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上最知名的3道牆,第1牆中暗藏32億元支票!(說歷史的女人——第410期)
在人類的歷史進程中,有一樣東西的發明或者出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樣東西就是牆。說起牆,我們似乎已經司空見慣、甚至遺忘了它的存在和意義。但是無論是遠古的時期,還是今天,牆對於人類的意義依然極為重大,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最為重要的東西之一,它對於人類的生活而言,類似於衣服對於人類的肉體,除了遮蔽風雨之外,它同樣也有遮蔽人類隱私、免於人類的羞恥被暴露的重大作用。故此,牆充滿了隱喻,表面上看是保護人類生活、工作、免收侵襲的物體,實際上也是人類內心安全感的最強依靠。
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牆似乎一直以原來的樣子存在,唯一不同的是它的材料不同而已,比如從最原始的土牆、石頭牆,到後來的磚牆、水泥牆等。因此,牆對於人類而言,它的意義充滿了某種恆古的神秘性。在漫長的世界歷史長河中,曾經有過三道牆,堪稱是世界史上最知名的3道牆,比如第1牆中暗藏32億元支票!此三道牆分別從各自的歷史背景下體現了自己的歷史價值和意義,今天“說歷史的女人”就和各位看官朋友一起來分享一下。
在冷兵器作戰的古代,因為騎兵來去自如的優勢,如果想對其進行有效遏制和防禦,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修建一種堅固強大的防禦物體,對其進行抵禦。只要阻擋住鐵蹄的衝鋒,就能降低它的殺傷力,繼而在減免己方受損的同時,還能騰出時間來進行對抗,比如在防禦工事內安置大量的弓箭手進行射擊。如果其強攻,則可以滾石之物進行打擊。如果己方兵力強大,甚至也可以殺出防禦工事,與其大戰,就算兵敗,還能回到防禦建築內進行二次防守。
如果防禦工事牆體高大厚重,那麼其防禦的效果就更加明顯,因此,牆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所以,最早在西周時期,當時的人們就已經意識到建立連續的高牆是抵禦騎兵的最佳辦法。比如在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中,那能夠點燃烽火的地方就是長城。到春秋戰國時期,長城的作用被進一步強化和升級。但是被升級到歷史最牛高度,則是在秦始皇時期,嬴政統一六國之後,為了保衛自己遼闊的疆域和子民,就令蒙恬帶數十萬民夫或拆或修,把長城的規模修築到最大,史稱萬里長城。不過我們今天看到的長城則是明朝再次修建後的長城了。
有人說修築了萬里長城又怎麼樣,還不是照樣兵敗?這個話其實說得很白痴,至少是不符合歷史背景。站在今天的視角,我們的兵器已經發展十分先進,有了飛機大炮原子彈,當然體現不出長城的軍事價值。但是在冷兵器時代,作戰都是以長槍大刀和戰馬,長城的軍事意義卻是不容小覷的。因此,結合古代的歷史背景而言,長城之牆的意義是以保境安民的作用而存在的。
柏林牆雖然是德國的一道牆,但在人類的歷史上影響也很大,不過相比較長城而言,它們的作用卻大不相同了。長城的作用是保境安民,但柏林牆則更多地與自由、分裂、恥辱等關鍵詞有關。
柏林牆在1961年秋天建造完畢的時候,目的是想以這長達155公里的高牆和15層嚴密森嚴的防線阻隔東德、西德或東柏林和西柏林人們之間的自由來往和交流。此牆的意義背景比較複雜,有興趣的看官可以自己找書閱讀,在此不便贅述。
經過三十年,到了1990年,德國領導人迫於民眾和國際壓力,於前一年摧毀了柏林牆,德國分裂結束,重新實現了統一。但是柏林牆並沒有徹底摧毀,而是留下了一部分成為恥辱的見證,時刻警醒和警示著後人。柏林牆的世界歷史意義也很重大,因為正是柏林牆的倒塌,推動了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冷戰結束。
很多世界名人都對柏林牆進行過評價,不過最經典的還要屬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他是這樣評說柏林牆的:“世界上的圍牆都是防止外面的人闖進來的,只有一種圍牆是防止裡面的人出去的,那是什麼?那就是監獄的圍牆!”——(注:此“監獄的圍牆”特指的是冷戰時期的柏林牆。)
前面我們說了兩道牆,第一道是保境安民之牆,第二道是恥辱和自由之牆,這第三道牆則歷史意義更獨特,它是宗教之牆。不過說起宗教之牆,我們或許可能會想到在中國佛教中的達摩面壁之牆。但是此處所說的宗教之牆並非達摩面壁牆,乃是耶路撒冷的哭牆。
此哭牆還有兩個名字,一個叫西牆,一個叫嘆息之牆。說真心話,這第二個名字真美,或者充滿了某種韻味,嘆息,乃傾訴也,一面可以傾訴內心苦衷求得保佑的牆。
嘆息之牆大約長為五十米,高為十八米。由巨石建成,其中最重的達570噸重,被譽為全世界最重的三塊人造巨石之一。另外根據考古學家對於嘆息之牆的巨石研究發現,哭牆的歷史在2000年以上。此牆的一版本是所羅門在公元前965年繼位後下令建造,當時稱之為第一聖殿。這位所羅門不僅是世界古代史上傑出偉大的帝王,更是一位睿智的哲學家。
但是因為戰亂,所羅門所建造的第一版牆並沒有保存下來,在公元前586年,被巴比倫的軍隊摧毀。但是略知猶太人歷史的,都知道他們的生命力和堅韌在人類史上都是罕見的。所以,他們不會屈服,他們靠著信仰的指引,在50年流亡歸來後,就在原址上重新建造了第二版的哭牆,史載為第二聖殿。
不過哭牆之名的確切由來,史載卻要到公元135年以後了。當時羅馬帝國出現了一位牛氣哄哄的皇帝,叫哈德良,他帶兵平定了猶太人的起義。從此,猶太人再次陷入流離失所的命運怪圈。遠離家園是痛苦的,但是猶太人有他們的信仰種子作為維繫,使得他們這個民族的生命力顯得格外頑強。到了拜占庭時期,拜占庭的統治者同意猶太人每年可以回到自己的家園,即耶路撒冷一次。於是,到了固定的日期,猶太人就前赴後繼回到耶路撒冷的西牆前,聚集在一起哀哭和祈禱,祈禱著復國的夢想。因此,哭牆之名不脛而走,被流傳了下來。在1981年哭牆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到了大約公元2012年,哭牆裡還發生過一次奇蹟,或者是令人驚訝的事件。具體時間是本年的年末,即12月的19號,一個男人來到哭牆面前虔誠地祈禱,忽然發現哭牆的牆縫中露出一個大信封,掉在他面前,他就撿了起來,打開信封,發現裡面裝著507張鉅額支票,單張票額約為百萬美元,總計金額高達約為32億元人民幣,(實際數字為5億多美元)。
總的來看,哭牆對於猶太民族而言,那是家園的符號,是信仰的象徵物,是凝聚一個民族的核磁場。對於這個歷經上千年苦難的民族而言,哭牆的意義是一座心靈之牆,是一座希望之牆,是一座重生之牆。
結語:牆,本是泥石之體,但卻給人肉體以保護、心靈以安慰、絕望之希望。願我們在牆的包圍中得幸福、快樂、安康
閱讀更多 小歡笑談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