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中央電視台的《相聲小品大賽》,再與江蘇衛視的《相聲有新人》比較,你有什麼感想?

zhangxueyong813


看相聲有新人的時候覺得節目槽點挺多的,還各種的製造熱點刷存在感。看完中央電視臺的相聲小品大賽之後,我就原諒相聲有新人了。

至少相聲有新人還是個節目。

而中央電視臺的相聲小品大賽,

我感覺姜昆和馮鞏在說這些理念的時候底氣都不足。

評委在點評的時候先一通亂誇,然後就上升到層次啊,美感啊,藝術境界啊,轉折啊之類的詞語上,讓人一頭霧水。演員也就只是點頭嗯嗯,但是我覺得他們也肯定沒聽懂點評的是什麼。就像拳頭打在棉花上了,切不中要害。

反觀郭德綱在相聲有新人上面的點評,寥寥數語,不來虛的,看著就那麼實在。

至於青曲社選送的這對小孩參賽,評分還那麼高,是看的苗阜的面子嗎?我不得而知。但苗阜送倆小孩參賽的寓意就很明顯了,肯定不是代表相聲有新人,而是說,讓倆小孩去玩玩就行了。


閒白社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除了不搞笑,一切都是那麼完美!這是筆者對央視首屆相聲小品大賽的看法。真的是乾淨,真的是高雅,沒有屎尿屁,沒有倫理哏,標準的電視相聲,晚會相聲!筆者覺得這屆比賽應該叫《央視首屆電視相聲小品大賽》更合適!

10月2日晚《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總決賽在央視3套拉開帷幕,李伯祥、魏文亮、石富寬、姜昆、馮鞏、蔡明等眾多德高望重的曲藝名家、表演藝術家、編劇、導演坐鎮,眾多喜劇界新秀攜新穎題材登臺,用針砭時弊的相聲、映射生活的小品,為觀眾奉獻了一臺有笑點、有品位、有深度的藝術盛宴,用高規格、國家級、精品化的喜劇盛宴,展現了人民群眾喜迎新時代、歡度國慶的喜悅心情。


但是美中不足之處就是,笑的盛宴無法讓觀眾開懷大笑(專說相聲)!創新不代表就要完全拋棄傳統,所謂的新穎的方式,不是說讓兩位成名的相聲演員助演兩個三四歲的孩子就算!不客氣的說,昨晚的大賽相聲部分,最大的亮點恰恰是兩位非相聲演員!來自開心麻花的王成思與杜曉宇,兩位票友!雖然沒多少相聲功底,雖然有些話都沒說清楚(也許是故意的),但至少觀眾是開心的笑了。

再說其他兩個相聲作品,梁洪昊、楊凱表演的《糾結》,類似於姜昆老師與唐傑忠先生表演的經典段子《著急》,但是不管是作品針砭時弊的力度還是二人表演的火候,都與姜昆老師有不小的差距。只能說是中規中矩,說白了就是典型的電視相聲。

至於郭陽、郭亮與大寶、小寶的相聲《如此師徒》 ,不談作品如何,不談兩個孩子功力怎樣,只想問大賽組委會,不是有一種說法,不讓未成年人參加成人的比賽嗎?怎麼還是讓兩個小孩參賽?這樣對其他參賽選手公平嗎?打低分,對小孩是打擊,打高分他們靠的什麼嗎?同情分嗎?


可以這麼說,央視的《首屆相聲小品大賽》代表主流相聲界,東方衛視的《相聲有新人》代表非主流相聲界,他們是兩條完全不同的發展路線。主流相聲要貼近生活,非主流相聲要接地氣,只要能做到,就都好,沒有必要刻意的去比較!也沒有必要貶低一個抬高一個,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正所謂喜歡的就是最好的。


靖逸軒主


題目就錯了,相聲有新人是東方衛視的,相聲小品大賽是央視三套的。

號稱代表中國的相聲小品大賽勉強看了三個節目,喜歡相聲的我實在是尷尬加難受,不得不換臺。這叫嘛玩意!劣幣驅逐良幣,不僅是相聲,毋庸贅言,無須多言。

相聲有新人,看了幾期。電視節目呈現的限制讓相聲本身失色不少,但起碼還是相聲,起碼還能笑出幾聲。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央3的所謂大賽佔據八天黃金時間,實屬店大欺客,不咯吱死你不罷休。我還是選擇看每週末的有新人吧,起碼我不會給尷尬死。


孟冬


首先更正一下,是東方衛視的《相聲有新人》。不是江蘇衛視。

郭德綱的爆紅,使相聲可以說是又重新煥發了活力,而東方衛視今年推出的《相聲有新人》節目,摒棄了以前將相聲小品放一起比拼的競賽模式,專業的相聲演員之間互相競技,並且還對一些相聲的專業術語進行了普及,讓觀眾們對於相聲又有了一個近距離的認識,雖然在節目開播以來有很多的質疑聲,但是絲毫不影響遮擋節目的精彩。如果這個節目能有第二季或更多季的話,無疑會成為相聲發展的一大助力。



雖然名字上稱為首屆《相聲小品大賽》,但是而且在這之前央視曾經舉辦過七屆的相聲大賽和九屆小品大賽,所以這次大賽只是將以前的兩檔節目融合在一起,按照節目組的意思將兩種喜劇形式放在一起,可以讓觀眾們可以更好的體驗兩種藝術的魅力。當然在評判上是分為相聲組和小品組的,而相聲方面請的是石富寬、馮鞏、李伯祥等著名的演員,點評嘉賓中也有一位相聲界的專家魏文亮。所以無論從影響力和比賽規模來說都比《相聲有新人》高了不止一個檔次。

