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製品龍頭泰邦生物預從美國退市 各路資本競相爭奪

摘要:泰邦生物的私有化頻招明星投資機構青睞,然而其需要的不僅僅是資金。

自6月以來,泰邦生物陸續收到中信資本和鼎暉投資、德福資本、中銀集團、高小英組成的財團的兩份收購要約。

8月24日美股收盤後,泰邦生物公告稱,董事會拒絕高小英財團的收購要約,中信資本主動撤回要約。同時,公司增發585萬普通股,約合5.9億美元,中信資本、高瓴資本、大鉦資本與醫療耗材公司普華和順參與認購。

為何泰邦生物的私有化頻招明星投資機構青睞?高溢價私有化要約的原因何在?私有化後的未來發展方向又會怎樣?

收購告吹 需求對口才是基礎

據瞭解,參與此次私有化的財團成員高小英,在2012年5月份至2018年7月份曾擔任泰邦生物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小英等組成的財團擬以118美元/股的價格收購其他股東持有的股份,將泰邦生物私有化退市。

此前,泰邦生物還收到中信資本控股旗下公司CCRE發出的私有化要約。本次高小英等組成的財團,較中信資本之前提出的110美元/股私有化價格,約溢價7.27%。

其中,高小英等組成的財團曾明確表示,希望在8月27日前收到董事會的回覆。從泰邦生物8月28日發佈的公告看來,兩者的要約均已告吹。

對此,北京鼎臣醫藥諮詢創始人史立臣向健康界表示,泰邦生物作為國有性質企業,可能更希望獲得國家政策層面的支持。因此,具有此類資源的投資機構或許更受其青睞。

另一方面,史立臣還表示,其實,中國血液製品發展也十分困難。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中國的血液製品企業在技術層面較全球來說有點落後,目前產品多為簡單粗放、技術含量低。其實,血液本身很多有價值的東西並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對泰邦生物來說,能幫其對接技術層面的投資機構,也應是其將來選擇投資機構的又一標準。因為,如果成功對接技術資源,將直接影響泰邦生物的漿站發展,使其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創造更多企業價值。”此外史立臣還認為,至於純粹的要約出資金額,泰邦生物應該不會太多關注。

據悉,泰邦生物在漿站優質的山東、貴州均有佈局,且研發、採漿能力一直處於國內行業領先水平。此次私有化引入了以資本運作見長的私募基金,後續通過併購整合一些經營發展困難或是不具有新設漿站資質的小企業。預計未來將在漿站數量、產品結構和規模上都將進一步提升,營收驅動力將得到顯著增強。

對此,醫藥諮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也對健康界表示,“泰邦生物總體是看重資本的操作能力,而不僅僅是出價高低,不過收購價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次泰邦生物選擇在海內外估值差不存在套利空間的情況下私有化,更多的可能是看中了企業未來的整合空間和市場發展前景。而具體的盈利空間,還需要繼續觀察後續披露的私有化結構和未來發展方向。

稅率提升 國外資本市場遇冷

泰邦生物是國內四大血製品企業之一,2017年採/投漿量佔全國15%,五年平均增長20%。當前全國漿站基本達到限額,而泰邦生物手握18家漿站心裡不慌,且毛利率業內第一。但由於按照特朗普新稅收法不可抵扣,企業有效稅率從2016年16.3%猛增至44%,再不回國就相當於長期“罰款”了。

對此,中投證券研報也曾表示,“泰邦生物由於是外資控股,所以未來發展務必會受到來自國家和行業的限制。”除了受稅率提升的影響,趙衡還表示,“本次私有化是泰邦生物的既定策略,現在各家爭搶也很正常。”

事實上,泰邦生物的私有化要約只是一大波中概醫藥股私有化迴歸中的一朵小浪花。藥明康德、中國臍帶血庫等一批中概醫藥股陸續私有化退出了美國市場。泰邦生物私有化進程雖然還懸而未決,但藉由這些“前輩”私有化後的表現,可以預計其未來走向明朗可期。

與此同時,泰邦生物主營業務為血液製品,為全國最大的血液製品公司之一,血液製品的生產銷售在國內受到嚴格管制,泰邦生物私有化後如果迴歸A股,也可能成為稀缺標的。“泰邦生物後續退出應該首選還是A股,或者如果有問題也不排除港股。”趙衡如是說。

以2014年為節點,為數眾多的中概醫藥股開始私有化過程。2014年,中藥企業同濟堂、化藥企業先聲、生物藥公司三生先後完成私有化退市;2015年4月30日,紐交所上市的藥明康德正式提出私有化建議,2015年底退出紐交所;2015年6月4日,邁瑞醫療向紐交所上市公司邁瑞醫療提出收購公司所有的流通股以實現私有化,2016年3月正式退市;2015年7月6日,紐交所上市公司海王星辰宣佈收到私有化退市要約,2016年9月左右退市。

中概醫藥股在國外資本市場待遇受冷,長期保持在低估值的區域。“迴歸國內市場後未來融資能力增強,是眾多中概醫藥股私有化歸國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史立臣還表示,泰邦生物作為國有性質企業,回國發展也是理所當然。

現在綜合看來,私有化迴歸之後的中概醫藥股也確實在中國資本市場上實現了估值的修復,呈現向好發展。

血製品龍頭 受青睞情理之中

“作為國內血製品的龍頭公司,泰邦受到資本青睞是情理之中的。”趙衡直言道。

泰邦生物成立於1989年末,2006年赴美上市,2009年在納斯達克實現轉板,是一家綜合性血液製品生物製藥集團企業。其主營業務包括血漿採集,血液生物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銷往國內600多家醫院和疾控中心。

目前,泰邦生物共有18家漿站,其中5家為併購獲得。泰邦生物擁有的漿站數量是4家中最少的。但是其採漿效率卻遙遙領先,泰邦生物採漿量在4家中是最高的,採血量約佔全國總供應量的11.6%。

自2001年起,為了規範血液製品行業的無序惡性競爭,國家不再審批新的血液製品企業,大大提高了血液製品行業的行政進入壁壘。目前全國已批准的血液製品牌照約30家,實際正常運營的有25家左右。

據悉,四家龍頭企業持有國內血製品行業僅有牌照的半數,其中天壇生物5張,上海萊士4張,泰邦生物3張,華蘭生物2張,在國內血製品行業中佔絕對優勢。

此外,受政策管制影響,中國血液製品市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前瞻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血漿需求量達到14000噸以上,而實際採漿量僅6000餘噸,中間存在8000噸的需求缺口。市場規模預計年複合年均增長率為22.4%,有望於2019 年達到546億元。

在全國缺血以及稀缺血製品牌照的背景下,泰邦生物的私有化成了各路資本競相爭奪的對象。

根據最新披露的信息,華蘭生物的市盈率為34.59倍,上海萊士停牌前的市盈率為87.73倍,天壇生物的市盈率為34.64倍,博雅生物則為35.33倍,而泰邦生物的市盈率僅為27.2倍,總市值為21.75億美元,其市盈率水平相較於國內血液製品上市公司偏低。

若按照國內的市盈率水平重估,私有化後泰邦生物如果在A股成功上市,能夠有很大的價值提升,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中信資本和鼎暉投資等組成的買方團會競購泰邦生物了。

此外,史立臣還分析說,從投資行業看,現在投資機構更傾向於資源類企業和藥店連鎖化這兩大方向做投資,而泰邦生物所處的血製品行業,是典型的資源型。且血製品在國內是朝陽產業,高度景氣,爭搶企業多,未來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血製品龍頭泰邦生物預從美國退市 各路資本競相爭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