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共賞
古代城市的“市”字,即是市場,是商品產生交易的地方,應當具備兩個必要條件,一個是周圍適合居住、耕種,另外一個條件就是交通便利。
古代最便利的交通運輸方式是內陸水運,咱們中原王朝素以自給自足得意,基本不倚仗外貿,所以城市大多是建立在大江大河邊。比如長安靠近渭河,洛陽靠近黃河,南京靠近長江,揚州靠近京杭大運河。北京雖然不靠近大江大河,但它卻是華北平原與燕山山脈的交界處,北方和西北方的少數民族與漢族生存空間的交接部位,陸地戰略位置重要。
鴉片戰爭標誌著中國進入近代,古老的中國被迫要打開國門、面向世界,南京條約中的五口通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這五個城市都是沿海地區。
這五口裡面,上海最沒有存在感,是一個建立不過五百多年的小縣城,隸屬於松江府,但自從1843年開埠以來,十年之後,貿易超過廣東,不到二十年,迅速成長為遠東第一城市。
晚清神奇的上海速度,得益於多個因素。
一、上海近依江浙一帶的繁華腹地,又佔據了長江入海口位置,輻射整個長江流域,在清朝中後期,長江流域早已是經濟中心。
二、太平天國運動中,長江流域戰亂頻仍,人民流離失所,為上海提供了海量的勞動力。
三、各外國租界的建立與擴大,使得上海成為清朝領土中事實上的法外之地,租界的西方法律和管理方式促進外貿經濟的發展,這一點毋庸置疑。
不得不說,英國佬的眼光的確獨到,在當時就已經敏銳地意識到了上海的價值,最終上海在短短几十年之內,就成長為冒險家的樂園、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現代化大都會城市——“魔都”。
說到底,近現代大城市搞的是開放型外貿經濟,更依託於對外開放的國際貿易,沿海城市的優勢開始遠遠大於沿江城市,近代的天津、大連、青島,現代的深圳等城市的崛起,也如出一轍。
沿江城市被沿海城市一甩千里倒也罷了,內河航運的重要程度甚至也被鐵路運輸代替,圍繞鐵路興起的哈爾濱、石家莊、鄭州都在同省各城市中脫穎而出,華麗逆襲成為省會城市。
歷來現實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界定一下上海的範圍。當代上海的管轄範圍,比起歷史上大了很多。在清代上海開埠之前,上海縣的管轄範圍,實際上只包括現在上海城區的一部分,以及閔行區的一部分。比如楊浦區,清代的時候實際上是寶山縣的管轄範圍。之後是因為租界擴展的原因才被納入到了上海城區範圍之內。浦東現在普遍也被認為是上海城區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實際上是上世紀90年代才被開發起來的。上海開埠的範圍,就是清代當時上海縣的管轄範圍。不過隨著歷史的推演,租界形成之後,又不停的向外擴展,於是相鄰的寶山縣的一部分也被納入到了上海。因此,不同歷史時期的,上海所指代的概念是有很大區別的。開埠以前,上海就是上海縣。開埠以後,形成了以租界和華界組成的上海都市以及上海縣。前者在形式上是後者的一個組成部分,但除了華界以外,又不歸上海縣令管轄。如果不做特別說明,一般指的是前者。租界後來又擴展到鄰近的轄縣。民國時期,設立上海特別市,同時另設有上海縣。一般情況下,上海指的也是前者。根據提問,這裡的上海應當界定為,晚清時期,以租界和華界組成的上海都市,以及民國之後設立的上海特別市的管轄範圍。
其次,分析這片區域的發展。先看最早時期的租界和華界。租界本質上就是殖民地,不過在形式上有一點區別而已。具體的形成是由於外國領事和上海的當地最高地方官,也就是上海道臺簽訂的土地租借協議而形成的制度。最早的租界是法租界和英租界,之後又形成了美租界。三者曾經一度合併,成為公共租界。但不久之後,法租界退出,但公共租界依然保留下來,並且有其他國家參與。因此長期以來,上海就形成了兩個租界。法租界的範圍大致上與原來上海的盧灣區一致。公共租界的範圍與原來黃浦區和靜安區延安路高架以北的地區大體一致。原來黃浦區延安路高架以南地區就是華界。根據英國人的記載,1842年開埠的時候,除了華界相對繁榮之外,兩個租界的所轄地基本上都是農田或者灘塗。當時的上海縣衙就在現在的上海城隍廟附近,加上港口也在附近,道臺府離得也不是很遠,所以這裡是當時上海最為繁華的地方。當時的上海並不能簡單的稱為小漁村。上海那個時候已經是中國重要的棉紡織基地了,也是中國重要的港口。因此不能說上海那個時候寂寂無名。這也是外國人選擇上海開埠的一個重要原因。再看兩者後來的發展。上海租界的發展是中國近代史當中最具有代表性意義的近代城市發育過程。