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AT021473
中國勝在規模,日本強在技術。
需要分開看。在規模上,中國已經遠遠超過了日本。2017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達到35910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佔全球製造業增加值比重從2004年的8.7%提高至2016年26.2%。按2015年不變價美元計算,中國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的比重從2004年13.4%提高至2016年的26.7%,對全球製造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從2006年的30.1%提高至2016年54.4%。
現代的工業體系中,所有的工業總共可以分為39個工業大類,191箇中類,525個小類。完整的工業體系更注重的是大而全,而非高精尖。按照工業體系完整度來算,中國以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箇中類,525個小類,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舉的全部工業門類都能在中國找到。如果一家制造業廠商在中國打半小時電話就能完成的配套工作,到其他國家可能要半個月才能搞定。
日本的製造業增加值在1萬億美元左右,佔其GDP比重約為20%。和中國相比,日本的製造業規模還不足我國的30%。在重要工業產品的生產能力方面,例如汽車、鋼鐵、計算機、手機、水泥、布匹、彩電、空調、化肥,中國遠遠超過日本,高居世界第一。
製造業生產能力和規模在和平年代你可能看不到它的巨大作用。可是一旦遇到戰爭,那製造業的重要性就會動的提升。二戰期間,日本挑戰美國,但戰爭一開始就知道結局了,因為美國在鋼鐵、石油、造船、飛機、橡膠等方面的產能是日本的幾十乃至幾百倍。戰爭打的就是經濟,尤其是製造業。
在技術和工藝上,日本明顯領先中國。中國的製造業現在還是大而不強,大而不精。例如,我國的鋼材產量高居世界第一,年產量超過8億噸。但是絕大多數都是中、低級鋼材;合金鋼、特種鋼技術不過關;只能大量依賴進口。當年瓦良格買回來之所以一放好幾年就是因為航母的甲板鋼。日本的特種鋼品質一流,價格比歐洲相對有優勢,所以相對進口的比較多。實際上我國生產技術最好的寶鋼當年也是中國花了數百億從日本引進的設備和工藝。(寶鋼)
我們每年也依然要從日本進口大約200萬噸各類鋼材(2016年我國共計進口鋼材1300多萬噸),基本上全是我們自己無法生產的特種鋼材。全是那些噸鋼利潤達到粗鋼的幾百甚至幾千倍的品種。近些年國內上了很多特種鋼生產線,新聞上大肆宣傳終於實現國產化云云,但是很少有新聞裡詳細說,這些生產線基本上都是合資的。比如車用鋼板,基本上都是用的新日鐵的技術。
另外在醫療器械、光學儀器、集成電路、電子設備等方面,中國的技術在國際上並不先進,和日本、美國、德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就拿光學領域來說,日本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全球相機市場基本就是日本的天下,索尼、佳能、尼康、富士等知名品牌全部是日本的。
綜合看來,在製造業方面,中國勝在規模,日本強在技術。
紅谷新視界
你好我是迷彩派,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
中國和日本誰的工業製造能力強?這個答案毋庸置疑,肯定是中國。儘管日本在有些科技方面比中國要好,但它在工業製造能力方面缺失的非常多。而中國呢?中國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擁有完整產業鏈的國家其中一個(另一個是美國),這就意味著不論是輕工業產品還是重工業產品乃至軍工產品,中國幾乎都能完完全全給你製造出來。
