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四大書院」是什麼?

玩玩123玩玩


中國的四大書院有好幾個說法,不過比較普遍的說法分別是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應天書院。

一、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在北宋年間建立的,在北宋開寶九年(976年)的時候,朱洞以尚書的身份出任深州太守,並且接受了劉鰲的建議,在原有僧人辦學的基礎上創建了嶽麓書院。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的哈哈哈,宋真宗親自召見山長周式,對周式興學很是讚賞,親筆題名“嶽麓書院”匾額。在周式的執掌下,嶽施書院的學生人數和書院規模都有很大發展。

到了南宋時期,當時的理學家張栻主管嶽麓,經常邀請朱熹前來講學。到了明朝的時候,王守仁曾在此講學,書院興盛一時。到了清末的時候,嶽麓書院改為湖南高等學堂,後來又改成了湖南大學。

二、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位於江西九江廬山五老峰南麓的後屏山之陽。南唐升元年間,白鹿洞正式開闢為書館,那時候稱白鹿洞學館,也稱“廬山國學”。

到了宋仁宗五年(1027年)的時候,改稱“白鹿洞之書堂”,廣收學生,與當時的嶽麓書院、應天書院、嵩陽書院並稱為“四大書院”。

三、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位於嵩山南麓、登封縣城北約三公里的地方。創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時,那時候叫滿陽寺,到了唐代改為滿陽觀,到五代時後周改建為太室書院。

宋代理學的“洛學”創始人程題、程頤兄弟都曾在嵩陽書院講學,此後,嵩陽書院成為宋代理學的發源地之一。明末是嵩陽書院毀於戰爭,清代康熙時重建。

四、應天書院

應天書院位於河南商丘(北宋時商丘稱應天),為五代後晉時的商丘人楊慈所開辦。北宋政權建立後,實行開科取士。因這裡人才輩出,百餘名學子科舉中第者竟多達五六十人。

宋大中祥符二年(109年)真宗帝大為嘉嘆,正式賜名為“應天書院”。著名文人范仲淹也在應天書院求學過,後來還擔任應天書院掌學主教。


魏青衣


中國四大書院指的是哪四個書院?

從唐代至今都有“四大書院”的說法,可見“四大書院”的歷史影響力有多大。中國四大書院在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四大書院為“應天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另一種說法是:四大書院為“應天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石鼓書院”。

應天書院


應天書院,創辦於五代後晉時期。應天書院又稱應天府書院、睢陽書院、南京書院、南都書院、南京國子監,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

應天書院由宋州虞城通儒楊愨在歸德軍將軍趙直扶助下,創辦於五代後晉時期。初創時期叫睢陽學舍。後來由他的學生戚同文繼續辦學,書院發展較快。

北宋初期,朝庭實行開科取士,睢陽學舍的學生有五六十人登榜。一時名聲雀起,遠揚天下。天下文人慕士紛紛趕至宋州雎陽學舍求學,其中就有著名的文學家范仲淹。就這樣,睢陽學舍逐漸形成了一個學術文化交流與教育中心。但戚同文病逝後,學舍長期停辦。

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宋城縣(今河南商丘睢陽區)富人曹誠在睢陽書院的基礎上,再建造房屋150間,繼續發展教育。次年,聘請戚同文之孫戚舜賓為校長(當時叫主院),曹誠為助教,建立了書院。之後,晏殊、范仲淹等人也先後加入教學,應天書院逐漸發展成為北宋時期最具影響力的書院。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賜額為“應天府書院”。慶曆三年(1043年),應天府書院升格為南京國子監,成就了應天書院是古代書院中唯一的國子監的書院。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湖南大學的前身。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南嶽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嶽麓山腳。

嶽麓書院由智璇和另一位和尚創辦於五代時期,當時只是書院的鄒形。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創立嶽麓書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賜“嶽麓書院”扁額,從此嶽麓書院成為了全國四大書院之一。

兩宋之戰,嶽麓書院遭戰火洗劫被毀。乾道元年(1165年),湖南安撫使知潭州劉珙重建嶽麓書院,並聘請著名理學家張栻主教嶽麓,增強了嶽麓書院在南宋教育和學術上的地位。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與張栻論學,由此形成了以“朱張之學”為正宗的學術傳統。

