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品種井噴」背景下,你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一、品種井噴

其實國家玉米審定製度的改革從前幾年就開始了,只是各家還沒有做好準備工作,審定的品種少,到2016年國審品種40多個,其中就包括綠色通道審定的品種,到2017年國審品種才“噴”了出來。僅2017年國審品種170多個,到2018年國審品種500多個。尤其是2017年由原來每年審定幾十個實然增加到170多個,有點難以接受,所以去年大家都有點不知所措,這種審定品種的“井噴”現象在一段時間內將成為常態,所以一定要適應這種“井噴”態勢。

玉米“品種井噴”背景下,你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二、品種壽命

我們仔細分析一下現在審定的品種,所有當年審定的品種當年就已經開始試種推廣了,如2017年審定的品種在2017年就開始上市了,而到2018年時2017年審定的品種就有很大一部分消失了,到2019年還能在市場上見到的2017年審定的品種就更少了,到審定的第三年更是寥寥無幾了。所以和許多經銷商朋友們交談時大家都覺得現在品種的壽命只有3-4年,能堅持到4年那就很不錯了,所以覺得品種更新的很快,其實這種“快速更新”的現象不符合正常的品種推廣規律。品種的生命週期一般分為四個階段,即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為何出現現在這種“快速更新”的現象呢?

玉米“品種井噴”背景下,你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三、品種風險

我們必須明白,任何一個品種都不是萬能的,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在推廣過程中都可能有一定的風險。並且推廣品種的風險不僅僅是種植戶的投訴,而且與企業及經銷商的品牌、信譽、前途有關。

1、品種適應性較差:由品種自身遺傳因素所致,如一些對氣候變化非常敏感的品種,無論高溫或是低溫還是乾旱、陰雨都會影響植株正常生長髮育進程,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2、品種定位不準確:新品種沒有經過全面試驗,或不能對試驗結果作出客觀評價,缺乏對品種的全面瞭解。

(1)對品種的適應性認識不夠。如品種的耐乾旱程度、耐鹽鹼性程度、苗期耐低程度、拔節期及生育後期而高溫乾旱程度、而瘠薄程度等等,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常出現不同地塊表現不同,或不同年份表現不穩定的情況。

(2)對品種安全成熟所需的積溫掌握不準確,往往把高積溫品種錯推在低積溫區,導致成熟度差,而把低積溫品種又投放在高積溫區,出現早衰或減產或別的狀況。

(3)對品種抗病性程度沒有作風險評估,常常把有潛在病害風險的品種推廣在易發病區域,導致個別年份出現大面積病害暴發的情況。

玉米“品種井噴”背景下,你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四、品種準備

過去我們講對新品種要進行多年多點試驗,那時的多年多點有一定的侷限性,一般指在一個區域內設置多個試驗點進行試驗,試驗年限至少在2-3年,多點主要是考察品種的適應性,多年主要考察品種在年際間的穩定性。現在有條件了,一年就可以在全國不同的生態區進行多點試驗,既可考察品種在不同栽培管理條件下、不同土質水平下、不同地勢等情況下的表現,又可考察在不同區域、不同生態、不同氣候條件下的穩定性,最後必須把各試驗點的表現進行客觀、科學的彙總評估,對品種進行精準定位,並且在推廣過程中必須進行不細緻的調查,同時作出合理的調整。一定要做好品種推廣前的準備工作,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避免失誤。

請大家批評指正,多提富貴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