可能很多人問了,那為什麼一些電子產品都是日本的比較多呢?中國不還是造不出來麼?之所以不生產,不是因為造不出來,而是因為市場處於飽和階段,花大力氣造這麼個東西完全沒有任何利益。賠錢的買賣,任誰都不會去做。
別的方面不舉例,但就是說軍工方面吧。中國三代機早就已經完全實現了自產,四代機目前也有兩種型號,而且J-20已經開始量產裝備部隊。而日本呢?四代機就不用說了,就單說三代機,它們一直以來都是用美國的零部件進行組裝的。好不容易日本自研了一款F-2戰鬥機,仔細一瞧,好傢伙!這根本就是美國F-16戰鬥機的仿製品。
日本的確有不少世界一流的科技技術,但是單方面一流的科技起不到決定性技術。況且日本現代大多數先進的製造技術,大多都是集中在民用方面,一些要命的軍用技術,日本可以說是沒有多少。你問啥是要命的軍用技術?很簡單,例如氫彈、核武器小型化、衛星定位系統等等。
目前日本有些東西中國是造不出來,但那絕不是因為沒那技術或者是製造業不行的原因。其大部分原因都是利益跟投入不成正比,而且市場現有的東西完全能夠滿足還不要命,所以就沒那個必要。但是中國有些東西,日本哪怕是再過二十年也造不出來,例如核潛艇、氫彈、東風導彈等等。至於為啥?除了相關政治和科學技術的原因之外,就是產業鏈的不完整,有些配套的東西壓根就造不出來。
迷彩派軍事
日本製造和中國製造比誰強,而不是比誰大,這一點,我還是傾向於日本比較強。
中國勝在規模和體量,日本勝在技術和質量。
有很多中國的商業大佬,他們面對電視侃侃而談,說去日本參觀日本的工廠,看到了現代化的生產工藝流程和自動化設備,心裡好羨慕,就問價格,怎麼賣?
日本人做生意肯定都是鬼精鬼精的,他們的報價讓大佬們打了退堂鼓。然後,大佬們回國後召集管理層開會,想辦法解決這個事情。一般的辦法,都是咱們不買整套流水線,咱們就買其中一部分,那些特別精密的,咱們自己玩不轉,咱們買。那些簡單的組裝,咱們吊個葫蘆,加幾個人就能把活幹了。
大佬們拍板,嗯,我看行。
日本有生意肯定做,就只賣了一部分,所以很多中國的製造工廠內,很少有全自動化的,都是美名其曰,半自動化。
說到底,這還是因為中國人工便宜啊,如果藍領工資高,估計大佬們的諸葛亮會就不必開了。
用工人來做簡單的組裝,不是不可以,中國這麼多人,還需要很多的就業崗位,但是中國製造的精益管理就做不到了。所謂的六西格瑪管理方法,一百萬個產品裡面,只有3.4個次品,生產完美程度接近無限,靠人工怎麼能達到呢?
所以中國製造的產品,還是存在著馬馬虎虎,過得去就行的情況。雖然近年來有所改觀,但是中國產品在非洲的口碑就是不好,非洲的黑兄弟咧著嘴,說:中國人,泵。中國貨,達泵。
你想想,從義烏小商品城批發的一塊錢一卷的紙巾,兩塊錢一雙的人字拖,質量能好到哪裡去?
扯遠了。
中國的一些尖端科技,比如高鐵製造,航天工業等,涉及國計民生的大行業,資金密集型行業,可以實現精益製造,因為不計成本的投入,可以支撐這些。可一般的產品,日用品,家電產品等,利潤率不高,產品精密程度低,製造過程中還大量存在手工作坊等情況,所以,你說中國製造多麼強,不現實啊。
除非有一天,中國的產業工人全線升級,中國的資本輸出全面開花,工人階級不再吃糠咽菜,而是真正的藍領,操縱工程設備,規劃作業藍圖,咱們中國的製造才能稱得上強大。
中國製造2025,目標不就是這個嗎?
而知而行
工業製造業,如果比誰更強,答案肯定是中國。
很多人眼裡只看到了日本的高技術,譬如說精密的軸承,機器人,還有部分家電裡的日本零件,就斷定“日本工業更強”,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做法。
對比兩個國家的工業,一個是要對比高科技,但是比高科技更重要的,是產業鏈。也就是工業完整度。而世界上唯二有完整產業鏈的國家,是美國和中國。(按照GB/T 4754-2017)日本的工業完整度,不到一半,也就是不到50%。
這個數據意味著什麼現象?那就是我們看到大量的中國產品裡擁有“日本關鍵零件”和“日本關鍵技術”,但是,你在看到大量日本零件的時候,偏偏看不到日本產品。
圖為我國(臺灣是中國的!!!)華碩生產的電腦主板。目前電腦板卡行業,不管是華碩還是技嘉、微星,都大肆宣傳“板載優質日系固態電容”。也就是說,離了日本電容,看起來全世界的電腦主板瞬間會low好幾個檔次。我們會想,哎呀日本真厲害,掌握電容核心技術。。。。但是問題是,日本人做電容那麼牛逼,為什麼非要把電容賣到中國才能做成電腦主板呢?