自1275年至1684年嶽麓書院因戰火幾度被毀,又幾度重修。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巡撫丁思孔重建嶽麓。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帝御書“學達性天”匾額。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帝又賜御書“道南正脈”,嶽麓書院在全國的重要地位再次獲得肯定。

咸豐二年(1852年),太平天國軍進攻長沙,嶽麓書院又被戰火毀壞。不久後,院長丁善慶發動捐資重建。同治七年(1868年),由巡撫劉昆主持,進行了一次大規模修建。

清末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隨後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工業專門學校,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

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創建於唐升元年(公元940年)。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五老峰南麓,是世界文化景觀,享有“海內第一書院”之譽,被評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

南唐升元年間(公元940年),白鹿洞書院建成。宋代理學家朱熹出任知南康軍(今江西省九江市)時,重建書院,親自講學,書院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並奏請賜額及御書,名聲大振,成為宋末至清朝初期極具影響力的文化搖籃,是中國教育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各級政府先後撥鉅款對白鹿洞書院進行了三次大的維修,再度興盛。1959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創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因坐落在嵩山之陽而得名嵩陽書院。

初創時稱嵩陽寺,唐代改為嵩陽觀。書院有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的碑文,是著名的唐代遺蹟“大唐碑”,素有“嵩山碑王”之稱。

五代後周改建為太乙書院。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改為“太室書院”。宋景祐二年(1035年),賜名“嵩陽書院”。 范仲淹、司馬光、程顥、程頤、楊時、範純仁等先後在嵩陽書院講學。此後,嵩陽書院成為宋代理學的發源地之一。北宋末年,嵩陽書院因戰亂被廢。 清康熙年間重建。

2010年8月1日,嵩陽書院作為“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的子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創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位於湖南省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上。

石鼓書院初創時叫“尋真觀”。北宋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賜“石鼓書院”敕額。

曾在石鼓書院講學的歷史名人有很多,如:蘇軾、周敦頤、朱熹、張栻、程洵、鄭向、湛若水、葉釗、鄒守益、茅坤、曠敏本、趙大洲、林學易、王敬所、蔡汝南、胡東山、李同野、羅近隱、王闓運、曾熙等。石鼓書院培育出了一大批對國曆史影響力的名人,如:王居仁、夏汝弼、管嗣裘、鄒統魯、朱炳如、伍定相、曾朝節、陳宗契、王夫之、曾國藩、彭玉麟、彭述、楊度、齊白石等。

石鼓書院在中國書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富天下農業


南宋,書院與科舉結合緊密,書院完全成為了科舉制度的附庸,講學、研學功能逐漸退化,而應試獲取功名的作用日趨顯著。理學家看到此種景象,致力於書院重回講學、研學之所,遂大力改革官學,加大官辦書院的建設。書院和理學家結為一體,形成了古代書院制度,書院慢慢具有了研學、講學、藏書、刻書、祭祀、經營田產等六大功能。

宋代是書院繁盛時期,有四大著名書院:

應天書院:位於河南商丘,前身為五代時期的睢陽書院,北宋1009年升為府學,1043年應天府書院升為“南京國子監”,成為古代唯一一個升級為國家最高學府的書院。

嶽麓書院:位於湖南長沙,始建於976年,由官府捐資興建,也就是現在的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是古代江南一帶的教育和學術中心,也是從古至今唯一一所辦學不止的書院。

嵩陽書院:位於河南鄭州登封,創建於北魏484年,時稱嵩陽寺,隋朝改為嵩陽觀,唐朝改為太乙觀,五代時期叫太乙書院。宋代改稱嵩陽書院,成為理學發源地。

白鹿洞書院:位於江西廬山,早期為李渤、李涉兄弟講學之所,宋初設置書院。南宋時,朱熹常到此講學,盛極一時。

宋代對書院大力扶持,不僅鼓勵開辦民間書院,朝廷也大力建設官辦書院,古代書院日益興盛,形成了官學、私學、書院三足鼎立的教育新格局。
愚知拙見,求同存異!


