10亿的电影满意度均超过82分。
从影片票房的具体走势来看,高满意度的影片能为票房带来支撑效应,满意度相对较低的电影往往“高开低走”,部分影片甚至出现断崖式下跌,口碑对票房的影响日益凸显。可以看到,中国电影票房与口碑“相向而行”,逐渐进入“品质为王”的良性发展阶段。
閱讀更多 艾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