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雪品史
在李世民破王世充窦建德受封为天策上将的前二年,唐朝发生了一件意蕴深长的大事,新王朝建立不久,却杀掉了对建国有大功的刘文静,刘文静既当过宰相,又是李世民的铁粉和主要谋主,这件事被后世史家认为是促使李渊李世民走向对立,最终触发玄武门之变的伏笔。
刘文静生得姿仪俊伟,而又才干突出,在隋朝袭父爵仪同三司,被任命为晋阳令,史载他“生性倜傥而有权谋”。(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按一些史书说法,李渊太原起兵几乎全是他促成,又与晋阳宫监裴寂交好,刘文静见到李世民相貌惊为圣天子,后因李密姻亲关系入狱,李世民前去探望,刘文静面授机宜,诱裴寂,促李渊,杀守将举兵,终成大业。
唐朝建立,刘文静成为宰相之一的纳言,之后出将入相,屡立功勋,成为李世民的铁杆谋士,与秦王李世民、裴寂一同得到“恕二死”的特权。“有诏以太原元谋立功,尚书令、秦王某,尚书左仆射裴寂及文静,特恕二死”。而刘文静被杀的起因,却又轻微可笑。(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因都龙从出身,而裴寂官位宠信度都在刘文静之上,刘文静愤愤不平,经常在朝堂上与裴寂唱反调,在与兄弟刘文起饮宴,刘文静醉后口出怨言,拔佩刀砍斫厅柱,称要斩杀裴寂,被人告发诬称造反,被捕讯问。大臣多认为刘文静并非谋反,李世民也极力保全刘文静,裴寂进言,说他权谋过人而又生性阴险,必为后患,坚定了李渊杀心。
临刑时刘文静抚膺感叹说“高鸟逝,良弓藏,故不虚也”。李世民登基后,为刘文静平反,并借小事贬斥裴寂,说“计公勋庸,不至于此,徒以恩泽,特居第一”,把他贬到蒲州。
南方鹏
刘文静是唐朝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若没有他,李渊在太原举兵一事或许会大大推迟,而唐朝在随后的创建过程中也不会一帆风顺。正因考虑到刘文静的功绩,所以李渊在称帝后便赐予他免死两次的待遇。然而让人意想不到是,皇帝许下的诺言还不到一年时间,便因听信谗言将刘文静处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刘文静是将门之后,因父亲刘韶战死沙场,年纪轻轻地便袭任父职,在隋末又出任晋阳县令,与时任晋阳宫监的裴寂结为莫逆之交。刘文静虽然只是一介县令,但心怀天下、腹有权谋,注定不会是一位甘于平庸之辈,而隋末的大变局正好给足他施展拳脚的空间。
隋末群雄纷起,相互间征伐攻讨,使得海内混乱不堪。在这种情况下,刘文静看出晋阳留守李渊名望极高、胸怀大志,是匡扶天下最好的人选,便倾心与其结交,与此同时还跟李世民结成好友(“及高祖镇太原,文静察高祖有四方之志,深自结托。”见《旧唐书·刘文静传》)。
随着中原的局势陷入更深的混乱之中,刘文静、裴寂等人为防止有人抢先占据中原,便与李世民一起设计,利用李渊酒醉之际派宫人来侍奉他,并在其酒醒后“胁迫”李渊举兵造反。李渊被“算计”后苦不堪言,但考虑到给皇帝“戴绿帽”的后果,只能同意举兵南下、以图帝业。
李渊因为得到关陇贵族的支持,所以自从起兵后便攻势顺利,很快便进占长安,扶立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次年(618年),李渊见称帝时间已成熟,便一脚踢开杨侑,自己登基建国,史称唐高祖。在此期间,刘文静担任大将军府司马、大丞相府司马等要职,在建国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