首期節目已經結束,明顯看出相聲節目效果明顯沒有小品出色。滿滿的主旋律色彩,首先出場的梁紅昊、楊凱表演的《糾結》,作為開場節目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是明顯可以感覺出兩個人配合上稍顯生疏,節奏把握上也有欠缺,不過好歹兩位算得上是專業的相聲演員。而且楊凱是已故相聲名家常寶華先生的外孫。第二組相聲節目是《誰是主角》,而表演者是開心麻花的王成思、杜曉宇的,看來開心麻花要進軍相聲界了,不過兩位的表演看起來還是更像是穿著大褂的小品,不過這個節目是相聲專業比賽而不是跨界比賽,讓人們不得不對對這次大賽的專業性引起懷疑,既然跨界都能進24強,那麼博士相聲能進24強就不那麼奇怪了。第三組是兩個7歲孩子加上郭陽郭亮的節目《如此師徒》,兩個孩子的嘴皮子功夫也讓人們看到了他們的潛力。

單按照相聲方面來說,首期的央視《相聲小品大賽》的節目質量,真的比不上《相聲有新人》的節目質量,點評嘉賓的點評過於表面化,沒有真正從相聲專業角度去評價。過多的業餘選手和外行參賽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相聲發展面臨的尷尬,也讓觀眾對於這次比賽的專業性引起了懷疑。希望之後能多點專業的演員,少一些業餘的外行的,畢竟專業的事還是專業的人來做,只有專業的人才能發現其中的問題癥結所在,外行只能是表面看著熱鬧,實則徒增笑柄而已。


吃葡萄不吐葡萄核


不提兩個節目出處的BUG,其實這個問題挺實際。

說說我的感覺:



遠看忽忽悠悠

近看飄飄搖搖

有人說是葫蘆

有人說是瓢

在水中一衝一冒

二人打賭江邊瞧

原來是和尚——洗澡


“相聲”就好比是這兩個洗澡的和尚。

《相聲小品大賽》和《相聲有新人》就好似看成“葫蘆”與“瓢”的倆人。

一個想著“藝術”,打算撈起來加加工,雕雕花,做成工藝品,以便“束”之高閣。

一個圖著“實用”,既然是葫蘆,就做成瓢,當做生活用品。不圖藝術,賣了餬口飯就成。



初衷都沒錯,只不過

一位認為要昇華,要美化。結果走進了死衚衕(看樣子是出不來了)。

一位認為要先傳播,先掙錢。拼著葫蘆不要,做成瓢賣,掙錢填飽肚子再說,不管後面的事兒。




不管做成工藝品還是瓢,結果都沒有了原來的樣子,不能再叫做葫蘆

葫蘆還是葫蘆,撈起來洗洗乾淨就行了,接下來掏掏籽,往下種,後面才會有更多的小葫蘆。

所以都有對,都有不對。


囉嗦了一串兒,以下才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對於相聲

不能像《相聲小品大賽》那樣,一味的求“有品位的新相聲”,這樣不利於傳播。

也不能像《相聲有新人》那樣,一味求“只可笑的相聲”,這樣不利於傳承。

最後,真應該辦個《中國傳統相聲大賽》,或者《傳統相聲有新人》。

以上……


相聲沙彌


首先糾正一下,不是江蘇衛視的相聲有新人,是東方衛視,我都看了,昨天央視的相聲小品大賽也看了但是沒仔細看,實在是尷尬,有些小品還是好久前的看作品拿來參賽,孫濤那個小品就是,越看越尷尬,現在的相聲小品真是沒幾個好的作品,實在是看不下去


司空雲龍87


自從姜昆噹噹曲協主席!中央電視臺的相聲小品節目清一色的:社會主義好,當官為民服務辦實事一切欣欣向榮的正面拍馬屁不臉紅的形象;而反面教材全是平鬥小市民!赤裸裸地溜鬚拍馬!

而認知德雲社後才知道一段相聲可以長達差不多一個小時(以前認識的相聲是12分鐘左右,小品是18分鐘左右)!以前我只知道四種戲劇:京劇、粵劇,黃梅戲,二人轉!欣賞德雲社節目多了以後才知道:山東大鼓,豫劇,北京小曲等等諸多戲曲!


gy你的心


個人感覺現在郭德綱需要敵人,這樣才能激發鬥志,紮實的用相聲作品取悅觀眾,無敵不僅僅是寂寞還會消磨鬥志。很喜歡李寅飛那句話,最愛06年的郭德綱,小劇場連加坐都買不上的時候的郭德綱。


樂瀚


大家有什麼感想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能讓大家看到收聽到好的節目才是王道,給自己打一個小廣告。想收聽郭德綱坑王駕到完整音頻的朋友們

點擊頭像 "文章"九頭案欄目下已更新

郭德綱單口相聲《濟公傳》

郭德綱單口相聲《濟公傳北展合集》

郭德綱單口相聲《坑王駕到之封神榜》

郭德綱單口相聲《坑王駕到之九尾狐》

郭德綱單口相聲《坑王駕到之王半仙》

郭德綱單口相聲《坑王駕到之官場鬥》

郭德綱單口相聲《坑王駕到之探地穴》

郭德綱單口相聲《坑王駕到之九頭案》

郭德綱單口相聲《白宗巍墜樓》

郭德綱單口相聲《坑王駕到之張小乙下南京》


單口相聲社


我是進來看回復的,一個個義憤填膺的樣子,感覺都是專家,當時許多人說郭的剛時,郭的剛不是說,說相聲的是大廚,觀眾是顧客,顧客可以選擇吃或者不吃大廚做的菜,你不能說大廚做的菜這裡不對,那裡不對,更不能到後廚指導大廚做菜。哈哈哈,很熱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