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創始人是馬奈還是莫奈?

Sunchild


如果把印象派看作是一個編輯部或雜誌社就比較好理解了。

愛德華·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是社長,純屬精神領袖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是主編,活幹得多,勞模稱號當然也非他莫屬

其他人,比如畢沙羅、雷諾阿、德加等都是編輯,圍繞在社長和主編身邊,基本上各幹各的活,都不怎麼發聲。


方丹·拉圖爾的作品《巴迪儂畫室》,表現的是藝術家和名流們圍繞著馬奈,看馬奈作畫

社長與主編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反對古典主義學院派,主張現實主義精神,但在行為方式上卻風格差別較大。

社長倍受尊崇,是編輯部的靈魂人物,但並不關心社裡的具體事宜,甚至不出席例會;

主編則成為官方發言人,是編輯部的核心人物,也是主流畫風和作品價位的擔當。

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

莫奈的《草地上的午餐》

在這麼個編輯部裡自然沒有什麼嚴格的規章制度,只有畢沙羅這樣勤勉、踏實、肯幹的人才會坐班,畫展一次都沒缺過,其他人,特別是家境好的,比如德加,把上班當娛樂,根本不考慮掙錢的事兒。因此,整體上說,印象派是一個相對鬆散的團體,沒有統一的綱領和宣言。

畢沙羅的作品,追隨主流印象派

德加的作品,特立獨行

但這個編輯部規模龐大,除了在法國的總社之外,還有許多分社,在英國的以惠斯勒為代表,在美國以薩金特為代表,在德國的叫外光派,德國的情況在國內介紹的不多,代表人有馬克斯·利伯曼(1847-1935)、洛維斯·科林特(1858-1925)、馬克斯·施勒福格特(1868-1932)。

惠斯勒的作品

薩金特的作品,美果仁,一股金錢味兒

這個雜誌社雖然有點散,但影響卻異常深遠,至今方興未艾。


最美還是藝術史


自文藝復興結束後,從18世紀開始,意大利作為歐洲藝術中心的地位受到法國強有力的挑戰,歐洲藝術進入到19世紀以來,法國成功取代意大利變成西方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藝術中心,因此,法國有資本和實力用各種方式在藝術大舞臺上為世界唱大戲,吸引世人目光向這裡聚焦。



莫奈《撐陽傘的女人》

印象派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誕生起來的新的藝術思潮。但是,西方美術史上從沒有明確說明是馬奈(1832年——1883年)還是莫奈(1840年——1926年)搭起了“印象派”這個藝術舞臺。



馬奈《奧林匹亞》

個人覺得,印象派是他們兩人,以及其他畫家,如德加、雷諾阿、畢沙羅、塞尚等畫家,依靠集體力量發展起來的藝術流派,是大家集思廣益的結果,把印象派的創始功勞歸結到某一個畫家身上,則有失公允。



雷諾阿《沉思的女孩》

印象派成立的目的也很明確,那就是為了挑戰和對抗處於正統地位的“學院派”的權威,搶佔藝術話語權。以安格爾(1780年——1867年)為首的學院派畫家,對當時法國畫壇的其它藝術流派和畫家極盡打壓,不但不讓這些畫家參加沙龍和畫展,甚至鼓動評論家對這些畫家口誅筆伐。為了生存下來,這幫畫家不得不聯手起來,以集體力量來與之對抗。



德加《舞女》

直到安格爾去世後,學院派的威望和地位才逐漸減弱。印象派在歷史上真正成立的標誌跟莫奈有關。莫奈在1872年清早,在法國港口城市勒阿弗爾港散步完,看到朝陽照射在海平面上,散發出瑰麗而迷離的色彩,莫奈看到此情此境非常興奮,於是,以極快速度,極其簡潔的筆法把它們畫下來,這便是《日出·印象》。



莫奈《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畫出來不久,被法國《喧噪》週刊的記者勒魯瓦看到,他立馬撰寫文章批評了這幅作品,在文章中,他有這麼一句話:此幅畫是對美和真實的否定,只能給人一種印象。沒想到,這句評語卻給這個新的畫法起了一個名稱,於是,人們就把這種畫法稱作“印象派”。