李渊称帝后,为奖赏李世民、刘文静、裴寂的功绩,将三人都拜为宰相,并赐予他们可免死两次的特权(“尚书令秦王、尚书右仆射裴寂、纳言刘文静恕二死...”见唐高祖《褒勋臣诏》)。然而皇帝信誓旦旦许下的诺言还不到一年时间,刘文静便成了刀下冤鬼。一切,还要从第一次浅水原之战说起。
武德元年(618年)六月,割据陇西一带的西秦霸王薛举大举侵唐,李世民率殷开山、刘文静进讨,并与其在浅水原对峙。但双方还没正式开打,李世民便因身患疟疾,无法亲自指挥战斗,无奈将军中事务委托给刘文静、殷开山处理,并告诫他们要坚守,千万不能出击。
没想到殷开山立功心切,屡次三番撺掇刘文静出兵,后者听从他的建议鲁莽行事,结果大败而回。事后追究责任,刘文静被削职除名,虽然不久后又因跟随李世民消灭西秦有功,被恢复爵位、封邑,拜为民部尚书、领陕东道行台左仆射,但却再也得到不到唐高祖的信任。
然而就在刘文静落魄之时,密友裴寂却深得皇帝宠信,两者间的地位日渐悬殊。刘文静自认为才能在裴寂之上,且又屡建军功,然而地位却远不如后者,因而心中不平。再加上自己落难时,裴寂并没有及时施以援手,更让刘文静心生怨愤。所以等到刘文静复出后,便每每在朝堂上跟裴寂对着干,因为反对而反对,终于由无话不谈的密友变成了互相憎恨的政敌。
武德二年,从太宗镇长春宫。文静自以才能干用在裴寂之右,又屡有军功,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每廷议多相违戾,寂有所是,文静必非之,由是与寂有隙。引文同上。
裴寂既然对刘文静恨之入骨,自然是必欲除之而后快,便千方百计的寻找扳倒他的机会,果然没多久便让他得偿所愿。原来正在此时,刘府几次发生妖祟之事,刘文静的哥哥刘文起便替他召来巫师,在夜间披发衔刀,作法驱除妖孽。结果这一切被刘文静失宠的小妾告发,诬称刘文静兄弟意图谋反。
家中妖怪数见,文起忧之,遂召巫者于星下被发衔刀,为厌胜之法。时文静有爱妾失宠,以状告其兄,妾兄上变。引文同上。
虽然李世民等人在唐高祖面前为刘文静拼命说好话,但架不住裴寂的煽风点火、歪曲事实,刘文静兄弟最终还是落得被斩首、籍没家产的下场。在临刑之时,刘文静回想往事,不仅抚膺长叹道:“‘高鸟尽,良弓藏’,此言不虚啊!”刘文静遇难时年仅52岁,时在武德二年(619年)。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文史砖家
这事的根源,得从刘文静与他的同僚——裴寂之间说起。
论资历,刘、裴都是辅佐大唐创业的骨灰级大拿,堪称元老中的元老。
论贡献,刘文静提出了攻取关中的行动计划(论美诸葛亮的隆中对),搞定了突厥大可汗,活捉了大隋关中主将屈突通,堪称为李渊建国提供了一条龙全套服务。而裴寂虽不如刘文静才华夺目,但作为晋阳行宫主管的他,一下子就砸出了储藏在宫中的九万斛米,五万段绸缎,四十万副甲胄,和五百名娇滴滴的性感宫女,可谓是替李渊做到了两肋插刀。
如果拿今天的视角看,刘文静贡献有如咨询服务,裴寂贡献好比天使投资。二者都很重要。所以大唐建国之初,裴寂受封尚书右仆射,刘文静官拜纳言,都是宰相之职。
不过,尽管二人表面地位相当,但与李渊的私交却有着天壤之别。裴寂心思细密,善于投李渊所好,所以极得信任。而刘文静虽然才高八斗,却自视甚高,不善察言观色,经常拨人面子,因此与李渊的关系并不特别和谐。