答案很簡單:日本人儘管電容很牛逼,但除了電容以外,日本其它板卡設計如南橋,北橋、插座、佈線等等一概不會做。
再舉個例子,大名鼎鼎的美國蘋果公司手機,每個蘋果手機的攝像頭都是日本生產的。其實不光是蘋果,三星、華為,小米,OV的手機,攝像頭也都是來自日本。即使華為手機寫著德國徠卡鏡頭,實際上也只是徠卡製造光學元件,鏡頭後面的感光元件依然是日本供貨。我們會想:哎瑪,日本真牛逼,掌握感光元件核心技術,我們中國太落後。。。但是深思以後發現問題是,日本掌握了手機的核心技術,然而日本手機在哪裡??除了半死不活的索尼(實際上是之前索愛,曲線收購愛立信)還有那麼幾款不到1%的佔有率,其它日本手機品牌幹嘛去了?
答案很簡單,日本除了做感光元件天下無敵以外,什麼手機操作系統,觸摸液晶屏,通訊協議,處理器,內存以外,統統不會做。所以日本手機註定翻不了天。
類似例子還有很多。
譬如說,日本輕量碳纖維技術世界領先,然而中國大飛機C-919已經試飛,即將量產,日本卻連支線飛機都上不了天。
日本光刻機技術世界領先(僅次於荷蘭),然而日本卻沒有做CPU的能力,更別說超算了。
日本的機加工精度世界一流,然而日本高鐵在中國中車、南車面前,基本拿不到海外訂單(幾個和中國關係不好的國家地區如印度越南除外)。要知道中國CR系類動車比日本新幹線報價還要貴。
這是為什麼?這就是日本產業鏈不全導致的後果。看似一部分領域高精尖,但另外的領域完全空白。實質上就是日本的工業體系是個偏科生,這就是我們可以自豪的說“儘管我們做不好圓珠筆頭上的圓珠,然而就算你會做圓珠,你依然得把圓珠交到我手上才能變成圓珠筆。”的緣故。
有人說,不對呀,核心技術帶來核心利潤,日本核心零件賺大頭,中國只拿到辛苦的組裝費,真是這樣嗎?
我們來看看日本工業企業營收前十位:第一名豐田汽車,第二名本田汽車,第三名日產汽車;第四名日立,第五名索尼,第六名松下,第七名東芝,第八名富士通,第九名新日鐵住金,第十名日本電裝。營收前三名全部來自汽車。第四名的主要營收來自汽車配件。
再來看淨利潤。
第一名是豐田汽車,第二名日產汽車,第三名本田汽車,第四名普利司通,第五名日本電裝,第六名松下,第七名三菱電機,第八名安斯泰來製藥,第九名日立,第十名斯巴魯汽車。利潤前五名全部是汽車相關,前十名名中汽車公司四家,汽車配件公司三家,主要利潤來自汽車工業的家,除了第六名和第八名,全部是造車。
可以大概這麼說,日本工業除了汽車行業尚有完整的產業鏈和上下游,其它都是給中美在做配套了。然而做零件真的掙錢嗎?不言而喻:不賺錢。大頭的利潤還是中國的。
所以千萬不要被中國產品裡面包含的日本“關鍵零件”,“核心技術”唬住,它們不是日本強大的表現,恰恰是日本“失去二十年”的後果和表象。隨著日本繼續衰落,什麼時候日本汽車行業從做整車淪落到給中國車企造“核心零件”,提供“關鍵技術”,就是中國工業徹底擊敗日本的那一天。
Magicocean60981045
如果在二十年前問日本和中國那個工業製造業更強,那會毫不考慮是日本。現在問我也毫不考慮的說是中國!
