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歲那年,黃飛立曾經回過一次中央音樂學院。那是他曾經執教了三十餘年的地方,如今卻顯得有幾分生疏。
他感慨道:"碩大的院子裡,我一個人也不認識。其實,現在那些年輕的學生,誰又知道黃飛立是誰呢?"老人不由得感慨。除了古典音樂界的專業人士和愛樂發燒友,知道這位老人名字的人又有多少?
但是,正是這位老人開創了新中國的指揮教育事業,他與指揮這個事業結緣,至今已有半個多世紀之久。
01 陰差陽錯拿起指揮棒
黃飛立的音樂人生充滿了偶然性。"我想學長笛,父親卻買來一把小提琴。我想當醫生,上帝卻說,不,你去搞音樂。"
他半開玩笑地講述著自己的音樂之路,就像當年他明明在中央音樂學院當著好好的管絃樂系主任,卻突然被調去創辦指揮系,由此搞起了指揮教育事業。
那是1956年,中央音樂學院正在排演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
忽然有一天,時任副院長的呂驥找到黃飛立,問他:"是不是我們也成立一個指揮系?"
他答道:"那當然好了!"
當時,黃飛立除了負責管絃樂系的工作,還在作曲系教和聲課,忙得根本顧不上細想。
過了幾天,呂驥又問及此事,他老實作答:"將來誰負責這個系,我還沒想好。"
沒想到呂驥當即拍板:"就是你,你就是指揮系主任!"
當時,全世界只有蘇聯的音樂院校設立了指揮系,黃飛立並未專門學過指揮,他只能根據自己留學時蒐集的資料,向蘇聯專家請教,拿出一套教學方案的初稿。
隨後,他請來鄭小瑛、沈武鈞、任策幫忙,四個人逐字逐句討論了一兩個月,才最終定稿。沒想到的是,等到指揮系正式開學招生,報名者卻很少。
於是,黃飛立跑到作曲系、鋼琴系"挖牆腳",號召學生轉系。他清楚地記得,第一個報名的學生是唐江,後來成了《長征組歌》的首席指揮。
因為這件功績的緣故,音樂界常將黃飛立譽為中國指揮界三大泰斗之一。可他並不接受這個頭銜。
"應該做的,可以做的,做了就完了,什麼泰斗、大師之類的,都是被人封的。一個人,做事情總有限度,達不到十全十美,沒什麼可滿足、可自誇的。"
還有一個頭銜,他也從不接受。
常有同行稱呼他為"黃教授",每次聽到他都會拒絕:"最好別叫我教授,越叫越瘦!現在有很多大師,我可不入流,我就是一個搞指揮的。"
02 七旬老人帶起娃娃團
黃飛立家的客廳,掛著許多他和北京金帆藝術團成員的合影。
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來端詳著:"這些學生每年都會來看我,有的時候還會帶上自己的孩子,很多時候就在我家裡吃飯,真是很高興的事情。"
黃飛立與"金帆"結緣已有20多年了。26年前,北京大部分中小學校的藝術教育還很薄弱,時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長的陶西平決心改變這一狀況,倡導建立學校藝術團體。
"陶西平希望通過開展課外活動,加強中學生的美育教育。他曾開會聽取音樂界同仁的看法,當時我也應邀出席會議,我非常贊成他的提議。"老人回憶道。
1987年,金帆藝術團成立,這是國內校園第一支成體系的學生藝術團體。藝術團成立後不久,就接到了一個特殊的任務——接待從西德來訪的中學生樂隊。為了應急,年過七旬的黃飛立拿起指揮棒,組織學生們排練起來。
"當時我們借用的是人大附中的一個大教室,訓練條件不好,學生們坐著沒有靠背的長條板凳,使用的樂器也不好。"黃飛立回憶說。
誰能想到,當年倉促起家的金帆,如今已成為中學生藝術教育領域的一塊金字招牌。
身為音樂家,黃飛立深知音樂對一個人提升素養的重要性。
"我參加金帆工作20多年了,也是為了這個目的。金帆沒有功利性,只是為了學生們在中學階段得到全面發展,這是一種很好的美育教育。現在看來,在中小學校發展藝術教育的想法是非常有遠見的。"他說道。
△ 北京一零一中學金帆交響樂團成立三十週年紀念大會暨黃飛立先生銅像揭幕儀式昨天在北京金帆音樂廳隆重舉行。原北京市人大常委會付主任陶西平、原北京市付市長鬍昭廣、範伯元等金帆樂團創始人;黃飛立先生之子黃安樂及首都音樂界、教育界人士參加了銅像揭幕儀式
03 退休在家建起數據庫
黃飛立的家裡有兩臺電腦,原本以為是孩子們用的,沒想到老人呵呵一樂:"這是我的,裡面有我建的數據庫。"
說著,他麻利地打開電腦,數個文件夾一字排開,文本、樂譜、照片……每個文件夾裡都是一堆電子表格,分門別類標註著具體說明,盡是些樂譜的編號、內容、版本等。
"我家裡各種資料太多了,像CD就有將近8000張,太多了,找起來很麻煩,所以我就給它們都編了號,然後錄入電腦,相當於做一份目錄檢索,便於查找。"黃飛立說。
他的老伴趙方幸教授生前,對黃飛立的這些工作都是非常支持和配合的。
仔細瀏覽,發現這些老人親手整理的資料大多輸入的是英語。"我的英語,原來聽、說、寫,都沒問題,現在不常用,好多都忘嘍。"黃飛立說。
聽說現在不少古典樂演奏員琴拉得好卻不懂英語,他有些吃驚,隨即苦笑說:"學西方音樂不學西方語言,有點遺憾啊!"
黃飛立於1948年赴美國耶魯大學音樂學院留學,有幸跟從音樂大師保羅·亨德米特學習作曲理論。"剛到美國,我受到了作曲界先鋒派的影響,也沒什麼分辨力,慢慢地接觸多了,思維修養比以前進步了很多,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現代主義。"
前陣子他被一位老朋友拉去中央音樂學院的圖書館,聽一批剛進口的唱片,都是現代派的作品。"第二個作品沒聽完我倆就出來了。"黃飛立搖了搖頭,"一點都不新,那裡面的手法我在美國學習時就聽過了,不同的只是表現手段更多了而已。"
他覺得,這樣的現代派有點名不副實,"正規的音樂文化應該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所發展,要有創新,但不是技術創新,首先應該是立意上的創新。做音樂,不能變成玩聲音。"
注:黃飛立,生於1917年,廣東番禺人,指揮家、音樂教育家。1941年,畢業於滬江大學生物系。後留校任教。1943年,任福建音專副教授。1951年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音樂學院。同年回國,進入中央音樂學院。1956年創辦指揮系。
部分資料來源:京報網-北京日報李紅豔2013-11-19,謹以此文悼念中國指揮泰斗黃飛立先生!
同時感謝北京交響樂團劉明老師的部分文字及供圖
- 點擊文字瞭解你想看的文章 -
微博:@酌樂古典
長按二維碼讚賞我們
閱讀更多 左馳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