一个例子或许可以说明问题。据称,李渊为了同大臣套近乎,经常喜欢让对方坐到御榻上,以示我对你兄弟够意思。但刘文静却不解风情的引经据典,说皇帝与臣子坐一席会坏了规矩。李渊则尬笑一声,说遵那些陈规陋习干嘛,人家光武帝刘秀还和旧友共寝过呢。
如果要做个类比,裴寂与李渊都属于营销型人才,擅长做客户关系。而刘文静则属于专家型人才,痴迷于攻克难题。
当唐军在与西秦帝国的对攻中惨败下来时,身为副帅的刘文静难辞其咎,被免去一切官职。而后来虽然戴罪立功,在反击战中灭掉了西秦帝国,但刘文静重新获得的官职不再是宰相级的纳言,而是部长级的民部尚书。相当于给了他一个降职处分。 而他心理的不平衡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特别是看到裴寂耀武扬威的时候。
作为大唐首屈一指的老专家,刘文静怎么也想不明白,像裴寂这样的三脚猫水平,怎么能够如此受到皇帝器重。或者说得再直白点,他有点嫉妒昔日的老同事。所以,每到朝堂论事时,他总喜欢针对裴寂的论点,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体无完肤,借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就是比裴寂要高那么一点点。 裴寂再迟钝,也明白这老哥们儿是摆明了是要跟自己唱反调。双方矛盾也逐渐公开化了。
不过,刘文静比较吃亏的是,尽管在上班时刻,他能从技术角度完爆裴寂。但在下班时刻,裴寂却能在与李渊的觥筹交错中扳回一城。所以,随着刘文静与裴寂内斗的越发激烈,他与李渊的关系反而越为疏远。
一方面是自命清高,一方面却是现实惨淡。眼看因为裴寂作梗,自己在李渊心中的地位每况愈下,刘文静的怨愤也越发强烈起来。
有一次,他在与弟弟喝酒时,竟然借着酒劲拔刀砍中柱子,嘴里还大叫:我一定要砍死裴寂。又有一次,他家里说闹妖怪。他弟弟便找了一个巫师,在院中披头散发,嘴中咬刀,做了半天法事。
这些不同寻常的举动被府中一个怀有怨恨的人——失宠小妾看到眼里。小妾告诉了她哥哥。她哥哥则向皇上进行了举报(是否受人指使就不得而知了)。举报的罪名是:刘文静对朝廷心怀怨恨,又装神弄鬼,恐有谋反之心。随后,皇上便下令将刘文静兄弟缉拿归案。
按道理,此案涉及裴寂,裴寂理应避嫌,但李渊却果断委派裴寂为主要办案人,与另一个叫做萧瑀的大臣一起提审刘文静。这似乎是在暗示着什么。
不久后,裴寂、萧瑀便向皇上呈上了一份案犯口供。口供中,刘文静这样供述道:在创业时期,他与裴寂的功劳、地位都相当。但后来裴寂越混越好,在朝野风光无限。他却越混越差,立了这么多功劳,最后的封赏竟与其他一般人差不多,所以有点心理不平衡,但绝对没想过要谋反。
李渊看过供状之后,朝群臣愤怒的说道:这个说辞难道不就是谋反铁证吗?
由于此时刘文静已不在朝堂,无法再为自己辩解。而且皇上一口咬定刘文静谋反的态度,又吓得多数大臣不敢吭声。
这时候,真正有勇气敢站出来帮刘文静说话的只剩三个人。他们分别是李纲,萧瑀,和李世民。
李纲、萧瑀俱为隋朝老臣,又都性格耿直。他俩此刻挺身而出,颇有仗义执言的意味。 而与刘文静关系一向密切,又相互欣赏的李世民更是不惜驳裴寂面子,很直接的说道:太原起义时,确实是刘文静先定下关中攻略,然后才告诉的裴寂(等于直接肯定刘文静对大唐的功劳要高于裴寂)。但是,他现在的职务和待遇却远远低于后者(含蓄指出刘文静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所以,刘文静的怨言是出于心理不平衡,而非蓄意谋反!