學思踐悟


自宋朝以來有“四大書院”的說法,但是究竟哪四所書院可以稱得上“四大”,則各有各的見解。普遍認可的“中國古代四大書院”說法,是指應天書院(今河南商丘睢陽區南湖畔)、嶽麓書院(今湖南長沙嶽麓山)、嵩陽書院(今河南鄭州登封嵩山)、白鹿洞書院(今江西九江廬山)。

1、應天書院(今河南商丘睢陽區南湖畔)

應天書院起源之早,規模之大,持續之久,人才之多,居四大書院之首。《宋史》記載:“宋朝興學,始於商丘”。為五代後晉時的商丘人楊愨創辦,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國家4A級風景區商丘古城南湖畔,為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其前身為南都學舍。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正式賜額為應天書院,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應天書院改為府學,為應天府書院,慶曆三年(1043年)改為南京(北宋陪都,今河南商丘)國子監,為北宋最高學府。

北宋初書院多設於山林勝地,唯應天書院設於繁華鬧市,人才輩出。隨著晏殊、范仲淹等的加入,應天書院逐漸發展為北宋最具影響力的書院。應天書院是古代書院中唯一一個升級為國子監的書院,被尊為四大書院之首。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侵,應天府書院毀於戰亂。同時也因南宋偏安,就讀於書院的文人、士子紛紛南遷,中國書院教育中心向南移,在南宋理學大盛日時,應天府書院已不如白鹿洞書院,未能扮演文化傳承角色。

2、嶽麓書院(今湖南長沙嶽麓山)

嶽麓書院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的國家5A級風景名勝嶽麓山風景區,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書院。關於“四大書院”有多種說法,但唯有嶽麓為諸家共推,反映了古之學者對嶽麓的推崇。

書院始建於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著名理學家張栻主持嶽麓書院,他以反對科舉利祿之學、培養傳道濟民的人才為辦學的指導思想,從而培養出一批經世之才的優秀學生,當時的嶽麓書院成為全國聞名的傳習理學的基地。朱熹、真德秀等人對嶽麓書院的辦學和傳播理學,也表現出極大的熱忱。朱熹曾兩次來此講學,當時學生達千人,從而使嶽麓書院有“瀟湘洙泗”之譽,幾與孔子在家鄉講學的地方並稱。

一千餘年來,這所譽滿海內外的著名學府,歷經宋、元、明、清時勢變遷,迨及晚清(1903年)改製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千年學府,絃歌不絕”,至今書院仍作為湖南大學下屬的辦學機構面向全球招生。

3、嵩陽書院(今河南鄭州登封嵩山)

嵩陽書院,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區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極峰,面對雙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陽而得名嵩陽書院。創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時,時稱嵩陽寺,至唐代改為嵩陽觀,到五代時周代改建為太室書院。

宋代理學的“洛學”創世人程顥、程頤兄弟都曾在嵩陽書院講學,成為宋代理學的發源地之一。明末書院毀於兵燹,清代康熙時重建。嵩陽書院經歷代多次增建修補,規模逐漸形成,佈局日趨嚴整。

書院的建制,古樸雅緻,大方不俗。嵩陽書院因其獨特的儒學教育建築性質,被稱為研究中國古代書院建築、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標本”。2006年12月5日,嵩山古建築群,包括嵩陽書院作為河南省唯一一處獨立項目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0年3月9日,嵩山歷史建築群是2010年國務院確定的中國唯一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2010年8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嵩陽書院等登封一批建築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4、白鹿洞書院(今江西九江廬山)

白鹿洞書院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五老峰南麓後屏山下(星子縣白鹿鎮境內),書院“始於唐、盛於宋,沿於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

唐末兵亂,高雅之士來此讀書。南唐開元年間,李善道、朱弼等人在此置田聚徒講學,稱為“廬山園學”。宋初擴建書院,與睢陽、石鼓、嶽麓並稱四大書院。南宋時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朱熹受命知南康軍,到白鹿洞書院察看遺址,請孝宗批准,籌款建屋,徵集圖書,聘請名師、廣集生徒,親任洞主,親自講學,並制定了“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等五條教規,即有名的《白鹿洞書院揭示》。

《〈白鹿洞書院教條》不但體現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經典為基礎的教育思想,而且成為南宋以後中國封建社會七百年書院辦學的樣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規章制度之一。至此,白鹿洞書院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譽為“海內書院第一”,它與嶽麓書院一樣,成為宋代傳習理學的重要基地。


麓風軒


四大書院就是:

湖南長沙嶽麓書院。

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

河南登封嵩陽書院。

河南商丘應天書院。

這些書院都為我國古代培養了很多文人墨客。是中國古代文化繼承和發揚的高等學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