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有那些名勝古蹟?

天爺的使命


鄭州的名勝古蹟很多,全市擁有國家和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將近200處。少林寺、中嶽廟、北宋皇陵、北魏石窟寺、康百萬莊園、杜甫故里等名勝古蹟,每一個都值得前去遊覽,反覆品味,體驗歷史的厚重與悠長。

一、 商城遺址

鄭州商城遺址是商代中期的都城遺址,位於鄭州市管城區內,即今河南省鄭州市區偏東部的鄭縣舊城及北關一帶。

鄭州商城外城牆始築於商代中期的二里岡期下層一期,使用到二里岡期上層二期,總面積達25平方千米,是先周時期僅次於殷墟的龐大都城遺址,最新數據顯示,鄭州商城外城牆的始建年代為前1500年左右,可以推算內城和宮城的時間年代要不晚於前1500年,少部分學者認為此是“湯始居亳”的亳都。

1959年,郭沫若看完鄭州商城考古工地後,隨即題詩:“鄭州又是一殷墟,疑本仲丁之所都……”郭沫若認為鄭州商城可能是仲丁所遷的隞都。大多數學者均認為它是商代中期“仲丁遷隞”的隞都,屬商代中期。無論如何,鄭州商城的發掘,對於研究商代歷史和古代城市發展史都具有重要價值。

二、大河村遺址

位於鄭州市區東北郊、107國道和310國道交匯處東南隅,面積40多萬平方米,是一處包含仰韶、龍山和夏、商四種不同時期考古學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遺址。出土的大量文物和先人居住的房基遺址備受世人注目,其中1-4號仰韶文化房基為目前我國發現的同時期房屋建築中保存最好的一處,距今5000多年。

三、少林寺

坐落於嵩山少室山下,始建於北魏太和19年(公元495年),歷經九朝,時逾千載,為禪宗祖庭和少林武術的發祥地,文物古蹟眾多,享譽海內外,有“天下第一名剎”之稱。 中嶽廟 位於登封市區東3公里處,始建於秦(公元前221-前206年),是中國最古老的道教廟宇之一。經歷代擴建、整修,中嶽廟成為五嶽中現存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築群,素有“小故宮”之稱。

四、觀星臺

坐落在登封城東南15公里告城鎮北,為中國元代著名天文學家、數學家郭守敬(公元1231-1316年)於元朝初年創建,距今700多年,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也是世界上現存較早的觀測天象的建築之一。郭守敬通過在觀星臺的實地觀測,掌握了地球運轉的規律,準確地測出了二十四節氣,並於公元1280年編制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授時歷》。

五、嵩陽書院

始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位於登封市區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極峰,因坐落在嵩山之陽而得名。嵩陽書院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著名高等學府,在歷史上以理學著稱於世。北宋詩儒學大師程顥、程頤、司馬光、范仲淹、朱熹等曾在此講學。

六、打虎亭漢墓

位於新密市城西8公里處,由一座畫像石墓和一座壁畫墓組成,距今有18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已發掘的最大漢墓之一。漢墓墓壁上豐富多彩的畫像石刻和彩色壁畫為研究東漢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提供了珍貴資料。

七、一代建築宗師李誡故里

李誡,字明仲,北宋時出身於官吏家庭,曾任曹州縣尉、虢州知州。元祐七年在將作監供職達13年之久,歷任將作監主薄、監丞、少監和將作監,親自主持營建了許多規模巨大的建築工程,如宮殿、王邸、太廟、辟雍、尚書省、城門、寺廟以及皇帝舉行大典的明堂等,在工程的規劃、組織、管理等方面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著有《營造法式》,不僅是北宋官修的建築設計和施工專用書,而且也對後世建築的演變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誡墓在新鄭市龍湖鎮於寨村

八、紀公廟

紀信是劉邦的大將,漢高祖三年(前204年),項羽困劉邦於滎陽,紀信假扮劉邦誑楚,使劉邦得以遁走成皋(治今滎陽西北汜水鎮)。項羽怒,焚紀信。後人在滎陽西南為紀信修墓立廟。紀信也是後世各地城隍廟所供奉的“城隍爺”。

地址: 鄭州市惠濟區紀公廟村314省道旁

九、新密縣衙

新密縣衙博物館位於新密市老縣城中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密縣縣衙始建於隋大業十二年(616年),歷經隋、唐、宋、元、明、清、民國各代,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縣衙元代毀於戰火,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縣馮萬金於原址復建,仍保持明、清建築風格。