待三人说过话后,李渊沉默片刻,又问裴寂:你有什么看法?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裴寂。不知这个刘文静的死对头究竟会不会落井下石?
裴寂则说,刘文静才华、谋略可谓出类拔萃,但却高傲、轻率,又好铤而走险。现今天下尚未归一,留之必将遗患无穷。
低头沉默良久之后,李渊最终下令将刘文静兄弟处以死刑,没收其一切财产。
据称,曾为大唐建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刘文静在临刑前,想起同样被诛杀的功臣韩信,不由感叹道:鸟尽弓藏,果然不虚!
关于刘文静的死,后世大多谴责裴寂,认为他不该说那段留之遗患无穷的话。但实际上,李渊让裴寂查这个案子开始,就已经对刘文静动了杀机。
在李渊的履历中,先后杀掉了王世充、窦建德、萧铣,甚至是主动跪舔的杜伏威。因为这些人物的号召力都太强了,既无法为大唐所用,留着又随时会爆炸,所以干脆都杀掉。
同样,像刘文静这样影响力巨大,又心怀不满的人物如何处理也是很伤脑筋的。如果重用,心里不放心。留着不用,他就在家里动刀子砍柱子,还是不放心。所以,还是杀掉保险。
也就是说,刘文静早就难逃一死!而皇上需要的,只是一个杀他的理由。因为没有开国皇帝喜欢承担杀功臣的骂名。
裴寂神补刀般的发言,只是帮李渊把这个骂名给揽过去了。
而对刘文静自己来说,致死的根本原因,既不是因为曾经犯过错误,也不因为能力不够,而是因为自以为牛叉的清高性格。
这便是情商决定命运的典型例子。
钓雪品史
刘文静的家里发生了几次怪异的事情,他弟弟刘文起很忧虑,于是召来巫师开坛做法。刘文静的小妾失宠,让哥哥诬告发刘文静谋反。李渊的宠臣裴寂落井下石,劝李渊杀了刘文静。值得一提的是,刘文静有免死2次的特权,李渊食言了,将他杀了。
详情如下: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荒淫残暴,朝政崩坏,民不聊生,叛乱四起。一时间,天下群盗蜂起,攻城略地,各自称王称霸。虽然隋炀帝派大军征讨叛逆,但天下苦隋已久,除之不尽,成了燎原之势,愈演愈烈,烽火燃遍九州。
唐国公李渊,与隋炀帝是姨表兄弟,镇守在太原晋阳,奉命讨伐叛乱。李渊之子李世民,志向远大,见天下群雄并起,知隋朝气数已尽,有意起兵自立,成就宏图霸业,于是求贤若渴,招纳人才。
晋阳令刘文静富有谋略,却苦于怀才不遇。晋阳有隋炀帝的行宫,李渊为正宫监,裴寂为副宫监。刘文静与裴寂交情比较好,二人常常在一起玩。
一天夜里,刘文静与裴寂畅谈。裴寂望见城墙烽火台被点燃,传递警情,不由得感慨:“天下正大乱,我将何处安身?”刘文静笑着说:“如你所说。但这也是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好时机,我们二人难道会终生贫贱吗?”
刘文静观察到李渊胸怀大志,便与李渊深交;又见到了李世民,更觉得不凡。刘文静对裴寂说:“唐国公之子李世民,不是普通人,豁达神武,是汉高祖刘邦、魏太祖曹操那样地人,大概会承受天命。”裴寂不以为然。
刘文静与李密有姻亲关系,李密起兵反隋后,他受到牵连被关进监狱。李世民在身边找不到能谋划大事的人,听说刘文静有谋略,于是私自去看望他。
刘文静大喜,慷慨陈词,对李世民说:“天下大乱,群盗蜂起,须真命天子取而用之。如今汾河、晋阳一带避乱的人都在,我向来知道其中的豪杰,若振臂高呼,应者十万之众,在加上唐公掌管的几万士兵,一声令下,谁不愿从?然后鸣鼓征伐,占据长安,以震慑天下,王业就成了!”