租界的發展原因非常多,但制度落差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個。租界實行獨特社會管理和法律制度。成為了中國的國中之國,也就因此而不經意間成為了資本和人才的避風港。尤其是中國近代政局紛亂,這個避風港的價值就顯得特別的高。所以就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資本和人才高地,租界得以借勢發展。華界的發展水準始終要遜租界一籌,但卻是中國人管理的城市最高水準。這種差距不是由於中國人能力的原因導致的。和這種獨特的制度落差有很大關係。接下來談兩者發展的共同根基。上海崛起始終依託於港口的興盛。而這在本質上取決於上海極為優越的地理環境。上海通江達海,大半個中國都是上海的腹地。這樣優越的地理環境,中國沒有第二個。之後的金融中心,經濟中心,都是在航運中心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文化中心也是在經濟繁榮的背景下形成的。
最後,上海的崛起和其他一些城市的衰落,雖然是同一時期發生的,但不一定是同一因素導致的。拿蘇州、杭州和上海進行比較,其實並不合適。蘇州是一個典型的工商業城市,不是一個港口城市。杭州是一個典型的政治城市,經濟上其實並不出色。在明清時期,浙江省內最繁榮的兩個城市實際上是嘉興和湖州,他們都要比杭州更富裕一些。江南地區最具有比較意義的城市應當是揚州和寧波。這是兩個典型的港口城市。除此之外,就是廣州。揚州在近代的衰落最為明顯。根本原因是運河的衰落。而運河的衰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漕運的成本高於海運。近代以前海運技術不發達,所以只能選擇漕運。近代以後隨著西方遠洋技術的傳入,再加上上海本地沙船業的興起。傳統的運河漕運自然衰落了。揚州作為漕運當中的核心城市,當然首當其衝。寧波在近代以前已經是一個重要的港口城市,地位要比上海略高一些。但是開埠之後,寧波相比上海的劣勢就非常明顯。它的經濟腹地明顯偏小。但是寧波並沒有衰落,而是成為了上海的附屬港。雖然總體發展不如上海亮眼,但是相比揚州要好得多。廣州是千年商都也是清代時期一口通商的代表城市。上海超越廣州也經歷了將近20年。嚴格來說,並不能認為廣州衰落。而是在開放貿易之後,廣州的壟斷地位消失,地位自然相對下降。在整個近代時期,廣州依然保持華南第一大港的地位。廣州之所以落後於上海,本質上還是由於地理原因。
zyb38537240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上海在明清時期就是一個2平方公里的小鎮,當時是歸屬於松江府,也就是今天的松江老城區一帶。
但是在19世紀時,歐洲各國崛起,紛紛爭奪海上霸權,航海業特別發達,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也使得這些國家的武器裝備格外先進。在19世紀初期,他們把目光鎖定了中國,想要在中國這塊大肥肉上攫取利益,清政府也反抗過,但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慘敗,無奈簽署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上海被迫開埠,一個海邊的小縣城開始崛起之路。
之所以選中上海,還是因為它獨特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因為沿海沿江,通航方便,又處於中國的南北的交界地帶,便於歐洲船隊運輸貨物。
開埠後,各國在上海劃分勢力範圍,建立了所謂的法租界、英租界、美租界等,各國客商雲集上海,吞吐量和貿易量逐年攀升。上海也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重商主義的氛圍,不僅建立了很多先進的製造業,也培養了一批本土的金融和貿易人才,在上海誕生了中國第一家機器造紙廠、中國第一家自來水廠、中國第一家機器紡織廠。
科壇春秋精選
因為,古代壓根沒上海這個地方!😂
下面是唐朝的中國南方地圖。
圖中紅圈的地方,便是今天的上海!可見,當時上海根本還不存在。
上海所在的長江三角洲(今天所說的長三角是擴大延伸版,三角洲本意包含的地方很小),是河流沖積平原,確切地說,是由長江從上游、中游裹挾的泥沙,在入海口處堆積起來,日久天長,慢慢形成的。
而上海是近代才逐漸堆積起來,形成的。在古代壓根還屬於大海,又談何發達?