直到兩年後,這幅作品才第一次參加公開展出,又過了10多年,印象派才真正被人們承認。


鴻鵠迎罡


對於這個問題,學界一直存在爭議,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下面我就羅列幾個要點,大家自行分辨。

1.印象派一詞來源於一位記者對莫奈的嘲諷。

(莫奈成名作《日出.印象》,印象派一詞就來源於此)

2.莫奈的知名度要遠遠高於馬奈。

3.莫奈將馬奈視為印象派的始祖。

4.莫奈一直接受馬奈的救濟,二者關係還不錯。

5.馬奈的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被視為印象派的開山之作。

(圖為草地上的午餐)

6.馬奈認為自己並非印象派。

(圖為馬奈的另一名作《奧林匹亞》,極具批判意味)


ART弗裡達


印象派的創始人是誰?繪畫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莫奈。因為印象派一名的由來就是出自莫奈的一幅畫作。

一般來說,任何一件新生事物的產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印象派創立之初同樣遇到了很多阻力和挫折。

印象派是在古典主義寫實繪畫經過文藝復興以來數百年發展已達“顛峰”,人心思變,畫家尋求探索一種新的繪畫方式的背景下產生的。

印象派代表作·德加《坐在沙發上的女人》


印象派認為色彩是在光的照射下產生的。在不同的時間環境氣候條件下,由於不同地光的支配而產生不同的色彩。印象派早期作品的突出特點是直接描繪陽光下的物象,追求強烈的個人感受,提倡戶外寫生,通過畫字眼睛的觀察和感受來表達色彩變化和創作意圖。

莫奈《印象·日出》

莫奈是印象派的創始人。1874年,莫奈創作出《日出》這幅風景油畫,當即遭到了當時還在畫壇佔據主流的古典主義學院派的攻擊,以學院派權威安格爾為首的畫家評論家直接否定了莫奈的《日出》,阻撓該作品參加巴黎博覽會和各種畫展。著名評論家路易斯·勒多倫挖苦說“《日出》這畫幅稱不上藝術,叫印象派還差不多”。沒想到勒多倫一語成真,竟成為後來蓬勃而起的印象派的命名。莫奈的《日出》也更名為《印象·日出》。

馬奈和莫奈是同時期的法國畫家。是印象派早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誰憐一燈影


儘管很多人習慣將馬奈歸為印象主義畫家,但我覺得,如果非要從他們兩個中選一位作為“印象派的創始人”,那麼肯定應該是莫奈。

馬奈的藝術成就很高,畫風也確實具有印象派風格,但卻從來沒有參加過印象主義的展覽。

提到馬奈,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想起《草地上的午餐》。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其實馬奈的這幅代表作,多少與庫爾貝的作品相似。可以說,從《草地上的午餐》可以看出,馬奈的畫風既有現實主義特點,又有印象派的影子。

(因嚴查圖片,原圖已刪)

儘管馬奈在藝術創作中經常帶有現實主義色彩,而且從未參加印象主義展覽,但從本質上來講,他的確可以歸入印象派。當然,或許馬奈自己並不是很喜歡這樣的“標籤”。

在《吹笛子的少年》中,馬奈徹底拋棄了畫面的立體感。這幅畫看起來沒有“深度”(指視覺上的效果),實際上是一種全新的探索,這是偏向印象主義風格的。

與馬奈不同,莫奈與印象主義的聯繫更為緊密,並且是印象主義重要的發起者之一。

印象主義的誕生,始於一場展覽。1974年4月15日至5月15日,一群藝術家在著名攝影師納達爾的工作室舉辦了一次畫展。期間,莫奈的代表作《印象·日出》便是其中重要的一幅作品。

因為莫奈這幅畫,一些藝術評論家直接將這場畫展稱為“印象主義展覽”。而在藝術史上,也將此次畫展作為印象派誕生的標誌。

所以,從這一角度來講,印象主義這一藝術流派,與莫奈的聯繫更為緊密。而且,從藝術成就來講,莫奈在光線和色彩表現上都很有見地,被視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重要代表。這一點,從《聖拉扎爾火車站》中可以得到深刻表現:

所以,我個人覺得,真要從馬奈與莫奈中選一個作為印象派的創始人,那麼可能莫奈更為合適。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