李世民听完,笑着说:“你说的正合我意。”于是释放刘文静,暗地里招纳他为座上宾。
刘文静与李世民二人谋划起兵,担心李渊不同意。李渊向来与裴寂感情深厚,于是刘文静介绍裴寂给李世民,三人一起合谋。刘文静与裴寂一起劝李渊起兵,李渊起初同意,但不久又拒绝了。
刘文静伪造隋炀帝的诏书,以讨伐辽东为名,征民为兵,人心惶惶。刘文静又威胁裴寂说:“你作为晋阳宫宫监,却让晋阳宫的宫女给唐公侍寝,你犯了死罪就算了,连累了唐公怎么办?”裴寂感到害怕,于是再次劝李渊起兵。
李世民委托刘文静、长孙顺德等人以讨伐叛贼刘武周为名,招募兵士。这时,太原留守的官员王威、高君雅怀疑有变,打算杀死李渊。刘文静与刘政会便先状告王威、高君雅谋反,于是将此二人擒下。
李渊由此起兵,设大将军府,任命刘文静为司马,裴寂为长史。刘文静请求出使突厥,与突厥始毕可汗结盟。刘文静的出使任务圆满完成,始毕可汗派二千骑兵助李渊,又献千匹战马。李渊高兴地说:“没有你,哪能得到这些?”
隋将屈突通率军来到潼关讨伐李渊,派部将桑显和与唐军苦斗,击杀唐军数千人。刘文静估算桑显和军队疲惫时,以奇兵从后面偷袭,击败隋军。屈突通还有数万兵力,打算东奔洛阳,刘文静命人追击,活捉了屈突通,并攻占了几个州县。刘文静改任大丞相府司马,进光禄大夫、鲁国公。
李渊登基称帝后,提拔刘文静为纳言(宰相之一)。刘文静的才能远超过裴寂,又屡有军功,而裴寂却因是李渊的故友而位居其上,所以他心中不平。刘文静常常在朝堂上议政时反驳裴寂,二人因此反目成仇。
刘文静曾经与弟弟刘文起一起喝酒,酒醉后,他口吐怨言,拔出刀砍向柱子说:“应该杀了裴寂!”
这时,刘文静的家里发生了几次怪异的事情,刘文起很忧虑,于是召来巫师在夜间披头散发,口叼宝刀,施法除妖。刘文静的小妾失宠,让哥哥向李渊告发刘文静谋反,于是朝廷将刘文静下狱问罪。
李渊派裴寂、萧瑀审讯刘文静一案,刘文静坦诚直言道:“当初在大将军府,我当司马,裴寂当长史,职位略等。如今寂裴寂为尚书仆射(宰相之一,地位大于纳言),住一等豪宅,恩赐不绝。臣职位比他低,赏赐也比他少,确实有不满之心。”
李渊说:“刘文静此言,谋反之意很明显了。”萧瑀、李纲等大臣证明刘文静不反;秦王李世民也认为刘文静有大功,不低于裴寂,如今受到的待遇不相等,所以不满,不是要谋反,应该赦免。
李渊向来疏远忌惮刘文静,而裴寂又说:“刘文静狡诈多谋,性情猜忌险恶,如今他的恶性已近暴露,如今天下还不太平,恐怕他会成为后患。”李渊于是处死了刘文静。刘文静临刑前,气愤地摸着胸口说:“飞鸟尽,良弓藏,果然不是妄言!”