十、列子祠

位於鄭州市東郊圃田鄉圃田村北,前有潮河,後有丘陵,四周棗林叢叢。村東南1公里另有1座小型墓冢及墓碑,傳為列子墓。

十一、漢霸二王城

漢霸二王城遺址位於鄭州市滎陽西北約17公里的廣武山上。兩座城址中隔鴻溝,遙遙相對。
秦漢之際,劉邦與項羽對壘,修築東、西廣武城以為相持。西城為劉邦所築,稱漢王城;東城為項羽所築,稱霸王城。二城中隔廣武澗(一說即戰國時期的鴻溝),澗深 [1] 200米,寬100米,口寬約800米,南北走向。此澗即“楚河漢界”。二城之北緊靠黃河,西南萬山叢錯,形勢險要。
現存的漢、霸二王城,由於黃河的不斷沖刷侵蝕,早已失去原貌,特別是二城的北牆已塌入水中。據1980年實測,殘存漢王城東西長530米,南北長190米,牆寬30米,高約6米,最高處10米;霸王城東西長400米,南北長340米,牆寬28米,高約7米,最高處約15米。二城夯層基本相同,均系平夯,用土呈黃褐色。漢王城西另有一夯土城,據傳為張良所居之“子房城”。
漢霸二王城以楚河漢界為背景的文化資源豐富,特別是“楚河漢界”以其獨特的歷史見證留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上。是兩千多年前那楚漢戰爭的鮮活的見證。
1986年7月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二、潘安故里

潘安,以貌美、品高、才華出眾流芳至今,世人常以“貌比潘安”來讚譽美男子。據史書記載,潘安所到之處,深得妙齡少女之芳心,有“擲果盈車”之說。潘安故里尚存潘安墓,且保存完好。每年有不少的潘氏宗親到這裡尋根拜祖。

地址:鄭州市中牟縣大潘莊潘安故里遊樂園

十三、杜甫故里

杜甫故里位於河南鄭州鞏義市站街鎮南瑤灣村,背依筆架山,是詩聖杜甫出生和少年時期生活的地方,現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鄉的水土怡養了詩人高尚的性情,深厚的文化底蘊啟迪了詩人寬廣的文學情懷,為了使更多的人瞭解杜甫卓越的詩歌成就,學習杜甫高尚的人格情操,2007年,鞏義市政府按照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標準投資1.5億元建設杜甫故里,將其打造成為一處文化觀光型遊覽景區。

十四、北宋皇陵

北宋皇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的西村、芝田、市區、回郭鎮一帶,北宋九個皇帝,除徽、欽二帝被金兵擄去死於五國城外,其餘七個皇帝及趙弘殷(趙匡胤之父)均葬在鞏義,通稱“七帝八陵”,再加上后妃和宗室親王、王孫及高懷德、蔡齊、寇準、包拯、楊六郎、趙普等功臣名將共有陵墓近千座。
從公元963年開始營建宋陵,前後經營達160餘年之久,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氣勢雄偉的皇家陵墓群,堪稱為露天藝術博物館,是研究宋代典章制度和石刻藝術的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

十五、康百萬莊園

康百萬莊園,又名河洛康家,位河南省鞏義市(原鞏縣)康店鎮,始建於明末清初,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十七、十八世紀華北封建堡壘式建築的代表。
康百萬是明清以來對“中原活財神”康應魁家族的統稱,康氏家族前後十二代人在這個莊園生活,跨越了明、清和民國三個時期,共計400餘年,莊園也從最初的山腰建至山頂。是一處典型的十七到十八世紀封建堡壘式建築。 莊園背依邙山,面臨洛水,因而有“金龜探水”的美稱,是全國三大莊園(康百萬莊園、劉氏莊園、牟氏莊園)之一。 與山西晉中喬家大院、河南安陽馬氏莊園並稱“中原三大官宅”,被譽為豫商精神家園,中原古建典範。

十六、鞏義石窟寺

鞏義石窟寺位於南河渡鎮寺灣村,距市區10公里,1982年被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鞏義石窟是北魏皇室開鑿的一座石窟,孝文帝創建了寺院,宣武帝時開始鑿石為窟,刻佛千萬像,後來的東西魏、唐、宋時以陸續在這裡刻了一些小龕。由此證明,鞏義石窟是繼洛陽龍門石窟之後開鑿的一個石窟。初建寺稱“希玄寺”,唐初改稱“淨土寺”,宋代改稱石窟寺。

