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八零後,看見目前氾濫屏幕的娘娘腔小鮮肉,簡直要吐,不忍卒睹。不禁讓我想起了以前讀的亨廷頓的《文明的衝突》以及旅法女作家邊芹的《被顛覆的文明:我們怎麼落到這一步》。
亨廷頓作為國際政治領域的著名學者,很早就斷定:衝突的基本根源,並不是意識形態,而是文化的差異,主宰全球的,將是“文明的衝突”,文明的衝突,將是種族之爭。西方能成為上個世紀乃至這個世紀的贏家,並不是所謂的理念、價值或者宗教的優越,而在於其能更有能力的運用有組織的暴力。西方人經常忘記這一事實;而非西方的民眾永遠也不會忘記。每一種文明都認為自己是世界的核心,都在極力為認同本文明的種族爭奪資源。東方文明正在百年的苦難之後逐漸崛起,這讓西方覺得恐慌。於是,他們會用一切手段明裡暗裡打壓這種崛起的力量。美國前國務卿布熱津斯基在1995年提出的“奶頭樂”戰略,即為其中之一,他們認為,社會乃至世界動盪的主要原因,是來自於底層和弱國的不斷進取,向上流動。對強國以及強國國內的精英形成了利益衝突,那要如何避免西方精英20%的精英與80%的全球底層之間的衝突呢。用各種物化的、麻醉的娛樂手段麻醉這些人,使他們沉浸在廉價的娛樂中,心安理得的接受鹹魚的命運。
男性,在兩性的角色中,代表著力量、強健、積極主動,是強者形象。任何一種文明要想侵佔和矮化其它文明,必然強化自身雄性的強壯、高大、正義的形象。對其它文明的雄性形象進行雌化和矮化的改造。君不見歷數好萊塢對外輸出的大片,男主無一不是高大健壯、英雄主義拯救世界的強悍形象。而男性陰柔化,則是一種殖民地特徵,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被日本殖民五十多年的臺灣,崇尚花美男,從行為到舉止,陰柔無比,喪失血性。小鮮肉的發源地——韓國,歷史上也是輾轉依附與大國之間,完全沒有獨立自主的時候。
就拿中國歷史來說,尚武強健的王朝,都是極其強盛的,秦漢一統天下,驅匈奴於漠北。大唐開疆拓土,設立“安西都護府”。魏晉時代男子塗脂抹粉,崇尚膚白、秀麗、柔弱。美男子衛玠居然柔弱到被人看殺。其審美讀起來與今日描眉畫鬢之小鮮肉何異?廟堂之上人人崇尚飄逸清談,無禦敵之人。魏晉南北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節節敗退,中原漢族為遊牧民族所屠殺,幾乎面臨滅種之危。
鄙人才疏學淺,論證不深,看著孩子們在《開學第一課》上,被塗脂抹粉的小鮮肉們汙染眼球和心靈,甚為痛心!長此以往,誰有血性?誰來保家衛國!
閱讀更多 民生記者12年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