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秀夫背著小皇帝跳海自盡,爲何還能被稱爲民族英雄?

Camilld


有人說:崖山之後,已無中華。因為,此戰後,南宋滅,蒙古興,華夏民族政權被遊牧民族政權取代。華夏文明也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有氣節的人都追隨著民族信仰慷慨赴死了:



公元1279年,深受蒙古大汗忽必烈器重的降將張弘範率領蒙古水陸大軍長驅直入,最後攻到崖山(今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南崖門一代),對南宋政權最後的據點形成了三面包圍的局面。



此時,南宋方面領兵抗敵的是大將張世傑。戰局不利,張世傑一籌莫展。苦思冥想之下,張世傑下令將宮殿、房屋等焚燬,並下令將南宋政權僅存的千餘艘戰船連在一起,南宋皇帝趙昺的“龍船”在艦隊的正中位置,便於保護。元軍水師乘坐小船裝載著乾草和油脂逼近後慾火燒宋軍水寨,但宋軍的戰船上塗滿了泥巴,火燒不起來,元軍計劃破產。後元軍水師將海灣封鎖住,斷了宋軍的糧草和水源。宋軍只好吃乾糧、喝海水,但海水腥鹹,飲後上吐下瀉,宋軍大為遭罪。無奈之下,張世傑率宋軍水師與元軍決戰。




張弘範早有對策,他下令兵分四路,分別於宋軍營寨東、南、北三面駐紮,自己親自領一軍,約定以奏樂為信號攻擊宋軍。戰役開始後,率先攻擊宋軍的北面元軍失敗。這時,宋軍聽到張弘範所率元軍吹奏的聲樂,以為元軍正在舉行宴會,一時疏於防範,被早有預謀的張弘範率軍猛攻,宋軍大敗。張世傑見大勢已去,率領殘部突圍而去。南宋幼帝趙昺的“龍舟”在水師正中間,無法突圍,迴天無術的左丞相陸秀夫(今鹽城市建湖縣人)揹著幼帝,縱身一躍,葬身大海。隨行的十多萬皇族、官員、軍民見國家滅亡,亦不願獨生,隨之投海赴死。次日,海面浮屍十餘萬具!南宋滅!突出重圍欲保南宋政權東山再起的張世傑聽到消息後,悲憤難當,也於不久之後溺水而死。



陸秀夫等人保著南宋和幼帝走完了最後一程,雖死猶榮!這是一個民族的氣節!寧折不彎!何為氣節?氣節是聽聞田橫死訊後自刎於海島上那五百條漢子的捨生取義!是諸葛亮為了蜀漢基業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南宋軍民國破家亡後慷慨求死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所以,陸秀夫無愧“民族英雄”之稱!



當今世界形勢,仍波詭雲譎,有幸活於溫飽年代的吾輩應居危思進,自律、自立、自強,團結一致,抵禦外侮!


我是“才子八怪”,期待您的關注!


才子八怪


其實這個工夫,南宋政權已經滅亡了,宋朝最後一個皇帝已經被蒙古人俘獲。


而新立的小皇上,與南宋大臣陸秀夫,在被元朝的蒙古大兵團團圍住,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揹著那小皇帝翻身跳進大海,實屬壯烈,但在歷史的記載中,以及國家出版的歷史通鑑和中國通史上,只是把它作為一個事件記載下來,並沒有任何政治上的評價。

這時把他尊稱為民族英雄,那是民間流傳的說法,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流傳下來。

在今天,如果我們把他說成是民族英雄,那是對他的敬佩,如果把它說成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顯得有些強牽,因為他們之間進行的戰爭,那是爭奪政權的內戰,但是如果把這個事件,引申說成是崖山之後無中華,那是大錯特錯。

其實我在別的評論裡已經看到了這種說法。


崖山之後無中華,這並不是古代留下來的說法,在歷史的記載中,更沒有這種說法,史學家們更沒有把它定為華民族就此淪沒。

而崖山之後無中華這一說法,還是在日本醞釀侵華時,由一些個日本的中國通,以及中國的漢奸文人們,找出的一個侵華理論根據,當時的中國輿論界並沒有把它當成回事,中國的百姓只是把它當成漢奸們放了一個沒有味兒的屁,一個沒有臭味兒的屁而已。

而就這個沒有味兒的屁,卻在現在被網絡裡的一些人,不顧大多數中國人的反感,重新的把他抬了出來,以低質量的文章,還不如小學生作文的寫法,在網絡裡大書特書,一些個不明真相的人,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不知香臭的也跟著隨聲附和。

這些個人為什麼要重新抬出崖山之後,無中華的理論呢?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搞亂中國的歷史,欲滅其國,先滅其史,其實這種伎倆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被人們運用了,今天人們在運用古代的計量,恐怕就沒有那麼靈便了,還是醒醒吧。

崖山之後真的無中華了嗎?

可不是那回事,首先我們可以確定,蒙古民族他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雖然他們的一些政策很不得民心,但並沒有將中原的漢族文化徹底滅絕,在蒙古族的元朝統治時期,其於中原文化還很盛行,元朝的戲曲,仍然使用的是漢族的文字和漢族的語言,而在全國各地的漢族人,一直延續到明朝初年。


在歷史上,有著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的小說,非常的盛行,同時也給中華民族的文化,留下了可貴的遺產,關漢卿老先生的《竇娥冤》就是傑出的代表作。

其實陸秀夫的悲劇,那是政權更迭的結果,至於與他一起葬身大海的人,都是朝廷的官員及隨從,他們不肯投降保留性命,那是因為他們對南宋朝廷的忠誠。

其實在歷史上戰敗不肯投降,而自殺身亡的人很多很多,霸王別姬,烏江自刎的項羽,也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他們都是以死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這些個有骨氣的人,真的受到了後人的讚賞與崇拜。

其實如此的悲劇,在歷史上有很多很多,我們把它定性為民族英雄,好像多此一舉了。


趙志軍001


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在《楚辭·九章·惜往日》:或忠信而死節兮,或訑謾而不疑。

“死節”是中國人為國盡忠最為極端也是最為無奈的手段,當山河破碎,國殤無可挽回之後,以一死謝罪天下,縱然於事無補,但依舊可以被稱為民族英雄。

陸秀夫就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中無數“死節”者之一。作為南宋末期為數不多的有才有德的大臣,陸秀夫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如果不是生逢亂世,以此三人的才學,可以有大作為。

也正因為國難當頭,顯出了三人的英雄本色,雖不能逆轉乾坤,再造華夏,但他們都兌現了當年讀聖人書的承諾:為國盡忠,捨生取義。

陸秀夫在揹著趙昺跳海之前,早早把妻子兒女趕入海里,死志已決。單這一股血薦軒轅的浩然正氣也足以稱為“民族英雄”。

陸秀夫揹著小皇帝一起跳海,雖說有些殘忍,但他為中原正統保存了名節,縱然國土淪喪,自皇帝始,寧死不當亡國奴。

如果人人如陸秀夫、張世傑、文天祥,華夏豈會淪入異族之手。



日慕鄉關


崖山之戰的悲涼,感天動地,幾萬百姓的悲壯投海,驚天地泣鬼神,怕是世界歷史所獨有。生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信念和骨氣,不提倡愚忠不提倡漠視生命,但對外族的野蠻入侵不能輕易屈服,有壓迫就一定要反抗,這是天經地義的,這是民族的不屈信念,沒有信念和骨氣的民族,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陸秀夫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