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服化道”有了“正规军”

戏曲“服化道”有了“正规军”

“中国戏曲传统化妆、服装技术培训”结业展示

温婉典雅的青衣、风流倜傥的小生、活泼可爱的花旦、诙谐幽默的彩旦及英俊潇洒的靠将……5月31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戏曲传统化妆、服装技术培训”结业展示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举行,一个个出自学员之手的戏曲人物造型让现场观众眼前一亮。与现场观众一同担任“考官”的,还有23万人次的现场直播参与者,包括传统戏曲扮戏技法的从业者、爱好者等。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刘侗介绍,传统戏曲扮戏技法素有“宁穿破,不穿错”的说法,化妆、服装都讲究不同人物的不同身份、地位。大多地方剧团化妆、服装技法靠的是演员间的手口相传。针对当前全国各地戏曲院团舞美技师人才严重匮乏、传统舞台规制丢失的问题,北戏从去年开始,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连续两年举办两期中国戏曲传统化妆、服装技术培训班,为全国各地院团共培训了50名舞美技师。

今年的培训班为期近40天,在北戏舞美系科学的教学布局和周密的培训计划安排下,来自北京、湖南、山东、新疆、台湾等地的30名学员接受了专门培训。从4月23日的开班到5月31日,学员们进行了中国传统戏曲化妆、梳妆,戏曲传统服装管理、服装扮戏技术;越扮戏技法、现代戏人物造型以及服装设计“效果图技法”“电脑制图软件应用”等技术培训,此外还开展了专家讲座、学员观摩等活动,收获颇丰。

“我从10岁就开始学京剧,一直都是当演员,平常只会帮自己化妆,但是不会包头、贴片。”来自台湾兰庭昆剧团的化妆班学员钱宥儒说出了很多戏曲演员的困惑。戏曲化妆,也可以称为“扮相”,在戏曲人物造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戏曲化妆要明确人物年龄、身份、个性等,还要适应戏曲中的主题、角色、动作、艺术风格。“戏曲的化妆讲究晕染,就像泼墨画一样。每个人的脸型、五官比例、骨骼结构都是不一样的,把自己画好不见得能画好其他所有的人。”钱宥儒说。

实际上,地方院团中,很多管理衣箱和盔头的人都是学戏出身。“事实证明,学戏出身的人做这项工作会更有优势,他们清楚地知道如何让演员在扮戏后更舒服,比如头勒到什么程度更合适。”培训班的特聘专家、国家一级造型师艾淑芸说。

来自成都市京剧研究院的罗映是第二次参加培训。当天的结业展示上,他带来的京剧《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高力士的扮相的良好完成度,让平时严格的培训老师也频频点头。“京剧传承到四川,好多东西已经不太规范了,传承多年的舞台规制很多也被遗忘。我这次就是来学习和传承规范的京剧扮戏技法。”罗映说,自己所在的研究院在服装上投入巨大,一场演出的戏衣戏服动辄上百万元,这让戏曲服装的管理变得尤为关键。“平常怎么保管,什么时候晾晒,演出时又要注意些什么,这些都是学习的重点。”罗映说。

培训不仅让学员们学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也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打开了新思路。“通过这次学习,我接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服装设计,资深的服装设计老师的授课打开了我的思路,我觉得自己以后的工作范围应该往设计方面拓展一下。”在罗映的计划中,考一个戏曲传统服装设计方面的在职或全日制研究生的安排已列上日程表。

刘侗表示:“两期培训班虽然只有50名学员参加,但他们会像种子一样撒向全国各地,去弘扬传统戏曲扮戏技法,去传承发展地方戏曲艺术。”(中国文化传媒网 记者 付 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