同樣如圖所見,在古代發揮著長江與大海連接,江海聯運作用的,是蘇州、揚州一代。
而這些地方,古代是否富裕、發達,用不著多說了,只要有點歷史常識的都知道。
只是到了近代,隨著長江三角洲向東部擴張,這些地區漸漸變成了內陸城市,他們的作用被新出現的上海取代,上海也逐漸從海洋,到漁村,到松江府,再發展成上海灘這個國際大都市。
雁去無痕ty
跟現在的深圳差不多
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前,上海都只是一個沿海不起眼的小縣城
而自從鴉片戰爭後,上海成為開埠地區,因為上海是長江的入海口,所以外國的船隻從外洋直溯而上只能走上海
在1845年,英國殖民者首先在上海縣境域劃定英租界;1849年,法國殖民者劃定法租界,這時候的上海還只是一個縣城
到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時,上海地區為江蘇省的一部分
1925年,北洋政府把上海改為淞滬市(因此淞滬會戰也被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
而到了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別市成立,直轄於中央政府
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上海仍為中央直轄市
上海因為地理位置優越,在鴉片戰爭後被迫成為開埠城市,因此經濟發展迅速,就跟90年代的深圳一樣,原本都是不起眼的小地方,但因為地理位置好,所以發展十分迅速
五葉談
1852年好像,一個英國女記者 寫過一篇報道,關於上海的。大致意思就是: 這裡的人不關心政治,他們愛做生意,無論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只要做生意,一視同仁,看中契約精神。其餘的忘了,所以一個地區繁榮,不單單是地理位置,還有人文
Vic65123595
這個問題我早就想回答了。其實就是因為稅!逃稅!逃很多稅!
上海開埠發展是因為外國人戰勝清政府後索要的租界,比如法租界、英租界、美租界等等。
這些租界一開始是建碼頭,再建辦公樓,再建住宅。由於當時中國落後,外國人並不想來中國,租界內的外國人並不多。那麼導致碼頭有空餘,辦公樓有空餘,住宅有空餘。那就只有招租給中國人,和其他沒有租界的外國人。
因為不是壟斷的租界,所以會存在競爭,導致租借的管理其實是相對對中國人有利的,有選擇空間和議稅的空間。加上當時的租界管理者遠離本國,天高皇帝遠,當然不願意白辛苦來趟中國,受賄極為猖獗。但受賄再嚴重也遠不如正常收稅來的多。
更主要的原因其實還有清朝賠款導致國內的其他地區稅收很重,很重!重到活不下去,沒有希望了,國人抽大煙未嘗不是給清政府給逼的,看不到希望,每天累死累活也就是個交稅的命,還不如醉生夢死呢,死了拉倒。
倒是逃到上海的租界內的中國人格外生機勃勃,創業成功的國人扎堆出現,這些人原本在內地鄉下可是一窮二白的苦力和窮教書之類的人啊。
有這些人在租界內折騰,只要賄賂租借管理者就能過的很滋潤。不用交清政府和民國政府的稅,已經很好很好了,至少保吃貨娶老婆。
歸真到底,要想發展好,尤其一個國家一個城市,主要因素就是技術、稅收、自由度、人才、交通這幾個方面,其中當時上海租界具備了外國人提供的技術、管理十分鬆散、海江交通、以及稅收優勢後,有了賺錢效應,相對應的逃到上海的人才也就多了。能不發展起來嗎。原本江蘇的一個市,只用50年就發展成為當時亞洲最大的城市,是必然的。
說到這就聯想到中國的娛樂事業,中國娛樂事業高速發展其實也就十來年,就遠超香港,臺灣,韓國,日本,有沒有偷漏稅等稅收優勢的因素?我想一定有的。不信等著看,開徵重稅後的內地娛樂圈必然在找下一個低稅區域,重返港臺未可知啊!(如果臺灣的管理者看到機會提出一條政策境外影視投資稅收優惠,境外藝人個人所得稅降低為10%至15%左右,加上藝人收入擺脫了外匯管制,只要大陸不搞制裁,則臺灣娛樂產業就火了,產業規模能達1000億/年,增加至少一至兩個類似橫店影視城,增加就業有幾萬個。)
眼看過去未來
題主出這種問題實際上沒有多大意義。不要說上海超越了蘇州、杭州這二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城市,就連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才形成的一線城市深圳同樣也超過了蘇州和杭州,網民們對此有何解見?
風帆
非常非常簡單。明清時期中國那個城市最富有—揚州,為什麼?揚州是長江航運與京杭大運河的鏈接點,雲貴川湘鄂皖贛的物資要北運都要在揚州中轉,所以揚州是當時物資、人口、資金的彙集地。
近代海洋航運技術的發展,海洋航運的成本遠低於京杭大運河的運輸成本,因此上海就代替了揚州,變成了長江航運與海洋貿易的鏈接點,大量物資資金人口聚集在上海,所以上海是現代中國最富有的城市。
牛牛21265362
上海的倔起有幾個因素:
一丶地理位置,
二、海邊江口,進出口便捷。
三丶交通,海運長江運輸…
四丶南來北往的交匯點…
五、外國通商前站,租界…
~以及其它的機緣巧合,
上海的城市屹立起來了…
而且是彎道超車,超越了其它大城市。