当初,李渊刚做皇帝,议论太原起兵的首要功劳,下诏赐予尚书令秦王李世民、尚书左仆射裴寂、纳言刘文静免死2次的特权。但这次刘文静蒙冤获罪,李渊却食言了,刘文静地免死特权无效。
史书参考:《新唐书·列传第十三·刘斐》
檐雨坠珠,转瞬流年千秋;阶苔行蚁,方寸浮世万象。我是作者【檐雨阶苔】,欢迎关注。
檐雨阶苔
刘文静被杀,并不像表面看到的那般简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被李世民的势力日渐坐大,皇帝李渊要剪除李世民身边的一些铁杆,让李世民不能与太子李建成相争所连累。刘文静的一生,有三个人的关系不得不说: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宰相裴寂。
刘文静大半生:
刘文静曾在晋阳做县令,裴寂时任晋阳宫监,二人是好友。李渊曾任太原太守,和裴寂特别交好。刘文静认为李渊谈吐不凡,二人也交往频繁。在刘文静见到李世民以后,夸他如汉高祖刘邦一样的人物,二人倾心相交,裴寂则不以为然。
刘文静曾被投奔瓦岗寨的李密牵连入狱。狱中给来探望的李世民建议:“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盈半岁,帝业可成。”最后,刘文静、李世民合谋用“裴寂使宫人伺候李渊会获罪为名”吓唬裴寂,裴寂于是催促李渊起兵。
李渊起兵后,刘文静先发制人把要告发李渊谋反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囚禁。获封大司马后,刘文静请缨出使突厥,说服始毕可汗与李渊结盟。接着又大败阻挡李渊南下入关的武牙郎将桑显和,俘虏兵马数万的屈突通,平定了新安以西地区。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刘文静被任命为纳言,成为宰相,主持修正通法《开皇律》。李世民开元帅府,被丢出去各地平叛。刘文静任元帅府长史,随军出征薛举。刘文静不听李世民劝告打了败战,逃回长安,李渊趁机把他削职除名。不久再次随李世民征讨西秦。十一月,西秦平定。刘文静因功恢复爵位、封邑,并被拜为民部尚书,领陕东道行台左仆射。
李渊的小九九:
如果大家去看看裴寂与宋金刚之战,该赢的战输的七零八落,最后还是被李渊恩宠备至就可以看出来:李渊特别偏爱裴寂之外,也是特别防着刘文静。首先:刘文静确实有辅国之才,开国之功,才能比裴寂之流强的太多。第二:正因为刘文静这么强,他却只和二子李世民交好。李世民已经战功赫赫,隐隐有不臣之心,威胁到太子。李渊一下子动不了尾大不掉的李世民,但也不能任由他跟朝廷“宰相”交好,万一内外勾结,太子李建成不就惨了?正好趁此机会,大大削弱了刘文静在朝堂的影响,实际就是削弱李世民在朝廷的势力。
刘文静之死:
大多数有才能的人,个性都太尖锐,忍不得一时,刘文静也是这样的人。他自诩比裴寂功大,官职却没他高,嫉妒生恶语,朝堂上二人时常对立,昔日好友结下仇恨。又与自家兄弟喝酒吐出酒话:自己迟早要杀了裴寂。恰巧家中几次发生妖祟之事,刘文起便召来巫师,在夜间披发衔刀,作法驱妖,刘文静本是酒话,却被有心之人听去告了李渊刘文静谋反。
刘文静面对审问,直言与裴寂相差太大,心里不公,却无谋反。虽然有重臣李纲、萧瑀和李世民求情,但终抵不过裴寂一句话:“刘文静的才能、谋略确实在众人之上,但生性猜忌阴险,忿不顾难,其丑言怪节已经显露。如今天下未定,外有劲敌,若赦免刘文静,必贻后患。”于是李渊顺势处死刘文静。
刘文静曾把李世民夸的跟朵花一样,裴寂是不以为然的。所以我怀疑以裴寂和李渊的亲密关系,他是知道李渊的忌惮和难处的。正好抓到了刘文静的把柄,也给自己除掉了一个对手,也为皇帝去掉了一个心腹大患,太子和李世民之争里,为自己站个队,何乐而不为?
而刘文静是李渊的“飞鸟尽,良弓藏”。但他如果再明智一些,隐忍到李世民登基做皇帝,以他的资历和才智,也一定会给唐朝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气象。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我是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如是,如是我闻,继往圣绝学,成智慧人生。文章单开你从没听过的《易经解读》,喜欢就关注吧!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