中國的工業生產總質和總量是美國日本的總和,從這個上面看日本是沒有得比的。中國工業門類齊全,包括了所有的工業生產項目,這個是世界上獨有一家,日本是更沒有比的。
中國有數不完工廠數不完的工程師,中國的人口眾多,工人年紀結構完善,生產力旺盛,質量與品質優秀,早就賣遍了包括日本在內的全球了。
在日本引以為傲的電子行業,日本的許多工廠已經倒下或半倒下了,半倒下的電子企業在為中國的企業配套供應商了。
有誰用過日本的手機呀?有誰知道日本有支付寶啊?有誰開過日本的電動汽車啊?都沒有這些,他們都比我們薄弱。
在大型工程機械項目上,日本更是遠遠的甩在了後面,在全世界到處都看到中國各工程公司生產的產品,而日本的產品幾乎都找不到了。
中國的崛起,特別是中國工業的崛起,就意味著日本的衰落,特別是日本工業的衰落,這是此消彼長的問題。
日本還出現了許多質量問題,在全世界引起笑話,特別是他們的神戶制鋼,還有他們在英國的高鐵車廂漏水事件,更是讓人笑掉了大牙。
日本工業高質量的時間已經過去了,現在日本工業正在全線的潰敗。除了日本,在汽車製造業上,還有一線生機,其他的各項都處在日夜落寞的路上。未來的汽車行業,採用的是新能源行業,如果日本沒有能夠在新能源汽車上面抓緊科技研發,那日本的汽車製造業也必然會走向衰落。
日本的工業神話已經逐步逐步的消失了,已經成為了過去,現在的日本工業對中國工業相比那簡直是沒有得比,相差很大,將來會越來,差距會越大。
幸福地帶2
日本最近工業的情況
\n{!--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564b2a8b4267beb31581e7b5abc7a496\
愛你對我諾言
中興通訊事件之後,我覺得國人應該理性思考一下了,之前我們知道,中國工業製造世界第一,那只是規模第一而已,再說和日本的工業製造相比,可以肯定的說,中國也沒辦法相比。
這樣說可能很多人不服氣,那就先來比比日本的世界500強公司,松下,索尼,東芝,夏普,NEC,富士通,佳能,神戶制鋼,新日鐵,發那科,大金工業,三菱化學,三井化學,信越化學,豐田,本田,住友化學,武田製藥,瑞薩電子,旭硝子,日本電裝,愛信精機,三菱重工,雅馬哈,奧林巴斯,捷太格特,富士集團,小松工業,日本電產,歐姆龍,立邦,富士集團等等,可以看出基本上都屬於高科技企業,而中國的500強公司呢?大部分都是銀行啊房地產等等大型國企,只有華為,聯想等等幾家稱得上高科技公司。
中國每年從世界上進口2000多億美元的電子產品,說的是世界上,其實也就是美國、日本、韓國等等幾個國家而已,其中進口最多的國家就是日本的電子產品,其次是美國、韓國,進口日本的數控系統、電氣件、液壓件、軸承、滾珠絲槓、數控轉檯、刀庫等等日本產品,特別是在電容、電阻和電感,一旦禁運,國內電容與電阻市場將受到較大影響,且自日進口的主要為高端產品,國內目前難以實現替代。
比如現在中國的高鐵技術,一開始也是進口日本,德國的技術,據外媒報道,中國紅旗-9都使用了日本某著名品牌生產的行程開關(是限位開關的一種,是一種常用的小電流主令電器)。
中國的汽車發電機現在也不能造出比日本好的,中國的寶鋼當年都是在日本的幫助下建立的,設備也是進口日本的,日本的衛星技術其實也比中國強,其衛星導航定位水平已經到釐米級,比美國的水平還高,日本的軍工其實也不弱,只要是憲法允許生產的,基本上都是世界一流水平,比如10式坦克,蒼龍級潛艇,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等等,出雲級放上F-35B就是小型航空母艦了。
重要的是,只有日本和德國才能稱為世界有工匠精神的國家,可見技術其技術水平了。
國輝影視劇
肯定是我們的工業製造業更強大!
