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座全家福」誕生,火車上管事的爲何成了「弱勢羣體」?

“霸座全家福”誕生,火車上管事的為何成了“弱勢群體”?

霸座全家福

一個“嚐鮮”式的違法違規行為,如果沒能受到當頭棒喝的法律處置,上傳網絡後就可能成為一個非典型的“成功案例”。在“高鐵霸座”一事上,這一點表現得尤為明顯。

“霸座男”、“霸座女”、“霸座嬸”、“霸座叔”,及至“霸座老外”……違規行為穿成了葫蘆串,拍視頻者疾呼“霸座成流行了”,痛心疾首之問最終還要歸結為對違規行為的處置不力。

事實上,細觀每次曝光的視頻,處處可見處置措施的不規範:

首先是溝通機制的不合理。在座位糾紛之中,我們常見“霸座者”咄咄逼人、氣勢洶洶,而與此同時其對面的處置者卻全是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樣。這無形中加重了我們對違規者的厭惡,然而這卻也暴露出處置的無力乃至執法的軟弱。

為何如此多的案例都“教”不出一個成熟的應急預案?

其二是現場處置的執法缺位。在連續曝光的這些案例之中,我們只看到了無效、無奈的溝通,卻未見一例成功的處置。我們可以理解乘務人員出面溝通時的彬彬有禮,但卻無法接受在溝通無效後一概表現為“我拿你沒轍”的應對結果。

“座霸”事小,列車秩序卻事大,鐵路有乘務、有安全員,更有乘警,如果任由矛盾升級卻無人能夠及時有效制止,作為乘客,我們是否需要為自己的乘車安全感到擔憂?

其三是執法力量的保障不到位。在接連的幾起“霸座”事件中,我們幾乎都沒有看到乘警出面處置。而究其原因,一在警力配備的缺少(短途列車一般沒有乘警),二在乘警對在類似案件中動用強制手段有一定顧慮。

所謂顧慮,其實無非是對強制執行中有可能導致的衝突及損失投鼠忌器。然而,若執法者畏首畏尾,那麼被“霸座”者的權益及車廂秩序又該由誰來維護?

連日來國外相關執法者的視頻在網上廣為流傳,這種熱傳其實也是輿論對執法者的一種渴求——我們也需要這樣的“模範執法”。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者不作為,民間便會胡作為,幾起連續的“座霸”事件中,路人的反應已由圍觀改為介入,甚至開始有肢體衝突產生。這些都應引起相關部門如鐵路公安的重視。

在23日曝光的外籍女霸座事件中,有人評論說:“你發現了沒,乘警成了弱勢群體?”雖然事實上曝光的視頻中並未出現乘警的身影,但是對頻發的輿情一概默然處之,同樣是一種敷衍塞責。而如果同類事件引發的衝突升級,主管部門也就不能在事件責任中置身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