十七、古滎冶鐵遺址

古滎冶鐵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鄭州市西北20公里處。遺址南北長400米,東西寬300米,總面積為12萬平方米,為河南郡鐵官的一號作坊,簡稱“河一”,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規模最大、時間最早的冶鐵遺址。
古滎冶鐵遺址兩座規模較大的鍊鐵高爐遺蹟東西並列,爐缸為橢圓形,面積8.5平方米,爐壁厚1米,爐基深3米。在爐前清理出大小不等的13塊積鐵,其中一塊重約23噸。爐前有寬敞的工作面,在冶煉區東部和南部有堆爐渣的坑,爐渣堆積厚6米以上。圍繞煉爐,還有礦石加工場、高架、鼓風管殘片、水井、水池等設施,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冶煉系統。
1965年被發現,在1965年、1975年進行兩次發掘,發掘出兩座漢代冶鐵高爐殘跡和水井、水池、船形坑、四角柱坑、陶窖等,還出土有陶製鼓風管、耐火磚和鑄造鐵範用的陶模,以及318件鐵器、380多件陶器、8件石器。
2001年公佈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 鄭州市惠濟區古滎鎮古須路與大河路

十八:後周皇陵

後周皇陵在河南省新鄭市區北18公里的郭店村附近,現存陵墓4座:即嵩陵、慶陵、順陵和懿陵。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公佈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嵩陵(太祖郭威墓),位於郭店村西南約l公里的周莊村。據縣誌載墓前有墓碑,現今已佚。現存冢高約12米,周長110米。

  慶陵(世宗柴榮墓)位於郭店村西北500米處陵上村。現存冢高10米,周長105米。明初建有正方形陵園,四周建磚牆,邊長200米。大門朝南,院內有甬道,寬3米,長80米,直達墓前。陵墓四周植柏樹,墓前置有方形祭壇,祭壇附近碑石林立。民國年間,軍閥混戰,陵園被毀,今僅存御製祭文碑28通。

  順陵(恭帝柴宗訓墓),位於慶陵東北500米處。現存冢高4米,周長40米。過去該墓曾被盜掘,墓室和墓道還保存有壁畫。

  懿陵(世宗皇后符氏墓),位於慶陵東側100米處陵上村內,冢高3米,周長30米。

  五代十國為中國歷史上割據紛爭時期,後周世宗時,進行經濟和政治改革,國力增強,為北宋統一事業打下了基礎,因此在中國歷史上佔有一定地位。後周皇陵薄葬且形制較小,沒有石象生等石刻,但陵園和祭碑有較高的歷史和科學價值,為中國歷史上各王朝皇陵不可缺少的一段實物例證。


地址: 新鄭郭店鎮陵上村

十九、中嶽廟

中嶽廟位於河南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腳下,距河南省登封市城東4千米。中嶽廟背倚黃蓋峰,面對玉案山,西有望朝嶺,東有牧子崗,群山環抱,佈局謹嚴,規模宏偉,紅牆黃瓦,金碧輝煌。總面積13萬平方米,為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嶽中現存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築群,也是河南省規模最巨、最完整的古代建築群。
中嶽廟前身是太室祠,最遲在西漢漢武帝時已經存在,原為祭祀嵩山太室山神的場所,隨著祭祀山嶽制度的消失,中嶽廟後來成為道教的活動場所,但仍保留著禮制建築的特點。中嶽廟是中國道教在中原地區活動最早基地。南北朝時期,道教在中國形成,太室祠易名為嵩岳廟,成為中原地區道教活動中心。

二十、歐陽修墓

歐陽修墓,位於河南省新鄭市辛店鎮,在縣城西13公里歐陽寺村,墓域北倚崗阜,南臨溝溪。陵園西依崗阜,東臨谷溪,過去碑碣林立,古柏參天,成為清代新鄭八大景之一“歐墳煙雨”,自然環境非常優美。宋熙寧八年(1075)歐陽修賜葬於此,後陸續有歐陽修的祖母李氏、繼配夫人薛氏以及四個兒子和兩個孫子葬在這裡,歐陽修墓園實際是歐陽修的家族墓地。歐陽修墓前有歐陽修祠堂,是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興建的。

二十一、李商隱墓

李商隱公園位於鄭州市滎陽東部310國道和中原西路之間,豫龍鎮苜蓿窪村南,佔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 以李商隱墓地為依託,以中國傳統園林特色為基調,以李商隱詩歌文化為背景,十步一景,景中含詩,體現了滎陽的人文歷史特色。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是晚唐時期著名的詩人,生於公元812年,死於公元858年,終年46歲。他的原籍在懷州河內(現沁陽縣),祖輩遷居滎陽,李商隱在滎陽出生,死後就葬在滎陽檀山原。