我們最近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奠定了發達的工業基礎,已經慢慢的從原來大而粗的模式向小而精的模式在轉變,而且轉變的更快速!這是因為我們的大工業體系已經開始了量變到質變的突破。因此,原來我們沒有的東西這十幾年就開始加速湧現出來。
反觀日本,由於發展高精尖技術受到美國的鉗制,也受到了本國憲法的制約。因此,日本的工業製造業雖然保持了一個很好的水準,但是實際上近期進步不是很大,高精尖技術的突破更是受到了很大的制約。
我們的市場非常龐大,疆域也非常廣闊,這些都非常有利於我們的高精尖技術的發展,甚至我們會針對一個目標同時讓幾個團隊共同研製。比如隱身戰機,我們成飛和沈飛基本上是一起開始設計研發的,最後成飛殲20更符合要求。這就是我們的科技水平和製造能力發展到很高的階段,才可以這樣做的。
我們的製造業和工業水平基本上目前已經超越了日本的水準。比如我們的航母製造能力,現在已經居於世界第二的水平,我們的055大型驅逐艦已經位列世界一流的水準。我們的殲20戰鬥巡航速度達到了1分鐘50公里,這個速度已經全面超越了F22的水準。
還有我們的高鐵,毫無疑問世界第一,我們高鐵擁有世界第一長的高鐵運行線路。擁有世界最快的高鐵,擁有最快的高鐵線路建造技術,也擁有世界第一的高鐵製造速度。這些,都是日本沒法比的了。
還有我們的航天科技,日本也是沒有辦法來比的。我們的太空站已經在太空運行了,我們的很多航天計劃也正在實施。還有家電等製造業的發展更是超越了日本。
當然了,日本也還是有不少強勢工業的,不過假以時日,我們目前稍微弱一些的產業一定會在不遠的將來超越日本的。
綜合來說,毫無疑問我們目前的工業製造業比日本更加強大。
睿思天下
中國高端工業製造業還有很長很難得路要走!在高端製造業方面要想超過日本!沒有幾十年的沉澱積累!是不可能達到日本的水平!前提是日本停止不前!日本可以買變全世界的零配件!但中國買不到!所以我們不要高興的太早!中國現在的各方面發展就如同萬里長征!後有追兵!旁有打擾!前有堵截!任重而道遠!我個人任為達到或接近日本的水平至少50年!
民強國弱
這個不能簡單比較,中國現在是總體來說工業體系完整,但是多層次的狀態,中國是聯合國認證的全世界唯一一個39個工業大類,500多個小類都具備的國家,美國排第二,只具備70%,中國現在規模以上製造業產值等於美日德之和佔全世界30%以上,記住只算規模以上,日本的體量註定不能全方位強,日本的優勢只是半導體行業,汽車,精密製造業,等,但是慢慢都被中國超過了,中國在現在這這方面也開始發力了,倫敦90%的新能源公交車都是比亞迪的。
比亞迪唐2代
吉利領克02
像軍事領域,全世界能造核潛艇,大推力航空發動機的只有中美俄英法,能研製潛射彈道導彈的只有中美俄,能造核動力航母的只有中美,而且只有中美俄具備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高精尖領域中國相比美國都不差日本還是算了,比如中段反導技術,反隱身雷達,量子計算機,量子通信衛星,電磁炮,激光武器,高超音速武器,電磁彈射電磁阻攔,無軸泵推技術,全電推進技術,可燃冰開採,核聚變技術,中國前些天還造出了屈服度達2200兆帕的特種鋼,美國最強只有1300兆帕,碳纖維領域中國不次於美國的也開始量產了,就是差在基礎研究上,但是總體來說,中國汽車工業跟先進水平還有5年差距,閃存也是5年,屏幕是2年左右,2017年中國研發投入4090億美元,佔全世界21%,僅次於美國4960億美元,佔全世界26%,日本為1670億美元,希望中國很快能趕上來實現2025年成為製造業強國目標,本文結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