二十二、劉禹錫墓

劉禹錫公園位於滎陽市城東的檀山上,佔地約300畝,以劉禹錫的墓為基礎,以劉禹錫的詩歌為主題,是滎陽市第一個文化主題公園,是一處充分融合了江南園林景觀藝術的開放性公園。這座詩歌主題公園,主要分為禹錫園和詩豪園,內設唐風街、劉禹錫雕像、劉禹錫陋室、劉禹錫文化紀念館、劉禹錫墓以及十二牌坊等景觀,公園附近有李商隱公園、大海寺、鄭氏三公塑像、象棋公園、植物園等遊覽場所,是滎陽市民休閒遊玩的好去處。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洛陽人,生於嘉興,葬於滎陽,其墓地在滎陽禹錫公園內,劉禹錫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文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被白居易尊稱為“詩豪”,世稱“劉賓客”,自稱漢中山靖王后裔。


鄭州百科


家喻戶曉也是最耀眼的一顆明星應該就屬—千年古剎•禪宗祖庭~少林寺!

少林寺屬於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中名氣最大的一個,整個建築群包含中嶽廟、嵩陽書院、觀星臺、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觀星臺、會善寺、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等8處11項歷史建築。

在所屬地登封市區周圍分佈著眾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處,各類文物珍品6700多件。

鞏義有杜甫故里,康百萬莊園,鞏義石窟寺等,其中康百萬莊園是明清以來對康應魁家族的統稱,因慈禧太后的冊封而名揚天下,全國三大莊園(康百萬莊園、劉文彩莊園、牟二黑莊園)之一,非常值得推薦一去。

滎陽有虎牢關景區南連嵩嶽,北瀕黃河,東接汜河,西連鞏義,山嶺交錯,溝壑縱橫,險自天成,有“鎖天中樞,控地四鄙”之稱,是我國著中的古戰場,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楚漢之爭”、“三英戰呂布”、“關羽溫酒斬華雄”等著名歷史事件均發生於此,群雄爭霸的戰火硝煙為虎牢關留下了豐富的歷史古蹟。三義廟、呂布城、點將臺、張飛寨、跑馬嶺、飲馬溝、養馬溝、絆馬索等景點星羅棋佈。

中牟有官渡古戰場,因傍官渡水而得村名。村內原有關帝廟,存清乾隆年間石碑,碑文雲“官渡乃關帝拒袁斬將處”。據《中牟縣誌》載,這裡舊有城叫“官渡城”,又有臺名“官渡臺”或“曹公臺”,乃東漢曹操與袁紹相拒之處。附近有“水潰村”。距官渡20公里霍莊有“袁紹崗”,傳說是袁紹屯兵處。

中牟還有潘安故里。潘安,以貌美、品高、才華出眾流芳至今,世人常以“貌比潘安”來讚譽美男子。據史書記載,潘安所到之處,深得妙齡少女之芳心,有“擲果盈車”之說。潘安故里尚存潘安墓,且保存完好。每年有不少的潘氏宗親到這裡尋根拜祖。

新鄭有黃帝故里,河南新鄭古為有熊氏之國,軒轅黃帝降於軒轅之丘,定都於有熊。黃帝統一天下,奠定中華,肇造文明,惜物愛民,被後人尊為中華人文始祖。莊子曰:“世之所高,莫若黃帝。”如今的黃帝故里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聖地。

新密有黃帝宮。黃帝宮,又名雲巖宮,曾是軒轅黃帝建宮築殿、練兵講武、研創八陣圖的地方。相傳黃帝初戰蚩尤失利後,退居此地,潛心養志。用風后、力牧為相,研兵習武,整飭兵馬,至今還有養馬莊、倉五村、拜將臺、宮殿、軒轅門、講武門等古建築遺蹟。黃帝宮被譽為“中華人文始祖聖地”、“天下第一宮”、八陣兵法研創地。

鄭州市區內最有名氣的就屬於位於市中心區域二七廣場的二七紀念塔了,也屬於鄭州的地標性建築,1951年鄭州市為紀念1923年京漢鐵路大罷工中犧牲的烈士,繼承和發揚京漢鐵路工人的革命鬥爭精神,將原鄭州市西門外長春橋舊址擴建為“二七廣場”,廣場中央建三角形木質塔一座。

同時作為八大古都之一的鄭州最具代表性的朝代就是商朝,商代遺址就位於鄭州市管城回族區一帶,為商代早期都城遺址。遺址東起鳳凰臺,西至西沙口,北抵花園路,南到二里岡,面積約25平方千米,包括三重城垣遺址、宮殿區遺址、居住聚落遺址、墓葬區、手工作坊遺址、窖藏坑等遺蹟類型,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銅器、玉器、骨器等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以周長約7千米的(內城)城垣遺址和分佈範圍巨大的宮殿區遺址保留最為完整,也最具歷史文化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